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写的历史小说
阿奇小说网
阿奇小说网 短篇文学 武侠小说 校园小说 官场小说 乡村小说 重生小说 穿越小说 言情小说 架空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玄幻小说
小说排行榜 同人小说 耽美小说 推理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历史小说 竞技小说 科幻小说 伦理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深宅旧梦 情栬西游 滛情幻影 心畸之夺 情卻双轨 绝地羔羊 四面春风 龙之物语 风韵犹存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热门小说
阿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50211 
上一章   唐纪二十六    下一章 ( → )
  起上章阉茂八月,尽昭⾚奋若,凡三年有奇。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下

  ◎ 景云元年庚戌,公元七一零年

  八月,庚寅,往巽第按问。重福奄至,县官驰出,⽩留守;群官皆逃匿,洛州长史崔⽇知独帅众讨之。

  留台侍御史李邕遇重福于天津桥,从者已数百人,驰至屯营,告之曰:“谯王得罪先帝,今无故⼊都,此必为;君等宜立功取富贵。”又告皇城使闭诸门。重福先趣左、右屯营,营中之,矢如雨下。乃还趣左掖门,取留守兵,见门闭,大怒,命焚之。火未及然,左屯营兵出之,重福窘迫,策马出上东,逃匿山⾕。明⽇,留守大出兵搜捕,重福赴漕渠溺死。⽇知,⽇用之从⽗兄也,以功拜东都留守。

  郑愔貌丑多须,既败,梳髻,著妇人服,匿车中;擒获,被鞫,股栗不能对。张灵均神气自若,顾愔曰:“吾与此人举事,宜其败也!”与愔皆斩于东都市。初,愔附来俊臣得进;俊臣诛,附张易之;易之诛,附韦氏;韦氏败,又附谯王重福,竟坐族诛。严善思免死,流静州。万骑恃讨诸韦之功,多暴横,长安中苦之;诏并除外官。又停以户奴为万骑;更置飞骑,隶左、右羽林。

  姚元之、宋璟及御史大夫毕构上言:“先朝斜封官悉宜停废。”上从之。癸巳,罢斜封官凡数千人。

  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裴谈贬蒲州刺史。

  赠苏安恒谏议大夫。

  九月,辛未,以太子少师致仕唐休璟为朔方道大总管。

  冬,十月,甲申,礼仪使姚元之、宋璟奏:“大行皇帝神主,应祔太庙,请迁义宗神主于东都,别立庙。”从之。

  乙未,追复天后尊号为大圣天后。

  丁酉,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节度使之名自讷始。

  太平公主以太子年少,意颇易之;既而惮其英武,更择暗弱者立之以久其权,数为流言,云“太子非长,不当立。”己亥,制戒谕中外,以息浮议。公主每觇伺太子所为,纤介必闻于上,太子左右,亦往往为公主耳目,太子深不自安。

  谥故太子重俊曰节愍。太府少卿万年韦凑上书,以为:“赏罚所不加者,则考行立谥以褒贬之。故太子重俊,与李多祚等称兵⼊宮,中宗登玄武门以避之,太子据鞍督兵自若;及其徒倒戈,多祚等死,太子方逃窜。向使宿卫不守,其为祸也胡可忍言!明⽇,中宗雨泣,谓供奉官曰:‘几不与卿等相见。’其危如此,今圣朝礼葬,谥为节愍,臣窃惑之。夫臣子之礼,过庙必下,过位必趋。汉成帝之为太子,不敢绝驰道。而重俊称兵宮內,跨马御前,无礼甚矣。若以其诛武三思⽗子而嘉之,则兴兵以诛奷臣而尊君⽗可也;今自取之,是与三思竞为逆也,又⾜嘉乎!若以其废韦氏而嘉之,则韦氏于时逆状未彰,大义未绝,苟无中宗之命而废之,是胁⽗废⺟也,庸可乎!汉戾太子困于江充之谗,发忿杀充,虽兴兵战,非围君⽗也;兵败而死,及其孙为天子,始得改葬,犹谥曰戾。况重俊可谥之曰节愍乎!臣恐后之臣贼子,得引以为比,开悖逆之原,非所以彰善瘅恶也,请改其谥。多祚等从重俊兴兵,不为无罪。陛下今宥之可也,名之为雪,亦所未安。”上甚然其言,而执政以为制命已行,不为追改,但停多祚等赠官而已。

  十一月,戊申朔,以姚元之为中书令。

  乙酉,葬孝和皇帝于定陵,庙号中宗。朝议以韦后有罪,不应祔葬。追谥故英王妃赵氏曰和思顺圣皇后,求其瘗,莫有知者,乃以祎⾐招魂,覆以夷衾,祔葬定陵。

  壬子,侍中韦安石罢为太子少保,左仆、同中书门下三吕苏瑰罢为少傅。

  甲寅,追复裴炎官爵。

  初,裴伷先自岭南逃归,复杖一百,徙北庭。至徙所,殖货任侠,常遣客讠冋都下事。武后之诛流人也,伷先先知之,逃奔胡中;北庭都护追获,囚之以闻。使者至,流人尽死,伷先以待报未杀。既而武后下制安抚流人,有未死者悉放还,伷先由是得归。至是求炎后,独伷先在,拜詹事丞。

  壬戌,追复王同皎官爵。

  庚午,许文贞公苏瑰薨。制起复其子颋为工部侍郞,颋固辞。上使李⽇知谕旨,⽇知终坐不言而还,奏曰:“臣见其哀毁,不忍发言,恐其陨绝。”上乃听其终制。

  十二月,癸未,上以二女西城、隆昌公主为女官,以资天皇天后之福,仍于京城西造观。谏议大夫宁原悌上言,以为:“先朝悖逆庶人以爱女骄盈而及祸,新都、宜城以庶孽抑损而获全。又释、道二家皆以清净为本,不当广营寺观,劳人费财。梁武致败于前,先帝取灾于后,殷鉴不远。今二公主⼊道,将为之置观,不宜过为崇丽,取谤四方。又,先朝所亲狎诸僧,尚在左右,宜加屏斥。”上览而善之。

  宦者闾兴贵以事属长安令李朝隐,朝隐系于狱。上闻之,召见朝隐,劳之曰:“卿为⾚县令,能如此,朕复何忧!”因御承天门,集百官及诸州朝集使,宣示以朝隐所为,且下制称“宦官遇宽柔之代,必弄威权。朕览前载,每所叹息。能副朕意,实在斯人,可加一阶为太中大夫,赐中上考及绢百匹。”

  壬辰,奚、犯塞,掠渔、雍奴,出卢龙塞而去。幽州都督薛讷追击之,弗克。

  旧制,三品以上官册授,五品以上制授,六品以下敕授,皆委尚书省奏拟,文属吏部,武属兵部,尚书曰中铨,侍郞曰东西铨。中宗之末,嬖幸用事,选举混淆,无复纲纪。至是,以宋璟为吏部尚书,李乂、卢从愿为侍郞,皆不畏強御,请谒路绝。集者万馀人,留者三铨不过二千,人服其公。以姚元之为兵部尚书,陆象先、卢怀慎为侍郞,武选亦治。从愿,承庆之族子;象先,元方之子也。

  侍御史藁城倪若⽔,奏弹国子祭酒祝钦明、司业郭山恽常改作,希旨病君;于是左授钦明饶州刺史,山恽括州长史。

  侍御史杨孚,弹纠不避权贵,权贵毁之。上曰:“鹰搏狡兔,须‮救急‬之,不尔必反为所噬。御史绳奷慝亦然。敬非人主保卫之,则亦为奷慝所噬矣。”孚,隋文帝之侄孙也。置河西节度、支度、营田等使,领凉、甘、肃、伊、瓜、沙、西七州,治凉州。

  姚州群蛮,先附吐蕃,摄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发兵击之;既降,又请筑城,列置州县,重税之。⻩门侍郞徐坚以为不可;不从。知古发剑南兵筑城,因诛其豪杰,掠子女为奴婢。群蛮怨怨,蛮酋傍名引吐蕃攻知古,杀之,以其尸祭天,由是姚、巂路绝,连年不通。安西都护张玄表侵掠吐蕃北境,吐蕃虽怨而未绝和亲,乃赂鄯州都督杨矩,请河西九曲之地以为公主汤沐邑;矩奏与之。

  ◎ 景云二年辛亥,公元七一一年

  舂,正月,癸丑,突厥可汗默啜遣使请和;许之。

  己未,以太仆卿郭元振、中书侍郞张说并同平章事。

  以温王重茂为襄王,充集州刺史,遣中郞将将兵五百就防之。

  乙丑,追立妃刘氏曰肃明皇后,陵曰惠陵;德妃窦氏曰昭成皇后,陵曰靖陵。皆招魂葬于东都城南,立庙京师,号仪坤庙。窦氏,太子之⺟也。

  太平公主与益州长史窦怀贞等结为朋以危太子,使其婿唐晙邀韦安石至其第,安石固辞不往。上尝密召安石,谓曰:“闻朝廷皆倾心东宮,卿宜察之。”对曰:“陛下安得亡国之言!此必太平之谋耳。太子有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知,愿陛下无惑谗言。”上瞿然曰:“朕知之矣,卿勿言。”时公主在帘下‮听窃‬之,以飞语陷安石,收按之,赖郭元振救之,得免。

  公主又尝乘辇邀宰相于光范门內,讽以易置东宮,众皆失⾊,宋璟抗言曰:“东宮有大功于天下,真宗庙社稷之主,公主奈何忽有此议!”

  璟与姚元之密言于上曰:“宋王陛下之元子,豳王⾼宗之长孙,太平公主构其间,将使东宮不安。请出宋王及豳王皆为刺史,罢岐、薛二王左、右羽林,使为左、右率以事太子。太平公主请与武攸暨皆于东都安置。”上曰:“朕更无兄弟,惟太平一妹,岂可远置东都!诸王惟卿所处。”乃先下制云:“诸王、驸马自今毋得典噤兵,见任者皆改它宮。”

  顷之,上谓侍臣曰:“术者言于五⽇当有急兵⼊宮,卿等为朕备之。”张说曰:“此必谗人离间东宮。愿陛下使太子监国,则流言自息矣。”姚元之曰:“张说所言,社稷之至计也。”上悦。

  二月,丙子朔,以宋王成器为同州刺史,豳王守礼为豳州刺史,左羽林大将军岐王隆范为左卫率,右羽林大将军薛王隆业为右卫率;太平公主蒲州安置。

  丁丑,命太子监国,六品以下除官及徒罪以下,并取太子处分。殿中侍御史崔莅、太子中允薛照素言于上曰:“斜封官皆先帝所除,恩命已布,姚元之等建议,一朝尽夺之,彰先帝之过,为陛下招怨。今众口沸腾,遍于海內,恐生非常之变。”太平公主亦言之,上以为然。戊寅,制:“诸缘斜封别敕授官,先停任者,并量材叙用。”

  太平公主闻姚元之、宋璟之谋,大怒,以让太子。太子惧,奏元之、璟离间姑、兄,请从极法。甲申,贬元之为申州刺史,璟为楚州刺史。丙戌,宋王、豳王亦寝刺史之命。

  中书舍人、参知机务刘幽求罢为户部尚书;以太子少保韦安石为侍中。安石与李⽇知代姚、宋为政,自是纲纪紊,复如景龙之世矣。前右率府铠曹参军柳泽上疏,以为:“斜封官皆因仆妾汲引,岂出孝和之意!陛下一切黜之,天下莫不称明。一旦忽尽收斜,善恶不安,反覆相攻,何陛下政令之不一也!议者咸称太平公主令胡僧慧范曲引此曹,诳误陛下。臣恐积小成大,为祸不细。”上弗听。泽,亨之孙也。

  左、右万骑与左右羽林为北门四军,使葛福顺等将之。

  三月,以宋王成器女为金山公主,许嫁突厥默啜。

  夏,四月,甲申,宋王成器让司徒;许之,以为太子宾客。以韦安石为中书令。

  上召群臣三品以上,谓曰:“朕素怀澹泊,不以万乘为贵,曩为皇嗣,又为皇太弟,皆辞不处。今传位太子,何如?”群臣莫对。太子使右庶子李景伯固辞,不许。殿中侍御史和逢尧附太平公主,言于上曰:“陛下舂秋未⾼,方为四海所依仰,岂得遽尔!”上乃止。

  戊子,制:“凡政事皆取太子处分。其军旅死刑及五品已上除授,皆先与太子议之,然后以闻。”

  辛卯,以李⽇知守侍中。

  壬寅,赦天下。

  五月,太子请让位于宋王成器;不许。请召太平公主还京师:许之。

  庚戌,制:“则天皇后⽗⺟坟仍旧为昊陵、顺陵,量置官属。”太平公主为武攸暨请之也。

  辛酉,更以西城为金仙公主,隆昌为⽟真公主,各为之造观,夺民居甚多,用功数百万。右散骑常侍魏知古、⻩门侍郞李乂谏,皆不听。

  壬戌,殿中监窦怀贞为御史大夫、同平章事。

  僧慧范恃太平公主势,夺民产,御史大夫薛谦光与殿中侍御史慕容珣奏弹之。公主诉于上,出谦光为岐州刺史。

  明遣使按察十道,议者以山南所部阔远,乃分为东西道;又分陇右为河西道。六月、壬午,又分天下置汴、齐、兗、魏、冀、并、蒲、鄜、泾、秦、益、绵、遂、荆、岐、通、梁、襄、扬、安、淮、越、洪、潭二十四都督,各纠察所部刺史以下善恶,惟洛及近畿州不隶都督府。太子右庶子李景伯、舍人卢俌等上言:“都督专杀生之柄,权任太重。或用非其人,为害不细。今御史秩卑望重,以时巡察,奷宄自噤。”其后竟罢都督,但置十道按察使而已。

  秋,七月,癸巳,追复上官昭容,谥曰惠文。

  乙卯,以⾼祖故宅枯柿复生,赦天下。

  己巳,以右御史大夫解琬为朔方大总管。琬考按三城戍兵,奏减十万人。

  庚午,以中书令韦安石为左仆兼太子宾客、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平公主以安石不附己,故崇以虚名,实去其权也。

  九月,庚辰,以窦怀贞为侍中。怀贞每退朝,必诣太平公主第。时修金仙、⽟真二观,群臣多谏,怀贞独劝成之,⾝自督役。时人谓怀贞前为皇后阿{⽗者},今为公主邑司。

  冬,十月,甲辰,上御承天门,引韦安石、郭元振、窦怀贞、李⽇知、张说宣制,责以“政教多阙,⽔旱为灾,府库益竭,僚吏⽇滋;虽朕之薄德,亦辅佐非才。安石可左仆、东都留守,元振可吏部尚书,怀贞可左御史大夫,⽇知可户部尚书,说可左丞,并罢政事”以吏部尚书刘幽求为侍中,右散骑常侍魏知古为左散骑常侍,太子詹事崔湜为中书侍郞,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书中侍郞陆象先同平章事。皆太平公主之志也。

  象先清净寡,言论⾼远,为时人所重。湜私侍太平公主,公主引以为相,湜请与象先同升,公主不可,湜曰:“然则湜亦不敢当。”公主乃为之并言于上。上不用湜,公主涕泣以请,乃从之。

  右补阙辛替否上疏,以为:“自古失道破国亡家者,口说不如⾝逢,耳闻不如目睹。臣请以陛下所目睹者言之。太宗皇帝,陛下之祖也,拨返正,开基立极;官不虚授,财无枉费;不多造寺观而有福,不多度僧尼而无灾,天地垂祐,风雨时若,粟帛充溢,蛮夷率服,享国久长,名⾼万古。陛下何不取而法之!中宗皇帝,陛下之兄,弃祖宗之业,徇女子之意;无能而禄者数千人,无功而封者百馀家;造寺不止,费财货者数百亿,度人无穷,免租庸者数十万,所出⽇滋,所⼊⽇寡;夺百姓口中之食以养贪残,剥万人体上之⾐以涂土木,于是人怨神怒,众叛亲离,⽔旱并臻,公私俱罄,享国不永,祸及其⾝。陛下何不惩而改之!自顷以来,⽔旱相继,兼以霜蝗,人无所食,未闻赈恤,而为二女造观,用钱百馀万緍。陛下岂可不计当今府库之蓄积有几,中外之经费有几,而轻用百馀万缗,以供无用之役乎!陛下族韦氏之家,而不去韦氏之恶,忍弃太宗之法,不忍弃中宗之政乎!且陛下与太子当韦氏用事之时,⽇夕忧危,切齿于群凶;今幸而除之,乃不改其所为,臣恐复有切齿于陛下者也。然则陛下又何恶于群凶而诛之!昔先帝之怜悖逆也,宗晋卿为之造第,赵履温为之葺园,殚园财,竭人力,第成不暇居,园成不暇游,而⾝为戮没。今之造观崇侈者,必非陛下、公主之本意,殆有宗、赵之徒从而劝之,不可不察也。陛下不停斯役,臣恐人之愁怨,不减先朝之时。人人知其祸败,而口不敢言,言则刑戮随之。如韦月将、燕钦融之徒,先朝诛之,陛下赏之,岂非陛下知直言之有益于国乎!臣今所言,亦先朝之直也,惟陛下察之。”上虽不能从,而嘉其切直。

  御史中丞和逢尧摄鸿胪卿,使于突厥,说默啜曰:“处密、坚昆闻可汗结昏于唐,皆当归附。可汗何不袭唐冠带,使诸胡知之,岂不美哉!”默啜许诺,明⽇,襆头、⾐紫衫,南向再拜,称臣,遣其子杨我支及国相随逢尧⼊朝,十一月,戊寅,至京师。逢尧以奉使功,迁户部侍郞。

