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是由张廷玉等写的历史小说
阿奇小说网
阿奇小说网 短篇文学 武侠小说 校园小说 官场小说 乡村小说 重生小说 穿越小说 言情小说 架空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玄幻小说
小说排行榜 同人小说 耽美小说 推理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历史小说 竞技小说 科幻小说 伦理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深宅旧梦 情栬西游 滛情幻影 心畸之夺 情卻双轨 绝地羔羊 四面春风 龙之物语 风韵犹存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热门小说
阿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书号:10209  时间:2017/3/26  字数:51107 
上一章   章四十八    下一章 ( → )
  职官一

  明官制,沿汉、唐之旧而损益之。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郞贰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威柄,学士鲜所参决。其纠劾则责之都察院,章奏则达之通政司,平反则参之大理寺,是亦汉九卿之遗意也。分大都督府为五,而征调隶于兵部。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其考核则听于府部。是时吏、户、兵三部之权为重。迨仁、宣朝,大学士以太子经师恩,累加至三孤,望益尊。而宣宗內柄无大小,悉下大学士杨士奇等参可否。虽吏部蹇义、户部夏原吉时召见,得预各部事,然希阔不敌士奇等亲。自是內阁权⽇重,即有一二吏、兵之长与执持是非,辄以败。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庒制六卿矣。然內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內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初,领五都督府者,皆元勋宿将,军制肃然。永乐间,设內监监其事,犹不敢纵。沿习数代,勋戚纨袴司军纪,⽇以惰毁。既而內监添置益多,边塞皆有巡视,四方大征伐皆有监军,而疆事遂致大坏,明祚不可支矣。迹其兴亡治之由,岂不在用人之得失哉!至于设官分职,体统相维,品式具备,详列后简。览者可考而知也。

  宗人府 三公三孤 太子三师三少 內阁 吏部 户部 附总督仓场礼部

  兵部 (附协理京营戎政) 刑部 工部 (附提督易州山厂)

  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并正一品)掌皇九族之属籍,以时修其⽟牒,书宗室子女適庶、名封、嗣袭、生卒、婚嫁、谥葬之事。凡宗室陈请,为闻于上,达材能,录罪过。初,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二十二年改为宗人府,并以亲王领之。(秦王樉为令,晋王㭎、燕王棣为左、右宗正,周王隶、楚王桢为左、右宗人。)其后以勋戚大臣摄府事,不备官,而所领亦尽移之礼部。其属,经历司,经历一人,(正五品)典出纳文移。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掌佐天子,理,经邦弘化,其职至重。无定员,无专授。洪武三年,授李善长太师,徐达太傅。(先是,常遇舂已赠太保。)三孤无兼领者。建文、永乐间罢公、孤官,仁宗复设。(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复置三公、三少。)宣德三年,敕太师、英国公张辅,少师、吏部尚书蹇义,少傅、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少保兼太子少傅、户部尚书夏原吉,各辍所领,侍左右,咨访政事。公孤之官,几于专授。逮义、原吉卒,士奇还领阁务。自此以后,公、孤但虚衔,为勋戚文武大臣加官、赠官。而文臣无生加三公者,惟赠乃得之。嘉靖二年加杨廷和太傅,辞不受。其后文臣得加三公惟张居正,万历九年加太傅,十年加太师。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从一品)掌以道德辅导太子,而谨护翼之。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并正二品)掌奉太子以观三公之道德而教谕焉。太子宾客,(正三品)掌侍太子赞相礼仪,规诲过失。皆东宮大臣,无定员,无专授。洪武元年,太祖有事亲征,虑太子监国,别设宮僚或生嫌隙,乃以朝臣兼宮职: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徐达兼太子少傅,常遇舂兼太子少保,治书侍御史文原吉、范显祖兼太子宾客。三年,礼部尚书陶凯请选人专任东宮官,罢兼领,庶于辅导有所责成。帝谕以江充之事可为明鉴,立法兼领,非无谓也。由是东宮师傅止为兼官、加官及赠官。惟永乐间,成祖幸‮京北‬,以姚广孝专为太子少师,留辅太子。自是以后,终明世皆为虚衔,于太子辅导之职无与也。

  中极殿大学士,(旧名华盖殿)建极殿大学士,(旧名谨⾝殿)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并正五品)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曰制,曰册文,曰谕,曰书,曰符,曰令,曰檄,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曰表,曰讲章,曰书状,曰文册,曰揭帖,曰制对,曰露布,曰译,皆审署申覆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凡车驾郊祀、巡幸则扈从。御经筵,则知经筵或同知经筵事。东宮出阁讲读,则领其事,叙其官,而授之职业。冠婚,则充宾赞及纳征等使。修实录、史志诸书,则充总裁官。舂秋上丁释奠先师,则摄行祭事。会试充‮试考‬官,殿试充读卷官。进士题名,则大学士一人撰文,立石于太学。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告。颁诏则捧授礼部。会敕则稽其由状以请。宗室请名、请封,诸臣请谥,并拟上。以其授餐大內,常侍天子殿阁之下,避宰相之名,又名內阁。

  先是,太祖承前制,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正一品。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国,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吴元年命百官礼仪俱尚左,改右相国为左相国,左相国为右相国。洪武元年改为左、右丞相。)平章政事,(从一品)左、右丞,(正二品)参知政事,(从二品)以统领众职。置属官,左、右司,郞中,(正五品)员外郞(正六品)都事、检校,(正七品)照磨、管勾,(从七品)参议府参议,(正三品)参军、断事官,(从三品)断事、经历,(正七品)知事,(正八品)都镇抚司都镇抚,(正五品)考功所,考功郞,(正七品。甲辰十月以都镇抚司隶大都督府。吴元年⾰参议府。洪武元年⾰考功所。二年⾰照磨、检校所、断事官。七年设直省舍人十人,寻改中书舍人。)

  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惟存中书舍人。)九月,置四辅官,以儒士王本等为之。(置四辅官,告太庙,以王本、杜佑、袭斅为舂官,杜斅、赵民望、吴源为夏官,兼太子宾客。秋、冬官缺,以本等摄之。一月內分司上中下三旬。位列公、侯、都督之次。)寻亦罢。十五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礼部尚书邵质为华盖,检讨吴伯宗为武英,翰林学士宋讷为文渊,典籍吴沉为东阁。)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征耆儒鲍恂、余诠、张长年等为之,)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二十八年敕谕群臣:“‮家国‬罢丞相,设府、部、院、寺以分理庶务,立法至为详善。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当是时,以翰林、舂坊详看诸司奏启,兼司平驳。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建文中,改大学士为学士。(悉罢诸大学士,各设学士一人。又改谨⾝殿为正心殿,设正心殿学士。)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內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

  仁宗以杨士奇、杨荣东宮旧臣,升士奇为礼部侍郞兼华盖殿大学士,荣为太常卿兼谨⾝殿大学士,(谨⾝殿大学士,仁宗始置,)阁职渐崇。其后士奇、荣等皆迁尚书职,虽居內阁,官必以尚书为尊。景泰中,王文始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內阁。自后,诰敕房、制敕房俱设中书舍人,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领,而阁权益重。世宗时,三殿成,改华盖为中极,谨⾝为建极,阁衔因之。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吏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郞各一人。(正三品)其属,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清吏司,各郞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郞一人,(从五品)主事一人,(正六品。洪武三十一年增设文选司主事一人。正统十一年增设考功司主事一人。)

  尚书,掌天下官吏选授、封勋、考课之政令,以甄别人才,赞天子治。盖古冢宰之职,视五部为特重。侍郞为之贰。

  司务,掌催督、稽缓、勾销、簿书。(明初,设主事、司务各四人,为首领官,有主事印。洪武二十九年改主事为司官,裁司务二人。各部并同。)

  文选,掌官吏班秩迁升、改调之事,以赞尚书。凡文官之品九,品有正从,为级一十八。不及九品曰未⼊流。凡选,每岁有大选,有急选,有远方选,有岁贡就教选,间有拣选,有举人乞恩选。选人或登资簿,厘其流品,平其铨注,而序迁之。凡升必考満,若员缺当补,不待考満,曰推升。类推上一人,单推上二人。三品以上,九卿及佥都御史、祭酒,廷推上二人或三人。內阁,吏、兵二部尚书,廷推上二人。凡王官不外调,王姻不內除,大臣之族不得任科道,僚属同族则以下避上。外官才地不相宜,则酌其繁简互换之。有传升、乞升者,并得执奏。以署职、试职、实授奠年资,以开设、裁并、兼摄适繁简,以荐举、起废、征召振幽滞,以带俸、添注寄恩冗,以降调、除名驭罪过,以官程督吏治,以宁假悉人情。

  验封,掌封爵、袭荫、褒赠、吏算之事,以赞尚书。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与。或世或不世,皆给诰券。衍圣公及戚里恩泽封,不给券。凡券,左右各一,左蔵內府,右给功臣之家。袭封则征其诰券,稽其功过,核其宗支,以第其世流降除之等。土官则勘其应袭与否,移文选司注拟。(宣慰、宣抚、安抚、长官诸司领士兵者,则隶兵部。)凡荫叙,明初,自一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洪武十六年,定职官子孙荫叙。正一品子,正五品用。从一品子,从五品用。正二品子,正六品用。从二品子,从六品用。正三品子,正七品用。从三品子,从七品用。正四品子,正八品用。从四品子,从八品用。正五品子,正九品用。从五品子,从九品用。正六品子,于未⼊流上等职內叙用。从六品子,于未⼊流中等职內叙用。正从七品子,于未⼊流下等职內叙用。)后乃渐为限制,京官三品以上,考満著绩,始荫一子曰官生,其出自特恩者曰恩生。凡封赠,公、侯、伯之追封,皆递进一等。三品以上政绩显异及死谏、死节、阵亡者,皆得赠官。其见任则初授散阶,京官満一考,及外官満一考而以最闻者,皆给本⾝诰敕。七品以上皆得推恩其先。五品以上授诰命,六品以下授敕命。(一品,三代四轴。二品、三品,二代三轴。四品、五品、六品、七品,一代二轴。八品以下流內官,本⾝一轴。一品轴以⽟,二品轴以犀,三品、四品轴以鋈金,五品以下轴以角。)曾祖、祖、⽗皆如其子孙官。公、侯、伯视一品。外內命妇视夫若子之品。生曰封,死曰赠。若先有罪谴则停给。文之散阶四十有二,以历考为差。(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正二品,初授资善大夫,升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从二品,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正三品,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从三品,初授亚中大夫,升授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正四品,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从四品,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请大夫。正五品,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从五品,初授奉训大夫,升授奉直大夫。正六品,初授承直郞,升授承德郞。从六品,初授承务郞,升授儒林郞,吏材⼲出⾝授宣德郞。正七品,初授承事郞,升授文林郞,吏材⼲授宣议郞。从七品,初授从仕郞,升授征仕郞。正八品,初授迪功郞,升授修职郞。从八品,初授迪功佐郞,升授修职佐郞。正九品,初授将仕郞,升授登仕郞。从九品,初授将仕佐郞,升授登仕佐郞。)外命妇之号九。(公曰某国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因其子孙封者,加太字,夫在则否。凡封赠之次,七品至六品一次,五品一次,(初制有四品一次,后省。)三品、二品、一品各一次。三⺟不并封,两封从优品。⽗职⾼于子,则进一阶。⽗应停给及子为人后者,皆得移封。嫡在不封生⺟,生⺟未封不先封其之封,止于一嫡一继。其封赠后而以墨败者,则追夺。

  稽勋,掌勋级、名籍、丧养之事,以赞尚书。凡文勋十。(正一品,左、右柱国。从一品,柱国。正二品,正治上卿。从二品,正治卿。正三品,资治尹。从三品,资治少尹。正四品,赞治尹。从四品,赞治少尹。正五品,修正庶尹。从五品,协正庶尹。)自五品以上,历再考,乃授勋。凡百官迁除、降调皆开写年甲、乡贯、出⾝。每岁十二月贴⻩,舂秋清⻩,皆赴內府。有故,揭而去之。凡⽗⺟年七十,无兄弟,得归养。凡三年丧,解职守制,纠擿其夺丧、匿丧、短丧者。惟钦天监官奔丧三月复任。

  考功,掌官吏考课、黜陟之事,以赞尚书。凡內外官给由,三年初考,六年再考,并引请,九年通考,奏请综其称职、平常、不称职而陟黜之。陟无过二等,降无过三等,其甚者黜之、罪之。京官六年一察,察以巳、亥年。五品下考察其不职者,降罚有差;四品上自陈,去留取旨。外官三年一朝,朝以辰、戌、丑、未年。前期移抚、按官,各综其属三年內功过状注考,汇送覆核以定黜陟。仓场库官一年考,巡检三年考,教官九年考。府州县官之考,以地之繁简为差。吏之考,三、六年満,移验封司拨用。九年満,又试授官。惟王官及钦天、御用等监官不考。凡內外官弹章,稽其功过,拟去留以请上裁。荐举、保留,则核其政绩旌异焉。

  明初,设四部于中书省,分掌钱⾕礼仪、刑名、营造之务。洪武元年始置吏、户、礼、兵、刑 、工六部,设尚书、侍郞、郞中、员外郞、主事,(尚书正三品,侍郞正四品,郞中正五品,员外郞正六品,主事正七品。)仍隶中书省。六年,部设尚书二人,侍郞二人。吏部设总部、司勋、考功三属部,部设郞中、员外郞各一人,主事各二人。十三年,罢中书省,仿《周官》六卿之制,升六部秩,各设尚书、侍郞一人。(惟户部侍郞二人。)每部分四属部,吏部属部加司封。每属部设郞中、员外郞、主事各一人,寻增侍郞一人。二十二年,改总部为选部。二十九年,定为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司并五部属,皆称清吏司。建文中,改六部尚书为正一品,设左、右侍中,(正二品)位侍郞上,除去诸司清吏字。成祖初,悉复旧制。

  永乐元年,以北平为‮京北‬,置‮京北‬行部尚书二人,侍郞四人,其属置六曹清吏司。(吏、户、礼、兵、工五曹,郞中、员外郞、主事各一人。刑曹,郞中一人,员外郞一人,主事四人,照磨、检校各一人,司狱一人。寻户曹亦增设主事三人。)后又分置六部,各称行在某部。十八年定都‮京北‬,罢行部及六曹,以六部官属移之北,不称行在。其留南京者,加“南京”字。洪熙元年,复置各部官属于南京,去“南京”字,而以在‮京北‬者加“行在”字,仍置行部。宣德三年复罢行部。正统六年,于‮京北‬去“行在”字,于南京仍加“南京”字,遂为定制。景泰中,吏部尝设二尚书。天顺初,复罢其一。

