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桑辑要是由佚名写的历史小说 |
|
阿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农桑辑要 作者:佚名 | 书号:10187 时间:2017/3/26 字数:1611 |
上一章 木绵 下一章 ( → ) | |
[新添]:栽木绵法:择两和不下肥地,于正月地气透时,深耕三遍,耙盖调,然后作成畦畛。每畦,长八步,阔一步;內半步作畦面,半步作畦背。深剧二遍,用杷耧平,起出覆土,于畦背上堆积。至⾕雨前后,拣好天气⽇下种。先一⽇,将已成畦畛,连浇三⽔。用⽔淘过子粒,堆于地上,瓦盆覆夜一。次⽇取出,用小灰得伶俐,看稀稠,撒于浇过畦內。将元起出覆土,覆厚一指,再勿浇。待六七⽇,苗出齐时,旱则浇溉。锄治常要洁净。概则移栽,稀则不须。每步只留两苗,稠则不结实。苗长⾼二尺之上,打去“冲天心”;旁条长尺半,亦打去心。叶叶不空,开花结实。直待绵落时为。旋旋摘,随即摊于箔上,⽇曝夜露。待子粒⼲,取下。用铁杖一条,长二尺,耝如指,两端渐细,如赶饼杖样;用梨木板,长三尺,阔五寸,厚二寸,做成子。逐旋取绵子,置于板上;用铁杖旋旋赶出子粒,即为净绵。捻织⽑丝,或绵装⾐服,特为轻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新添]:栽木棉法:选取沙质土壤又不下的肥沃土地种植。在正月地气通达时深耕三遍,耕过后用耙盖磨,将土地调治柔,然后做成带有宽畦背的畦畛。畦长八步,宽一步,用半步作畦面,半步作畦背。要深剧两遍,并用耙子将畦面耧平,预将覆盖种子的用土起出来,堆放在畦背上。⾕雨节前后,趁有好天气的⽇子,进行播种。下种的前一天,应将已治理好的畦畛接连浇⽔三遍。把经过用⽔淘洗过的种子堆在地上,用盆覆盖夜一。第二天取出,稍微用灰一下,使种子散开,便可酌量稀稠撒在浇过⽔的畦子里边。把先前起出的覆土,覆盖一指厚,不用再浇⽔。等六七天棉苗出齐时,如天旱,再浇⽔。棉田要经常锄治洁净。苗稠处,移栽(到另外的地方);苗稀的地方,可不必管它。每步只需留两苗,留稠了,便不结桃。棉苗长到二尺以上,便要打去冲天心;侧枝长到一尺半长,也要打去心。这样做会使每个叶子的叶腋间皆开花坐桃,没有空着的。直到(棉桃开裂)棉絮将要落下时,棉花便了。边边摘,随即摊在箔上,令⽇晒夜露,等棉花子粒⼲了,收取下来。用长二尺,像手指耝、两头稍细、如擀饼杖那样的铁杖一条;另用三尺长、五寸宽、二寸厚的梨木板一块,做成轧花(车),将棉子放在轧花车的木板上,用铁杖慢慢地将棉子赶出,边取边轧即成为净棉。用来捻织⽑丝,或作絮棉制棉⾐,格外轻暖。 注释 ①绵:殿本作“棉”译文改作“棉” ②两和:按“苎⿇”条“新添”项文中亦曾用过“两和地”一词,原话说“沙薄地为上,两和地为次”显然是指沙质土壤。但在这里情况却稍有不同,棉花除适合沙质土壤外亦可在黏壤地生长,所以“两和地”亦可理解为带沙的轻黏壤地。 ③畛:音珍,田间阡陌。畦畛:在这里是指带有宽畦背的畦。 ④当时还不知道用温汤浸种。 ⑤用小灰得伶俐:石注:“伶俐”是当时的口语,不仅有聪明活泼的含义,而且有时还有慡快不沾滞的意义。“小灰”可解作少量的灰,也可解释作碱较低的灰。 ⑥概则移栽,稀则不须:似应为“稀则移栽,概则不须”为概与稀颠倒放置之误。意思是说“稀处应移苗补栽,稠处便没有必要”这样更觉文从字顺。以前的注家并未留意到这一问题,故未便辄改原文,谨附存疑如上。 ⑦今⽇通常称“打冲天心”为“打顶尖”;称“打旁枝心”为“打群尖”另外还有“打油条”“抹赘芽”“打老叶”称棉田五步整枝法。现在对这种整枝法是否妥当,已有不同意见。 ⑧净绵:今称去掉棉子后的净棉为“⽪棉”⽪棉经过“弹”制,方可用来纺织或作絮棉。 ⑨捻织⽑丝:“⽑丝”系指棉纤维,当时直接用⽪棉捻纱织布。大概⻩道婆传授的纺织技术尚未普及到北方。 |
上一章 农桑辑要 下一章 ( → ) |
农桑辑要是由佚名写的历史小说,本页是农桑辑要最新章节,阿奇小说网第一时间更新农桑辑要章节文本,提供给网友农桑辑要免费读及下载服务,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农桑辑要》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朋友推荐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