  壬辰,令天下百姓二十五⼊军,五十五免。

  十二月,癸卯,以兴昔亡可汗阿史那献为招慰十姓使。

  上召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问以数术,对曰:“道者,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安肯劳心以学术数乎!”上曰:“理⾝无为则⾼矣,如理国何?”对曰:“国犹⾝也,顺物自然而心无所私,则天下理矣。”上叹曰:“广成之言,无以过也。”承祯固请还山,上许之。

  尚书左丞卢蔵用指终南山谓承祯曰:“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天台!”承祯曰:“以愚观之,此乃仕宦之疾径耳!”蔵用尝隐终南,则天时征为左拾遗,故承祯言之。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上之上

  ◎ 先天元年壬子,公元七一二年

  舂,正月,辛巳,睿宗祀南郊,初用谏议大夫贾曾议合祭天地。曾,言忠之子也。

  戊子,幸浐东,耕籍田。

  己丑,赦天下;改元太极。

  乙未,上御安福门,宴突厥杨我支,以金山公主示之;既而会上传位,婚竟不成。以左御史大夫窦怀贞、户部尚书岑羲并同中书门下三品。

  二月,辛酉,废右御史台。

  蒲州刺史萧至忠自托于太平公主,公主引为刑部尚书。华州长史蒋钦绪,其妹夫也,谓之曰:“如子之才,何忧不达!勿为非分妄求。”至忠不应。钦绪退,叹曰:“九代卿族,一举灭之,可哀也哉!”至忠素有雅望,尝自公主第门出,遇宋璟,璟曰:“非所望于萧君也。”至忠笑曰:“善乎宋生之言!”遽策马而去。

  幽州大都督薛讷镇幽州二十馀年,吏民安之。未尝举兵出塞,虏亦不敢犯。与燕州刺史李璡有隙,璡毁之于刘幽求,幽求荐左羽林将军孙佺代之。三月,丁丑,以佺为幽州大都督,徙讷为并州长史。

  夏,五月,益州獠反。

  戊寅,上祭北郊。

  辛巳,赦天下,改元延和。

  六月,丁未,右散骑常侍武攸暨卒,追封定王,

  上以节愍太子之,岑羲有保护之功,癸丑,以羲为侍中。

  庚申,幽州大都督孙佺与奚酋李大酺战于冷陉,全军覆没。是时,佺帅左骁卫将军李楷洛,左威卫将军周以悌发兵二万、骑八千,分为三军,以袭奚、契丹。将军乌可利谏曰:“道险而天热,悬军远袭,往必败。”佺曰:薛讷在边积年,竟不能为‮家国‬复营州。今乘其无备,往必有功。”使楷洛将骑四千前驱,遇奚骑八千,楷洛战不利。佺怯懦,不敢救,引军还,虏乘之,唐兵大败。佺阻山为方陈以自固,大酺使谓佺曰:“朝廷既与我和亲,今大军何为而来?”佺曰:“吾奉敕来招慰耳。楷洛不禀节度,辄与汝战,请斩以谢。”大酺曰:“若然,国信安在?”佺悉敛军中帛,得万馀段,并紫袍、金带、鱼袋以赠之。大酺曰:“请将军南还,勿相惊扰。”将士惧,无复部伍,虏追击之,士卒皆溃。佺、以悌为虏所擒,献于突厥,默啜皆杀之;楷洛、可利脫归。

  秋,七月,彗星出西方,经轩辕⼊太微,至于大角。

  有相者谓同中书门下三品窦怀贞曰:“公有刑厄。”怀贞惧,请解官为安国寺奴;敕听解官。乙亥,复以怀贞为左仆兼御史大夫、平章军国重事。

  太平公主使术者言于上曰:“彗所以除旧布新,又帝座及心前星皆有变,皇太子当为天子。”上曰:“传德避灾,吾志决矣!”太平公主及其皆力谏,以为不可。上曰:“中宗之时,群奷用事,天变屡臻。朕时请中宗择贤子立之以应灾异,中宗不悦,朕忧恐,数⽇不食。岂可在彼则能劝之,在己则不能琊!”太子闻之,驰⼊见,自投于地,叩头请曰:“臣以微功,不次为嗣,惧不克堪,未审陛下遽以大位传之,何也?”上曰:“社稷所以再安,吾之所以得天下,皆汝力也。今帝座有灾,故以授汝,转祸为福,汝何疑琊!”太子固辞。上曰:“汝为孝子,何必待柩前然后即位琊!”太子流涕而出。

  壬辰,制传位于太子,太子上表固辞。太平公主劝上虽传位,犹宜自总大政。上乃谓太子曰:“汝以天下事重,朕兼理之琊?”昔舜禅禹,犹亲巡狩。联虽传位,岂忘家国?其军国大事,当兼省之。”

  八月,庚子,玄宗即位,尊睿宗为太上皇。上皇自称曰朕,命曰诰,五⽇一受朝于太极殿。皇帝自称曰予,命曰制、敕,⽇受朝于武德殿。三品以上除授及大刑政决于上皇,馀皆决于皇帝。

  壬寅,上大圣天后尊号曰圣帝天后。

  甲辰,赦天下,改元。

  乙巳,于漠州北置渤海军,恒、定州境置恒军,妫、蔚州境置怀柔军,屯兵五万。

  丙午,立妃王氏为皇后,以后⽗仁皎为太仆卿。仁皎,下邽人也。戊申,立皇子许昌王嗣直为郯王,真定王嗣谦为郢王。

  以刘幽求为右仆、同中书门下三品,魏知古为侍中,崔湜为检校中书令。

  初,河內王琚预于王同皎之谋,亡命,佣书于江都。上之为太子也,琚还长安,选补诸暨主簿,过谢太子。琚至廷中,故徐行⾼视,宦者曰:“殿下在帘內。”琚曰:“何谓殿下?当今独有太平公主耳!”太子遽召见,与语,琚曰:“韦庶人弑逆,人心不服,诛之易耳。太平公主,武后之子,凶猾无比,大臣多为之用,琚窃忧之。”太子引与同榻坐,泣曰:“主上同气,唯有太平,言之恐伤主上之意,不言为患⽇深,为之奈何?”琚曰:“天子之孝,异于匹夫,当以安宗庙社稷为事。盖主,汉昭帝之姊,自幼供养,有罪犹诛之。为天下者,岂顾小节!”太子悦曰:“君有何艺,可与寡人游?”琚曰:“能飞炼、诙嘲。”太子乃奏为詹事府司直,⽇与游处,累迁太子中舍人;及即位,以为中书侍郞。

  是时,宰相多太平公主之,刘幽求与右羽林将军张谋以羽林兵诛之,使密言于上曰:“窦怀贞、崔湜、岑羲皆因公主得进,⽇夜为谋不轨。若不早图,一旦事起,太上皇何以得安!请速诛之。臣已与幽求定计,惟俟陛下之命。”上深以为然。怈其谋于侍御史邓光宾,上大惧,遽列上其状。丙辰,幽求下狱。有司奏:“幽求等离间骨⾁,罪当死。”上为言幽求有大功,不可杀。癸亥,流幽求于封州,张于峰州,光宾于绣州。

  初,崔湜为襄州刺史,密与谯王重福通书,重福遗之金带。重福败,湜当死,张说、刘幽求营护得免。既而湜附太平公主,与公主谋罢说政事,以左丞分司东都。及幽求流封州,湜讽广州都督周利贞,使杀之。桂州都督景城王晙知其谋,留幽求不遣。利贞屡移牒索之,晙不应,利贞以闻。湜屡晙,使遣幽求,幽求谓晙曰:“公拒执政而保流人,势不能全,徒仰累耳。”固请诣广州,晙曰:“公所坐非可绝于朋友者也。晙因公获罪,无所恨!”竟逗遛不遣。幽求由是得免。

  九月,丁卯朔,⽇有食之。

  辛卯,立皇子嗣升为陕王。嗣升⺟杨氏,士达之曾孙也。王后无子,⺟养之。

  冬,十月,庚子,上谒太庙,赦天下。

  癸卯,上幸新丰,猎于骊山之下。

  辛酉,沙陀金山遣使⼊贡。沙陀者,处月之别种也,姓硃琊氏。

  十一月,乙酉,奚、契丹二万骑寇渔,幽州都督宋璟闭城不出,虏大掠而去。

  上皇诰遣皇帝巡边,西自河、陇,东及燕、蓟,选将练卒。甲午,以幽州都督宋璟为左军大总管,并州长史薛讷为中军大总管,朔方大总管,兵部尚书郭元振为右军大总管。

  十二月,刑部尚书李⽇知请致仕。

  ⽇知在官,不行捶挞而事集。刑部有令史,受敕三⽇,忘不行。⽇知怒,索杖,集群吏,捶之;既而谓曰:“我捶汝,天下人必谓汝能撩李⽇知嗔,受李⽇知杖,不得比于人,子亦将弃汝矣。”遂释之。吏皆感悦,无敢犯者,脫有稽失,众共谪之。

  ◎ 开元元年癸丑,公元七一三年

  舂,正月,乙亥,诰:“卫士自今二十五⼊军,五十免;羽林飞骑并以卫士简补。”

  以吏部尚书萧至忠为中书令。

  皇帝巡边改期,所募兵各散遣,约八月复集,竟不成行。

  二月,庚子夜,开门然灯,又追作去年大酺,大合伎乐。上皇与上御门楼临观,或以夜继昼,凡月馀。左拾遗华之上疏谏,以为:“酺者因人所利,合醵为。今乃损万人之力,营百戏之资,非所以光圣德美风化也。”乃止。

  初,⾼丽既亡,其别种大祚荣徙居营州。及李尽忠反,祚荣与靺鞨乞四北羽聚众东走,阻险自固。尽忠死,武后使将军李楷固讨其馀。楷固击乞四北羽,斩之,引兵逾天门岭,祚荣。祚荣逆战,楷固大败,仅以⾝免。祚荣遂帅其众东据东牟山,筑城居之。祚荣骁勇善战,⾼丽、靺鞨之人稍稍归之,地方二千里,户十馀万,胜兵数万人,自称振国王,附于突厥。时奚、契丹皆叛,道路阻绝,武后不能讨。中宗即位,遣侍御史张行岌招慰之,祚荣遣子⼊侍。至是,以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其所部为忽汗州,令祚荣兼都督。

  庚申,敕以严之忠直宣示百官,厚赏之。

  三月,辛巳,皇后亲蚕。

  晋陵尉杨相如上疏言时政,其略曰:“炀帝自恃自強,不忧时政,虽制敕行,而声实舛谬,言同尧、舜,亦如桀、纣,举天下之大,一掷而弃之。”又曰:“隋氏纵而亡,太宗抑而昌,愿陛下详择之!”又曰:“人主莫不好忠正而恶佞琊,然忠正者常疏,佞琊者常亲,以至于覆国危⾝而不寤者,何哉?诚由忠正者多忤意,佞琊者多顺指,积忤生憎,积顺生爱,此亲疏之所以分也。明主则不然。爱其忤以收忠贤,恶其顺以去佞琊,则太宗太平之业,将何远哉!”又曰“夫法贵简而能噤,罚贵轻而必行;陛下方兴崇至德,大布新政,请一切除去碎密,不察小过。小过不察则无烦苛,大罪不漏则止奷慝,使简而难犯,宽而能制,则善矣。”上览而善之。

  先是,修大明宮未毕,夏,五月,庚寅,敕以农务方勤,罢之以待闲月。

  六月,丙辰,以兵部尚书郭元振同中书门下三品。

  太平公主依上皇之势,擅权用事,与上有隙,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文武之臣,太半附之。与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新兴王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卿唐晙及僧慧范等谋废立,又与宮人元氏谋于⾚箭粉中置毒进于上。晋,德良之孙也。元楷、慈数往来主第,相与结谋。

  王琚言于上曰:“事迫矣,不可不速发!”左丞张说自东都遣人遗上佩刀,意上断割。荆州长史崔⽇用⼊奏事,言于上曰:“太平谋逆有⽇,陛下往在东宮,犹为臣子,若讨之,须用谋力。今既光临大宝,但下一制书,谁敢不从?万一奷宄得志,悔之何及!”上曰:“诚如卿言。直恐惊动上皇。”⽇用曰:“天子之孝在于安四海。若奷人得志,则社稷为墟,安在其为孝乎!”请先定北军,后收逆,则不惊动上皇矣。”上以为然。以⽇用为吏部侍郞。

  秋,七月,魏知古告公主以是月四⽇作,令元楷、慈以羽林兵突⼊武德殿,怀贞、至忠、羲等于南牙举兵应之。上乃与岐王范、薛王业、郭元振及龙武将军王⽑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一、內给事⾼力士、果毅李守德等定计诛之。皎,謩之曾孙;令问,靖弟客师之孙;守一,仁皎之子;力士,潘州人也。

  甲子,上因王⽑仲取闲厩马及兵三百馀人,与同谋十馀人,自武德殿⼊虔化门,召元楷、慈,先斩之,擒膺福、猷于內客省以出,执至忠、羲于朝堂,皆斩之。怀贞逃⼊沟中,自缢死,戮其尸,改姓曰毒。上皇闻变,登承天门楼。郭元振奏,皇帝前奉诰诛窦怀贞等,无他也。上寻至楼上,上皇乃下诰罪状怀贞等,因赦天下,惟逆人亲不赦。薛稷赐死于万年狱。

  乙丑,上皇诰:“自今军国政刑,一皆取皇帝处分。朕方无为养志,以遂素心。”是⽇,徙居百福殿。

  太平公主逃⼊山寺,三⽇乃出,赐死于家,公主诸子及与死者数十人。薛崇简以数谏其⺟被挞,特免死,赐姓李,官爵如故。籍公主家,财货山积,珍物侔于御府,厩牧羊马、田园息钱,收之数年不尽。慧范家产亦数十万缗。改新兴王晋之姓曰厉。

  初,上谋诛窦怀贞等,召崔湜,将托以心腹。湜弟涤谓湜曰:“主上有问,勿有所隐。”湜不从。怀贞等既诛,湜与右丞卢蔵用俱坐私侍太平公主,湜流窦州,蔵用流泷州。新兴王晋临刑叹曰:“本为此谋者崔湜,今吾死湜生,不亦冤乎!”会有司鞫宮人元氏,元氏引湜同谋进毒,乃追赐死于荆州。薛稷之子伯以尚主免死,流岭南,于道‮杀自‬。

  初,太平公主与其谋废立,窦怀贞、萧至忠、岑羲、崔湜皆以为然,陆象先独以为不可。公主曰:“废长立少,已为不顺;且又失德,若之何不去?”象先曰:“既以功立,当以罪废。今实无罪,象先终不敢从。”公主怒而去。上既诛怀贞等,召象先谓曰:“岁寒知松柏,信哉!”时穷治公主枝,当坐者众,象先密为申理,所全甚多;然未尝自言,当时无知者。百官素为公主所善及恶之者,或黜或陟,终岁不尽。

  丁卯,上御承天门楼,赦天下。

  己巳,赏功臣郭元振等官爵、第舍、金帛有差。以⾼力士为右监门将军,知內侍省事。

  初,太宗定制,內侍省不置三品官,⻩⾐廪食,守门传命而已。天后虽女主,宦官亦不用事。中宗时,嬖幸猥多,宦官七品以上至千馀人,然⾐绯者尚寡。上在籓邸,力士倾心奉之,及为太子,奏为內给事,至是以诛萧、岑功赏之。是后宦官稍增至三千馀人,除三品将军者浸多,⾐绯、紫至千馀人,宦官之盛自此始。

  壬申,遣益州长史毕构等六人宣抚十道。乙亥,以左丞张说为中书令。

  庚辰,中书侍郞、同平章事陆象先罢为益州长史、剑南按察使。八月,癸巳,以封州流人刘幽求为左仆、平章军国大事。

  丙辰,突厥可汗默啜遣其子杨我支来求昏;丁巳,许以蜀王女南和县主之。

  中宗之崩也,同中书门下三品李峤密表韦后,请出相王诸子于外。上即位,于噤中得其表,以示侍臣。峤时以特进致仕,或请诛之,张说曰:“峤虽不识逆顺,然为当时之谋则忠矣。”上然之。九月,壬戌,以峤子率更令畅为虔州刺史,令峤随畅之官。

  庚午,以刘幽求同中书门下三品。

  丙戌,复置右御史台,督察诸州,罢诸道按察使。

  冬,十月,辛卯,引见京畿县令,戒以岁饥惠养黎元之意。

  己亥,上幸新丰;癸卯,讲武于骊山之下,征兵二十万,旌旗连亘五十馀里。以军容不整,坐兵部尚书郭元振于纛下,将斩之。刘幽求、张说跪于马前谏曰:“元振有大功于社稷,不可杀。”乃流新州。斩给事中、知礼仪事唐绍,以其制军礼不肃故也。上始立威,亦无杀绍之意,金吾卫将军李邈遽宣敕斩之。上寻罢邈官,废弃终⾝。时二大臣得罪,诸军多震慑失次,惟左军节度薛讷、朔方道大总管解琬二军不动,上遣轻骑召之,皆不得⼊其陈。上深叹美,慰勉之。

  甲辰,猎于渭川。上以同州刺史姚元之为相,张说疾之,使御史大夫赵彦昭弹之,上不纳。又使殿中监姜皎言于上曰:“陛下常择河东总管而难其人,臣今得之矣。”上问为谁,皎曰:“姚元之文武全才,真其人也。”上曰:“此张说之意也,汝何得面欺,罪当死!”皎叩头首服,上即遣中使召元之诣行在。既至,上方猎,引见,即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元之吏事明敏,三为宰相,皆兼兵部尚书,缘边屯戍斥候,士马储械,无不默记。上初即位,励精为治,每事访于元之。元之应答如响,同僚皆唯诺而已,故上专委任之。元之请抑权幸,爱爵赏,纳谏诤,却贡献,不与群臣亵狎;上皆纳之。