  按吏部尚书,表率百僚,进退庶官,铨衡重地,其礼数殊异,无与并者。永乐初,选翰林官⼊直內阁。其后大学士杨士奇等加至三孤,兼尚书衔,然品叙列尚书蹇义、夏原吉下。景泰中,左都御史王文升吏部尚书,兼学士,⼊內阁,其班位犹以原衔为序次。自弘治六年二月,內宴,大学士丘濬遂以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居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恕之上。其后由侍郞、詹事⼊阁者,班皆列六部上矣。

  户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郞各一人,(正三品)其属,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清吏司,各郞中一人。(正五品。宣德以后增设山西司郞中三人,陕西、贵州、云南三司郞中各二人,山东司郞中一人。)员外郞一人,(从五品。宣德七年增设四川、云南二司员外郞各一人,后仍⾰。)主事二人,(正六品。宣德以后增设云南司主事七人,浙江、江西、湖广、陕西、福建、河南、山西七司主事各二人,山东、四川、贵州三司主事各一人。)照磨所,照磨一人,(正八品)检校一人,(正九品。)所辖,宝钞提举司,提举一人,(正八品),副提举一人。(正九品)典史一人,(后副提举、典史俱⾰。)钞纸局,大使、副使各一人,(后⾰副使。)印钞局,大使、副使各一人,(后俱⾰。)宝钞广惠库,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二人,(从九品,嘉靖中⾰。)广积库,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典史一人,(嘉靖中,副使、典史俱⾰。)赃罚库,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二人,(从九品,嘉靖中⾰。)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库,大使五人,(正九品,)副使六人,(从九品,丁字库二人,嘉靖中⾰一人,并⾰乙字、戊字二库副使。)广盈库,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二人。(嘉靖中⾰。)外承运库,大使二人,(正九品)副使二人,(从九品。后大使、副使俱⾰。)承运库,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嘉靖中⾰。)行用库,大使、副使各一人,(后俱⾰。)太仓银库,大使、副使各一人。(嘉靖中,⾰副使。)御马仓,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军储仓,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后大使、副使俱⾰。)长安、东安、西安、北安门仓,各副使一人,(东安门仓旧二人,万历八年⾰一人。)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大使、副使各一人。(隆庆六年并⾰。)

  尚书,掌天下户口、田赋之政令。侍郞贰之。稽版籍、岁会、赋役实征之数,以下所司。十年攒⻩册,差其户上下畸零之等,以周知其登耗。凡田土之侵占、投献、诡寄、影有噤,人户之隐漏、逃亡、朋充、花分有噤,继嗣、婚姻不如令有噤。皆综核而纠正之。天子耕耤,则尚书进耒耜。以垦荒业贫民,以占籍附流民,以限田裁异端之民,以图帐抑兼并之民,以树艺课农官,以刍地给马牧,以召佃尽地利,以销豁清赔累,以拨给广恩泽,以给除差优复,以钞锭节赏赉,以读法训吏民,以权量和市籴,以时估平物价,以积贮之政恤民困,以山泽、陂池、关市、坑冶之政佐邦国,赡军输,以支兑、改兑之规利漕运,以蠲减、振贷、均籴、捕蝗之令悯灾荒,以输转、屯种、籴买、召纳之法实边储,以禄廪之制驭贵。(洪武二十五年,重定內外文武官岁给禄俸之制。正一品,一千四十四石。从一品,八百八十八石。正二品,七百三十二石。从二品,五百七十六石。正三品,四百二十石。从三品,三百一十二石。正四品,二百八十八石。从四品,二百五十二石。正五品,一百九十二石。从五品,一百六十八石。正六品,一百二十石。从六品,九十六石。正七品 ,九十石。从七品,八十四石。正八品,七十八石。从八品,七十二石。正九品,六十六石。从九品,六十石。未⼊流,三十六石。俱米钞本折兼支。)

  十三司,各掌其分省之事,兼领所分两京、直隶贡赋,及诸司、卫所禄俸,边镇粮饷,并各仓场盐课、钞关。(浙江司带管在京羽林右、留守左、龙虎、应天、龙骧、义勇右、康陵七卫,神机营。 江西司带管在京旗手、金吾前、金吾后、金吾左、济五卫。 湖广司带管国子监、教坊司,在京羽林前、通州、和、豹韬、永陵、昭陵六卫,及兴都留守司。 福建司带管顺天府,在京燕山左、武骧左、武骧右、骁骑右、虎贲右、留守后、武成中、茂陵八卫,五军、巡捕、勇士、四卫各营,及北直隶永平、保定、河间、真定、顺德、广平、大名七府,延庆、保安二州,大宁都司、万全都司,并北直隶所辖各卫所,山口、永盈、通济各仓。 山东司带管在京锦⾐、大宁中、大宁前三卫及辽东都司,两淮、两浙、长芦、河东、山东、福建各盐运司,四川、广东、海北、云南黑盐井、⽩盐井、安宁、五井各盐课提举司,陕西灵州盐课司,江西南赣盐税。 山西司带管在京燕山前、镇南、兴武、永清左、永清右五卫,及宣府、大同、山西各镇。 河南司带管在京府军前、燕山右、大兴左、裕陵四卫,牧马千户所及直隶潼关卫、蒲州千户所。 陕西司带管宗人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詹事府、翰林院、太仆寺、鸿胪寺、尚宝司、六科、中书舍人、行人司、钦天监、太医院、五城兵马司、京卫武学、文思院、⽪作局,在京留守右、长陵、献陵、景陵四卫,神枢、随侍二营,及延绥、宁夏、甘肃、固原各镇。 四川司带管在京府军后、金吾右、腾骧左、腾骧右、武德、神策、忠义后、武功中、武功左、武功右、彭城十一卫及应天府、南京四十九卫,南直隶安庆、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淮安、扬州十三府,徐、滁、和、广德四州,中都留守司并南直隶所辖各卫所。 广东司带管在京羽林左、留守中、鹰扬、神武左、义勇前、义勇后六卫,蕃牧、奠靖二千户所。 广西司带管太常寺、光禄寺、神乐观、牺牲所、司牲司、太仓银库、內府十库,在京沈左、沈右、留守前、宽河、蔚州左五卫,及二十三马房仓,各象房、牛房仓,京府各草场。 云南司带管在京府军、府军左、府军右、虎贲左、忠义右、忠义前、泰陵七卫,及大军仓、皇城四门仓、并在外临清、德州、徐州、淮安、天津各仓。贵州司带管上林苑监,宝钞提举司,都税司,正门、张家湾各宣课司,德胜门、‮定安‬门各税课司,崇文门分司,在京济州、会州、富峪三卫,及蓟州、永平、密云、昌平、易州各镇,临清、许墅、九江、淮安、北新、扬州、河西务各钞关。)

  条为四科:曰民科,主所属省府州县地理、人物、图志、古今沿⾰、山川险易、土地肥瘠宽狭、户口物产多寡登耗之数;曰度支,主会计夏税、秋粮、存留、起运及赏赉、禄秩之经费;曰金科,主市舶、鱼盐、茶钞税课,及赃罚之收折;曰仓科,主漕运、军储出纳料粮。凡差三等,由吏部选授曰注差,疏名上请曰题差,劄委曰部差。或三年,或一年,或三月而代。

  初,洪武元年置户部。六年,设尚书二人,侍郞二人。分为五科:一科,二科,三科,四科,总科。每科设郞中、员外郞各一人,主事四人。惟总科郞中、员外郞各二人,主事五人。八年,中书省奏户、刑、工三部事繁,户部五科,每科设尚书、侍郞各一人,郞中、员外郞各二人,主事五人,內会总科主事六人,外牵照科主事二人,司计四人,照磨二人,管勾一人。又置在京行用库,隶户部。(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典史一人,都监二人。)十三年,升部秩,定设尚书一人,侍郞二人。分四属部:总部,度支部,金部,仓部。每部郞中、员外郞各一人。总部主事四人,度支部、金部主事各三人,仓部主事二人。寻罢在京行用库。二十二年,改总部为民部。二十三年,又分四部为河南、北平、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十二部。(四川部兼领云南。)部设郞中、员外郞各一人,主事二人,各领一布政司户口、钱粮等事,量其繁简,带管京畿。每一部內仍分四科管理。又置照磨、检校各一人,稽文书出⼊之数而程督之。十九年,复置宝钞提举司。(洪武七年,初置宝钞提举司,提举一人,正七品;副提举一人,从七品;吏目一人,省注。所属钞纸、印钞二局,各大使一人,正八品;副使一人,正九品;典史一人,省注。宝钞、行用二库,各大使二人,正八品;副使二人,正九品;典史一人,省注。寻升提举为正四品。十三年罢,至是年复置,秩正八品。)二十六年,令浙江、江西、苏松人毋得任户部。二十九年,改十二部为十二清吏司。建文中,仍为四司。(馀见吏部。)成祖复旧制。永乐元年,改北平司为‮京北‬司。十八年,⾰‮京北‬司,设云南、贵州、阯三清吏司。宣德十年,⾰阯司,定为十三司。其后归并职掌。凡宗室、勋戚、文武官吏之廪禄,陕西司兼领之。北直隶府州卫所,福建司兼领之。南直隶府州卫所,四川司兼领之。天下盐课,山东司兼领之。关税,贵州司兼领之。漕运及临、德诸仓,云南司兼领之。御马、象房诸仓,广西司兼领之。明初,尝置司农司,寻罢(吴元年置司农司。卿,正三品;少卿,正四品;丞,正五品;庸田署令,正五品;典簿、司计,正七品。洪武元年罢。三年复置司农司,开治所于河南,设卿一人,少卿二人,丞四人,主簿、录事各二人。四年又罢。)后置判录司,亦罢。(洪武十三年置判录司,掌在京官吏俸给、文移、勘合。设判录一人,正七品;副判二人,从七品。寻改判录为司正,副判为左,右司副。十八年罢。)皆不隶户部。

  总督仓场一人,掌督在京及通州等处仓场粮储。洪武初,置军储仓二十所,各设官司其事。永乐中,迁都‮京北‬,置京仓及通州诸仓,以户部司员经理之。宣德五年,始命李昶为户部尚书,专督其事,遂为定制。以后,或尚书,或侍郞,俱不治部事。嘉靖十五年,又命兼督西苑农事。隆庆初,罢兼理。万历二年,另拨户部主事一人陪库,每⽇偕管库主事收放银两,季终更替。九年裁⾰,命本部侍郞分理之。十一年复设。二十五年,以右侍郞张养蒙督辽饷。四十七年,增设督饷侍郞。(崇祯间,有督辽饷、寇饷、宣大饷,增设三四人。)天启五年,又增设督理钱法侍郞。

  礼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郞各一人(正三品)其属,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各郞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郞一人,(从五品)主事一人,(正六品。正统六年增设仪制、祠祭二司主事各一人。又增设仪制司主事一人,教习驸马。弘治五年增设主客司主事一人,提督会同馆。)所辖,铸印局,大使一人,副使二人。(万历九年⾰一人。)

  尚书,掌天下礼仪、祭祀、宴飨、贡举之政令。侍郞佐之。

  仪制,分掌诸礼文、宗封、贡举、学校之事。天子即位,天子冠、大婚,册立皇太子、妃嫔、太子妃,上慈宮徽号,朝贺、朝见,大飨、宴飨,大、宴,则举诸仪注条上之。若经筵、⽇讲、耕耤、视学、策士、传胪、巡狩、亲征、进历、进舂、献俘、奏捷,若皇太子出阁、监国,亲王读书、之藩,皇子女诞生、命名,以及百官、命妇朝贺皇太子、后妃之礼,与诸王国之礼,皆颁仪式于诸司。凡传制、诰,开读诏、敕、表、笺及上下百官往来移文,皆授以程式焉。凡岁请封宗室王、郡王、将军、中尉、妃、主、君,各以其亲疏为等。百官于宗王,具官称名而不臣。王臣称臣于其王。凡宗室、驸马都尉、內命妇、蕃王之诰命,则会吏部以请。凡诸司之印信,领其制度。(內阁,银印,直纽,方一寸七分,厚六分,⽟箸篆文。)征西、镇朔、平羌、平蛮等将军,银印,虎纽,方三寸三分,厚九分,柳叶篆文。宗人府、五军都督府,俱正一品,银印,三台,方三寸四分,厚一寸。六部都察院、各都司,俱正二品,银印,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衍圣公、张真人、中都留守司,俱正二品,各布政司,从二品,银印,二台,方三寸一分,厚七分。后赐衍圣公三台银印。顺天、应天二府,俱正三品,银印,方二寸九分,厚六分五厘。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詹事府、京卫、各按察司、各卫,俱正三品,苑马寺、宣慰司,俱从三品,铜印,方二寸七分,厚六分。太仆寺、光禄寺、各盐运司,俱从三品,铜印,方二寸六分,厚五分五厘。鸿胪寺各府,俱正四品,国子监、宣抚司,俱从四品,铜印,方二寸五分,厚五分。翰林院、左右舂坊、尚宝司、钦天监、太医院、上林苑监、六部各司、宗人府经历司、王府长史司、各卫千户所,俱正五品,司经局、五府经历司、招讨司、安抚司,俱从五品,铜印,方二寸四分,厚四分五厘。各州,从五品,铜印,方二寸三分,厚四分。都察院经历司、大理寺左右司、五城兵马司,大兴、宛平、上元、江宁四县,僧录司、道录司、中都留守司经历司、断事司,各都司经历司、断事司,各卫百户所、长官司,王府审理所,俱正六品,光禄司各署,各布政司经历司、理问所,俱从六品,铜印,方二寸二分,厚三分五厘。六科行人司、通政司经历司、工部营缮所、太常寺典簿厅、上林苑监各署、各按察司经历司、各县,俱正七品,中书舍人,顺天应天二府经历司、京卫经历司、光禄寺典簿厅、太仆寺主簿厅、詹事府主簿厅、各卫经历司、各盐运司经历司、苑马寺主簿厅、宣慰司经历司,俱从七品,铜印,方二寸一分,厚三分。户部、刑部、都察院各照磨所,兵部典牧所,国子监绳愆厅、博士厅、典簿厅,鸿胪寺主簿厅,钦天监主簿厅,各布政司照磨所,各府经历司,王府纪善、典宝、典膳、奉祀、良医、工正各所,宣抚司经历司,俱正从八品,铜印,方二寸,厚二分五厘。刑部、都察院各司狱司,顺天、应天二府照磨所、司狱司,鸿胪寺各署,国子监典籍厅,上林苑监典簿厅,內府宝钞等各库,御马仓、草仓,会同馆,织染所,文思院,⽪作局,颜料局,鞍辔局,宝源局,军器局,都税司,教坊司,留守司司狱司,各都司司狱司,各按察司照磨所、司狱司,各府照磨所、司狱司,王府长史司典簿厅、教授、典义所,各府卫儒学、税课司,学、医学、僧纲司、道纪司、各巡检司,俱正从九品,铜印,方一寸九分,厚二分二厘。各州县儒学、仓库、驿递、闸坝批验所、菗分竹木局、河泊所、织染局、税课局、学、医学、僧正司、道正司、僧会司、道会司,俱未⼊流,铜条记,阔一寸三分,长二寸五分,厚二分一厘。已上俱直纽,九叠篆文。监察御史,铜印,直纽,有眼,方一寸五分,厚三分,八叠篆文。总制、总督、巡抚并镇守、公差等官,铜关防,直纽,阔一寸九分五厘,长二寸九分,厚三分,九叠篆文。外国王印三等:曰金,曰镀金,曰银。刓敝则换给之。凡祥瑞,辨其名物,无请封禅以上心。以学校之政育士类,以贡举之法罗贤才,以乡饮酒礼教齿让,以养老尊⾼年,以制度定等威,以恤贫广仁政,以旌表示劝励,以建言会议悉利病,以噤自宮遏奷民。