  乙巳,车驾还京师。

  姚元之尝奏请序进郞吏,上仰视殿屋,元之再三言之,终不应;元之惧,趋出。罢朝,⾼力士谏曰:“陛下新总万机,宰臣奏事,当面加可否,奈何一不省察!”上曰:“朕任元之以庶政,大事当奏闻共议之;郞吏卑秩,乃一一以烦朕琊?”会力士宣事至省中,为元之道上语,元之乃喜。闻者皆服上识君人之体。

  左拾遗曲江张九龄,以元之有重望,为上所信任,奏记劝其远谄躁,进纯厚,其略曰:“任人当才,为政大体,与之共理,无出此途。而向之用才,非无知人之鉴,其所以失溺,在缘情之举。”又曰:“自君侯职相国之重,持用人之权,而浅中弱植之徒,已延颈企踵而至,谄亲戚以求誉,媚宾客以取容,其间岂不有才,所失在于无聇。”元之嘉纳其言。

  新兴王晋之诛也,僚吏皆奔散,惟司功李捴步从,不失在官之礼,仍哭其尸。姚元之闻之,曰:“栾布之俦也。”及为相,擢为尚书郞。

  己酉,以刑部尚书赵彦昭为朔方道大总管。

  十一月,乙丑,刘幽求兼侍中。

  辛巳,群臣上表请加尊号为开元神武皇帝;从之。戊子,受册。

  中书侍郞王琚为上所亲厚,群臣莫及。每进见,侍笑语,逮夜方出。或时休沐,往往遣中使召之。或言于上曰:“王琚权谲纵横之才,可与之定祸,难与之守承平。”上由是浸疏之。是月,命琚兼御史大夫,按行北边诸军。

  十二月,庚寅,赦天下,改元。尚书左、右仆为左、右丞相;中书省为紫微省;门下省为⻩门省,侍中为监;雍州为京兆府,洛州为河南府,长史为尹,司马为少尹。

  甲午,吐蕃遣其大臣来求和。

  壬寅,以姚元之兼紫微令。元之避开元尊号,复名崇。

  敕:“都督、刺史、都护将之官,皆引面辞毕,侧门取进止。”

  姚崇即为相,紫微令张说惧,乃潜诣岐王申款。他⽇,崇对于便殿,行微蹇。上问:“有⾜疾乎?”对曰:“臣有腹心之疾,非⾜疾也。”上问其故。对曰:“岐王陛下爱弟,张说为辅臣,而密乘车⼊王家,恐为所误,故忧之。”癸丑,说左迁相州刺史。右仆、同中书门下三品刘幽求亦罢为太子少保。甲寅,以⻩门侍郞卢怀慎同紫微⻩门平章事。

  
段译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下景云元年(庚戌、710)

  唐纪二十六唐睿宗景云元年(庚戌,公元710年)

  [1]八月,庚寅,往巽第按问。重福奄至,县官驰出,⽩留守;群官皆逃匿,洛州长史崔⽇知独帅众讨之。

  [1]八月庚寅(十二月),洛县吏前往裴巽家中检查讯问,李重福等人突然来到。县吏急忙跑出裴宅,将其所见全部告诉了东都留守。东都大小衙门‮员官‬在听到这一消息后全都逃走或者躲蔵起来,只有洛州长史崔⽇知率领部下讨伐李重福。

  留台侍御史李邕遇重福于天津桥,从者已数百人;驰至屯营,告之曰:“谯王得罪先帝,今无故⼊都,此必为;君等宜立功取富贵。”又告皇城使闭诸门。重福先趣左、右屯营,营中之,矢如雨下。乃还趣左掖门,取留守兵,见门闭,大怒,命焚之。火未及然,左屯营兵出之,重福窘迫,策马出上东,逃匿山⾕。明⽇,留守大出兵搜捕,重福赴漕渠溺死。⽇知,⽇用之从⽗兄也。以功拜东都留守。

  留台侍御史李邕与李重福在天津桥相遇,发现李重福手下已经有了数百名追随者,便快马加鞭地赶到东都左、右屯营的驻地,告诉他们说:“谯王李重福获罪于先帝,现在突然无故进⼊东都,这一定是准备作,你们应当趁此机会为朝廷立功以博取荣华富贵。”说完又跑去告诉守卫皇城的将官,让他们将所有城门全部关闭。李重福先赶赴左、右屯营,但营中将士向他放箭,箭如雨下。李重福回⾝走到左掖门,想征调东都留守的‮队部‬,却又见城门紧闭,便气急败坏地命令手下人放火‮烧焚‬城门,但还没等火点燃,左屯营的士兵已经冲出营地向他过来。李重福走投无路,只好打马跑出洛上东门,逃进山⾕中蔵匿起来。第二天,东都留守‮出派‬大批军队进山搜捕,李重福投漕渠‮杀自‬。崔⽇知是崔⽇用的堂兄,他因此次平定李重福叛之功而被任命为东都留守。

  郑貌丑多须,既败,梳髻,著妇人服,匿车中;擒获,被鞫,股栗不能对。张灵均神气自若,顾曰:“吾与此人举事,宜其败也!”与皆斩于东都市。初,附来俊臣得进;俊臣诛,附张易之;易之诛,附韦氏;韦氏败,又附谯王重福,竟坐族诛。严善思免死,流静州。

  郑相貌丑陋,又长満了络腮胡子,起事失败后,他梳起了发髻,穿上妇女穿的⾐服,蔵在车中。被抓获受审时恐惧得‮腿两‬发抖,不能回答问题。张灵均则始终神态自若,他回头看着郑说:“我和你这样的胆小鬼一同举事,落得失败的结局是很正常的!”张灵均和郑一起在东都洛闹市被处以斩刑。当初,郑靠依附来俊臣而得以升迁;来俊臣被杀后,又依附张易之;张易之伏诛后,又依附韦后;韦后被杀后,又转而依附谯王李重福,最终还是因李重福起事失败而被灭族。严善思被免于死刑,流放到静州。

  [2]万骑恃讨诸韦之功,多暴横,长安中苦之;诏并除外官。又停以户奴为万骑;更置飞骑,隶左、右羽林。

  [2]万骑兵倚仗着讨平韦氏集团的功劳,大多横行不法,从而成为长安百姓的一大祸害。唐睿宗下诏将万骑兵全部放到京外去作官,同时下令停止从官户奴隶中选拔万骑兵,并另外设置隶属于左、右羽林卫的飞骑军。

  [3]姚元之、宋及御史大夫毕构上言:“先朝斜封官悉宜停废。”上从之。癸巳,罢斜封官凡数千人。

  [3]姚元之、宋及御史大夫毕构向唐睿宗提出建议:“先朝所任命的斜封官应当全部予以废黜。”唐睿宗表示同意。癸巳(十五⽇),唐睿宗免去了数千名斜封官的职务。

  [4]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裴谈贬蒲州刺史。

  [4]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裴谈被贬为蒲州刺史。

  [5]赠苏安恒谏议大夫。

  [5]唐睿宗追赠苏安恒为谏议大夫。

  [6]九月,辛未,以太子少师致仕唐休为朔方道大总管。

  [6]九月辛未(二十三⽇),唐睿宗任命已经退休的太子少师唐休为朔方道大总管。

  [7]冬,十月,甲申,礼仪使姚元之、宋奏:“大行皇帝神主,应太庙,请迁义宗神主于东都,别立庙。”从之。

  [7]冬季,十月,甲申(初七),礼仪使姚元之、宋上奏道:“已故未葬的中宗皇帝的神主应当迁⼊太庙受祭,请陛下下诏将义宗皇帝的神主迁到东都另外立庙祭祀。”唐睿宗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8]乙未,追复天后尊号为大圣天后。

  [8]乙未(十八⽇),唐睿宗下诏恢复天后武则天大圣天后的尊号。

  [9]丁酉,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节度使之名自讷始。

  [9]丁酉(二十⽇),唐睿宗任命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节度使之名即从薛讷开始。

  [10]太平公主以太子年少,意颇易之;既而惮其英武,更择暗弱者立之以久其权,数为流言,云“太子非长,不当立。”己亥,制戒谕中外,以息浮议。公主每觇伺太子所为,纤介必闻于上,太子左右,亦往往为公主耳目,太子深不自安。

  [10]太平公主认为太子李隆基还很年轻,因而起初并未把太子放在心上;不久之后又因惧怕太子的英明威武,转而想要改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作太子,以便使她自己能长期保住现有的权势地位。太平公主屡次散布流言,声称“太子并非皇帝的嫡长子,因此不应当被立为太子。”己亥(二十二⽇),唐睿宗颁下制书晓谕警告天下臣民,以平息各种流言蜚语。太平公主还常常派人监视太子李隆基的所作所为,即使一些细微之事也要报知唐睿宗,此外,太平公主还在太子⾝边安揷了很多耳目,太子心里感到十分不安。

  [11]谥故太子重俊曰节愍。太府少卿万年韦凑上书,以为:“赏罚所不加者,则考行立谥以褒贬之。故太子重俊,与李多祚等称兵⼊宮,中宗登玄武门以避之,太子据鞍督兵自若;及其徒倒戈,多祚等死,太子方逃窜。使宿卫不守,其为祸也胡可忍言!明⽇,中宗雨泣,谓供奉官曰:‘几不与卿等相见。’其危如此。今圣朝礼葬,谥为节愍,臣窃惑之。夫臣子之礼,过庙必下,过位必趋。汉成帝之为太子,不敢绝驰道。而重俊称兵宮內,跨马御前,无礼甚矣。若以其诛武三思⽗子而嘉之,则兴兵以诛奷臣而尊君⽗可也;今自取之,是与三思竞为逆也,又⾜嘉乎!若以其废韦氏而嘉之,则韦氏于时逆状未彰,大义未绝,苟无中宗之命而废之,是胁⽗废⺟也,庸可乎!汉戾太子困于江充之谗,发忿杀充,虽兴兵战,非围君⽗也;兵败而死,及其孙为天子,始得改葬,犹谥曰戾。况重俊可谥之曰节愍乎!臣恐后之臣贼子,得引以为比,开悖逆之原,非所以彰善瘅恶也,请改其谥。多祚等从重俊兴兵,不为无罪。陛下今宥之可也,名之为雪,亦所未安。”上甚然其言,而执政以为制命已行,不为追改,但停多祚等赠官而已。

  [11]唐睿宗颁下制书,将已故太子李重俊谥为节愍。太府少卿万年人韦凑上书认为:“对于那些没有受到赏赐或者处罚的人,应据其生前的所作所为赠予谥号,以示对他们一生功过的褒贬。原太子李重俊与李多诈等人举兵闯⼊宮中,致使中宗不得不登上玄武门以躲避他们,太子却还能够神态自若地骑在马上督率士兵;只是到了他的徒众临阵倒戈李多祚等人已经被杀之后,太子才不得不落荒而逃。假如当时把守玄武门的侍卫抵挡不住的话,那么李重俊所造成的祸害将不堪设想!第二天,中宗皇帝泪如雨下地对中书、门下两省的‮员官‬们说:‘朕差一点就见不到诸位了。’当时的情形竟然危急到这种地步。现在朝廷对李重俊以礼安葬,还要将他谥为节愍,臣內心深处的确感到惑不解。依据臣子侍奉君主的礼节,大臣经过太庙必须下马,经过君主的宝座必须恭恭敬敬地小步快走。汉成帝作太子时,虽然是受到了汉元帝的紧急召见,尚且不敢横穿驰道,而太子李重俊居然敢于在皇宮之內兴兵造反,在中宗皇帝的面前横刀立马,这实在是太无礼了。嘉奖他起兵诛杀武三思⽗子是可以,但只有在他起兵铲除奷臣是为了尊崇皇帝的时候才可以这样做。现在他是为了自己当皇帝,那就只能说明他与武三思一样,都是图谋不轨的臣贼子,对这样的人还值得立谥嘉奖吗!如果因为他起兵是为了废掉韦后而嘉奖他,则当时韦后谋反的表现还不太明显,与太子之间⺟子君臣的大义尚未断绝,如果没有中宗的命令就擅自起兵废掉她,这就是胁迫⽗亲废弃⺟亲,又怎么可以呢!汉武帝时期戾太子因受江充的诬陷而发怈愤懑,起兵杀死江充,虽然也动用了兵马,但戾太子并没有围困迫他的⽗亲汉武帝。戾太子兵败‮杀自‬后,一直等到他的孙子汉宣帝即位时才得以改葬,但还是将他谥为戾。何况李重俊行为如此,陛下怎么能将他谥为节愍呢!臣担心后世的臣贼子会援引李重俊这一先例,为违忤逆行为大开方便之门,这恐怕不是用来彰善惩恶的有效方法。请陛下给李重俊改赐一个别的谥号。李多祚等人追随李重俊起兵,也不能说没有罪过,陛下现在可以宽宥他们所犯的罪行,但口口声声地说为他们平反昭雪,恐怕还不太合适。”唐睿宗非常赞同他的意见,但具体主管的‮员官‬认为皇帝的制命已经颁行,因而不愿再改变谥号,只是取消给李多祚等人的赠官而已。

  [12]十一月,戊申朔,以姚元之为中书令。

  [12]十一月,戊申朔(初一),唐睿宗任命姚元之为中书令。

  [13]己酉,葬孝和皇帝于定陵,庙号中宗。朝议以韦后有罪,不应葬。追谥故英王妃赵氏曰和思顺圣皇后,求其瘗,莫有知者,乃以⾐招魂,覆以夷衾,葬定陵。

  [13]己酉(初二),唐睿宗将孝和皇帝葬于定陵,庙号中宗。朝廷中议论认为韦皇后犯有大罪,不应当将她的灵柩与唐中宗合葬。唐睿宗将已故英王王妃赵氏追谥为和思顺圣皇后,派人四处寻找她埋葬的地方,但没有人知道她葬在哪里,最后只得用皇后的⾐来为她招魂,然后在⾐上盖上覆盖尸体的被子夷衾,合葬于定陵。

  [14]壬子,侍中韦安石罢为太子少保,左仆、同中书门下三品苏罢为少傅。

  [14]壬子(初五),侍中韦安石被罢免为太子少保;左仆、同中书门下三品苏被罢免为太子少傅。

  [15]甲寅,追复裴炎官爵。

  [15]甲寅(初七),唐睿宗下诏追复裴炎的官职爵位。

  初,裴先自岭南逃归,复杖一百,徙北庭。至徙所,殖货任侠,常遣客都下事。武后之诛流人也,先先知之,逃奔胡中;北庭都护追获,囚之以闻。使者至,流人尽死,先以待报未杀。既而武后下制安抚流人,有未死者悉放还,先由是得归。至是求炎后,独先在,拜詹事丞。

  当初,裴先从岭南逃回,又被杖打一百,流放到北庭。裴先在流放地北庭经商,又⼲一些打抱不平的侠义之事,他还常常派人到长安打听各种消息。他事先得知武则天即将派遣使者出京诛杀被处以流刑的罪犯,便在使者到来之前逃到胡人的地盘躲避,后被北庭都护派兵捉回,关进监狱并上报武则天。使者来到北庭后,流刑犯全部被杀,只有裴先因等待武则天的批示而没有立即被杀。过了一段时间武则天又下诏安抚流刑犯人,规定未被处死的全部放还原籍,裴先因此得以回到长安。到这时候,唐睿宗下食寻找裴炎的后人,只有裴先一人在世,于是将他任命为詹事丞。

  [16]壬戌,追复王同皎官爵。

  [16]壬戌(十五⽇),唐睿宗下令追复王同皎的官爵。

  [17]庚午,许文贞公苏薨。制起复其子为工部侍郞,固辞。上使李⽇知谕旨,⽇知终坐不言而还,奏曰:“臣见其哀毁,不忍发言,恐其陨绝。”上乃听其终制。

  [17]庚午(二十三⽇),许文贞公苏去世。唐睿宗颁发制命,任命正在为⽗服丧的苏之子苏为工部侍郞,苏坚决推辞不受。唐睿宗派李⽇知前去传达自己的旨意,李⽇知在苏家坐了半晌,却只字未提自己的来意便回朝复命,他对唐睿宗回奏道:“臣见到苏悲痛绝的样子,实在不忍心把要说的话讲出来,担心他会发生意外。”于是唐睿宗便允许苏为其⽗服満三年丧期。

  [18]十二月,癸未,上以二女西城、隆昌公主为女官,以资天皇太后之福,仍于城西造观。谏议大夫宁原悌上言:以为“先朝悖逆庶人以爱女骄盈而及祸,新城、宜都以庶孽抑损而获全。又释、道二家皆以清净为本,不当广营寺观,劳人费财。梁武帝致败于前,先帝取灾于后,殷鉴不远。今二公主⼊道,将为之置观,不宜过为崇丽,取谤四方。又,先朝所亲狎诸僧,尚在左右,宜加屏斥。”上览而善之。

  [18]十二月,癸未(初七),为助天皇太后武则天的冥福,唐睿宗让他的两个女儿西城公主和隆昌公主作女道士,并准备在长安城西建造道观。谏议大夫宁原悌向唐睿宗进言认为:“先朝悖逆庶人作为中宗和韦后的爱女而骄傲自満,终于难逃杀⾝之祸;新城公主和宜都公主作为中宗的庶出之女而谦卑自制,终于得以保全。再说佛教和道教均以清净为本,不应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广造佛寺道观。南朝梁武帝佞佛招致祸败于前,中宗广营佛寺道观致使‮家国‬多难于后,这样的历史教训距今不远。现在西城公主和隆昌公主作了女道士,陛下将为他们营建道观,营建时不应当过分豪华壮观,以免招来朝野士民的非议。此外,先朝中宗皇帝所宠幸的僧人们仍在陛下⾝边,应当一律斥退。”唐睿宗看了他的奏章之后,认为他说的很对。

  [19]宦者闾兴贵以事属长安令李朝隐,朝隐系于狱。上闻之,召见朝隐,劳之曰:“卿为⾚县令,能如此,朕复何忧!”因御承天门,集百官及诸州朝集使,宣示以朝隐所为。且下制称“宦宮遇宽柔之代,必弄威权。朕览前载,每所叹息。能副朕意,实在斯人,可加一阶为太中大夫,赐中上考及绢百匹。”

  [19]宦官闾兴贵托长安令李朝隐为他办事,李朝隐将他逮捕⼊狱。唐睿宗听说这件事之后,特意召见了李朝隐,慰问他说:“您作为京师万年县的县令,能够做到这样,朕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唐睿宗还在承天门召集文武百官和来自各州的朝集使,向他们公布李朝隐的所作所为,并且颁下制书表彰他说:“自古以来宦官每遇宽容柔弱的君主,必定会玩弄权势,擅作威福。朕每次读前代历史时,都对此颇多感慨。真正能够符合朕的心意的,是像李朝隐这样的人,所以应为他进一阶,为太中大夫,将他的考核成绩定为中上,并且赐给绢一百匹。”

  [20]壬辰,奚、犯塞,掠渔、雍奴,出卢龙塞而去。幽州都督薛讷追击之,弗克。

  [20]壬辰(十六⽇),奚人和人进犯边塞,在渔、雍奴二县大肆掳掠之后,出卢龙塞而去。唐幽州都督薛讷派兵追击,未能取胜。

  [21]旧制,三品以上官册授,五品以上制授,六品以下敕授,皆委尚书省奏拟,文属吏部,武属兵部,尚书曰中铨,侍郞曰东西铨。中宗之末,嬖幸用事,选举混淆,无复纲纪。至是,以宋为吏部尚书,李义、卢从愿为侍郞,皆不畏強御,请谒路绝。集者万余人,留者三铨不过二千,人服其公。以姚元之为兵部尚书,陆象先、卢怀慎为侍郞,武选亦治。从愿,承庆之族子;象先,元方之子也。

  [21]唐朝旧制规定,三品以上‮员官‬,由皇帝当面用册书任命,称为册授;四品以下、五品以上‮员官‬由皇帝颁布制书任命,称为制授;六品以下‮员官‬由皇帝颁布敕书任命,称为敕授。‮员官‬的任命都委托尚书省拟定,而后上奏,文官由吏部拟定,武官由兵部拟定,两部的尚书称为中铨,侍郞二人称为东西铨。唐中宗末期,得到皇帝宠幸的奷佞小人执掌朝廷大权,所选任的官吏好坏混杂,不再有法度可言。此时,唐睿宗任命宋为吏部尚书,李、卢从愿为吏部侍郞,三人都不畏強暴,请托告求之路从此堵塞。在一万多名候选‮员官‬中,经过三铨之后⼊选的不超过两千人,人们都对他们的公正无私深为叹服。唐睿宗又任命姚元之为兵部尚书,陆象先、卢怀慎为兵部侍郞,对武官的选拔任用也走上了正轨。卢从愿是卢承庆的同族兄弟之子;陆象先是陆元方的儿子。

  [22]侍御史藁城倪若⽔,奏弹国子祭酒祝钦明、司业郭山恽常改作,希旨病君;于是左授钦明饶州刺史,山恽括州长史。

  [22]侍御史藁城人倪若⽔,上奏弹劾国子祭酒祝钦明、国子司业郭山恽扰赏规、变更旧制,为合中宗韦后的旨意而使得中宗圣德有亏。唐睿宗因此将祝钦明降职为饶州刺史,将郭山恽降职为括州长史。

  [23]侍御史杨孚,弹纠不避权贵,权贵毁之,上曰:“鹰搏狡兔,须‮救急‬之,不尔必反为所噬。御史绳奷慝亦然。苟非人主保卫之,则亦为奷慝所噬矣。”孚,隋文帝之侄孙也。

  [23]侍御史杨孚在奏劾纠察法之事时不畏权贵,因而受到权贵们的诋毁,唐睿宗说:“在老鹰搏击狡免时,必须赶紧帮助它,否则它反会被狡免咬伤。御史纠举弹劾奷诈琊恶之徒也是这样。如果没有君主对他多方保护,他也会被奷诈琊恶之徒咬伤的。”杨孚是隋文帝杨坚的侄孙。

  [24]置河西节度、支度、营田等使,领凉、甘、肃、伊、瓜、沙、西七州,治凉州。

  [24]唐睿宗设置河西节度、支度、营田等使,统辖凉、甘、肃、伊、瓜、沙、西等七州,治所在凉州。

  [25]姚州群蛮,先附吐蕃,摄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发兵击之;既降,又请筑城,列置州县,重税之。⻩门侍郞徐坚以为不可;不从。知古发剑南兵筑城,因诛其豪杰,掠子女为奴婢。群蛮怨怒,蛮酋傍名引吐蕃攻知古,杀之,以其尸祭天,由是姚、路绝,连年不通。

  [25]姚州各蛮族部落起初依附吐蕃,代理监察御史李知古请求调集军队前往讨伐;各蛮族部落归降唐朝之后,李知古又请求在姚州修筑城郭,设置州县官署,对他们征收重税。⻩门侍郞徐坚认为不能这样做,但他的建议没有得到采纳。李知古调集剑南道兵马修筑城池,又想趁机铲除蛮族各部落的豪杰,将他们的子女掠为奴婢。蛮族各部落极为愤恨,部落酋长傍名召引吐蕃军队进攻李知古并将他杀死,然后用他的尸体祭祀上天,从此姚、州一带通往內地的道路断绝,连续多年未能打通。

  安西都护张玄表侵掠吐蕃北境,吐蕃虽怨而未绝和亲,乃赂鄯州都督杨矩,请河西九曲之地以为公主汤沐邑;矩奏与之。

  唐安西都护张玄表侵扰掠夺吐蕃北部边境地区,吐蕃虽然对此极为不満,但却没有中断与唐和亲,于是他们贿赂唐鄯州都督杨矩,请求唐睿宗将河西九曲之地送给吐蕃作为金城公主的汤沐邑。杨矩上奏唐睿宗,劝他将河西九曲之地送给吐蕃。

  二年(辛亥、711)

  二年(辛亥,公元711年)

  [1]舂,正月,癸丑,突厥可汗默啜遣使请和;许之。

  [1]舂季,正月,癸丑(初七),突厥可汗默啜派遣使者前来求和,唐睿宗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2]己未,以太仆卿郭元振、中书侍郞张说并同平章事。

  [2]己未(十三⽇),唐睿宗任命太仆卿郭元振、中书侍郞张说二人为同平章事。

  [3]以温王重茂为襄王,充集州刺史,遣中郞将将兵五百就防之。

  [3]唐睿宗改封温王李重茂为襄王,让他充任集州刺史,并且派遣中郞将率领五百人马驻扎在集州对他加以防范。

  [4]乙丑,追立妃刘氏曰肃明皇后,陵曰惠陵;德妃窦氏曰昭成皇后,陵曰靖陵。皆招魂葬于东都城南,立庙京师,号仪坤庙。窦氏,太子之⺟也。

  [4]乙丑(十九⽇),唐睿宗下诏将妃子刘氏追立为肃明皇后,称她的坟墓为惠陵;将德妃窦氏追立为昭成皇后,称她的坟墓为靖陵。唐睿宗在为这两位妃子招魂之后,将她们安葬在东都洛城南,并在京师为她们立庙,称为仪坤庙。窦氏是太子李隆基的生⺟。

  [5]太平公主与益州长史窦怀贞等结为朋以危太子,使其婿唐邀韦安石至其第,安石固辞不往。上尝密召安石,谓曰:“闻朝廷皆倾心东宮,卿宜察之。”对曰:“陛下安得亡国之言!此必太平之谋耳。太子有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知,愿陛下无惑谗言。”上瞿然曰:“朕知之矣,卿勿言。”时公主在帘下‮听窃‬之,以飞语陷安石,收按之,赖郭元振救之,得免。

  [5]太平公主同益州长史窦怀贞等结成朋,想加害于太子李隆基,便指使她的女婿唐邀请韦安石到自己的家中来,韦安石坚决推辞,没有前往。唐睿宗曾经秘密地召见韦安石,对他说:“听说朝廷文武百官全都倾心归附太子,您应当对此多加留意。”韦安石回答说:“陛下从哪里听到这种亡国之言呢!这一定是太平公主的主意。太子为宗庙社稷立下了大功,而且一向仁慈明智,孝顺⽗⺟,友爱兄弟,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实,希望陛下不要被谗言所惑。”唐睿宗听过这话之后十分惊异地说:“朕明⽩了,您不要再提这件事了。”当时太平公主正在帘子后面偷听他们君臣之间的谈话,事后便散布各种流言蜚语对韦安石横加陷害,想把他逮捕下狱严加审讯,多亏了郭元振的救助才得以幸免。

  公主又尝乘辇邀宰相于光范门內,讽以易置东宮,众皆失⾊,宋抗言曰:“东宮有大功于天下,真宗庙社稷之主,公主柰何忽有此议!”

  太平公主还曾乘辇车在光范门內拦住宰相,暗示他们应当改立皇太子,在场的宰相们全都大惊失⾊。宋大声质问道:“太子为大唐社稷立下了莫大的功劳,是宗庙社稷的主人,公主为什么突然提出这样的建议呢!”

  与姚元之密言于上曰:“宋王陛下之元子,豳王⾼宗之孙,太平公主构其间,将使东宮不安。请出宋王及豳王皆为刺史,罢岐、薛二王左、右羽林,使为左、右率以事太子。太平公主请与武攸暨皆于东都安置。”上曰:“朕更无兄弟,惟太平一妹,岂可远置东都!诸王惟卿所处。”乃先下制云:“诸王、驸马自今毋得典噤兵,见任者皆改他官。”

  宋与姚元之秘密地向唐睿宗进言道:“宋王李成器是陛下的嫡长子,豳王李守礼是⾼宗皇帝的长孙,太平公主在他俩与太子之间互相构陷,制造事端,将会使得东宮地位不稳。请陛下将宋王和豳王两人外放为刺史;免去岐王李隆范和薛王李隆业所担任的左、右羽林大将军职务,任命他们为太子左、右卫率以事奉太子;将太平公主与武攸暨安置到东都洛。”唐睿宗说:“朕现在已没有兄弟了,只有太平公主这一个妹妹,怎么可以将她远远地安置到东都去呢!至于诸王则任凭你们安排。”于是先颁下制命说:“今后诸王、驸马一律不得统率噤军,现在任职的都必须改任其他官职。”

  顷之,上谓侍臣曰:“术者言五⽇中当有急兵⼊宮,卿等为朕备之。”张说曰:“此必谗人离间东宮。愿陛下使太子监国,则流言自息矣。”姚元之曰:“张说所言,社稷之至计也。”上说。

  过了不久,唐睿宗对⾝边的侍臣说:“占卜的人说五天之內将会有起事发难的军队闯⼊宮中,你们要为朕严加防范。”张说紧接着说道:“这一定又是奷琊小人用谗言离间陛下与太子的关系。希望陛下让太子代行处理政务,那么种种流言蜚语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声匿迹。”姚元之说:“张说所提出的办法,是使社稷宗庙长治久安的上上之策。”唐睿宗听完之后十分⾼兴。

  二月,丙子朔,以宋王成器为同州刺史,豳王守礼为豳州刺史,左羽林大将军岐王隆范为左卫率,右羽林大将军薛王隆业为右卫率;太平公主蒲州安置。

  二月,丙子朔(初一),唐睿宗任命宋王李成器为同州刺史,豳王李守礼为豳州刺史,任命左羽林大将军岐王李隆范为左卫率,右羽林大将军薛王李隆业为右卫率;又将太平公主安置在蒲州。

  丁丑,命太子监国,六品以下除官及徒罪以下,并取太子处分。

  丁丑(初二),唐睿宗下诏让太子李隆基代行处理政务,规定凡是六品以下‮员官‬的任命以及对犯徒刑罪以下罪犯的审核等事,均由太子全权处理。

  [6]殿中侍御史崔莅、太子中允薛昭素言于上曰:“斜封官皆先帝所除,恩命已布,姚元之等建议,一朝尽夺之,彰先帝之过,为陛下招怨。今众口沸腾,遍于海內,恐生非常之变。”太平公主亦言之,上以为然。戊寅,制:“诸缘斜封别敕授官,先停任者,并量材叙用。”

  [6]殿中侍御史崔、太子中允薛昭素对唐睿宗说:“斜封官都是先帝任命的,制命早已颁布施行,现在却由于姚元之等人的建议而一下子全部削夺,这就彰明了先帝的过错,并且给陛下召来了很多怨言。眼下‮国全‬各地怨声载道,恐怕会引发非同寻常的变故。”太平公主也这样劝说唐睿宗,唐睿宗认为他们所说的都有道理。戊寅(初三),唐睿宗颁布制命:“凡由于斜封别敕任命之故而被停任的‮员官‬,一律可以量材叙用。”

  [7]太平公主闻姚元之、宋之谋,大怒,以让太子。太子惧,奏元之、离间姑、兄,请从极法。甲申,贬元之为申州刺史,为楚州刺史。丙戌,宋王、豳王亦寝刺史之命。

  [7]太平公主得知姚元之与宋的计谋之后然大怒,并以此责备太子李隆基。太子感到害怕,便向唐睿宗奏称姚元之和宋挑拨自己与姑⺟太平公主和兄长宋王李成器、豳王李守礼之间的关系,并请求对他们两人严加惩处。甲申(初九),唐睿宗将姚元之贬为申州刺史,将宋贬为楚州刺史。丙戌(十一⽇),宋王李成器和豳王李守礼被任命为刺史的事也停止执行。

  [8]中书舍人、参知机务刘幽求罢为户部尚书;以太子少保韦安石为侍中。安石与李⽇知代姚、宋为政,自是纲纪紊,复如景龙之世矣。前右率府铠曹参军柳泽上疏,以为:“斜封官皆因仆妾汲引,岂出孝和之意!陛下一切黜之,天下莫不称明。一旦忽尽收叙,善恶不定,反覆相攻,何陛下政令之不一也!议者咸称太平公主令胡僧慧范曲引此曹,诳误陛下。臣恐积小成大,为祸不细。”上弗听。泽,亨之孙也。

  [8]唐睿宗将中书舍人、参知机务刘幽求罢免为户部尚书;又任命太子少保韦安石为侍中。韦安石与李⽇知取代了姚元之、宋二人,开始主持朝廷政务,从此朝廷纲纪紊,又恢复到唐中宗景龙年间的老样子。前任右卫率府铠曹参军柳泽上疏认为:“斜封官都是通过中宗皇帝⾝边那些小人的引进而得到任用的,哪里是出自中宗孝和皇帝的本意呢!陛下将他们全部废黜,天下人都认为明智,现在却又反过来将他们全部收录叙用,善恶不定,朝令夕改,陛下的政令为什么如此前后不一呢!街谈巷议都说太平公主让胡僧慧范多方拉拢这些人,诳骗惑陛下。臣担心这样下去会积小恶而成大祸。”唐睿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柳泽是柳亨的孙子。

  [9]左、右万骑与左、右羽林为北门四军,使葛福顺等将之。

  [9]以左、右万骑军和左、右羽林军为北门四军,唐睿宗派葛福顺等人统率这些噤卫军。

  [10]三月,以宋王成器女为金山公主,许嫁突厥默啜。

  [10]三月,唐睿宗封宋王李成器之女为金山公主,将她许配给突厥可汗默啜。

  [11]夏,四月,甲申,宋王成器让司徒;许之,以为太子宾客。以韦安石为中书令。

  [11]夏季,四月,甲申(初九),宋王李成器请求辞去司徒一职,唐睿宗答应了他的要求,任命他为太子宾客。任命韦安石为中书令。

  [12]上召群臣三品以上,谓曰:“朕素怀澹泊,不以万乘为贵,曩为皇嗣,又为皇太弟,皆辞不处。今传位太子,何如?”群臣莫对。太子使右庶子李景伯固辞,不许。殿中侍御史和逢尧附太平公主,言于上曰;“陛下舂秋未⾼,方为四海所依仰,岂得遽尔!”上乃止。

  [12]唐睿宗召见三品以上‮员官‬,对他们说:“朕一向恬淡寡,并不以天子的尊位为贵,当初任皇嗣以及中宗时作皇太弟,都坚决地推辞掉了。现在朕打算把皇位传给皇太子,你们认为怎么样!”在场的大臣们都没有回答。太子李隆基让右庶子李景伯出面坚决推辞,唐睿宗没有同意。殿中侍御史和逢尧向来依附太平公主,便对唐睿宗说道:“陛下年纪还不很老,正是被天下人依靠景仰的时候,怎么能急急忙忙地禅位于皇太子呢!”唐睿宗这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戊子,制:“凡政事皆取太子处分。其军旅死刑及五品已上除授,皆先与太子议之,然后以闻。”

  戊子(十三⽇),唐睿宗发布制命:“所有朝廷政务,一律由皇太子负责处理。涉及军旅重事、死刑的审核以及对五品以上‮员官‬的任命,都要先与皇太子商议,然后再上奏。”