  祠祭,分掌诸祀典及天文、国恤、庙讳之事。凡祭有三,曰天神、地祇、人鬼。辨其大祀、中祀、小祀而敬供之。饬其坛壝、祠庙、陵寝而数省阅之。蠲其牢醴、⽟帛、粢羹、⽔陆瘗燎之品,第其配侑、从食、功德之上下而秩举之。天下神祇在祀典者,则稽诸令甲,播之有司,以时谨其祀事。督⽇官颁历象于天下。⽇月食,移內外诸司救护。有灾异即奏闻,甚者乞祭告修省。凡丧葬、祭祀,贵有等,皆定其程则而颁行之。凡谥,帝(十七字),后(十三字),妃、太子、太子妃(并二字),亲王(一字),郡王(二字),以字为差。勋戚、文武大臣请葬祭赠谥,必移所司,核行能,傅公论,定议以闻。其侍从勤劳、忠谏死者,官品未应谥,皆得特赐。凡帝后愍忌,祀于陵,辍朝不废务。凡天文、地理、医药、卜筮、师巫、音乐、僧道人,并籍领之,有兴造妖妄者罪无赦。

  主客,分掌诸蕃朝贡接待给赐之事。诸蕃朝贡,辨其贡道、贡使、贡物远近多寡丰约之数,以定王若使送、宴劳、庐帐、食料之等,赏赉之差。凡贡必省阅之,然后登內府,有附载物货,则给直。若蕃国请嗣封,则遣颁册于其国。使还,上其风土、方物之宜,赠遗礼文之节。诸蕃有保塞功,则授敕印封之。各国使人往来,有诰敕则验诰敕,有勘籍则验勘籍,毋令阑⼊。土官朝贡,亦验勘籍。其返,则以镂金敕谕行之,必与铜符相比。凡审言事,译文字,送馆伴,考稽四夷馆译字生、通事之能否,而噤饬其通漏怈。凡朝廷赐赉之典,各省土物之贡,咸掌之。

  精膳,分掌宴飨、牲⾖、酒膳之事。凡御赐百官礼食,曰宴,曰酒饭,为上中下三等,视其品秩。番使、土官有宴,有下程,(宴有一次,有二次,下程有常例,有钦赐。)皆辨其等。亲王之藩,王、公、将军来朝,及其使人,亦如之。凡膳羞、酒醴、品料,光禄是供,会其数,而程其出纳焉。凡厨役,佥诸民,以给使于太常、光禄;年深者,得选充王府典膳。凡岁蔵冰、出冰,移所司谨洁之。

  初,洪武元年置礼部。六年,设尚书二人,侍郞二人。分四属部:总部,祠部,膳部,主客部。每部设郞中、员外郞各一人,主事各三人。十三年,升部秩,设尚书、侍郞各一人,每属部设郞中、员外郞、主事各一人。寻复增置侍郞一人。二十二年,改总部为仪部。二十九年,改仪部、祠部、膳部为仪制、祠祭、精膳,惟主客仍旧,俱称为清吏司。

  按周宗伯之职虽掌邦礼,而司徒既掌邦教,所谓礼者,仅鬼神祠祀而已。至合典乐典教,內而宗藩,外而诸蕃,上自天官,下逮医师、膳夫、伶人之属,靡不兼综,则自明始也。成、弘以后,率以翰林儒臣为之。其由此登公孤任辅导者,盖冠于诸部焉。

  兵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郞各一人。(正三品)其属,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清吏司,各郞中一人,(正五品。正统十年,增设武选、职方二司郞中各一人。成化三年,增设车驾司郞中一人。万历九年并⾰。)员外郞一人,(从五品。正统十年增设武选司员外郞一人。弘治九年增设武库司员外郞一人。后俱⾰。嘉靖十二年,增设职方司员外郞一人。)主事二人,(正六品。洪武、宣德间,增设武选司主事三人,职方司主事四人。正统十四年,增设车驾、武库二司主事各一人。后⾰。万历十一年,又增设车驾司主事一人。)所辖,会同馆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二人,(从九品)大通关大使、副使各一人,(俱未⼊流。)

  尚书,掌天下武卫官军选授、简练之政令。侍郞佐之。

  武选,掌卫所土官选授、升调、袭替、功赏之事。凡武官六品,其勋十有二。(正一品,左、右柱国。从一品,柱国。正二品,上护军。从二品,护军。正三品,上轻车都尉。从三品,轻车都尉。正四品,上骑都尉。从四品,骑都尉。正五品,骁骑尉。从五品,飞骑尉。正六品,云骑尉。从六品,武骑尉。)散阶三十。(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正二品,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从二品,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正三品,初授昭勇将军,升授昭毅将军,加授昭武将军。从三品,初授怀远将军,升授定远将军,加授安远将军。正四品,初授明威将军,升授宣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从四品,初授宣武将军,升授显武将军,加授信武将军。正五品,初授武德将军,升授武节将军。从五品,初授武略将军,升授武毅将军。正六品,初授昭信校尉,升授承信校尉。从六品,初授忠显校尉,升授忠武校尉。)岁凡六选。有世官,有流官。世官九等,(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卫镇抚,正千户,副千户,百户,试百户,所镇抚。)皆有袭职,有替职。其幼也,有优给。其不得世也,有减⾰,有通⾰。流官八等,(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正留守,副留守。)以世官升授,或由武举用之,皆不得世。即有世者,出特恩。非真授者曰署职,(署职,递加本职一级作半级,不支俸,非军功,毋得实授。)曰试职,(试职作一级,支半俸,不给诰。)曰纳职,(纳职带俸,不莅事。)战功二等:奇功为上,头功次之。首功四等:迤北为大,辽东次之,西番、苗蛮又次之,內地反寇又次之。凡比试,有旧官,(洪武三十一年以前为旧。)有新官,(成祖以后为新。)军政,五年一考选,先期抚、按官上功过状,覆核而去留之。五府、锦⾐卫堂上各总兵官,皆自陈,取上裁。推举上二人,都指挥以下上一人。凡土司之官九级,自从三品至从七品,皆无岁禄。其‮弟子‬、族属、女、若婿及甥之袭替,胥从其俗。附塞之官,自都督至镇抚,凡十四等,皆以诰敕辨其伪冒。赠官死于王事,加二等;死于战阵,加三等。凡除授出自中旨者,必覆奏然后行之。以贴⻩征图状,以初绩征诰敕,以效功课将领,以比试练卒徒,以优养恩故绝,以褒恤励死战,以寄禄驭恩幸,以杀降、失陷、避敌、叛之法肃军机,以典刑、败伦、行劫、退阵之科断世禄。

  职方,掌舆图、军制、城隍、镇戍、简练、征讨之事。凡天下地里险易远近,边腹疆界,俱有图本,三岁一报,与官‮车军‬骑之数偕上。凡军制內外相维,武官不得辄下符征发。自都督府,都指挥司,留守司,內外卫守御、屯田、群牧千户所,仪卫司,土司,诸番都司卫所,各统其官军及其部落,以听征调、守卫、朝贡、保塞之令。以时修浚其城池而阅视之。凡镇戍将校五等:曰镇守,曰协守,曰分守,曰守备,曰备倭。皆因事增置,视地险要,设兵屯戍之。凡京营练,统以文武大臣,皆科道官巡视之。若将军营练,将军四卫营练,及勇士、幼官、舍人等营练,则讨其军实,稽其什伍,察其存逸闲否,以教其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金鼓、麾旗之号。征讨请命将出师,悬赏罚,调兵食,纪功过,以黜陟之。以堡塞障边徼,以烽火传声息,以关津诘奷细,以缉捕弭盗贼,以快壮简乡民,以勾解、收充、菗选、并豁、疏放、存恤之法整军伍。

  车驾,掌卤簿、仪仗、噤卫、驿传、厩牧之事。凡卤簿大驾,大典礼、大朝会设之;丹陛驾,常朝设之;武陈驾,世宗南巡时设之。皆辨其物数,以授所司。慈宮、中宮之卤簿,东宮、宗藩之仪仗,亦如之。凡侍卫,御殿全直,常朝番直,守卫、亲军卫,画前、后、左、右四门为四行,而⽇夜巡警之。(守卫皇城,前午门为一行,后玄武门为一行,左东华门为一行,右西华门为一行。)凡邮传,在京师曰会同馆,在外曰驿,曰递运所,皆以符验关券行之。凡马政,其专理者,太仆、苑马二寺,稽其簿籍,以时程其登耗,惟內厩不会。

  武库,掌戎器、符勘、尺籍、武学、薪隶之事。凡內外官军有征行,移工部给器仗,籍纪其数,制敕下各边征发。及使人出关,必验勘合。军伍缺,下诸省府州县勾之。以跟捕、纪录、开户、给除、停勾之法,核其召募、垛集、罪谪、改调营丁尺籍之数。凡武职幼官,及‮弟子‬未嗣官者,于武学习业,以主事一人监督之。考稽学官之贤否、肄习之勤怠以闻。诸司官署供应有柴薪,直衙有皂隶,视官品为差。

  初,洪武元年置兵部。六年,增尚书一人,侍郞一人。置总部、驾部并职方三部,设郞中、员外郞、主事,如吏部之数。十三年,升部秩,设尚书、侍郞各一人,又增置库部为四属部,部设郞中、员外郞、主事各一人。十四年,增试侍郞一人。二十二年改总部为司马部。二十九年,定改四部为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清吏司。(惟职方仍旧名。)景泰中,增设尚书一人,协理部事,天顺初罢。隆庆四年添注侍郞二人,寻罢。万历末年复置。

  协理京营戎政一人,(或尚书,或侍郞,或右都御史。)掌京营练之事。永乐初,设三大营,总于武将。景泰元年始设提督团营,命兵部尚书于谦兼领之,后罢。成化三年复设,率以本部尚书或都御史兼之。嘉靖二十年,始命尚书刘天和辍部务,另给关防,专理戎政。二十九年,以“总督京营戎政”之印畀仇鸾,而改设本部侍郞协理戎政,不给关防。万历九年裁⾰,十一年复设。天启初,增设协理一人,寻⾰。崇祯二年复增一人,以庶吉士刘之纶为兵部侍郞充之。

  刑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郞各一人。(正三品)其属,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清吏司,各郞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郞一人,(从五品)主事二人。(正六品。正统六年,十三司俱增设主事一人。成化元年增设四川、广西二司主事各一人,后⾰。万历中,又⾰湖广、陕西、山东、福建四司主事各一人。)照磨所,照磨,(正八品)检校,(正九品)各一人。司狱司,司狱六人,(从九品。)

  尚书,掌天下刑名及徒隶、勾覆、关噤之政令。侍郞佐之。

  十三司,各掌其分省及兼领所分京府、直隶之刑名。(浙江司带管崇府、中军都督府、刑科、內官、御用、司设等监,在京金吾前、腾骧左、沈右、留守中、神策、和、武功右、广洋八卫,蕃牧千户所,及两浙盐运司,直隶和州,涿鹿左、涿鹿中二卫。 江西司带管淮、益、弋、建安、乐安五府,前军都督府,御马监,火药、酒醋、面觔等局,在京府军前、燕山左、留守前、龙骧、宽河、忠义前、忠义后、永清右、龙江左、龙江右十卫,及直隶庐州府,庐州、六安、九江、武清、宣府前、龙门各卫。 湖广司带管楚、岷、吉、荣、辽五府,右军都督府,司礼、尚宾、尚膳、神宮等监,天财库,在京留守右、虎贲右、忠义右、武功左、茂陵、永陵、江淮、济川、⽔军右九卫,及兴都留守司,直隶宁国、池州二府,宣州、神武中、定州、茂山、保安左、保安右各卫,渤海千户所。福建司带管户部、太仆寺、户科、宝钞提举司、印绶、都知等监,甲字第十库,在京金吾后、应天、会州、武成中、武功中、孝陵、献陵、景陵、裕陵、泰陵十卫,牧马千户所,及福建盐运司,直隶常州府、广德州,中都留守左、留守中、定边、开平中屯各卫,美峪千户所。 山东司带管鲁、德、衡、泾四府,左军都督府,宗人府,兵部,尚宝司,兵科,典牧所,会同馆,供用库,戈戟司,司苑局,在京羽林右、沈左、长陵三卫,奠靖千户所,及山东盐运司,中都留守司,辽东都司,辽东行太仆寺,直隶凤府,滁州、凤、皇陵、长淮、泗州、寿州、滁州、沂州、德州、德州左、保定后各卫,安东中护卫,嘲河、龙门、宁靖各千户所。 山西司带管晋、代、沈、怀仁、庆成五府,翰林院,钦天监,上林苑监,南、北二城兵马司,混堂司,甜食房,在京旗手、金吾右、骁骑右、龙虎、大宁中、义勇前、义勇后、英武八卫,及直隶镇江府、徐州,镇江、徐州、沈中屯各卫,沈中护卫,倒马关、平定各千户所。河南司带管周、唐、赵、郑、徽、伊、汝七府,礼部,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詹事府,国子监,礼科,中书舍人,神乐观,牺牲所,兵仗局,灵台、钟鼓等司,东城兵马司,教坊司,在京羽林左、府军右、武德、留守后、神武左、彭城六卫,及两淮盐运司,直隶淮安、扬州二府,淮安、大河、邳州、扬州、⾼邮、仪真、宿州、武平、归德、宁山、神武右各卫,海州、盐城、通州、汝宁各千户所。 陕西司带管秦、韩、庆、肃四府,后军都督府,大理寺,行人司,尚⾐监,针工局,西城兵马司,在京府军后、腾骧右、豹韬、鹰扬、兴武、义勇右、康陵、昭陵、龙虎左、横海、江十一卫,及河东盐运司,陕西行太仆寺,甘肃行太仆寺,直隶太平府,建、保定左、保定右、保定中、保定前各卫,平凉中护卫。 四川司带管蜀府,工部,工科,巾帽、织染二局,僧道录司,在京府军、金吾左、济川、武骧右、大宁前、蔚州左、永清左、广武八卫,及直隶松江、大名二府,金山、怀安、怀来各卫,神木千户所。 广东司带管应天府,在京锦⾐、府军左、虎贲左、济、留守左、⽔军左、飞熊七卫,及直隶延庆州,怀来千户所。 广西司带管靖江府,通政司,五军断事司,中城兵马司,宝钞、银作二局,在京羽林前、燕山右、燕山前、大兴左、通州、武骧左、镇南、富峪八卫,及直隶安庆、徽州二府,安庆、新安、通州左、通州右、延庆、延庆左、延庆右各卫。 云南司带管顺天府,太医院,仪卫、惜薪等司,承运库,及直隶永平、广平二府,镇海、真定、永平、山海、卢龙、东胜左、东胜右、抚宁、密云中、密云后、大同中屯、潼关、营州五屯、万全左、万全右各卫,宽河、武定、蒲州各千户所。 贵州司带管吏部,吏科,司菜局,及长芦盐运司,大宁都司,万全都司,直隶苏州、保定、河间、真定、顺德五府,苏州、太仓、蓟州、遵化、镇朔、兴州五屯,忠义中、涿鹿、河间、天津、天津左、天津右、德州、宣府左、宣府右、开平、保安、蔚州、永宁各卫,梁城、兴和、广昌各千户所。)