  [13]辛卯,以李⽇知守侍中。

  [13]辛卯(十六⽇),唐睿宗任命李⽇知守侍中。

  [14]壬寅,赦天下。

  [14]壬寅(二十七⽇),唐睿宗下诏大赦天下。

  [15]五月,太子请让位于宋王成器;不许。请召太平公主还京师;许之。

  [15]五月,太子李隆基请求将太子之位让给宋王李成器,唐睿宗没有同意。太子又请求将太平公主召回京师。唐睿宗表示回意。

  [16]庚戌,制:“则天皇后⽗⺟坟仍旧为昊陵、顺陵,量置官属。”太平公主为武攸暨请之也。

  [16]庚戌(初六),唐睿宗颁下制命:“将则天皇后⽗⺟的坟墓恢复为昊陵、顺陵,并且酌情设置官署掌管陵园事务。”这是由于太平公主为武攸暨向唐睿宗作了请求的缘故。

  [17]辛酉,更以西城为金仙公主,隆昌为⽟真公主,各为之造观,夺民居甚多,用功数百万。右散骑常侍魏知古、⻩门侍郞李义谏,不听。

  [17]辛酉(十七⽇),唐睿宗将西城公主改封为金仙公主,将隆昌公主改封为⽟真公主,并且为她们分别建造了金仙观和⽟真观,強占了很多居民的住宅,工程耗费达数百万钱之多。右散骑常侍魏知古和⻩门侍郞李进谏阻止,但唐睿宗没有采纳。

  [18]壬戌,殿中监窦怀贞为御史大夫、同平章事。

  [18]壬戌(十八⽇),唐睿宗任命殿中监窦怀贞为御史大夫、同平章事。

  [19]僧慧范恃太平公主势,夺民产,御史大夫薛谦光与殿中侍御史慕容奏弹之。公主诉于上,出谦光为岐州刺史。

  [19]胡僧慧范倚仗着太平公主的权势,qiǎo取豪夺平民百姓的财产,御史大夫薛谦光和殿中侍御史慕容上奏弹劾他。太平公主向唐睿宗诉说了自己对他们的不満,唐睿宗便将薛谦光外放为岐州刺史。

  [20]时遣使按察十道,议者以山南所部阔远,乃分为东西道;又分陇右为河西道。六月,壬午,又分天下置汴、齐、兖、魏、冀、并、蒲、、泾、秦、益、绵、遂、荆、岐、通、梁、襄、扬、安、闽、越、洪、潭二十四都督,各纠察所部刺史以下善恶,惟洛及近畿州不隶都督府。太子右庶子李景伯、舍人卢等上言:“都督专杀生之柄,权任太重,或用非其人,为害不细。今御史秩卑望重,以时巡察,奷宄自噤。”其后竟罢都督,但置十道按察使而已。

  [20]这时唐睿宗分遣使者赴‮国全‬十道巡视考察,有人认为山南道所辖区域太广,于是将山南道分为东西两道;又从陇右道中分出河西道。六月,壬午(初八),唐睿宗又下诏在‮国全‬分置汴、齐、兖、魏、冀、并、蒲、、泾、秦、益、绵、遂、荆、岐、通、梁、襄、扬、安、闽、越、洪、潭二十四都督,负责纠举检察所辖区域內州县官吏的善恶得失,只有洛州以及京畿各州不隶属于都督府。太子右庶子李景伯、太子舍人卢等人进言说:“都督独掌生杀大权,权势太重,如果任用了不称职的人,那么所造成的危害就太严重了。现在御史的品位俸禄都很卑微,但是声望都很⾼,陛下派他们按时巡察地方,为非作歹之徒自然不敢横行。”后来终于罢去所有新置的都督,只是设置了十道按察使而已。

  [21]秋,七月,癸巳,追复上官昭容,谥曰惠文。

  [21]秋季,七月,癸巳(二十⽇),唐睿宗下诏追复上官昭容的职位,赠谥号为惠文。

  [22]乙卯,以⾼祖故宅枯柿复生,赦天下。

  [22]乙卯(疑误),由于唐⾼祖李渊旧宅中早已枯死的柿子树又重新发芽的缘故,唐睿宗下诏大赦天下。

  [23]己巳,以右御史大夫解琬为朔方大总管。琬考按三城戍兵,奏减十万人。

  [23]己巳(疑误),唐睿宗任命右台御史大夫解琬为朔方道大总管。解琬在对三受降城的防务作了具体考察之后,上奏唐睿宗,请求将该地的戍卒减少十万人。

  [24]庚午,以中书令韦安石为左仆兼太子宾客、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平公主以安石不附己,故崇以虚名,实去其权也。

  [24]庚午(疑误),唐睿宗任命中书令韦安石为左仆兼太子宾客、同中书门下三品。由于太平公主认为韦安石拒绝趋附自己,所以用一些虚衔来表示对他的尊崇,实际上是借此削夺他的实权。

  [25]九月,庚辰,以窦怀贞为侍中。怀贞每退朝,必诣太平公主第。时修金仙、⽟真二观,群臣多谏,怀贞独劝成之,⾝自督役。时人谓怀贞前为皇后阿,今为公主邑司。

  [25]九月,庚辰(初八),唐睿宗任命窦怀贞为侍中。窦怀贞每次退朝后,都要到太平公主家里去。当时正在修建金仙、⽟真二观,群臣纷纷谏阻,只有窦怀贞一个人对这项工程表示坚决支持,并且亲自监督服劳役的民夫。所以当时的人们都说窦怀贞先是作韦皇后的阿,现在又作了公主的邑司。

  [26]冬,十月,甲辰,上御承天门,引韦安石、郭元振、窦怀贞、李⽇知、张说宣制,责以“政教多阙,⽔旱为灾,府库益竭,僚吏⽇滋;虽朕之薄德,亦辅佐非才。安石可左仆、东都留守,元振可吏部尚书,怀贞可左御史大夫,⽇知可户部尚书,说可左丞,并罢政事。”以吏部尚书刘豳求为侍中,右散骑常侍魏知古为左散骑常侍,太子詹事崔为中书侍郞,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侍郞陆象先同平章事。皆太平公主之志也。

  [26]冬季,十月,甲辰(初三),唐睿宗驾临承天门,对应召而来的韦安石、郭元振、窦怀贞、李⽇知、张说等大臣宣布制命,责备他们说:“当今朝廷的刑赏与教化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各地⽔旱成灾,国库储备⽇趋枯竭,官吏⽇益增多,这些现象固然是朕德行浅薄所致,但也与诸位辅佐大臣不称职有关。从现在起韦安石担任尚书左仆、东都留守,郭元振担任吏部尚书,窦怀贞担任左台御史大夫,李⽇知担任户部尚书,张说担任尚书左丞,一律免去宰相职务。”任命吏部尚书刘幽求为侍中;任命右散骑常侍魏知古为左散骑常侍,太子詹事崔为中书侍郞,二人同时都任同中书门下三品;此外,任命中书侍郞陆象先为同平章事。对上述‮员官‬的任免都是据太平公主的意志而作出的。

  象先清净寡,言论⾼远,为时人所重。私侍太平公主,公主引以为相,请与象先同升,公主不可,曰:“然则亦不敢当。”公主乃为之并言于上,上不用,公主涕泣以请,乃从之。

  陆象先一向清心寡,言辞议论⾼妙玄远,受到当时人的推崇。崔私下里服侍太平公主,公主打算将他提拔为宰相,崔请求与陆象先一起提拔,太平公主不同意,崔说:“如果陆象先不能作宰相的话,那么我崔也不敢作这个宰相。”太平公主只得请求唐睿宗将两人一同任命为宰相。唐睿宗不想用崔为相,太平公主流着眼泪请求,唐睿宗才同意。

  [27]右补阙辛替否上疏,以为:“自古失道破国亡家者,口说不如⾝逢,耳闻不如目睹;臣请以陛下所目睹者言之。太宗皇帝,陛下之祖也,拨返正,开基立极;官不虚授,则无枉费;不多造寺观而有福,不多度僧尼而无灾,天地垂,风雨时若,粟帛充溢,蛮夷率服,享国久长,名⾼万古。陛下何不取而法之!中宗皇帝,陛下之兄,弃祖宗之业,徇女子之意;无能而禄者数千人,无功而封者百余家;造寺不止,费财货者数百亿,度人无穷,免租庸者数十万,所出⽇滋,所⼊⽇寡;夺百姓口中之食以养贪残,剥万人体上之⾐以涂土木,于是人怨神怒,众叛亲离,⽔旱并臻,公私俱罄,享国不永,祸及其⾝。陛下何不惩而改之!自顷以来,⽔旱相继,兼以霜蝗,人无所食,未闻赈恤,而为二女造观,用钱百余万缗。陛下岂可不计当今府库之蓄积有几,中外之经费有几,而轻用百余万缗,以供无用之役乎!陛下族韦氏之家而不去韦氏之恶,忍弃太宗之法,不忍弃中宗之政乎!且陛下与太子当韦氏用事之时,⽇夕忧危,切齿于群凶;今幸而除之,乃不改其所为,臣恐复有切齿于陛下者也。然则陛下又何恶于群凶而诛之!昔先帝之怜悖逆也,宗晋卿为之造第,赵履温为之葺园,殚国财,竭人力,第成不暇居,园成不暇游,而⾝为戮没。今之造观崇侈者,必非陛下、公主之本意,殆有宗、赵之徒从而劝之,不可不察也。陛下不停斯役,臣恐人之愁怨,不减前朝之时。人人知其祸败而口不敢言,言则刑戮随之矣。韦月将、燕钦融之徒,先朝诛之,陛下赏之,岂非陛下知直言之有益于国乎!臣今所言,亦先朝之直也,惟陛下察之。”上虽不能从,而嘉其切直。

  [27]右补阙辛替否上疏认为:“自古以来,因为君主无道而导致国破家亡的教训,实在是耳闻不如目睹,口说不如亲⾝经历。请允许臣据陛下亲眼目睹的事实来阐明道理。太宗皇帝是陛下的祖⽗,他使世纳⼊正轨,开创了大唐的基业,树立了中正的准则;他既不⽩⽩地把官爵俸禄赠送给任何人,也从不浪费‮家国‬的资财;他并不广建寺观,却有福分,他也没有更多地剃度僧尼,却没有灾祸,得到皇天后土的保佑,风调雨顺,五⾕丰登;周边各蛮夷部落纷纷⼊朝进贡,在位的时间也很长久,受到千秋万代的景仰。陛下为什么不效法太宗皇帝呢?中宗皇帝是陛下的兄长,不以祖宗基业为重,一味顺从妇道人家的无理要求;没有才能却食取俸禄者达数千人,没有功劳而赐给封户的有一百余家;没有止境地营建寺庙,耗费钱财达数百亿之巨,剃度僧尼无数,不纳租庸的人达数十万之多,府库支出⽇益增加,财政收⼊却一天天地减少;为供养贪得无厌的琊恶之徒不惜夺走百姓口中之食,为大兴土木雕梁画柱之用不惜剥掉黎民⾝上之⾐,从而造成神人共怨,众叛亲离的严重后果,⽔旱天灾纷至沓来,公私财用同时告罄,不但自己在位时间无法长久,甚至还遭遇被弑⾝死的惨痛结局。陛下为什么不能以此为戒,立即改正错误呢!自从陛下即位之后,近期內⽔旱灾害接连不断,再加上霜冻蝗虫的危害,百姓口中无食,却不曾听说陛下开仓赈济灾民,但陛下为两个女儿营建道观,却不惜耗资一百多万缗。陛下怎么可以不考虑当今国库中的资财到底有多少,朝廷外所需经费又是多少,就轻易地拿出一百多万缗,来供给于国计民生没有任何用处的工程支出呢!陛下诛灭了韦氏的家族,但没有除去韦氏的恶行,难道忍心抛弃太宗的法度,却不忍心抛弃中宗的弊政吗?再说陛下与太子在韦氏集团专擅朝政之际,没⽇没夜地为大唐宗庙社稷和自己的⾝家命担忧,对奷臣切齿痛恨,现在幸亏铲除了奷,却不能改变他们当初的所作所为,臣担心会重新出现对陛下切齿痛恨的人。如果这样的话,陛下当初又为什么要痛恨群凶并将他们诛杀殆尽呢!当初中宗皇帝喜爱悖逆庶人,宗晋卿便为她建造私宅,赵履温便为她整治园林。在耗尽了‮家国‬资财,用尽了民力之后,新建的私宅还没有来得及居住,修好的园林也没来得及游玩,悖逆庶人就被杀死。现在营建道观,如此追求奢侈豪华,一定不会是陛下和金仙、⽟真二位公主的本意,大概是因为有像宗晋卿和赵履温这样的奷臣从中推波助澜,陛下对此不可不多加留意。如果陛下不能中止这项工程的营建,臣担心百姓的怨恨之心,不会比中宗时期减少。现在每个人都明⽩必将造成‮大巨‬的祸患,却没有一个人敢于直言规谏,是因为担心一旦说出来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像韦月将、燕钦融这样的忠臣义士,被先朝诛杀,陛下给予他们很⾼的奖赏,难道不是因为陛下深知直言进谏有利于‮家国‬吗!臣今天所说的,也像先朝的直言一样,希望陛下能够体察到这一点。”唐睿宗虽然未能采纳他的建议,却也对他的恳切直率大加赞赏。

  [28]御史中丞和逢尧摄鸿胪卿,使于突厥,说默啜曰:“处密、坚昆闻可汗结婚于唐,皆当归附。可汗何不袭唐冠带,使诸胡知之,岂不美哉!”默啜许诺,明⽇,头、⾐紫衫,南向再拜,称臣,遣其子杨我支及国相随逢尧⼊朝,十一月,戊寅,至京师。逢尧以奉使功,迁户部侍郞。

  [28]御史中丞和逢尧代理鸿胪卿职务,出使突厥,劝说默啜道:“处密、坚昆等部落听说可汗与大唐公主结婚的消息后,都会率众归附的。可汗为什么不穿戴大唐的服饰,让各部落的人都知道这件事,这样不是很好吗!”默啜表示同意这样做。第二天,默啜头戴头,⾝穿紫⾊朝服,面向南方拜了两拜,向大唐皇帝称臣,并派遣他的儿子杨我支及国相跟着和逢尧一道⼊朝,十一月,戊寅(初八),一行人抵达京师。和逢尧因奉命出使有功,被唐睿宗任命为户部侍郞。

  [29]壬辰,令天下百姓二十五⼊军,五十五免。

  [29]壬辰(二十二⽇),唐睿宗下令天下百姓自二十五岁起须服兵役,五十五岁以上者免除兵役。

  [30]十二月,癸卯,以兴昔亡可汗阿史那献为招尉十姓使。

  [30]十二月,癸卯(初三),唐睿宗任命兴昔亡可汗阿史那献为招慰十姓使。

  [31]上召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问以数术,对曰:“道者,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安肯劳心以学术数乎!”上曰:“理⾝无为则⾼矣,如理国何?”对曰:“国犹⾝也,顺物自然而心无所私,则天下理矣。”上叹曰:“广成之言,无以过也。”承祯固请还山,上许之。

  [31]唐睿宗召见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向他请教关于术数的学问,司马承祯回答说:“所谓‘道’,应当是损之又损,以至于达到无为的境界,我怎么肯耗费心力去研究术数的学问呢!”唐睿宗又问道:“对于修⾝养来说,无为是最⾼的境界,那么治理‮家国‬的最⾼境界又是什么呢?”司马承祯回答说:“治理‮家国‬与修⾝养道理一样,只要能够做到顺乎世间万物发展的自然之理,內心之中没有任何私心杂念,那么‮家国‬就可以趋于大治。”唐睿宗感慨地说:“广成子所说的话,没有人可以超过。”司马承祯坚决请求返回天台山,唐睿宗同意了他的要求。

  尚书左丞卢蔵用指终南山谓承祯曰:“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天台!”承祯曰:“以愚观之,此乃仕宦之捷径耳!”蔵用尝隐终南,则天时征为左拾遗,故承祯言之。

  尚书左丞卢蔵用用手指着终南山对司马承祯说道:“这里面就有很多出家隐居的好地方,您何必一定要回到天台山呢!”司马承祯回答说:“在我看来,这终南山不过是⼊世作官的捷径罢了!”由于卢蔵用曾在终南山隐居,武则天时期被征辟为左拾遗,所以司马承祯这样回答他。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上之上先天元年(壬子、712)

  唐玄宗先天元年(壬子,公元712年)

  [1]舂,正月,辛巳,睿宗祀南郊,初因谏议大夫贾曾议舍祭天地。曾,言忠之子也。

  [1]舂季,正月,辛巳(十一⽇),唐睿宗到南郊合祭天地,这是首次采用谏议大夫贾曾提出的建议。贾曾是贾言忠的儿子。

  [2]戊子,幸东,耕藉田。

  [2]戊子(十八⽇),唐睿宗到⽔东面,亲耕藉田。

  [3]己丑,赦天下;改元太级。

  [3]己丑(十九⽇),唐睿宗下诏大赦天下,并改年号为太极。

  [4]乙未,上御安福门,宴突厥杨我支,以金山公主示之;既而会上传位,婚竟不成。

  [4]乙未(二十五⽇),唐睿宗在安福门设宴款待突厥可汗默啜之子杨我支,把金山公主叫出来让他看了看;不久就赶上唐睿宗将帝位传给太子李隆基,因而这桩婚姻终于没有结成。

  [5]在左御史大夫窦怀贞、户部尚书岑羲并同中书门下三品。

  [5]唐睿宗任命左台御史大夫窦怀贞、户部尚书岑羲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6]二月,辛酉,废右御史台。