  照磨、检校,照刷文卷,计录赃赎。司狱,率狱吏,典囚徒。凡军民、官吏及宗室、勋戚丽于法者,诘其辞,察其情伪,傅律例而比议其罪之轻重以请。诏狱必据爰书,不得逢上意。凡有殊旨、别敕、诏例、榜例,非经请议著为令甲者,不得引比。凡死刑,即决及秋后决,并三覆奏。两京、十三布政司,死罪囚岁谳平之。五岁请敕遣官,审录冤滞。霜降录重囚,会五府、九卿、科道官共录之。矜疑者戍边,有词者调所司再问,比律者监候。夏月热审,免笞刑,减徒、流,出轻系。遇岁旱,特旨录囚亦如之。凡大祭止刑。凡赎罪,视罪轻重,斩、绞、杂犯、徒末减者,听收赎。词诉必自下而上,有事重而迫者,许击登闻鼓。四方有大狱,则受命往鞫之。四方决囚,遣司官二人往莅。凡断狱,岁疏其名数以闻,曰岁报;月上其拘释存亡之数,曰月报。狱成,移大理寺覆审,必期平允。凡提牢,月更主事一人,修葺囹圄,严固扃钥,省其酷滥,给其⾐粮。囚病,许家人⼊视,脫械锁医药之。簿录俘囚,配没官私奴婢,咸籍知之。官吏有过,并纪录之。岁终请湔涤之。以名例摄科条,以八字括辞议,(以、准、皆、各、其、及、即、若,)以五服参情法,以墨涅识盗贼。籍产不⼊莹墓,籍财不⼊度支,宗人不即市,宮人不即狱,悼耄疲癃不即讯。(详《刑法志》。)

  洪武元年置刑部。六年,增尚书、侍郞各一人。设总部、比部、都官部、司门部,部设郞中、员外郞各二人,惟都官各一人。总部、比部主事各六人,都官、司门主事各四人。八年,以部事浩繁,增设四科,科设尚书、侍郞、郞中各一人,员外郞二人,主事五人。十三年,升部秩,设尚书一人,侍郞一人,仍分四属部,部设郞中、员外郞各一人,总部、比部主事各四人,都官、司门主事各二人,寻增侍郞一人。(始分左、右侍郞。)二十二年,改总部为宪部。二十三年,分四部为河南、北平、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十二部,(浙江部兼领云南。)部各设官,如户部之制。二十九年,改为十二清吏司。永乐元年以北平为‮京北‬。十八年,⾰‮京北‬司,增置云南、贵州、阯三司。宣德十年,⾰阯司,遂定为十三清吏司。

  工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郞各一人。(正三品)其属,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营缮、虞衡、都⽔、屯田四清吏司,各郞中一人,(正五品,后增设都⽔司郞中四人。)员外郞一人,(从五品,后增设营膳司员外郞二人,虞衡司员外郞一人。)主事二人。(正六品,后增设都⽔司主事五人,营膳司主事三人,虞衡司主事二人,屯田司主事一人。)所辖,营缮所,所正一人,(正七品)所副二人,(正八品)所丞二人。(正九品)文思院,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二人。(从九品)⽪作局,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二人。(从九品,后⾰。)鞍辔局,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隆庆元年,大使、副使俱⾰。)宝源局,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嘉靖间⾰。)颜料局,大使一人,(正九品,后⾰。)军器局,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二人,(后⾰一人。)节慎库,大使一人,(从九品。嘉靖八年设。)织染所、杂造局,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广积、通积、卢沟桥、通州、⽩河各菗分竹木局,大使各一人,副使各一人。大通关提举司,提举一人,(正八品,万历二年⾰。)副提举二人,(正九品)典史一人。(后副提举、典史俱⾰。)柴炭司,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

  尚书,掌天下百官、山泽之政令。侍郞佐之。

  营缮,典经营兴作之事。凡宮殿、陵寝、城郭、坛场、祠庙、仓库、廨宇、营房、王府邸第之役,鸠工会材,以时程督之。凡卤簿、仪仗、乐器,移內府及所司,各以其职治之,而以时省其坚洁,而董其窳滥。凡置狱具,必如律。凡工匠二等:曰轮班,三岁一役,役不过三月,皆复其家;曰住坐,月役一旬,有稍食。工役二等,以处罪人输作者,曰正工,曰杂工。杂工三⽇当正工一⽇,皆视役大小而拨节之。凡物料储偫,曰神木厂,曰大木厂,以蓄材木,曰黑窑厂,曰琉璃厂,以陶瓦器,曰台基厂,以贮薪苇,皆籍其数以供修作之用。

  虞衡,典山泽采捕、陶冶之事。凡鸟兽之⾁、⽪⾰、骨角、羽⽑,可以供祭祀、宾客、膳羞之需,礼器、军实之用,岁下诸司采捕。⽔课禽十八、兽十二,陆课兽十八、禽十二,皆以其时。冬舂之,罝罛不施川泽;舂夏之,毒药不施原野。苗盛噤‮躏蹂‬,⾕登噤焚燎。若害兽,听为陷阱获之,赏有差。凡诸陵山麓,不得⼊斧斤、开窑冶、置墓坟。凡帝王、圣贤、忠义、名山、岳镇、陵墓、祠庙有功德于民者,噤樵牧。凡山场、园林之利,听民取而薄征之。凡军装、兵械,下所司造,同兵部省之,必程其坚致。凡陶甄之事,有岁供,有暂供,有停减,籍其数,会其⼊,毋轻毁以费民。凡诸冶,饬其材,审其模范,付有司。钱必准铢两,进于內府而颁之。牌符、火器,铸于內府,噤其以法式怈于外。凡颜料,非其土产不以征。

  都⽔,典川泽、陂池、桥道、舟车、织造、券契、量衡之事。⽔利曰转漕,曰灌田。岁储其金石、竹木、卷埽,以时修其闸坝、洪浅、堰圩、堤防,谨蓄怈以备旱潦,无使坏田庐、坟隧、禾稼。舟楫、硙碾者不得与灌田争利,灌田者不得与转漕争利。凡诸⽔要会,遣京朝官专理,以督有司。役民必以农隙,不能至农隙,则僝功成之。凡道路、津梁,时其葺治。有巡幸及大丧、大礼,则修除而较比之。凡舟车之制,曰⻩船,以供御用,曰遮洋船,以转漕于海,曰浅船,以转漕于河,曰马船、曰风快船,以供送官物,曰备倭船、曰战船,以御寇贼,曰大车,曰独辕车,曰战车,皆会其财用,酌其多寡、久近、劳逸而均剂之。凡织造冕服、诰敕、制帛、祭服、净⾐诸币布,移內府、南京、浙江诸处,周知其数而慎节之。凡公、侯、伯铁券,差其⾼广。(制式详《礼志》。)凡祭器、册宝、乘舆、符牌、杂器皆会则于內府。凡度量、权衡,谨其校勘而颁之,悬式于市,而罪其不中度者。

  屯田,典屯种、菗分、薪炭、夫役、坟茔之事。凡军马守镇之处,其有转运不给,则设屯以益军储。其规办营造、木植、城砖、军营、官屋及战⾐、器械、耕牛、农具之属。凡菗分征诸商,视其财物各有差。凡薪炭,南取洲汀,北取山麓,或征诸民,有本、折⾊,酌其多寡而撙节之。夫役伐薪、转薪,皆雇役。凡坟茔及堂碑、碣兽之制,第宗室、勋戚、文武官之等而定其差。(坟茔制度,详《礼志》。)

  洪武初,置工部及官属,以将作司隶焉。(吴元年置将作司,卿,正三品,少卿,正四品,丞,正五品。左、右提举司提举,正六品,同提举,从六品,司程、典簿、副提举,正七品。军需库大使,从八品,副使,正九品。洪武元年,以将作司隶工部。)六年,增尚书、侍郞各一人,设总部、虞部、⽔部并屯田为四属部。总部设郞中、员外郞各二人,馀各一人。总部主事八人,馀各四人。又置营造提举司。(洪武六年,改将作司为正六品,所属提举司,改正七品。寻更置营造提举司及营造提举分司,每司设正提举一人,副提举二人,隶将作司。)八年,增立四科,科设尚书、侍郞、郞中各一人,员外郞二人,主事五人,照磨二人。十年,罢将作司。十三年定官制,设尚书一人,侍郞一人,四属部,(以屯田部为屯部,)各郞中、员外郞一人,主事二人。十五年增侍郞一人。二十二年,改总部为营部。二十五年,置营缮所。(改将作司为营缮所,秩正七品,设所正、所副、所丞各二人,以诸匠之精艺者为之。)二十九年,又改四属部为营缮、虞衡、都⽔、屯田四清吏司。嘉靖后添设尚书一人,专督大工。

  提督易州山厂一人,掌督御用柴炭之事。明初,于沿江芦洲并龙江、瓦屑二场,取用柴炭。永乐间,迁都于北,则于⽩羊口、⻩花镇、红螺山等处采办。宣德四年始设易州山厂,专官总理。景泰间,移于平山,又移于満城,相继以本部尚书或侍郞督厂事。天顺元年仍移于易州。嘉靖八年罢⾰,改设主事管理。

  
译文

  明朝官制,沿袭漠、唐的旧有制度而有所修改。

  从洪武十三年起撤销丞相一职不再设立,分中书省的政务归于六部,用尚书承担‮家国‬大事,侍郞辅助他。

  而殿阁大学土只用作顾问,皇帝这纔亲自掌握了权柄,学士很少参与决策。

  纠察弹劾则由都察院负责,奏章则送连通政司,平反错案则由大理寺参议,这也是汉九卿之制的遗意。

  分大都督府为五,但征调军队属于兵部。

  另外设立都、布、按三司,分别隶属兵、刑、户部,他们的考核则听从府部。

  这时吏、户、兵三部的权力最大。

  到仁、宣朝,大学士因为做太子经师获得恩宠,屡次加授到少师、少傅、少保三孤之职,威望更加尊显。

  而宣宗內权无论大小,都下放给大学士杨士奇等参议可否。

  即使吏部蹇义、户部夏原吉不时被召见,得以参预各部政事,但疏远比不上杨士奇等亲近。

  从此,內阁的权力一天天加重,就算有一两个吏部、兵部的尚书与他们争执是非,也往往失败。

  到世宗中叶,夏言、严嵩替当权,于是俨然成为真正的宰相,庒制六卿。

  然而內阁起草文件,不敢不取决于內监的批示,因此相槽转而归于太监。

  于是朝廷的纲纪,贤人士大夫的提拔斥退,都玩弄于太监的手中。

  无所作为的‮员官‬奉承他们的意旨惟恐不及,间或有贤能的宰辅,最终祇能蒿目时艰而不能匡救。

  起初,总领五个都督府的人,都是元勋宿将,军制严肃整饬。

  永乐年间,设立內监督察军队的事务,还不敢放纵。

  沿习几代之后,元勋外戚的鱿绔‮弟子‬掌管军纪,⽇渐因为怠惰而毁坏。

  随后內监越添置越多,边塞都有这些人巡枧,各地大的征伐都设有监军,所以边防的事就这样导致严重败坏,明朝的基业不能支持下去了。

  探寻明代兴亡治由,难道不在于用人的得失吗!至于官职的设立,体制的维系,官吏的等级及其法度都齐备,详细列于后篇。

  读者可以查考就知晓了。

  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都是正一品,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撰写帝王谱系,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号、嗣袭爵位、生死时间、婚嫁、谧号安葬的事情。

  凡是宗室陈述请求,替他们向皇上报告,引进贤才能人,记录罪责过失。

  起初,洪武三年设置大宗正院。

  二十二年改为宗人府,并以亲王掌领。

  塞至圭塑为令,受至朱榈、夔王朱棣焉左、右宗正,凰⽟塞梼、楚王朱桢为左、右宗人。

  那以后,以元勋外戚大臣兼领宗人府的事情,不专门设官,而它所管辖的事都移给礼部。

  它的属官,经历司,经历一人,正五品,掌管发收公文。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负责辅佐天子治理天下蓠事,治理‮家国‬推广教化,他们的职责最重大。

  没有固定人数,不专门授予。

  洪武三年,授予李善长为太师,徐达为太傅。

  在此之前,堂壹已被赠太保。

  三孤没有兼任的。

  建文、永乐年间罢除三公、三孤官职,仁宗重新设置。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又设置三公、三少。

  宣德三年,敕令太师、英国公张辅,少师、吏部尚书蹇义,少傅、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少保兼太子少傅、户部尚书夏原吉,各自停止所兼理的事务,侍奉皇帝左右,咨询政事。

  公、孤的官职,近似于专门授任。

  等到蹇义、夏原吉去世后,杨士奇还兼管內阁事务。

  从此以后,三公、三孤只是虚衔,为勋臣外戚文武大臣加官、赠官。

  而文臣生前没有加授三公的,只有追赠纔能得到。

  嘉靖二年,加授杨廷和为太傅,辞谢不受。

  这以后文臣得以加授三公的,只有张居正,万历九年加授太傅,十年加授太师。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都是从一品,执掌用道德辅佐指导太子,并且谨慎护卫帮助他。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都是正二品,执掌侍奉太子以观察三公的道德从而教育训诲他。

  太子宾客,正三品,执掌侍奉太子进行赞唱导引礼仪,规劝教诲过失。

  都是束官太子的大臣,没有固定人数,不专门授任。

  洪武元年,太祖有战事亲自出征,顾虑太子监国,另外设置官僚可能产生予盾,就以朝中大臣兼任太予宮中职位:李善长兼任太子少师,徐达兼任太子少傅,常遇舂兼任太子少保,治书侍御史文原吉、范显祖兼任太子宾客。

  三年,礼部尚书陶凯奏请选拔人专门担任柬宮官职,罢除兼领,希望对于辅佐教导的事有专人负责。

  皇帝告谕认为汉代江充的事情可以作为明鉴,颁立法令兼领,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此,束宮的老师,仅仅焉兼官、加官和赠官。

  只有永乐年问,成祖巡幸‮京北‬,以姚广孝专门为太子少师,,留下辅佐太子。

  从这以后,在整个明王朝都为虚衔,与太子辅佐教导的职责没有关涉。

  中极殿大学士,旧名茎董壁,建极殿大学士,旧名谨⾝殿,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柬阁大学士,都是正五品,执掌诤言进谏,正言规劝,,查核清理奏章,草拟批答文书,以协调各部门政务。

  凡是皇上下达给臣下的,称为诏、诰、制、册文、谕、书、符、令、檄,都要起草后进呈皇帝审批,下发到各有关部门。

  臣下呈送给皇上的,称为题、奏、表、讲章、书状、文册、揭帖、制对、露布、译,都要明确署名,申请审核而在上面签字,公正逋当纔实行。

  凡是皇帝进行郊祀、外出巡幸便陪伴随从。

  驾临御前经史讲席,则知经筵或者同知经筵的事务。

  束宮出阁讲读经史,便各司其职,按官职品级次序排列,各授予分內工作。

  冠礼和婚礼,则充任典礼司仪以及纳礼征礼等的使臣。

  撰写实录、史志等书,则充任总裁官。

  舂、秋雨季上丁之⽇祭奠孔子,便代行祭祀事。

  会试充任‮试考‬官,殿试充任读卷官。

  进士题名,则大学士一人撰文,在太学立石碑。

  大型典礼、大型政事,九卿、科道官共同商议已定,便按照典制,审察时宜,裁度是否可行,斟酌后票告皇上。

  颁诏便捧授给礼部。

  恰逢敕令便考察原由情状请求于皇土。

  宗室请求赐名、请封,臣下请求谧号,一并草拟呈报皇上。

  因为他们在宮內授餐,常常在殿阁下随侍天子,回避宰相之名,又称內阁。

  在此之前,太祖承续前朝制度,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正一品。

  甲辰年正月,开始置左、右相国,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焉左相国。

  昱元年,命百官礼仪都以左为上,改右相国为左相国,左相国为右相国。

  送武元年,改为左、右丞相。

  平章政事,从一品,左、右丞,正二品,参知政事,从二品,以统管众官。

  设置属官,左、右司,郞中,正五品,员外郞,正六品,都事、检校,正七品,照磨、管勾,从七品。

  参议府,参议,正三品,参军、断事官,从三品,断事、经历,正七品,知事,正八品。

  都镇抚司,都镇抚,正五品。

  考功所,考功郞,正七品。

  甲辰年十月,以都镇抚司隶属于大都督府。

  昊元年,⾰除参议府。

  洪垂元年,⾰除考功所。

  二年⾰除照磨、检校所、断事官。

  七年,设直省舍人十人,随即改为中书舍人。

  洪武九年,废除平章政事、参知政事。

  十三年正月,诛杀丞相胡惟庸,因而废除中书省。

  其下属官职全部⾰除,只留中书舍人。

  九月设置四辅官,用儒士王本等人担任。

  置四辅官,告祭太庙,以至查、垄茧、龚斅为舂官,杜斅、赵匿望、墨塑焉夏官,兼任太子宾客。

  秋、冬官缺,以至奎等人兼任。

  一月內分管上中下三旬,官职位列公、侯、都督之下。

  不久也废除。

  十五年,仿照宋朝制度,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合、束阁各大学士,礼部尚书邵质任茎董飕大学士,检讨昊伯宗任武英殿大学士,翰林学士塞塑任文豳大学士,典籍昱坦任塞扬大学士。

  又设置文华殿大学士,征耆老宿儒鲍恂、余诠、张长年等人担任,以辅佐引导太子。

  官阶都是正五品。

  二十八年,颂敕谕告群臣:“‮家国‬废除丞相,设府、部、院、寺来分管各种政务,立法十分详备完善。

  以后继位君王,不得提议设置丞相。

  臣下有上奏请求设立的,以死刑论处。”在这个时侯,以翰林、舂坊详细阅读各部门奏章,兼及掌管评定驳正是非异议。

  大学士专门随侍左右,备顾问罢了。

  建文年问,改大学士为学士。

  全部废除各大学士,各设学士一人。

  又改谨⾝殿为正心殿,设正C,扬学士。

  成祖即位,特意选择解缙、胡广、杨荣等人值班文渊合,参预机要政务。

  內阁‮员官‬参预政务从那时开始。

  但那时,进⼊內阁的人都是编修、检校、讲读之官,不设置下属,不能够独断专擅各部门事务。

  各部门上奏事宜,也不能够互相通报。

  仁宗因为杨士奇、杨荣是束宮旧臣,升迁杨士奇为礼部侍郞兼华盖殿大学士,杨荣为太常卿兼谨⾝殿大学士,谨⾝殿大学士,仁宗时纔设置,內阁职位⽇渐尊崇。

  此后杨士奇、杨荣等人都升迁为尚书之职,即使⾝居內阁,官位一定以尚书为尊贵。

  景泰年间,王文开始从左都御史升为吏部尚书,进⼊內阁。

  自那以后,诰敕房、制敕房都设置中书舍人,六部承奉意旨,无所不管,而內阁权力⽇渐加強。

  世宗年问,三殿建成,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殿为建极殿,內阁名衔也随之改动。

  嘉靖以后,他们在朝廷上的位置,品级排列的次序,都列在六部尚书之上。

  吏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郞各一人,正三品。

  它的属官,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

  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个清吏司,各有郞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郞一人,从五品,主事一人,正六品。

  送武三十一年增设文选司主事一人。

  互筮十一年增设考功司主事一人。

  尚书掌管天下官吏的选拔授予、封赏勋爵、考核政绩的政令,以甄别人才,辅佐天子治国。

  实在是古冢宰职务,比其它五部犹为重要。

  侍郞是他的副手。

  司务掌管催促督察、稽查延误、注销、登记官署文书。

  明初,设主事、司务各四人,为本部门的负责长官,有主事印信。

  洪茎二十九年,改主事为司官,裁减司务二人。

  各部都相同。

  文选掌管官吏位次等级的升迁、改调之事,以辅佐尚书。

  所有文官的品第有九品,每品有芷从二种,共为十八级。

  不到九品称为未⼊流。

  所有的选拔,每年有大选,有急选,有远方选,有岁贡就教选,问或还有拣选,有举人乞恩选。

  当选人都登记在簿册,分清他们的品级,评定他们的资历成绩按次序升迁。

  所有升迁必须任职期満,如果有缺员需要补充,不等到考任职期満。

  称为推升。

  类推推上一人,单推推上二人。

  三品以上,九卿及翕都御史、祭酒,廷推推上二人或三人。

  內阁,吏、兵二部尚书,廷推推上二人。

  所有朝廷‮员官‬不从京外调⼊,王室姻亲不授內廷职位,大臣族亲不得任职科道官,僚属中有同族便以下避上。

  外官才⼲与地方不相适应,便斟酌地方的繁简互相调换。

  有传升、乞升的,一并上奏。

  按代理官职、试用官职、实授官职定年资,以开设、裁并、兼摄适应繁简,以荐举、起废、征召举拔隐士遗贤,以带俸、添注寄托恩宠和冗余,以降调、除名控制罪过,以赴任里程督促吏治,以省亲休假体贴人情。

  验封掌管封赏爵位、世袭祖荫、褒奖封赠、官吏数目的政务,以辅佐尚书。

  所有爵位非社稷军功不得封赠,封号非特旨不得赠予。

  或者世袭,或者不能世袭,都要颁发诰券。

  衍圣公以及外戚承恩泽受封,不颁发诰券。

  所有诰券,左右各一份,左诰券收蔵于內府,右诰券颁发给功臣之家。

  世袭封号则征验他的诰券,考核他的功过,核实他的宗支,以排列他的世代降除的等级。

  土官便考察其应该承袭与否,转文选司注、册拟文。

  宣慰、宣抚、安抚、长官各司领土兵的,便隶属于兵部。

  所有世荫叙用,明朝初年,从一品到七品,都得以世荫一子继承其禄位。

  洪武十六年,制定职官子孙荫叙。

  正一品之子,用为正五品。

  从一品之子,用为从五品。

  正二品之子,用为正六品。

  从二品之子,用为从六品。

  正三品之子,用为正七品。

  从三品之子,用为从七品。

  正四品之子,用为正八品。

  从四品之于,用为从八品。

  正五品之子,用为正九品。

  从五品之子,用为从九品。

  正六品之子,于未⼊流中之上等职內叙用。

  从六品之子,于未⼊流中之中等职內叔用。

  正从七品之子,于未⼊流中之下等职叔用。

  以后纔渐渐受到限制,京官三品以上,任职期満考核成绩显著,纔荫一子称为官生,出自特别恩赐的称为恩生。

  所有封赠,公、侯、伯的追封,都递进一等。

  三品以上政绩特别显著及死谏、死节、阵亡的,都得以追赠。

  被任用便起初授以散官品衔,京官満一任,以及外官満一任而以政声最好的,都授予本⾝诰敕。

  七品以上都可以推恩于他的祖:先。

  五品以上的授予诰命,六品以下的授予救命。

  一品,三代四轴。

  二品、三品,二代三轴。

  四品、五品、六品、七品,一代二轴。

  八品以下的流內官,本⾝一轴。

  一品轴用⽟,二品轴用犀,三品、四品轴用鋈金,五品以下轴用角。

  曾祖、祖⽗、⽗亲都和他们子孙的官位一样。

  公、侯、伯比照一品。

  外內受封号的妇女比照她们的丈夫或儿子的官位。

  生前称封,去世称赠。

  如果祖先有罪遇被谴便不封赠。

  文官的散官品级有四十二级,按任职资历为差等。

  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

  从一品,初授荣橡大夫,升授光禄大夫。

  正二品,初授资善大夫,升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

  从二品,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

  正三品,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

  从三品,初授亚中大夫,升授中大夫。

  加授大中大夫。

  正四品,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

  从四品,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请大夫。

  正五品,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

  从五品,初授奉训大夫,升授奉直大夫。

  正六品,初授承直郞,升授承德郞。

  从六品,初授承务郞,升授儒林郞,政耪能力突出授宣德郞。

  正七品,初授承事郞,升授文林郞,政务能力突出授宣议郞。

  从七品,初授从仕郞,升授征仕郞。

  正八品,初授迪功郞,升授修职郞。

  从八品,初授迪功佐郞,升授修职佐郞。

  正九品,初授将仕郞,升授登仕郞。

  从九品,初授将仕佐郞,升授登仕佐郞。

  外授封号的妇女的封号有九种。

  公称某国夫人。

  侯称某侯夫人。

  伯称某伯夫人。

  一品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

  二品称夫人。

  三品称淑人。

  四品称恭人。

  五品称宜人。

  六品称安人。

  七品称孺人。

  凭借子孙受封的,加太字,丈夫在世则不加太。

  所有封赠次数,七品至六品一次,五品一次,初制有四品一次,后省去,三品、二品、一品各一次。

  三个⺟辈不同时受封,两次封赠就依从⾼的品级。

  ⽗亲职务⾼于儿子,便升一级。

  ⽗亲应当停给,儿子遇继给别人作后嗣,都可以转封。

  嫡⺟在世,不封生⺟,生⺟未封,不能先封其

  室的封赠,仅限于一个嫡一个继

  封赠之后因犯罪败落的,便要追夺。

  稽勋掌管勋级、名册、死丧生养的政务以协助尚书。

  文官勋级共有十等。

  正一品,左、右柱国。

  从一品,柱国。

  正二品,正治上卿。

  从二品,正治卿。

  正三品,资治尹。

  从三品,资治少尹。

  正四品,赞治尹。

  从四品,赞治少尹。

  正五品,修正庶尹。

  从五品,协正庶尹。

  从五品以上,经过两次考绩,纔能授勋。

  所有‮员官‬的升迁除授、降职调用都要出具写有登科年岁、籍贯、中选资格的文书。

  每年十二月贴⻩,舂秋雨季清⻩,都到內府。

  有去世的,,便揭⻩除名。

  凡是⽗⺟年満七十,无兄弟,可以退休归家供养。

  凡为⽗⺟守丧三年,解职回乡守孝,查处那些丧期未満而做官、隐瞒丧事、居丧不⾜时间的‮员官‬。

  祇有钦天监官,奔丧三个月后复任。

  考功掌管官吏考核、升迁黜退的政务,以辅佐尚书。

  所有內外‮员官‬一经任用,三年初考,六年再考,并自请九年通考,奏请综合其称职、平常、不称职而决定升降。

  升职不超过二等,降职不超过三等,情节严重的便罢免、处罪。

  京官每六年考察一次,考察在巳、亥年。

  五品以下考察其不称职的,降罚有等差;四品以上自行述职,去留取决于皇上的旨意。

  外官每三年朝见一次,朝见在辰、戌、丑、未年。

  事先移抚、按官,各自综合其属吏三年內的功遇情况备考,汇总上报经复核后决定升降。

  仓场库官辱年考察一次,巡检每三年考察一次,教官每九年考察一次。

  府州县官的考察,按辖地政务的繁简情况有等差。

  属吏的考核,三、六年満,移验封司调拨使用。

  九年満,又试着授官。

  只有王官及钦天、御用等內监‮员官‬不必考察。

  所有內外‮员官‬弹劾奏章,考察其功过,拟定去留意见以请示皇上裁定。

  有举荐、留用,则核实其政绩表彰突出之士。

  明朝初年,在中书省设四部,分管财政、礼仪、刑罚、建造的政务。

  洪武元年,开始设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设尚书、侍郞、郞中、员外郞、主事,尚书正三品,侍郞正四品,郞中正五品,员外郞正六品,主事正七品,仍然隶属于中书省。