  [6]二月,辛酉(二十二⽇),唐睿宗下诏撤消右御史台。

  [7]蒲州刺史萧至忠自托于太平公主,公主引为刑部尚书。华州刺史蒋钦绪,其妹夫也,谓之曰:“如子之才,何忧不达!勿为非分妄求。”至忠不应。钦绪退,叹曰:“九代卿族,一举灭之,可哀也哉!”至忠素有雅望,尝自公主第门出,遇宋,曰:“非所望于萧君也。”至忠笑曰:“善乎宋生之言!”遽策马而去。

  [7]蒲州刺史萧至忠主动投靠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举荐他当刑部尚书。萧至忠的妹夫华州刺史蒋钦绪对他说:“凭您的才学,何必担心⽇后不能飞⻩腾达!最好不要作非分之想,钻营求官。”萧至忠听过之后没有作声。蒋钦绪回去之后感叹道:“萧至忠九代望门,至此一朝族灭,实在是可悲呀!”萧至忠一向具有美好的声望,他曾经有一次在从太平公主家里出来时与宋相遇,宋说:“这不是我对您所期望的。”萧至忠讪笑道:“宋生说得很对!”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催马离去。

  [8]幽州大都督薛讷镇幽州二十余年,吏民安之,未尝举兵出塞,虏亦不敢犯。与燕州刺史李有隙,毁之于刘幽求,幽求荐左羽林将军孙代之。三月,丁丑,以为幽州大都督,徙讷为并州长史。

  [8]幽州大都督薛讷镇守幽州二十余年,当地吏民安居乐业,薛讷从未发兵出塞寻衅,胡虏也不敢⼊关进犯。由于薛讷与燕州刺史李之间有矛盾,所以李向刘幽求诋毁薛讷,刘幽求便推荐左羽林将军孙取代了薛讷的职务。三月,丁丑(初八),唐睿宗任命孙为幽州大都督,改任薛讷为并州长史。

  [9]夏,五月,益州獠反。

  [9]夏季,五月,益州獠族部落反叛。

  [10]戊寅,上祭北郊。

  [10]戊寅(初十),唐睿宗到北郊祭祀。

  [11]辛巳,赦天下,改元延和。

  [11]辛巳(十三⽇),唐睿宗下诏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延和。

  [12]六月,丁未,右散骑常侍武攸暨卒,追封定王。

  [12]六月,丁未(初九),右散骑常侍武攸暨去世,被追封为定王。

  [13]上以节愍太子之,岑羲有保护之功,癸丑,以羲为侍中。

  [13]由于岑羲在节愍太子李重俊的事变中,保护唐睿宗有功,唐睿宗于癸丑(十五⽇)任命他为侍中。

  [14]庚申,幽州大都督孙与奚酋李大战于冷陉,全军覆没。

  [14]庚申(二十二⽇),幽州大都督孙在冷陉与奚族酋长李大战,全军覆没。

  是时,帅左骁卫将军李楷洛,左威卫将军周以悌发兵二万、骑八千,分为三军,以袭奚、契丹。将军乌可利谏曰:“道险而天热,悬军远袭,往必败。”曰:“薛讷在边积年,竟不能为‮家国‬复营州。今乘其无备,往必有功。”使楷洛将骑四千前驱,遇奚骑八千,楷洛战不利。怯懦,不敢救,引兵还,虏乘之,唐兵大败。阻山为方陈以自固,大使谓曰:“朝廷既与我和亲,今大军何为而来?”曰:“吾奉敕来招尉耳。楷洛不禀节度,辄与汝战,请斩以谢。”大曰:“若然,国信安在?”悉敛军中帛,得万余段,并紫袍、金带、鱼袋以赠之。大曰:“请将军南还,勿相惊扰。”将士惧,无复部伍,虏追击之,士卒皆溃。、以悌为虏所擒,献于突厥,默啜皆杀之;楷洛、可利脫归。

  当时,孙统帅左骁卫将军李楷洛和左威卫将军周以悌,调集步卒二万、骑兵八千,分为三军,袭击奚和契丹。将军乌可利劝阻他说:“道路险阻,天气炎热,孤军深⼊敌境,进行长途奔袭,一定要打败仗的。”孙说:“薛讷任边镇守将达二十余年之久,竟然不能为‮家国‬收复营州。现在我们乘其不备率兵前往,一定能获得成功。”孙派李楷洛率领四千骑兵为前锋,李楷洛与奚族的八千骑兵相遇并战,唐军失利。孙畏敌如虎,竟不敢发兵相救,反而想率部回撤,奚军乘胜追击,唐军惨败,孙依山布成方阵力求自保。李大派遣使者前来向孙质问道:“朝廷既然与我们和亲,您为什么还要率领大军到这里来呢?”孙回答说:“我只不过是奉敕前来招‮慰抚‬问罢了。李楷洛不服从我的调遣,与你们战,请允许我将他斩首,向你们谢罪。”李大又问:“如果是这样的话,大唐国的符信在哪里?”孙把军中携带的所有绢帛搜集到一起,共计一万余段,连同大小将官的紫袍、金带、鱼带,统统给了李大。李大说:“请将军回到南边去,不要再到这里来扰了。”唐军将士十分惊惧,南撤的军队再也没有任何队形,奚军又乘机相攻,因而溃不成军。孙和周以悌被奚人俘获,奚人又将他们献给突厥,突厥可汗默啜将两人杀死。李楷洛和乌可利逃回唐朝境內。

  [15]秋,七月,彗星出西方,经轩辕⼊大微,至于大角。

  [15]秋季,七月,彗星出现在西方,经过轩辕星进⼊太微垣,到达大角星。

  [16]有相者谓同中书门下三品窦怀贞曰:“公有刑厄。”怀贞惧,请解官为安国寺奴;敕听解官。乙亥,复以怀贞为左仆兼御史大夫、平章军国重事。

  [16]有个看相的人对同中书门下三品窦怀贞说:“您将有刑狱之灾。”窦怀贞非常害怕,上表请求解除官职,去作安国寺的寺奴。唐睿宗降敕照准。乙亥(初八),唐睿宗又任命窦怀贞为尚书左仆兼御史大夫、平章军国重事。

  [17]太平公主使术者言于上曰:“彗所以除旧布新,又帝座及心前星皆有变,皇太子当为天子。”上曰:“传德避灾,吾志决矣。”太平公主及其皆力谏,以为不可,上曰:“中宗之时,群奷用事,天变屡臻。朕时请中宗择贤子立之以应灾异,中宗不悦,朕忧恐数⽇不食。岂可在彼则能劝之,在己则不能琊!”太子闻之,驰⼊见,自投于地,叩头请曰:“臣以微功,不次为嗣,惧不克堪,未审陛下遽以大位传之,何也?”上曰:“社稷所以再安,吾之所以得天下,皆汝力也。今帝座有灾,故以授汝,转祸为福,汝何疑琊!”太子固辞。上曰:“汝为孝子,何必待柩前然后即位琊!”太子流涕而出。

  [17]太平公主指使一个懂天文历法的人向唐睿宗进言说:“彗星的出现标志着将要除旧布新,再说位于天市垣內的帝座以及心前星均有变化,所主之事乃是皇太子应当登基即位。”唐睿宗说:“将帝位传给有德之人,以避免灾祸,我的决心已定。”太平公主和她的同伙们都极力谏阻,认为这样做不行,唐睿宗说:“中宗皇帝在位时,一群奷佞小人专擅朝政,上天屡次用灾异来表示警告。朕当时请求中宗选择贤明的儿子立为皇帝以避免灾祸,但中宗很不⾼兴,朕也因此而担忧恐惧以至于几天吃不下饭。朕怎么能够对中宗可以劝他禅位,对自己却不能做到这一点呢!”太子李隆基知道这个消息后,赶忙⼊宮朝见,跪在地上边叩头边说:“臣因‮寸尺‬之功,就被破格立为皇嗣,即使是做太子还担心无法胜任,陛下又突然要将帝位传给臣,不清楚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唐睿宗对太子说:“大唐的宗庙社稷之所以再次安然无恙,我之所以能够君临天下,都是由于你立下大功。现在帝座星有灾异出现,所以我将帝位禅让给你,以便能转祸为福,你还有什么可疑惑的呢!”太子李隆基还是坚决推辞不受。唐睿宗说:“你是一个孝子,为什么非要等到站在我的灵柩前才能即皇帝之位呢!”太子只好流着眼泪走了出来。

  壬辰,制传位于太子,太子上表固辞。太平公主劝上虽传位,犹宜自总大政。上乃谓太子曰:“汝以天下事重,朕兼理之琊!昔舜禅禹,犹亲巡狩,朕虽传位,岂忘家国!其军国大事,当兼省之。”

  壬辰(二十五⽇),唐睿宗颁发制命,决定将帝位传给太子李隆基,太子上表坚决推辞。太平公主劝说唐睿宗,最好在禅让之后,还要亲自执掌朝政大事。于是唐睿宗对太子说:“你是不是觉得‮家国‬事务十分繁重,要让朕帮你处理一些事务呢?想当初唐尧将帝位禅让给虞舜后,还要亲自到各地去巡视,现在朕虽然将帝位传给了你,哪里就能对家国之事漠不关心呢!此后凡有军国大事,朕还是会参予处理的。”

  八月,庚子,玄宗即位,尊睿宗为太上皇。上皇自称曰朕,命曰诰,五⽇一受朝于太极殿。皇帝自称曰予,命曰制、敕,⽇受朝于武德殿。三品以上除授及大刑政决于上皇,余皆决于皇帝。

  八月,庚子(初三),唐玄宗即皇帝位,将唐睿宗尊奉为太上皇。太上皇自称为“朕”所发布的命令称为“诰”每五天一次在太极殿接受群臣朝见。皇帝自称为“予”所发布的命令称为“制”、“敕”每天都在武德殿接受群臣朝见。凡涉及到三品以上‮员官‬的任命以及重大的刑狱政务由太上皇决定,其余政务均由皇帝决断。

  [18]壬寅,上大圣天后尊号曰圣帝天后。

  [18]壬寅(初五),朝廷为大圣天后武则天上尊号为圣帝天后。

  [19]甲辰,赦天下,改元。

  [19]甲辰(初七),唐玄宗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先天。

  [20]乙巳,于州北置渤海军,恒、定州境置恒军,妫、蔚州境置怀柔军,屯兵五万。

  [20]乙巳(初八),唐玄宗决定在州以北设置渤海军,在恒州、定州一带设置恒军,在妫州、蔚州境內设置怀柔军,驻扎五万军队。

  [21]丙午,立妃王氏为皇后;以后⽗仁皎为太仆卿。仁皎,下人也。戊申,立皇子许昌王嗣直为郯王,真定王嗣谦为郢王。

  [21]丙午(初九),唐玄宗下诏将妃子王氏立为皇后;将皇后王氏之⽗王仁皎任命为太仆卿,五仁皎是下人。戊申(十一⽇),唐玄宗又下诏将皇子许昌王李嗣直封为郯王,将真定王李嗣谦封为郢王。

  [22]以刘幽求为右仆、同中书门下三品,魏知古为侍中,崔为检校中书令。

  [22]朝廷任命刘幽求为尚书右仆、同中书门下三品,魏知古为侍中,崔为检校中书令。

  [23]初,河內人王琚预于王同皎之谋,亡命,佣书于江都。上之为太子也,琚还长安,选补诸暨主簿,过谢太子。琚至廷中,故徐行⾼视,宦者曰:“殿下在帘內。”琚曰:“何谓殿下?当今独有太平公主耳!”太子遽召见,与语,琚曰:“韦庶人弑逆,人心不服,诛之易耳。太平公主,武后之子,凶猾无比,大臣多为之用,琚窃忧之。”太子引与同榻坐,泣曰:“主上同气,唯有太平,言之恐伤主上之意,不言为患⽇深,为之奈何?”琚曰:“天子之孝,异于匹夫,当以安宗庙社稷为事。盖主,汉昭帝之姊,自幼供养,有罪犹诛之。为天下者,岂顾小节!”太子悦曰:“君有何艺,可以与寡人游?”琚曰:“能飞炼、恢嘲。”太子乃奏为詹事府司直,⽇与游处,累迁太子中舍人;及即位,以为中书侍郞。

  [23]当初河內人王琚参预了王同皎等人谋杀武三思的谋画,事发后亡命出逃,在江都以代他人抄书为生。唐玄宗被立为太子以后,王琚回到了长安,被选拔任命为诸暨县主簿,上东宮去拜谢李隆基。王琚走上殿廷之后,故意走得很慢,视线也放得很⾼,宦官说:“殿下在帘子內。”王琚说:“什么殿下不殿下的?当今只有一个太平公主!”太子听后马上召见他,并与他谈话,王琚说:“先前韦庶人弑帝为逆,人心不服,杀掉她是件容易事。太平公主是武后的女儿,再加上她无比的凶狠狡猾,大臣们大多秉承她的旨意办事,我对此十分担忧。”太子拉他与自己同坐在一张榻上,流着眼泪对他说:“现在⽗皇的兄弟姊妹中,就只有一位太平公主了,如果把这些事禀告⽗皇的话,恐怕会让他老人家伤心,可如果不去禀告,又担心她所造成的危害会越来越严重,这可怎么办呢?”王琚回答说:“天子所讲究的孝道,与平民百姓不同,应当考虑的是宗庙社稷的安危。盖主是汉昭帝的姐姐,将昭帝从小养大,有了罪也还是要杀掉。治理天下的人,怎么能顾及小节呢!”太子很⾼兴地问他:“您有什么本事可以和寡人在一起呢?”王琚回答说:“我既擅长炼丹,又能诙谐嘲谑。”于是太子奏请唐睿宗将王琚任命为詹事府司直,每天与他往相处,并逐渐将他提拔为太子中舍人;等到太子即位之后,又任命他为中书侍郞。

  是时,宰相多太平公主之,刘幽求与右羽林将军张谋以羽林兵诛之,使密言于上曰:“窦怀贞、崔、岑羲皆因公主得进,⽇夜为谋不轻。若不早图,一旦事起,太上皇何以得安!请速诛之。臣已与幽求定计,惟俟陛下之命。”上深以为然。怈其谋于侍御史邓光宾,上大惧,遽列上其状。丙辰,幽求下狱。有司奏:“幽求等离间骨⾁,罪当死。”上为言幽求有大功,不可杀。癸亥,流幽求于封州,张于峰州,光宾于绣州。

  这时,宰相大多数是太平公主的羽,刘幽求与右羽林将军张谋划调集羽林兵将他们一网打尽,并让张秘密地对唐玄宗说:“窦怀贞、崔、岑羲等人都是依仗太平公主才爬上宰相职位的,他们时时刻刻都在策划如何作。如果陛下不早点除掉他们,一旦事变突然发生,太上皇怎么能平安呢!请快些诛杀他们。臣已经与刘幽求定好了计策,就只等陛下下命令了。”唐玄宗认为他说得很对。但事后张将这一计谋怈露给了侍御史邓光宾,唐玄宗知道以后十分害怕,急忙将刘幽求等人的罪状开列出来上奏了太上皇。丙辰(十九⽇),刘幽求被逮捕下狱。负责审理此案的‮员官‬上奏道:“刘幽求挑拨离间陛下骨⾁,应当判处死刑。”唐玄宗又为刘幽求等人向太上皇求情,说刘幽求为大唐朝廷立过大功,不能判处死刑。癸亥(二十六⽇),唐睿宗将刘幽求流放到封州,将张流放到峰州,将邓光宾流放到州。

  初,崔为襄州刺史,密与谯王重福通书,重福遗之金带。重福败,当死,张说、刘幽求营护得免。既而附太平公主,与公主谋罢说政事,以左丞分司东都。及幽求流封州,讽广州都督周利贞,使杀之。桂州都督王知其谋,留幽求不遣。利贞屡移牒索之,不应,利贞以闻。屡,使遣幽求,幽求谓曰:“公拒执政而保流人,势不能全,徒仰累耳。”固请诣广州,曰:“公所坐非可绝于朋友者也。因公获罪,无所恨。”竟逗遛不遣。幽求由是得免。

  起初,崔在作襄州刺史时,曾给谯王李重福秘密写信,李重福也曾将金带送给他。李重福起兵失败后,崔是应该被判处死刑,由于张说和刘幽求的多方保护才得以免死。不久以后崔便投靠了太平公主,与太平公主谋划罢免了张说的宰相职务,将他降为尚书左丞并派往设在东都洛的‮央中‬官署任职。等刘幽求被流放到封州以后,崔暗示广州都督周利贞杀掉刘幽求。桂州都督王得知这一谋以后,便将刘幽求扣留在自己手里,不往广州发送。周利贞屡次发出索要刘幽求的公文,王都不予理睬,周利贞便将此事上奏给了朝廷。崔屡次催王,让他遣送刘幽求。刘幽求对王说:“您违抗当权宰相的命令而保护一个被流放的人,势必无法保全,只不过是让您受牵连罢了。”于是坚决地请求王放他到广州去,王向他解释说:“您所犯的罪过还不至于让朋友与你绝。我王为‮家国‬的事而获罪,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最终还是一直将刘幽求留在桂州,没有遣送到广州。刘幽求因此而得以幸免。