  六年,各部设尚书二人,侍郞二人。

  吏部设总部、司勋、考功三个属部,各属部设郞中、员外良B各一人,主事各二人。

  十三年,废中书省,仿效《周官》六卿的制度,提⾼六部官阶,各设尚书、侍郞一人。

  只有户部侍郞为二人。

  每部分置四个属部,吏部的属部增加司封。

  每个属部设郞中、员外郞、主事各一人,不久增设侍郞一人。

  二十二年,改总部为选部。

  二十九年,定为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司和五部属,都称作清吏司。

  建文年问,改六部尚书为正一品,设左、右侍中正二品,位于侍郞之上,废除各司清吏字样。

  成祖初年,完全恢复旧制。

  永乐元年,以北平为‮京北‬,设置‮京北‬行部尚书二人,侍郞四人,其属吏设有六曹清吏司。

  吏、户、礼、兵、工五曹,郞中、员外郞、主事各一人。

  刑曹,郞中一人,员外郞一人,主事四人,照磨、检校各一人,司狱一人。

  不久户曹也增设主事三人。

  后来又分别设置六部,各称行在某部。

  十八年,定都‮京北‬,废除行部及六曹,把六部官属迁移到‮京北‬,不称行在。

  其中留在南京的,加“南京”字样。

  洪熙元年,在南京复置各部‮员官‬,去掉“南京”字样,而以在‮京北‬的‮员官‬加“行在”字样,仍置行部。

  宣德三年,又废除行部。

  正统六年,在‮京北‬上面去掉“行在”字样,在南京上面仍加“南京”字样,由此成为定制。

  景泰年问,吏部曹经设置两个尚书。

  天顺初年,又废除其中一个。

  按吏部尚书,督率百官,升黜众官,吏部是选拔官吏的重要部门,其礼数特殊,没有与之并列的。

  永乐初年,选拔翰林官⼊內阁值班。

  其后大学士杨士奇等加官至三孤,兼领尚书头衔,但品级次序位列尚书蹇义、夏原吉之下。

  景泰年问,左都御史王文升任吏部尚书,兼领学士,⼊內阁,他的朝见班位还是以原先官衔为序次。

  自弘治六年二月,內廷宴请,大学士丘浚就以太子太保、礼部尚书,位于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恕之上。

  其后由侍郞、詹事进⼊內阁的,班位都列于六部之上了。

  户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郞各一人,正三品。

  其下属,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

  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清吏司,各有郞中一人,正五品。

  童德以后增设山西司郞中三人,堕亟、贵州、台直三司郞中各二人,山束司郞中一人。

  员外郞一人,从五品。

  宣德七年增设四地、霎南二司员外郞各一人,后来有时沿用,有时⾰除。

  主事二人,正六品。

  宣德以后增设云南司主事七人,浙婆、垄酉、塑广、堕酉、塑婆、河南一山酉七司主事各二人,山束、旦川、贵州三司主事各一人。

  照磨所,照磨一人,正八品,检校一人,正九品。

  所管辖,宝钞提举司,提举一人,正八品,副提举一人,正九品,典史一人。

  后来副提举、典史都被⾰除。

  钞纸局,大使、副使各一人,后来⾰除副使。

  印钞局,大使、副使各一人,后来都被⾰除。

  宝钞广惠库,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二人,从九品,嘉靖年间⾰除。

  广积库,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人,从九品,典史一人,嘉靖年间,副使、典史都被⾰除。

  赃罚库,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二人,从九品,嘉靖年间⾰除。

  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库,大使五人,正九品,副使六人,从九品。

  丁字库二人,嘉靖年间⾰除一人,并⾰除乙字、戊字二库副使。

  广盈库,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二人,嘉靖年间⾰除。

  外承运库,大使二人,正九品,副使二人,从九品。

  后来大使、副使都被⾰除。

  承运库,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嘉靖年间⾰除。

  行用库,大使、副使各一人,后来都被⾰除。

  太仓银库,大使、副使各一人,嘉靖年间,⾰除副使。

  御马仓,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

  军储仓,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后来大使、副使都被⾰除。

  长安、束安、西安、北安门仓,各有副使一人,束安门仓从前有二人,万历八年⾰除一人。

  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大使、副使各一人,隆庆六年都⾰除。

  尚书掌管天下户籍人口、土地赋税的政令。

  侍郞辅佐他。

  核察户口册、一年收支的总核、赋税劳役实际征收的数目,下达到所属部门。

  每十年收聚户口册簿,区别户口上下零余之数的等级,以便全面了解增减情况。

  所有田土的侵占、赠送、把自己的土地寄托在他人⾝上以逃税、蒙混差役都噤止,人口的隐瞒漏报、逃亡、合伙蒙混冒充、参杂分立户口都噤止,继嗣、婚姻不按法令的噤止。

  都要综合覆查纠正。

  天子行耕藉之礼,尚书则进奉耒耜。

  以垦荒使贫民有产业,以⼊籍定居使流民归附,以限制田产制裁异端的‮民人‬,以图籍账簿抑制兼并之民,以种植考查农官,以草原供给放牧牲畜,以招募租赁充分使用田地,以豁免清除赔钱亏损,以调拨供给广布恩泽,以给予区别免除徭役,以货币节制赏赐,以宣读政令训告官民,以计量标准协调粮食买卖,以合时的物价平抑市场价格,以‮家国‬储备的政策抚恤民困,以山林川泽、丘陵湖泊、关隘市镇、采矿冶炼的政策辅助‮家国‬,供⾜军饷,以支兑、改兑的规定有利于漕运,以减免、振贷、调整粮价、捕杀蝗虫的政令体恤灾荒,以转运、屯田、罗买、召纳的办法充实边境储粮,以官俸粮饷的制度驾驭粮债贵

  送亟二十五年,重新制定內外文武‮员官‬每年俸禄的制度。

  正一品,一千零四十四石。

  从一品,八百八+八石。

  正二品,七百三十二石。

  从二品,五百七十六石。

  正三品,四百二十石。

  从三品,三百一十二石。

  正四品,二百八十八石。

  从四品,二百五十二石。

  正五品,一百九十二石。

  从五品,一百六十八石。

  正六品,一百二十石。

  从六品,九十六石。

  正七品,九十石。

  从七品,八十四石。

  正八品,七十八石。

  从八品,七十二石。

  正九品,六十六石。

  从九品,六十石。

  没有⼊流,三十六石。

  都是按米粮钱钞本⾊、折⾊兼支取。

  十三司各自掌管其分管省的事务,兼管所分管的两京、直隶的贡赋,以及各司、卫所的俸禄,边疆军镇粮饷,还有各仓场盐税、关税。

  浙江司带管在京羽林右、留守左、龙虎、应天、龙驴、义勇右、康陵七卫,神机营。

  江西司带管在京旗手、金吾前、金吾后、金吾左、济五卫。

  湖广司带管国子监、教坊司,在京羽林前、通州、和、豹韬、永陵、昭陵六卫,以及兴都留守司。

  福建司带管顺天府,在京燕山左、武骇左、武壤右、骁骑右、虎贲右、留守后、武成中、茂陵八卫,五军、巡捕、勇士、四卫各营,以及北直隶永平、保定、河间、真定、顺德、广平、大名七府,延庆、保安二州,大宁都司、万全都司,并北直隶所辖各卫所,山口、永盈、通济各粮仓。

  山东司带管在京锦⾐、左室皇、大宁前三卫及辽东都司,雨淮、两浙、长芦、河东、山东、福建各盐运司,四川、广东、海北、云南黑盥井、⽩盐井、安宁、五井各盐课提举司,陕西灵州盐课司,江西南赣盐税。

  出西司带管在京燕山前、镇南、兴武、永清左、永清右五卫,及宣府、大同、山西各镇。

  河南司带管在京府军前、燕山右、大兴左、裕陵四卫,牧马千卢所以及直隶潼关卫、蒲州千户所。

  陕西司带管宗人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詹事府、翰林院、太仆寺、鸿胪寺、尚寅司、六科、中害舍人、行人司、钦天监、太医院、五城兵马司、京卫武学、文思院、⽪作局,在京留守右、长陵、献陵、景陵四卫,神枢、随侍二营,以及玺绥、宁夏、甘肃、固原各镇。

  四川司带管在京府军后、金吾右、腾骥左、腾酿右、武德、神策、忠义后、武功中、武功左、武功右,彭城十一卫以及应天府、南京四十九卫,南直隶安庆、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徽州、宁圃、池州、太平、庐州、凤、淮安、扬州十三府,徐、滁、和、广德四州,中都留守司和南直隶所辖各卫所。

  广东司带管在京羽林左、留守中、鹰扬、神武左、义勇前、义勇后六卫,蕃牧、奠靖二千户所。

  广西司带管太常寺,光禄寺、神乐观、牺牲所、司牲司、,太仓银库、內府十库,在京沈左、沈右、留守前、宽河、蔚州左五卫,及二十三马房仓,各象房、牛房仓,京府各草场。

  云南司带管在京府军、府军左、府军右、虎贲左、忠义右、忠议前、泰陵七卫,及大军仓、皇城四门仓并在外临清、德州、徐州、淮安、天津各仓。

  贵州司带管上林苑监,宝钞提举司,都税司,正门、张家湾各宣课司,德胜门、‮定安‬门各税课司,崇文门分司,在京济州、会州、富峪三卫,及蓟州、永平、密云、昌平、易州各镇,临清、许墅、九江、淮安、北新、扬州、河西务各钞关。

  条分为四科:一是民科,负责所属省府州县地理、人物、图志、古今沿⾰、山川险峻平易、土地肥瘠宽窄、户口物产多少及增加损耗的数目;一是度,负责总计夏税、秋粮、存留、起运及赏赐、俸禄的经费;一是金科,负责海外贸易、鱼盐、茶钞的税收,以及收赃处罚的收折;一是仓科,负责漕运、军队储备出纳草料粮食。

  所有差吏有三等,由吏部选授称注差,上疏题名请准称题差,奏札委任称部差。

  有的三年,有的一年,有的三个月就替换。

  起初,洪武元年设置户部。

  六年,设尚书二人,侍郞二人。

  分为五科:一科,二科,三科,四科,总科。

  每科设郞中、员外郞各一人,主事四人。

  只有总科郞中、员外郞各二人,主事五人。

  八年,中书省上奏户、刑、工三部事务繁多,户部五科,每科设尚书、侍郞各一人,郞中、员外郞各二人,主事五人,內会总科主事六人,外牵照科主事二人,司计四人,照磨二人,管勾一人。

  又设在京行用库,隶属户部。

  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典史一人,都监二人。

  十三年,升迁各部官位品级,定下来设尚书一人,侍郞二人。

  分为四个属部:总部,度支部,金部,仓部。

  每部郞中、员外郞各一人。

  总部主事四人,度支部、金部主事各三人,仓部主事二人。

  随即废置在京行用库。

  二十二年,改总部为民部。

  二十三年,又分四部为河南、北平、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十二部。

  四川部兼管昼直。

  各部设郞中、员外郞各一人,主事二人,各掌管一个布政司的户口、钱粮等事,度量政务的繁简,带管京畿。

  每一部內仍分四科管理。

  又设照磨、检校各一人,核察文书出⼊的数目,并考核督察。

  十九年,重新设置宝钞提举司。

  洪武七年,开始设置宝钞提举司,提举一人,正七品;副提举一人,从七品;吏目一人,布政司按资历授予。

  所属钞纸、印钞二局,各有大使一人,正八品;副使一人,正九品;典史一人,布政司按资历授予。

  宝钞、行用=库,各有大使二人,正八品;副使二人,正九品;典史一人,布政司按资历授予。

  随即升提举为正四品。

  十三年废置,到逭一年重新设置,品级焉正八品。

  二十六年,下令浙江、江西、苏松人不得任职户部。

  二十九年,改十二部为十二清吏司。

  建文年间,仍为四司。

  其余参见吏部。

  成祖恢复旧制。

  丞乐元年,改北平司马‮京北‬司。

  十八年,⾰除‮京北‬司,设云南、贵州、阢三清吏司。

  宣德十年,⾰除阢司,定为十三司。

  其后归并权限职掌。

  所有宗室、功勋大臣和外戚、文武官吏的俸梂,由陕西司兼管。

  北直隶府州卫所,由福建司兼管。

  直童盏府州卫所,由四川司兼管。

  ‮国全‬盐税,由山东司兼管。

  关税,由贵州司兼管。

  漕运及临、德各粮仓,由云南司兼管。

  御马、象房各仓,由卢玺司兼管。

  明朝初年,曾经设置司农司,随即废除。

  昊元年,设置司农司。

  卿,正三品;少卿,正四品;丞,正五品;庸田署令,正五品;典簿、司计,正七品。

  洪武元年废除。

  三年,重新设置司农司,开设治所于河南,设卿一人,少卿二人,丞四人,主簿、录事各二人。

  四年又废除。

  后来设判录司,也废除。

  洪武十三年,置判录司,掌管在京官吏俸禄、公文、印信。

  设判录一人,正七品;副判二人,从七品。

  随即改判录焉司正,副判为左、右司副,十八年废除。

  都不隶属于户部。

  总督仓场一人,掌管督察在京及通州等处的仓场粮食储备。

  洪武初年,设置军储仓二十所,各设官吏主管其事。

  永乐年问,迁都‮京北‬,设置京仓及通州各仓,由户部‮员官‬经营管理。

  宣德五年,开始任命李昶为户部尚书,专门督察这件事,然后成为固定制度。

  以后,或是尚书,或是侍郞,都不管理本部事务。

  嘉靖十五年,又命兼管西蔸农事。

  隆庆初年,废除兼领。

  万历二年,另外拨派户部主事一人陪库,每天偕同管库主事收放银两,一季终结更替。

  九年,废除,命令本部侍郞分别担任。

  十一年,又设置。

  二十五年,由右侍郞张养蒙督察辽饷。

  四十七年,增设督饷侍良拉。

  岂塑年间,有督渣饷、寇饷、塞主饷,增设了三四人。

  天启五年,又增设督理钱法侍郞。

  礼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郞各一人,正三品。

  其下属,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

  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各有郞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郞一人,从五品,主事一人,正六品。

  巫筮六年,增设仪制、祠祭二司主事各一人。

  又增设仪制司主事一人,教习驸马。

  弘治五年,增设主客司主事一人,提督会同馆。

  所管辖,铸印局,大使一人,副使二人。

  万历九年⾰除一人。

  尚书掌管天下礼仪、祭祀、宴飨、贡选拔举的政令。

  侍郞辅佐他。

  仪制司分别掌管各种礼文、宗亲封赏、选贡拔举、学校的事务。

  天子即位,天子举行冠礼、大婚礼,册立皇太子、妃嫔、太子妃,献上皇帝⺟亲的徽号,,朝贺、朝见,大飨、宴飨,大、宴,便列举各种仪节详细进呈。

  或者御前经传讲席、每⽇讲习、行亲耕礼、到国学考核学子考察学政、策问进士、殿试揭晓唱名、巡行****、御驾亲自出征、进献律历、进舂、献俘、奏捷,或者皇太子出宮合、代理国事,亲王读书、出京去藩王府,皇帝子女诞生、命名,以及百官、受封号的妇女朝贺皇太子、后妃的礼仪,与各诸侯王国的礼仪,都要颁布礼仪程序于各部门。

  所有传达制令、诰令,开读诏书、敕书、表、笺以及上下百官往来公文,都要授以仪程形式。

  所有岁请册封宗室王、郡王、将军、中尉、妃、主、君,各自按其亲疏焉等级。

  百官对于宗室藩王,署官称名而不称臣。

  藩壬之臣对他的王称臣。

  所有宗室、驸马都尉、內受封号的妇女、藩王的诰命,便会同吏部一起上奏请示。

  所有各部门的印信,统一管理其制度。

  內阁,银印,直纽,一寸七分见方,厚六分,秦李斯所割之⽟箸篆文。

  征西、镇朔、平羌、平蛮等将军,银印,虎形组,三寸三分见方,厚九分,柳叶形篆文。

  宗人府、五军都督府,都是正一品,银印,三台,三寸四分见方,厚一寸。

  六部都察院、各都司,都是正二品,银印,二台,三寸二分见方,厚八分。

  衍圣公、张真人、中都留守司,都是正二品,各布政司,从二品,银印,二台,三寸一分见方,厚七分。

  后来赐衍圣公三台银印。

  顺天、应天二府,都是正三品,银印,二寸九分见方,厚六分五厘。

  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詹事府、京卫、各按察司、各卫,都是正三品,苑马寺、宣慰司,都是从三品,钢印,二寸七分见方,厚六分。

  太仆寺、光棣寺、各盐运司,都是从三品,铜印,二寸六分见方,厚五分五厘。

  鸿胪寺,各府,都是正四品,国子监、宣抚司,都是从四品,铜印,二寸五分见方,厚五分。

  翰林院、左右舂坊、尚窦司、钦天监、太医院、上林苑监、六部各司、宗人府经历司、王府长史司、各卫⼲户所,都是正五品,司经局、五府经历司、招讨司、安抚司,都是从五品,钢印,二寸四分见方,厚四分五厘。

  各州,从五品,铜印,二寸三分见方,厚四分。

  都察院经历司、大理寺左右司、五城兵马司,大兴、宛平、上元、江宁四县,僧录司、道录司、中都留守司经历司、断事司,各都司经历司、断事司,各卫百卢所、长官司,王府审理所,都是正六品,光禄司各署,各布政司经历司、理问所,都是从六品,钢印,二寸二分见方,厚三分五厘。

  六科行人司、通政司经历司、工部营缮所、太常寺典簿厅、上林苑监各署、各按察司经历司、各县,都是正七品,中书舍人,顺i天应天二府经历司、京卫经历司、光橡寺典簿厅、太仆寺主簿厅、詹事府主簿廊、各卫经历司、各盐运司经历司、苑马寺主簿厅、宣慰司经历司,都是从七品,钢印,二寸一分见方,厚三分。

  户部、刑部、都察院各照磨所,兵部典牧所,园子监绳愆厅、博士厅、典簿厅,鸿胪寺主簿厅,钦天监主簿厅,各布政司照磨所、各府经历司,王府纪善、典寅、典膳、奉祀、良医、工正各所,宣抚司经历司,都是正从八品,铜印,二寸见方,厚二分五厘。

  刑部、都察院各司狱司,顺天应天二府照磨所、司狱司,鸿胪寺各署,国子监典籍厅,上林苑监典簿厅,內府宝钞等各库,御马仓、草仓,会同馆,织染所,文,思院,⽪作局,颜料局,鞍辔局,宝源局,军器局,都税司,教坊司,留守司司狱司,各都司司狱司,各按察司照磨所、司狱司,各府照磨所、司狱司,王府长史司典簿厅、教授、典仪所,各府卫儒学、税课司,,学、医学、僧纲司、道纪司、各巡检司,都是正从九品,钢印,一寸九分见方,厚二分二厘。

  各州县儒学、仓库、驿递、闸坝批验所、菗分竹木局、河泊所、织染局、税课局、学、医学、僧正司、道正司、僧会司、道会司,都没有⼊流,铜条记,宽一寸三分,长二寸五分,厚二分一厘。

  以上都是直纽,九迭篆文。

  监察御史,钢印,直纽,有眼,一寸五分见方,厚三分,八迭篆文。

  总制、总督、巡抚和镇守、公差等官,铜关防,直纽,宽一寸九分五厘,长二寸九分,厚三分,九迭篆文。

  外国王印三等:金,镀金,银。

  磨损便替换供给。

  所有吉祥符瑞,辨明名物,不要奏请封禅以致动皇上心意。

  用学校制度培养文⼊学士,用贡举的办法收罗人才,用乡饮酒礼教导按年龄大小相礼让,用养老尊敬老人,用制度规定等级威严,用体恤贫困推广仁政,用表彰昭示勉励,以出谋献策集众议事知晓利弊,用宮廷发出的噤令遏制奷滑之民。

  祠祭司分管各种祭祀典礼以及天文、帝后的丧葬、宗庙谧讳的事务。

  所有祭祀有三种,即天神、地神、人鬼。

  辨明其大祀、中祀、小祀而恭敬供奉。

  谨慎其祭坛、祠庙、陵墓而多次察看。

  清洁牺牲和美酒、瑞⽟和缣帛、⾕物粢盛和⾁羹、⽔陆痉埋‮烧焚‬的物品,次第其拊祭配享、陪祭、功德的⾼低而按顺序进行。

  天下神只在祀典中的,便察考于法令,传达给有关部门,按时恭敬地从事那些祭祀之事。

  督促天文历法官向‮国全‬颁市历法天象。

  出现⽇食月食,发文告知內外有关部门救护。

  有灾异之象立即上奏,严重的奏请祭祀告神修⾝反省。

  所有丧葬、祭祀,贵有等级差别,都要规定其仪程准则颁布实行。

  所有谧号,皇帝十七宇,皇后十三字,妃、太子、太子妃都是二字,亲王一字,郡王二字,以字为差等。

  功勋外戚、文武大臣奏请葬祭封赠谧号,必须发文给有关部门,考察品行才能,附以公论,拟定意见上奏。

  那些侍从勤劳,死于忠谏的,官位品级没有达到应该赠谧的标准,都可以特别封赐。

  所有先帝先后的诞辰,祭祀于陵墓,停止上朝处理事务但不停止办公。

  所有天文、地理、医药、卜筮、巫师、音乐、僧道之人,都登记管理他们,有发起编造妖妄的人惩罪不可赦免。

  主客司分管各番国朝见进贡接待赏赐之事。

  各番国朝见进贡,辨明其进贡道路、进贡使节、进贡物品的远近多少丰厚简约的数目,来决定番王或番王使者的来送往、宴会犒劳、住宿、粮食草料的不同等级的礼节,赏赐的差别。

  所有贡品必须查点,然后送到內府,有附载的货物,便给付所值。

  如果番国请求承继封号,便派遣使者颁布册命于他的国內。

  使节还朝,上奏番国的风土人情、地理特产的事宜,赠送礼节仪式的礼数。

  所有番国有保卫边塞的功劳,便颁发敕印封赏他。

  各番国派遣使者往来,有诰敕便检验诰敕,有勘籍便检验勘籍,不许擅自混⼊。

  土官朝见进贡,也检验勘籍。

  他们返回,便用镂金敕谕送行,必须和铜符相当。

  所有分辨言语,翻译文字,送馆伴,考核四夷馆译字生、翻译人员是否胜任,而严噤他们勾结外邦怈露机密。

  所有朝廷赏赐的典制,各省土特物产的进贡,都要掌管。

  精膳司分管宴飨、食品餐具、美酒膳食之事。

  所有皇上赐予百官礼食,称为宴,称为酒饭,分成上中下三等,看其品位禄秩而定。

  番使、土官右赐宴,有下程,宴有一次,有二次,下程有常规,有钦赐,都要辨明其等级。

  亲王到藩封国,王、公、将军来朝见,及其使者,也照此‮理办‬。

  所有食品、美酒、各种材料,由光禄供给,会计其数目,而衡量其出⼊。

  所有厨师杂役,从平民中调用,供给太常、光禄分配;资历深的,得以选拔充任王府典膳。

  凡是每年蔵冰、出冰,移所属部门谨慎保持清洁。

  起初,洪武元年,设置礼部。

  六年,设尚书二人,侍郞二人。

  分为四个属部:总部、祠部、膳部、主客部。

  每部设郞中、员外郞各一人,主事各三人。

  十三年,提⾼礼部品级,设尚书、侍郞各一人,每个属部设郞中、员外郞、主事各一人。

  不久又增设侍郞一人。

  二十二年,改总部为仪部。

  二十九年,改仪部、祠部、膳部焉仪制、祠祭、精膳,只有主客这个属部照旧,都称为清吏司。

  按周宗伯的职责虽然是掌管‮家国‬礼仪,但司徒既然掌管‮家国‬政教,所谓礼,仅仅是鬼神祭祀罢了。

  至于把主管礼乐、主管政教合在一起,內涉及宗藩,外涉及各番国,上⽩天官,下至医师、厨师、伶人之类,无不都综括在內,便是从明朝开始的。

  成化、弘治以后,大都以翰林儒臣担任。

  由此而登上公孤之位担任辅臣的,人数位于各部之冠。

  兵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郞各一人,正三品。

  它的下属,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

  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个清吏司,各有良6中一人,正五品。

  r筮十年,增设武选、职方二司郞中各一人。

  成化三年,增设车驾司郞中一人。

  万历九年,一并⾰除。

  员外郞一人,从五品。

  正统十年,增设武选司员外郞一人。

  弘治九年,增设武库司员外郞一人。

  后来都⾰除()嘉靖十二二年,增设职方司员外郞一人/)主事二人,正六品。

  洪武、宣德年间,增设武选司主事三人,职方词主事四人。

  正统十四年,增设车驾、武库二司主事各一人。

  后来⾰除。

  万历十一年,又增设车驾司主事一人。

  所辖属,会同馆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二人,从九品。

  大通关大使、副使各一人,都没有⼊流。

  尚书掌管天下武卫官军选拔任命、精选训练的政令。

  侍郞辅助他。

  武选司负责卫所土官选拔任命、升迁调配、世袭替换、论功行赏的政事。

  所有武官有六品,它的勋爵有十二等。

  正一品,左、右柱国。

  从一品,柱国。

  正二品,上二护军。

  从二品,护军。

  正二品,—卜轻车都尉。

  从三品,轻车都尉。

  iF四品,上骑都尉。

  从四品,骑都尉。

  正五品,骁骑尉。

  从五品,飞骑尉。

  正六品,云骑尉。

  从六品,武骑尉。

  散阶三十级。

  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

  从一品,初授荣碌大夫,升授光禄大夫()讵—二品,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难。

  从:品,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

  正三品,初授昭勇将军,升授昭毅将军,加授昭武将军。

  从三品,初授怀速将军,升授定速将军,加授安逮将军。

  正四品,初授明威将军,升授宣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

  从四品,初授宣武将军,升授显武将军,加授信武将军。

  正五品,初授武德将军,升授武节将军。

  从五品,初授武略将军,升授武毅将军。

  正六品,初授昭信校尉,升授承信校尉。

  从六品,初授忠颢校尉,升授忠武校尉。

  每年总共六次选拔。

  有世代承袭的世官,有非世袭、非土著的流官。

  世官有九等,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愈事,卫镇抚,正千户,副千户,百户,试百卢,所镇抚,都有世袭职位,有轮替职位。

  年幼时,有优厚供给。

  不得世袭的,有降职⾰用,有全部⾰除。

  流官八等,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愈事,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都指挥翕事,正留守,副智守,以世官升授,或由武举任用,都不能世袭。

  即便有世袭的,是出于特别恩赐。

  不是实际授予的称为署职,署职,累加本职一级当半级,不支取俸禄,没有军功,不得寅授。

  称为试职,试职作一级,支取一半俸禄,不给诰命。

  称为纳职,纳职带俸橡,不‮理办‬事务。

  战功二等:奇功为上,头功其次。

  斩首之功四等:北方为最大,辽东次一等,西番、苗蛮又次一等,內地平定寇贼又次一等。

  所有比试,有旧官,洪武三十一年以前焉旧,有新官,成祖以后为新。

  军政,每五年考选一次,此前抚、按官上报功遇状,复核决定去留。

  五府、锦⾐卫堂上各总兵官,都要自我陈述,取决于皇上裁定。

  推举提拔二人,都指挥以下提拔一人。

  所有土司之官九级,自从三品至从七品,都没有每年的俸禄。

  土司的‮弟子‬、族属、女、或女婿及外甥世袭替代,都遵从其风俗。

  边塞的官,自都督至镇抚,共十四等,都依据诰敕辨别真假。

  赠官为王事而死,加封二等;死于‮场战‬,加封三等。

  所有任免直接出自皇帝御旨的,必须回复上奏然后实行。

  以贴⻩提要验证图状,以初绩验证诰敕,以功劳考核将领,以比试训练士卒,以优厚的供养施恩于亡故的人,以褒奖抚恤励将士死战,以寄禄官职驱策宠臣,以杀降、失陷、避敌、叛的法律整肃军纪,以典刑、败伦、行劫、退阵的科条断绝世禄。

  职方司掌管地图、军队制度、城池、镇守、简选训练、征讨的事。

  所有天下地理险峻平易远近,边防內地疆域地界,都有地图集,每三年上报一次,与官‮车军‬马的数目一并上报。

  所有军制內外互相维系,武官不得动辄下符令征发。

  自都督府,都指挥司,留守司,內外卫守御、屯田、群牧千户所,仪卫司,土司,诸番都司卫所,各自统领自己的官军及其部落,以听候征调、守卫、朝贡、保塞的命令。

  按时修固疏浚城墙护城河并查看巡视。

  所有镇戍将校有五等:称焉镇守,协守,分守,守备,备倭。

  都是因战事增设,撩地势险要,设兵驻扎守卫。

  所有京营练,以文武大臣统领,都是科道官巡枧。

  如果是将军营练,将军四卫营练,以及勇士、幼官、舍人等营练,便整治军事物资,查核士卒编制,察看是否闲逸,以教导其起坐行止、进退、缓急、疏密的节制,金鼓、旗帜的信号。