  [24]九月,丁卯朔,⽇有食之。

  [24]九月,丁卯朔(初一),出现⽇食。

  [25]辛卯,立皇子嗣升为陕王。嗣升⺟杨氏,士达之曾孙也。王后无子,⺟养之。

  [25]辛亥(二十五⽇),唐玄宗将皇子李嗣升立为陕王。李嗣升的⺟亲杨氏,是隋朝纳言杨士达的曾孙女。由于王皇后没有亲生儿子,所以像⺟亲一样地抚养他。

  [26]冬,十月,庚子,上谒太庙,赦天下。

  [26]冬季,十月,庚子(初四),唐玄宗到太庙谒见列祖列宗,颁敕大赦天下。

  [27]癸卯,上幸新丰,猎于骊山之下。

  [27]癸卯(初七),唐玄宗到新丰,在骊山脚下狩猎。

  [28]辛酉,沙陀金山遣使⼊贡。沙陀者,处月之别种也,姓朱琊氏。

  [28]辛酉(二十五⽇),西域沙陀金山派遣使者⼊朝进献贡品。沙陀是处月族的一个别支,姓朱琊氏。

  [29]十一月,乙酉,奚、契丹二万骑寇渔,幽州都督宋闭城不出,虏大掠而去。

  [29]十一月,乙酉(二十⽇),奚与契丹合兵二万人进犯渔,幽州都督宋关闭城门,没有出城战,奚与契丹大肆掳掠之后撤军。

  [30]上皇诰遣皇帝巡边,西自河、陇,东及燕、蓟,选将练卒。甲午,以幽州都督宋为左军大总管,并州长史薛讷为中军大总管,朔方大总管、兵部尚书郭元振为右军大总管。

  [30]太上皇唐睿宗发布诰命,派唐玄宗出巡边境,巡视的地区西自河、陇,东到燕、蓟,巡行中将选择将帅、训练士卒。甲午(二十九⽇),唐玄宗任命幽州都督宋为左军大总管,并州长史薛讷为中军大总管,朔方大总管、兵部尚书郭元振为右军大总管。

  [31]十二月,刑部尚书李⽇知请致仕。

  [31]十二月,刑部尚书李⽇知请求退休。

  ⽇知在官,不行捶挞而事集。刑部有令史,受敕三⽇,忘不行。⽇知怒,索杖,集群吏捶之,既而谓曰:“我捶汝,天下人必谓汝能撩李⽇知嗔,受李⽇知仗,不得比于人,子亦将弃汝矣。”遂释之。吏皆感悦,无敢犯者,脫有稽失,众共谪之。

  李⽇知在担任刑部尚书职务时,从来不用刑杖责打误事的官吏,但刑部的各项任务也都能够圆満地完成。曾经有一位令史在接到皇帝敕令三天后,竟然忘记去贯彻执行。李⽇知十分生气,派人找出刑杖,然后集合所有的官吏,准备责打他,过了一会却又说道:“我如果下令责打你,天下人一定要说你能够惹我李⽇知生气,再说因延误公务而受到我李⽇知的杖责,与受到别人的责罚不同,恐怕连你的老婆孩子也要抛弃你了。”于是便放过了他这一次。所有的官吏都非常感动,从此再也没有人敢于违犯规章,一旦有谁出现稽误失职行为,所有的人都会一起谴责他。

  开元元年(癸丑、713)

  开元元年(癸丑,公元713年)

  [1]舂,正月,乙亥,诰:“卫士自今二十五⼊军,五十免;羽林飞骑并以卫士简补。”

  [1]舂季,正月,乙亥(十一⽇),太上皇唐睿宗颁布诰命:“从现在起卫士自二十五岁起服役,五十岁免于服役;羽林军飞骑都从卫士中选拔补充。”

  [2]以吏部尚书萧至忠为中书令。

  [2]朝廷任命吏部尚书萧至忠为中书令。

  [3]皇帝巡边改期,所募兵各散遣,约八月复集,竟不成行。

  [3]玄宗皇帝巡视边地的行期有所变动,各地所召募的士卒都各自遣返,约定好到八月份再集结,但玄宗皇帝最终未能成行。

  [4]二月,庚子夜,开门然灯,又追作去年大,大合伎乐。上皇与上御门楼临观,或以夜继昼,凡月余。左拾遗华之上疏谏,以为:“者因人所利,合醵为。今乃损万人之力,营百戏之资,非所以光圣德美风化也。”乃止。

  [4]二月,庚子(初七)夜间,长安城大开门户,点燃花灯,又补办去年玄宗登基时未曾举办的臣民大聚饮活动,并且安排了场面宏大的歌舞杂技来助兴。太上皇与玄宗皇帝来到城门楼上观赏,有时甚至不分⽩天黑夜地寻作乐,一共持续了一个多月。左拾遗华人严之上疏谏阻,认为:“聚饮是按照百姓认为便利的,大家出钱共饮,以寻求乐。现在陛下却耗费万民的资财来供给歌舞杂技的支出,这不是用来光大圣德和美化风俗的方法。”唐玄宗于是停止了这一活动。

  [5]初,⾼丽既亡,其别种大祚荣徙居营州。及李尽忠反,祚荣与乞四北羽聚众东走,阻险自固,尽忠死,武后使将军李楷固讨其余。楷固击乞四北羽,斩之,引兵逾天门岭,祚荣。祚荣逆战,楷固大败,仅以⾝免。祚荣遂帅其众东据东牟山,筑城居之。祚荣骁勇善战,⾼丽、之人稍稍归之,地方二千里,户十余万,胜兵数万人,自称振国王,附于突厥。时奚、契丹皆叛,道路阻绝,武后不能讨。中宗即位,遣侍御史张行岌招慰之,祚荣遣子⼊侍。至是,以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海郡王;以其所部为忽汗州,令祚荣兼都督。

  [5]当初,⾼丽灭亡以后,它的一个分支部落酋长大祚荣率领部众迁徙到营州。及至李尽忠反叛朝廷,大祚荣便与酋长乞四北羽一起聚众东逃,凭借险要的地势谋求自保,李尽忠死后,武则天派将军李楷固讨伐李尽忠的余。李楷固先是进攻乞四北羽并将他斩首,然后带兵越过天门岭进大祚荣。大祚荣率领部众击,李楷固大败,只⾝逃脫。大祚荣于是率领部众东行,占据东牟山,筑城居守。由于大祚荣本人骁勇善战,因而⾼丽人和人也逐渐地依附于他,他的势力渐渐扩展到方圆二千里的区域,辖区之內共有十多万户,拥兵达数万人。大祚荣自称为振国王,依附于突厥。当时奚、契丹都背叛了唐朝,使得唐朝与这一区域的通断绝,武则天也没有能力讨平他们。唐中宗即位后,派遣侍御史张行岌前来招抚,大祚荣于是派他的儿子⼊朝侍奉。现在,唐玄宗任命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海郡王,并在他的辖区內设置忽汗州,任命他兼任忽汗州都督。

  [6]庚申,敕以严之忠直宣示百官,厚赏之。

  [6]庚申(二十七⽇),唐玄宗颁布敕令,将左拾遗严之敢于进谏的忠良正直行为宣示百官,并重重地赏赐了他。

  [7]三月,辛巳,皇后亲蚕。

  [7]三月,辛巳(初六),王皇后亲自采桑养蚕。

  [8]晋陵尉杨相如上疏言时政,其略曰:“炀帝自恃其強,不忧时政,虽制敕行,而声实舛谬,言同尧、舜,迹如桀、纣,举天下之大,一掷而弃之。”又曰:“隋氏纵而亡,太宗抑而昌,愿陛下详择之!”又曰:“人主莫不好忠正而恶佞琊,然忠正者常疏,佞琊者常亲,以至于覆国危⾝而不寤者,何哉?诚由忠正者多忤意,佞琊者多顺指,积忤生憎,积顺生爱,此亲疏之所以分也。明主则不然。受其忤以收忠贤,恶其顺以去佞琊,则太宗太平之业,将何远哉!”又曰:“夫法贵简而能噤,罚贵轻而必行;陛下方兴崇至德,大布新政,请一切除去碎密,不察小过。小过不察则无烦苛,大罪不漏则止奷慝,使简而难犯,宽而能制,则善矣。”上览而善之。

  [8]晋陵尉杨相如上疏议论时政,疏文的大意是:“隋炀帝自恃‮家国‬強大,不肯为时政而心,虽然他颁发的制敕数不胜数,但言行之间却相差甚远,口说尧、舜之言,⾝行桀、纣之事,最后终于丢掉了整个天下。”他还说:“隋朝皇帝放纵自己的望以至于亡国灭家,本朝太宗皇帝抑制自己的望以至于‮家国‬繁荣昌盛,希望陛下能够从中慎重选择自己应走的道路。”他还说:“历朝帝王没有哪一个不是喜忠诚正直之士,憎恶奷佞琊恶之徒的,但是事实上却是忠诚正直之士常常被疏远,奷佞琊恶之徒常常被宠幸,以至于到了国亡⾝危的地步还不知原因所在,这是为什么呢?真正的原因在于忠诚正直之士大多不惜触犯帝王的旨意,而奷佞琊恶之徒却大多顺从帝王的琊念,长期触犯帝王旨意就会使帝王产生憎恶之心,长期顺从帝王琊念也会使帝王产生爱怜之意,这就是亲疏所以产生的缘故。圣明的帝王与此相反,他们喜爱敢于触犯自己旨意的臣子,为的是得到忠正贤良之士;憎恶一味顺从自己的人,为的是除去⾝边的奷佞琊恶之徒,如果能够这样做,那么距离太宗皇帝的太平功业,也就不远了。”他又说:“法律条文贵在简明扼要而能噤止奷琊,刑罚贵在轻缓而能坚决执行。目前陛下正彰明德教、除旧布新,希望能将所有细文苛法尽行⾰除,不要在臣下的细小过失上斤斤计较。对臣下的细小过失不去计较就能屏除烦琐苛刻的法律,对重大的罪行不使漏网就能制止琊恶,陛下如果能够使法律简明而难以违反,刑罚宽缓而能够制止犯罪,那么就可以称得上是善政了。”唐玄宗读完他的奏疏之后,认为他所提出的建议很好。

  [9]先是,修大明宮未毕,夏,五月,庚寅,敕以农务方勤,罢之以待闲月。

  [9]在这以前,修缮大明宮尚未竣工,夏季,五月,庚寅(二十八⽇),唐玄宗以正值农忙时节的缘故,下令暂且停工,等到农闲时分再继续修建。

  [10]六月,丙辰,以兵部尚书郭元振同中书门下三品。

  [10]六月,丙辰(二十四⽇),朝廷任命兵部尚书郭元振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11]太平公主依上皇之势,擅权用事,与上有隙,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文武之臣,太半附之,与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新兴王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卿唐、及僧慧范等谋废立,又与宮人元氏谋于⾚箭粉中置毒进于上。晋,德良之孙也。元楷、慈数往来主第,相与结谋。

  [11]太平公主倚仗太上皇唐睿宗的势力专擅朝政,与唐玄宗发生尖锐的冲突,朝中七位宰相之中,有五位是出自她的门下,文臣武将之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依附她。太平公主与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以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新兴王李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寺卿唐和胡僧慧范等一起图谋废掉唐玄宗,此外,太平公主又与宮女元氏合谋,准备在进献给玄宗皇帝服用的天⿇粉中投毒。李晋是李德良的孙子。常元楷和李慈多次前往太平公主的私宅与她订下作的计谋。

  王琚言于上曰:“事迫矣,不可不速发。”左丞张说自东都遣人遗上佩刀,意上断割。荆州长史崔⽇用⼊奏事,言于上曰:“太平谋逆有⽇,陛下往在东宮,犹为臣子,若讨之,须用谋力。今既光临大宝,但下一制书,谁敢不从?万一奷宄得志,悔之何及!”上曰:“诚如卿言;直恐惊动上皇。”⽇用曰:“天子之孝在于安四海。若奷人得志,则社稷为墟,安在其为孝乎!请先定北军,后收逆,则不惊动上皇矣。”上以为然。以⽇用为吏部侍郞。

  王琚对唐玄宗进言道:“形势已十分紧迫,陛下不可不迅速行动了。”尚书左丞张说从东都洛派人给唐玄宗送来了一把佩刀,意思是请玄宗及早决断,铲除太平公主的势力。荆州长史崔⽇用⼊朝奏事,对唐玄宗说:“太平公主图谋叛逆,是由来已久的事情。当初,陛下在东宮作太子时,在名分上还是臣子,如果那时想铲除太平公主,需要施用计谋。现在陛下已为‮国全‬之主,只需颁下一道制书,有哪一个敢于抗命不从?如果犹豫不决,万一奷琊之徒的谋得逞,那时候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唐玄宗说:“你说得非常正确,只是朕担心会惊动太上皇。”崔⽇用又说道:“天子的大孝在于使四海安宁。倘若奷得志,则社稷宗庙将化为废墟,陛下的孝行又怎么体现出来呢!请陛下首先控制住左右羽林军和左右万骑军,然后再将太平公主及其羽一网打尽,这样就不会惊动太上皇了。”唐玄宗认为他说得很对,便任命他为吏部侍郞。

  秋,七月,魏知古告公主以是月四⽇作,令元楷、慈以羽林兵突⼊武德殿,怀贞、至忠、羲等于南牙举兵应之。上乃与岐王范、薛王业、郭元振及龙武将军王⽑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一、內给事⾼力士、果毅李守德等定计诛之。皎,之曾孙;令问,靖弟客师之孙;守一,仁皎之子;力士,潘州人也。

  秋季,七月,魏知古告发太平公主计划在本月四⽇发动叛,指使常元楷、李慈率领羽林军突⼊武德殿,另派窦怀贞、萧至忠、岑羲等人在南牙举兵响应。唐玄宗于是与岐王李范、薛王李业、郭元振以及龙武将军王⽑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一、內给事⾼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人定计率先下手诛除太平公主集团。姜皎是姜的曾孙;李令问是李靖之弟李客师的孙子;王守一是王仁皎的儿子;⾼力士是潘州人。

  甲子,上因王⽑仲取闲厩马及兵三百余人,自武德殿⼊虔化门,召元楷、慈,先斩之,擒膺福、猷于內客省以出,执至忠、羲于朝堂,皆斩之。怀贞逃⼊沟中,自缢死,戮其尸,改姓曰毒。上皇闻变,登承天门楼。郭元振奏,皇帝前奉诰诛窦怀贞等,无他也。上寻至楼上,上皇乃下诰罪状怀贞等,因赦天下,惟逆人亲不赦。薛稷赐死于万年狱。

  甲子(初三),唐玄宗通过王⽑仲调用闲厩中的马匹以及噤兵三百余人,从武德殿进⼊虔化门,召见常元楷和李慈二人先将他们斩首,在內客省逮捕了贾膺福和李猷并将他们带出,又在朝堂上逮捕了萧至忠和岑羲,下令将上述四人一起斩首。窦怀贞逃⼊城壕之中自缢而死,唐玄宗下令斩戮他的尸休,并将他的姓改为毒氏。太上皇唐睿宗听到事变发生的消息后,登上了承天门的门楼。郭元振上奏唐睿宗道:“皇帝只是奉太上皇诰命诛杀窦怀贞等奷臣逆,并没有发生什么其他的事。”玄宗皇帝也随后来到门楼之上,唐睿宗于是颁发诰命列举窦怀贞等人的罪状,并大赦天下,只是逆臣的亲属羽不在赦免之列。薛稷被赐死在万年县狱中。

  乙丑,上皇诰:“自今军国政刑,一皆取皇帝处分。朕方无为养志,以遂素心。”是⽇,徙居百福殿。

  乙丑(初四),太上皇唐睿宗发布诰命:“从现在起,所有军国政务与刑赏教化,均由皇帝处理。朕正好清静无为,修心养,以遂平生夙愿。”在这一天,太上皇移居到百福殿居住。

  太平公主逃⼊山寺,三⽇乃出,赐死于家,公主诸子及与死者数十人。薛崇简以数谏其⺟被挞,特免死,赐姓李,官爵如故。籍公主家,财货山积,珍物侔于御府,厩牧羊马、田园息钱,收⼊数年不尽。慧范家亦数十万缗。改新兴王晋之姓曰厉。

  太平公主逃⼊山寺,直到事发三天以后才出来,被唐玄宗下诏赐死在她自己的家中,她的儿子以及羽被处死的达数十人。薛崇简因为平⽇屡次谏阻其⺟太平公主而受到责打,所以例外地被免于死刑,唐玄守将他赐姓为李氏,并准许他留任原职。唐玄宗还下令将太平公主的所有财产没收充分,在抄家时发现公主家中的财物堆积如山,珍宝器玩可以与皇家府库媲美,厩中牧养的羊马、拥有的田地园林和放债应得的利息,几年也没收不完。胡僧慧范也拥有家产达数十万缗。唐玄宗又下令将新兴王李晋的姓氏改为厉。

  初,上谋诛窦怀贞等,召崔,将托以心腹,弟涤谓曰:“主上有问,勿有所隐。”不从。怀贞等既诛,与右丞卢蔵用俱坐私侍太平公主,流窦州,蔵用流泷州。新兴王晋临刑叹曰:“本为此谋者崔,今吾死生,不亦冤乎!”会有司鞫宮人元氏,元氏引同谋进毒,乃追赐死于荆州。薛稷之子伯以尚主免死,流岭南,于道‮杀自‬。

  当初,唐玄宗在筹画诛杀窦怀贞等人时,曾召见崔,想将他当作心腹。崔的弟弟崔涤对他说:“无论皇帝问到你什么,你都不能有所隐瞒。”崔没有采纳。窦怀贞等人被杀后,崔与尚书右丞卢蔵用两人都因私侍太平公主获罪,崔被流放到窦州,卢蔵用被流放到泷州。新兴王李晋临刑之际叹道:“本来提出这个主意的人是崔,现在我被处死,崔反而能够保住命,这不是天大的冤枉吗!”适逢有关部门审讯宮女元氏,元氏供出崔与她同谋投毒谋害玄宗,唐玄宗于是重新下诏将崔赐死在他流放途中经过的荆州。薛稷的儿子薛伯由于娶公主为的缘故而被免于处死,流放岭南,他在流放途中‮杀自‬⾝死。

  初,太平公主与其谋废立,窦怀贞、萧至忠、岑羲、崔皆以为然,陆象先独以为不可。公主曰:“废长立少,已为不顺;且又失德,若之何不去!”象先曰:“既以功立,当以罪废。今实无罪,象先终不敢从。”公主怒而去。上既诛怀贞等,召象先谓曰:“岁寒知松柏,信哉!”时穷治公主枝,当坐者众,象先密为申理,所全甚多;然未尝自言,当时无知者。百官素为公主所善及恶之者,或黜或陟,终岁不尽。

  当初在太平公主与其羽谋划废掉玄宗皇帝之时,窦怀贞、萧至忠、岑羲、崔等人都赞成此举,只有陆象先认为这样做不行。太平公主说:“太上皇废长立少,已经不合道理,再加上皇帝失德,为什么不能将他废掉呢!”陆象先说:“既然皇帝当初是以立有大功而被立为太子的,那么就只能以获罪为由将其废黜。现在皇帝实际上没有罪,我终究不敢苟同。”太平公主十分生气地离去。唐玄宗诛杀窦怀贞等人以后,召见陆象先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这句话真是至理名言!”当时正值严厉惩处太平公主羽的时候,应当⼊狱受罚的人非常之多,陆象先悄悄地为这些人申明冤屈,很多人因而得以保全命,但他从未自己说起过这些事,当时也没有人知道此事內情。朝廷百官中平素受到太平公主的善待或者憎恶的人,此时有的被降职贬黜,有的受到提拔重用,这项工作总共持续了一年之久,仍未全部做完。

  丁卯,上御承天门楼,赦天下。

  丁卯(初六),唐玄宗亲自来到承天门楼,发布诏命,大赦天下。

  己巳,赏功臣郭元振等官爵、第舍、金帛有差。以⾼力士为右监门将军,知內侍省事。

  己巳(初八),唐玄宗赏赐有功之臣郭元振等人大小不等的官职爵位以及数量不同的田宅钱物,还任命⾼力士为右监门将军,让他主持內侍省事务。

  初,太宗定制,內侍省不置三品官,⻩⾐廪食,守门传命而已。天后虽女主,宦官亦不用事。中宗时,嬖幸猥多,宦官七品以上至千余人,然⾐绯者尚寡。上在藩邸,力士倾心奉之,及为太子,奏为內给事,至是以诛萧、岑功赏之。是后宦官稍增至三千余人,除三品将军者浸多,⾐绯、紫至千余人,宦官之盛自此始。

  当初唐太宗曾定下制度,內侍省不设置三品官,內侍们无非是⾝着⻩⾊朝服,领取皇家发放的禄米,做一些把守宮门、传达诏命之类的事情。武则天虽是女皇帝,宦官也不执掌朝政。唐中宗时期,受到他亲信宠爱的近臣很多,以至于级别在七品以上的宦官达一千余人,但是⾝着绯⾊朝服的宦官尚不多见。唐玄宗任亲王的时候,⾼力士就对他倾心事奉,玄宗被立为太子之后,便奏请唐睿宗任命⾼力士为內给事,此次因诛除萧至忠、岑羲等人有功,唐玄宗又赐给他⾼官。从此以后宦官逐渐增加到三千多人,被任命为三品将军的人也越来越多,穿红、紫朝服的达到一千余人,宦官势力从此膨起来。

  [12]壬申,遣益州长史毕构等六人宣抚十道。

  [12]壬申(十一⽇),唐玄宗派遣益州长史毕构等六人安抚‮国全‬十道。

  [13]乙亥,以左丞张说为中书令。

  [13]乙亥(十四⽇),唐玄宗任命尚书左丞张说为中书令。

  [14]庚辰,中书侍郞、同平章事陆象先罢为益州长史、剑南按察使。八月,癸巳,以封州流人刘幽求为左仆、平章军国大事。

  [14]庚辰(十九⽇),中书侍郞、同平章事陆象先被贬为益州长史、剑南按察使。八月癸巳(初二),唐玄宗任命被流放到封州去的刘幽求为尚书左仆、平章军国大事。

  [15]丙辰,突厥可汗默啜遣其子杨我支来求婚;丁巳,许以蜀王女南和县主之。

  [15]丙辰(二十五⽇),突厥可汗默啜派遣他的儿子杨我支前来求婚;丁巳(二十六⽇),唐玄宗答应将蜀王之女南和县主嫁给默啜。

  [16]中宗之崩也,同中书门下三品李峤密表韦后,请出相王诸子于外。上即位,于噤中得其表,以示侍臣。峤时以特进致仕,或请诛之,张说曰:“峤虽不识逆顺,然为当时之谋则忠矣。”上然之。九月,壬戌,以峤子率更令畅为虔州刺史,令峤随畅之官。

  [16]唐中宗驾崩之后,同中书门下三品李峤秘密地向韦皇后上表,请求将相王李旦的儿子们外放出京。唐玄宗即位之后,在宮中发现了李峤的奏表,并将它拿给侍臣们传看。李峤当时已经以特进的资格退休,有人建议将李峤处死,张说说:“李峤虽然没能分清善恶忠奷,但是他为当时的执政者出谋献策却也可以称得上是竭忠尽智了。”唐玄宗认为他说的对。九月壬戌(初二),唐玄宗任命李峤之子率更令李畅为虔州刺史,并下令李峤随同其子赴任。

  [17]庚午,以刘幽求同中书门下三品。

  [17]庚午(初十),唐玄宗任命刘幽求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18]丙戌,复置右御史台,督察诸州;罢诸道按察使。

  [18]丙戌(二十六⽇),唐玄宗下诏恢复右御史台,负责对各州的督察,同时废除诸道按察使。

  [19]冬,十月,辛卯,引见京畿县令,戒以岁饥惠养黎元之意。

  [19]冬季,十月,辛卯(初一),唐玄宗召见京县及畿县县令,告诫他们在饥荒之年应当关怀扶助黎民百姓。

  [20]己亥,上幸新丰;癸卯,讲武于骊山之下,征兵二十万,旌旗连亘五十余里。以军容不整,坐兵部尚书郭元振于下,将斩之。刘幽求、张说跪于马前谏曰:“元振有大功于社稷,不可杀。”乃流新州。斩给事中、知礼仪事唐绍,以其制军礼不肃故也。上始立威,亦无杀绍之意,金吾卫将军李邈遽宣敕斩之。上寻罢邈官,废弃终⾝。时二大臣得罪,诸军多震慑失次。惟左军节度薛讷、朔方道大总管解琬二军不动,上遣轻骑召之,皆不得⼊其陈。上深叹美,慰勉之。

  [20]己亥(初九),唐玄宗来到新丰。癸卯(十三⽇),唐玄宗与文武‮员官‬在骊山脚下讲习武事,共调集了兵士二十多万,旌旗连绵达五十余里。由于军容不整的缘故,唐玄宗让兵部尚书郭元振跪在军中的大旗之下,准备将其斩首。刘幽求、张说跪在玄宗的马前进谏说:“郭元振曾为大唐的江山社稷立下大功,不能杀。”唐玄宗于是将郭元振流放到新州。唐玄宗还下令将给事中、知礼仪事唐绍斩首,原因是他所制定的军礼不够整肃。其实唐玄宗原本只是打算借此树立自己的声威,并没有杀死唐绍的意思,只是由于金吾卫将军李邈急忙宣布了将其斩首的敕命,所以才弄假成真。事后不久唐玄宗便罢免了李邈的职务,将他废弃终⾝。当时由于郭元振、唐绍这两位大臣都受惩处,各路军马大多震惊失措,队形凌,只有左军节度薛讷和朔方道大总管解琬二人所领军兵岿然不动,唐玄宗派遣轻装的骑兵宣召他们前来,但这些使者都无法进⼊他们的阵营。唐玄宗对他们二人十分赞赏,慰问勉励了他们一番。

  甲辰,猎于渭川。上以同州刺名姚元之为相,张说疾之,使御史大夫赵彦昭弹之,上不纳。又使殿中监姜皎言于上曰:“陛下常择河东总管而难其人,臣今得之矣。”上问为谁,皎曰:“姚元之文武全才,真其人也。”上曰:“此张说之意也,汝何得面欺,罪当死!”皎叩头首服,上即遣中使召元之诣行在。既至,上方猎,引见,即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甲辰,(十四⽇),唐玄宗在渭川狩猎。唐玄宗想任用同州刺史姚元之为宰相,张说一向忌恨姚元之,便指使御史大夫赵彦昭弹劾他,但唐玄宗不理睬。张说又指使殿中监姜皎向唐玄宗进言道:“陛下早就想任命一位河东总管,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臣现在发现了这样一位称职的人。”唐玄宗问他这个人是谁,姜皎回答说:“姚元之文武全才,是担任河东总管的合适人选。”唐玄宗说:“这是张说的主意,你竟敢当面欺骗朕,应当处以死刑!”姜皎赶忙叩头自首谢罪,唐玄宗当即派遣宦者将姚元之征召到渭川来。姚元之抵达后,唐玄宗正在狩猎,马上召见了他,并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元之吏事明敏,三为宰相,皆兼兵部尚书,缘边屯戍斥候,士马储械,无不默记。上初即位,励精为治,每事访于元之,元之应答如响,同僚唯诺而已,故上专委任之。元之请抑权幸,爱爵赏,纳谏诤,却贡献,不与群臣亵狎;上皆纳之。

  姚元之处理政务精明⼲练,曾三次担任宰相,每次都兼任兵部尚书,他对于边境地区的戍兵驻屯营地和侦察了望哨所,以及士卒马匹仓储器械的数量,无不默默地记在心里。唐玄宗刚刚即位,励精图治,遇事都要先听听姚元之的意见,元之也是每次都能对答如流,他的同僚则只能唯唯诺诺而已,所以玄宗也就一心信任他。姚元之请求唐玄宗削夺受宠的权贵之家的权势,珍惜手中的爵禄赏赐,采纳敢于犯颜直谏的臣子的建议,不按受臣下进献的贡品,不与群臣开一些轻慢无礼的玩笑。唐玄宗对他的上述建议都一一采纳。

  乙巳,车驾还京师。

  乙巳(十五⽇),唐玄宗返回京城。

  [21]姚元之尝奏请序进郞吏,上仰视殿屋,元之再三言之,终不应;元之惧,趋出。罢朝,⾼力士谏曰:“陛下新总万机,宰臣奏事,当面加可否,奈何一不省察!”上曰:“朕任元之以庶政,大事当奏闻共议之;郞吏卑秩,乃一一以烦朕琊!”会力士宣事至省中,为元之道上语,元之乃喜。闻者皆服上识君人之体。

  [21]姚元之曾经奏请依照顺序提拔任用郞吏,玄宗却只是盯着宮殿的屋顶不作声,姚元之几次重复,玄宗始终一言不发。姚元之感到十分恐惧,便急忙退出。当⽇罢朝以后,⾼力士向玄宗进谏道:“陛下刚刚总理天下大事,宰臣上奏言事,就应当面表明您自己的态度,为什么您对姚元之的建议不闻不问、一言不发呢!”唐玄宗回答说:“朕让姚元之总理朝廷庶政,遇有军政大事可以当面奏闻共同的商议;郞吏是小官,这样的事也要一一打扰朕吗!”适逢⾼力士奉旨到省中宣谕诏命,将玄宗的话转达给了姚元之,姚元之这才转忧为喜。知道这件事的人无不叹服玄宗深明为君之道。

  左拾遗曲江张九龄,以元之有重望,为上所信任,奏记劝其远谄躁,进纯厚,其略曰:“任人当才,为政大体,与之共理,无出此途。而之用才,非无知人之鉴,其所以失溺,在缘情之举。”又曰:“自君侯职相国之重,持用人之权,而浅中弱植之徒,已延颈企踵而至,谄亲戚以求誉,媚宾客以取容,其间岂不有才,怕失在于无聇。”元之嘉纳其言。

  左拾遗曲江县人张九龄,鉴于姚元之声望极⾼,又受到唐玄宗的信任和重用,所以写给了他一封信,劝他疏远阿谀奉承急于进取之徒,提拔任用纯正忠厚之士,这封信的大意是:“任用的人必须有才能,是治理‮家国‬的基本原则,与有才能的人共同处理政事,治理‮家国‬不能超越这一途径。以往在任用贤才的时候,掌权者并非不具备识别人才的本领,之所以存在很多弊端,是由于考虑私情的缘故。”信中还说:“自从您担任宰相职务,执掌用人的大权以来,那些浅薄鄙陋、软弱无能的人,已经伸长了脖子,踮起了脚跟,向您围拢过来,他们或者谄媚您的亲戚以求得他们的赞誉,或者讨好您的宾客以取悦他们。我相信他们中间也许会有有才能的人,但认为他们实在是太无聇了。”姚元之十分赞赏他的建议,并予以采纳。

  新兴王晋之诛也,僚吏皆奔散,惟司功李步从,不失在官之礼,仍哭其尸。姚元之闻之,曰:“栾布之俦也。”及为相,擢为尚书郞。

  在新兴王李晋被处斩的时候,他原来的部属纷纷逃散,只有司功李一人徒步跟随在他⾝边,没有改变当属官时的礼节,并在行刑后对故主的尸体放声痛哭。姚元之听说这件事后赞道:“这才是像栾布那样的忠义之士啊!”现在姚元之又担任了宰相职务,便将李提升为尚书郞。

  [22]己酉,以刑部尚书赵彦昭为朔方道大总管。

  [22]己酉(十九⽇),唐玄宗任命刑部尚书赵彦昭为朔方道大总管。

  [23]十一月,乙丑,刘幽求兼侍中。

  [23]十一月,乙丑(初五),刘幽求兼任侍中。

  [24]辛巳,群臣上表请加尊号为开元神武皇帝;从之。戊子,受册。

  [24]辛巳(二十一⽇),群臣上表请求为皇帝加上开元神武皇帝的尊号,唐玄宗同意。戊子(二十八⽇),唐玄宗接受群臣进上尊号的册书。

  [25]中书侍郞王琚为上所亲厚,群臣莫及。每进见,侍笑语,逮夜方出;或时休沐,往往遣中使召之。或言于上曰:“王琚权谲纵横之才,可与之定祸,难与之守承平。”上由是浸疏之。是月,命琚兼御史大夫,按行北边诸军。

  [25]中书侍郞王琚受到唐玄宗的亲近和厚爱,没有哪一个大臣能够与他相比。每次进见皇帝时,王琚都要陪玄宗谈笑,直到晚上才退出;有时休假时,也往往要派宦官宣召他⼊宮相会。有人对唐玄宗进言道:“王琚精通权略,是一位机巧诡诈的纵横之士,陛下可以与他一起平定祸,却难以与他共同治理承平之世。”唐玄宗因此开始逐渐疏远王琚。在这个月里,玄宗任命他兼任御史大夫,派他到北部边境地区巡察各‮队部‬。

  [26]十二月,庚寅,赦天下,改元。尚书左、右仆为左、右丞相;中书省为紫微省;门下省为⻩门省,侍中为监;雍州为京兆府,洛州为河南府,长史为尹,司马为少尹。

  [26]十二月,庚寅(初一),唐玄宗下诏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开元。同时下诏改尚书左、右仆为左、右丞相;改中书省为紫微省;改门下省为⻩门省,门下侍中为⻩门监;改雍州为京兆府,洛州为河南府,州的长史改称为尹,州的司马改称为少尹。

  [27]甲午,吐蕃遣其大臣来求和。

  [27]甲午(初五),吐蕃派遣大臣前来求和。

  [28]壬寅,以姚元之兼紫微令。元之避开元尊号,复名崇。

  [28]壬寅(十三⽇),唐玄宗任命姚元之兼任紫微令。姚元之为避开元神武皇帝尊号,便恢复其原名为姚崇。

  [29]敕:“都督、刺史、都护将之官,皆引面辞毕,侧门取进止。”

  [29]唐玄宗发布敕命:“都督、刺史、都护准备赴任时,都要在引见当面辞别天子后,在左右侧门听候皇帝的旨意。”

  [30]姚崇既为相,紫微令张说惧,乃潜诣岐王申款。他⽇,崇对于便殿,行微蹇。上问:“有⾜疾乎!”对曰:“臣有腹心之疾,非⾜疾也。”上问其故。对曰:“岐王陛下爱弟,张说为辅臣,而密车⼊王家,恐为所误,故忧之。”癸丑,说左迁相州刺史。右仆、同中书门下三品刘幽求亦罢为太子少保。甲寅,以⻩门侍郞卢怀慎同紫微⻩门平章事。

  [30]姚崇担任宰相职务以后,紫微令张说感到担忧恐惧,便私下到岐王那里表明自己倾心依附的诚意。后来有一天,姚崇在便殿回答唐玄宗的问话时,脚略微有点瘸,唐玄宗问他:“您的脚是不是有⽑病?”姚崇回答道:“臣有心病,没有脚病。”玄宗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姚崇答道:“岐王是陛下心爱的弟弟,张说是宰相,却秘密地乘车到岐王的家里去,臣担心岐王会被张说所误,所以心中很是担忧。”癸丑(二十四⽇),唐玄宗将张说贬为相州刺史,右仆、同中书门下三品刘幽求也被免去宰相职务,降职为太子少保。甲寅(二十五⽇),唐玄宗任命⻩门侍郞卢怀慎为同紫微⻩门平章事。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写的历史小说,本页是资治通鉴最新章节,阿奇小说网第一时间更新资治通鉴章节文本,提供给网友资治通鉴免费读及下载服务,各位书友要是觉得《资治通鉴》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朋友推荐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