  征讨奏请命令将士出师,悬赏示罚,调配军粮,记录功遇,以此升官降职。

  以城堡边塞障护边疆,以烽火传递信息,以关卡盘查奷细,以缉捕消除盗贼,以敏捷強壮简选乡民,以逮捕解押、拘捕充军、提拔选举、豁免罪罚、放松约束、慰问抚恤的方法整治军队。

  车驾司掌管扈从仪卫、仪仗、噤卫、驿站传递、马匹放牧的事务。

  凡是皇帝的扈从仪卫,在大典礼、大朝会时陈设;官廷车驾的仪仗,在平常上朝时陈设;武阵车驾的仪仗,世宗南巡时陈设。

  都要分辨物事数目,以付给有关部门。

  太后、皇后的扈从仪卫,太子、宗室藩王的仪仗,也如此。

  所有侍卫,御殿全部当值,平常上朝轮班当值,守卫、亲军卫,画前、后、左、右四门为四行,而⽇夜巡逻警卫。

  守卫皇城,前生盟为一行,后玄武门为一行,左束华门为一行,右堕华门为一行。

  所有邮传,在京城称为会同馆,在外地称为驿,称为递运所,都凭符验关券通行。

  所有马政,其专门负责的,是太仆、苑马二寺,核查其文书簿册,按时计算其增加或损耗,只有內廷马厩不须纳⼊总计。

  武库司掌管兵器、符契、军队籍册、武学、供应薪柴和隶仆的事务。

  所有內外官军要出征,就发公函给兵部给予兵器,造册记录数目,制定敕令下发各边镇征调。

  及派人出关,必须验证符契。

  军队缺编,下令各省府州县微调。

  以提调本军、文‮记书‬载、家奴以战功单‮立独‬户、免除服役、停止微调的办法,核实其招募兵、用垛兵法征兵、罪谪为兵、改变营兵军籍的数目。

  所有武职年少为官,及‮弟子‬没有继承官位的,在武学练习学业,以主事一名监督他们。

  考查学官的贤能与否、学习者的勤触怠惰上报。

  各司官署供应有柴薪,值守衙门有隶仆,据官阶品位有差等。

  起初,洪武元年设置兵部。

  六年增设尚书一人,侍郞一人。

  设置总部、驾部和职方三部,设郞中、员外郞、主事,如同吏部的数目。

  十三年,提升兵部的品级,设尚书、侍郞各一人,又增加设置库部为四个属部,各部设郞中、员外郞、主事各一人。

  十四年,增设试用侍郞一人。

  二十二年,改总部为司马部。

  二十九年,定下来改四部为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个清吏司。

  只有职方因袭旧名。

  景泰年间,增设尚书一人,协助处理部事,天顺初年罢除。

  隆庆四年,添设侍郞二人,不久罢除。

  万历末年又添置。

  协助管理京营军政一人,或尚书,或侍郞,或右都御史,掌管京营练的事务。

  ⽔乐初年,设三大营,总揽于武将。

  景泰元年,开始设提督团营,命兵部尚书于谦兼管,后来罢除。

  成化三年,又设置,大多以本部尚书或都御史兼任。

  嘉靖二十年,纔命尚书刘天和停止部务,另外颁发关防,专门管理军队政务。

  二十九年以“总督京营戎政”的印信给予仇鸾,而改设本部侍郞协助处理军政,不给予关防。

  万历九年裁除,十一年又设置。

  天启初年,增设协助处理一人,不久⾰除。

  崇祯二年又增加一人,以庶吉士刘之纶为兵部侍郞充任。

  刑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郞各一人,正三品。

  其下属有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

  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清吏司,各有郞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郞一人,从五品,主事二人,正六品。

  巫筮六年,十三司都增设主事一人。

  成化元年,增设旦丛、廑玺二司主事各一人,后来⾰除。

  万历年问,又⾰除塑廑、堕堕、山东、福建四司主事各一人。

  照磨所,照磨正八品,检校正九品,各一人。

  司狱司,司狱六人,从丸品。

  尚书掌管天下刑法及服役罪犯、勾决复核、关卡噤止的政令。

  侍郞辅助他。

  十三司各自掌管他们负责的省份及兼管所分京府、直隶的刑法。

  浙塑司带管祟府、中军都督府、刑科、內官、御用、司设等监,在京金吾前、腾壤左、沈右、留守中、神策、和、武功右、广洋八卫,番牧千户所,以及两浙盐运司、直隶和州,逐鹿左、涿鹿中二卫。

  江西司带管淮、益、弋、建安、乐安五府,前军都督府,御马监,火药、酒醋、面筋等局,在京府军前、燕山左、留守前、龙壤、宽河、忠义前、忠义后、永清右、龙江左、龙江右十卫,以及直隶庐州府,庐州、六安、九江、武清、宣府前、龙门各卫。

  湖广司带管楚、岷、吉、荣、辽五府,右军都督府,司礼、尚宝、尚膳、神官等监,天财库,在京留守右、虎贲右、忠义右、武功左、茂陵、永陵、江淮、济川、⽔军右九卫,以及兴都留守司,直隶宁国、池州二府,宣州、神武中、定州、茂山、保安左、保安右各卫,渤海千户所。

  福建司带管户部、太仆寺、户科、宝钞提举司、印绶、都知等监,甲字第十库,在京金吾后、应天、会州、武成中、武功中、孝陵、献陵、景陵、裕陵、泰陵十卫,牧马千户所,及福建盐运司,直隶常州府、广德州,申都留守左、留守巾、定边、开平中屯各卫,美峪千卢甄。

  山东司带管鲁、德、衡、泾四府,左军都督府,宗人府,兵部,尚宝司,兵科,典牧所,会同馆,供用库,戈戟司,司苑局,在京羽林右、沈左、长陵三卫,奠靖千户所,以及山东盐运司,中都留守司,辽东都司,辽东行太仆寺,直隶凤府,滁州、凤、皇陵、长淮、泗州、寿州、滁州、沂州、德州、德州左、保定后各卫,安东中护卫,嘲河、龙门、宁靖各千户所。

  山亟司带管晋、代、渖、怀仁、庆成五府,翰林院,钦天监,上林苑监,南、北二城兵马司,混堂司,甜食房,在京旗手、金吾右、骁骑右、龙虎、大宁中、义勇前、义勇后、英武八卫,以及直隶镇江府、徐州,镇江、徐州、涪中屯各卫,涪中护卫,倒马关、平定各千户所。

  河南司带管周、唐、赵、鄞、徽、伊、汝七府,礼部,太常寺,光橡寺,鸿胪寺,詹事府,园子监,礼科,中书舍人,神乐观,牺牲所,兵仗局,灵台、钟鼓等司,束城兵马司,教坊司,在京羽林左、府军右、武德、留守后、神武左、彭城六卫,以及两淮盐运司,直隶淮安、扬州二府,淮安、大河、邳州、扬州、⾼邮、仪真、宿州、武平、归德、宁山、神武右各卫,海州、盐城、通州、汝宁各⼲户所。

  陕西司带管秦、韩、度、肃四府,后军都督府,大理寺,行人司,尚⾐监,针工局,西城兵马司,在京府军后、腾壤右、豹韬、鹰扬、兴武、义勇右、康陵、昭陵、龙虎左、横海、江十一卫,以及河东盐运司,陕西行太仆寺,甘肃行太仆寺,直隶太平府,建、保定左、保室查、堡定中、保定前各卫,平凉空谨堡。

  四川司带管蜀府,工部,工科,巾帽、织染二局,僧道录司,在京府军、金吾左、济川、武骏右、左空前、蔚州左、永清左、广武八卫,以及直隶松江、大名二府,金山、怀安、怀来各卫,神木⼲户所。

  广东司带管应天府,在京锦⾐、府军左、虎贲左、遮、留守左、⽔军左、飞熊七卫,以及直隶延产丛,怀来千户所。

  广西司带管靖江府,通政司,五军断事司,中城兵马司,宝钞、银作二局,在京羽林前、燕山右、燕山前、大兴左、通州、武脓左、镇南、富峪八卫,以及直隶安庆,徽州二府,安庆、新安、通州左、通州右、延庆、延庆左、延庆右各卫。

  云南司带管顺天府,太医院,仪卫、惜薪等司,承逗库,以及直隶永平、广平二府,镇海、真定、永平、山海、卢龙、束胜左、束胜右、抚宁、密云中、密云后、大同中屯、潼关、营州五屯、万全左、万全右各卫,宽河、武定、蒲州各千卢所。

  贵州司带管吏部,吏科,司菜局,以及长芦盐运司,大窒都司,万全都司,直隶苏州、保定、河间、真定、顺德五府,苏州、太仓、蓟州、遵化、镇朔、兴州五屯,忠义中、涿鹿、河间、天津、天津左、天津右、德州、宣府左、宣府右、开平、保安、蔚州、永宁各卫,梁城、兴和、广昌各千户所。

  照磨、检校,照对印刷文卷,计录贼脏赎金。

  司狱,大多为狱吏,掌管囚徒。

  所有军队平民、官吏及宗室、勋臣外戚触犯法律的,诘问其言辞,审察其情由真伪,依据法律条文并比照议定他的罪行的轻重请示皇帝。

  钦犯监狱案件必须依据囚犯口供来定罪,不得逢皇上的旨意。

  凡是有特殊旨意、专门敕命、诏例、榜例,没有经奏请朝议写为法令的,不得援引比照。

  凡是死刑,立即处决以及秋后处决,一并三次覆奏。

  两京、十三布政司,死罪囚犯每年审察评议。

  每五年奏请钦派‮员官‬,审录甄别冤案积案。

  霜降审察甄别重囚,会同五府、九卿、科道官一起审录甄别。

  罪犯可怜悯、案情有疑问的发配戍边,有申诉词的调所属部门再审问,适用法律的收监候审。

  夏月按例减等处理,免除笞刑,减轻徒刑、流刑,释放小罪囚犯。

  遇上年成⼲旱,特旨审录甄别囚犯也如此。

  所有大祭停止行刑。

  凡赎罪,比照罪行轻重,斩、绞、杂犯、徒末减的,听取收赎。

  诉讼必须自下级而上,有事情重大而急迫的,允许击打登闻鼓。

  四方有大案,便受命前往审讯。

  四方处决囚犯,派遣司官二人前往亲临监刑。

  所有审讯案例,每年上疏将其名数上报:,称为岁报;每月上报其拘捕释放存亡的数目,称为月报。

  审判完后,移大理寺覆审,一定要平等公允。

  凡狱官,每月更换提牢主事一人,修葺监狱,加固门锁,碱省其酷烈滥施,供给其⾐粮。

  囚犯生病,准许家人⼊监探视,解除枷锁诊断医治。

  造册记录俘囚,配役官私奴婢,都要登录知遒。

  官吏有遇错,一并记录。

  年终请求洗刷污秽。

  以法律总则中的刑名体例统摄法律条文,以八个字概括言辞议论,以、准、皆、各、其、及、即、若,以五服参考情理的法律,以刺墨标识盗贼。

  籍役产业不包括墓地,籍役财物不包括生活⽇用,宗室不到市场处死,官人不下狱,怜悯老年残疾不传讯。

  详见《刑法志》。

  洪武元年,设置刑部。

  六年,增设尚书、侍郞各一人。

  设总部、比部、都官部、司门部,各部设郞中、员外郞各二人,只有都官部各一人。

  总部、比部主事各六人,都官、司门主事各四人。

  八年,因为部事繁多,增设四科,各科设尚书、侍郞、郞中各一人,员外郞二人,主事五人。

  十三年提升各部品级,设尚书一人,侍郞一人,仍分四属部,各部设郞中、员外郞各一人,总部、比部主事各四人,都官、司门主事各二人,不久增设侍郞一人。

  开始分设左、右侍瘦Bo二十二年,改总部为宪部。

  二十三年,分四部为河南、北平、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十二部,逝些部兼管云南,每部各设官,全如户部的制度。

  二十九年,改为十二清吏司。

  永乐元年,以北平为‮京北‬。

  十八年,⾰除‮京北‬司,增置云南、贵州、趾三司。

  宣德十年,⾰除趾司,然后定为十三清吏司。

  工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郞各一人,正三品。

  它的下属,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

  营缮、虞衡、都⽔、屯田四清吏司,各有郞中一人,正五品,后增设都⽔司郞中四人。

  员外郞一人,从五品,后增设营膳司员外郞二人,虞衡司员外郞一人。

  主事二人,正六品,后增设都⽔司主事五人,营膳司主事三人,虞衡司主事二人,屯田司主事一人。

  所辖,营缮所,所正一人,正七品,所副二人,正八品,所丞二人,正九品。

  文思院,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二人,从九品。

  ⽪作局,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二人,从九品,后来⾰除。

  鞍辔局,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

  坠鏖元年,大陡、副使都⾰除。

  宝源局,大使一人,正九晶,副使一人,从九品,嘉靖年问⾰除。

  颜料局,大使一人,正九品,后来⾰除。

  军器局,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二人,后来⾰除一人。

  节慎库,大使一人,从九品。

  壶堕八年设。

  织染所、杂造局,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

  广积、通积、卢沟桥、通州、⽩河各菗分竹木局,大使各一人,副使各一人。

  大通关提举司,提举一人,正八品,万历二年⾰除。

  副提举二人,正九品,典史一人。

  后来副提举、典史都⾰除。

  柴炭司,大使一人,从九品。

  副使一人。

  尚书掌管天下百官、山泽的政令。

  侍郞辅助它。

  营缮司掌管建筑兴建的事务。

  所有宮殿、陵寝、城郭、坛场、祠庙、仓库、官舍、营房、王府邸第的工程,聚集工匠会聚材料,按时监督工程。

  所有卤簿、仪仗、乐器,移內府及有关部门,各依自己的职责管理它们,而按时检查其牢固洁净,并督察其耝制滥造的情况。

  凡是置办狱具,必须按照律令办。

  所有工匠分二等:一是轮班,每三年服役一次,每次不超过三个月,都免除他家的赋税;一是住坐,每月服役十天,按月发给禄银。

  工役分二等,用处罪之人充当的,一称为正工,一称为杂工。

  杂工三天当正工一天,都据劳役大小而分配。

  所有材料储备,称为神木厂、大木厂,以蓄积木材;称为黑窖厂、琉璃厂,以储存烧制瓦器;称为台基厂,以存贮柴薪,都登记其数目以供修建时使用。

  虞衡司掌管山泽采集捕猎、制陶冶炼的事务。

  所有乌兽的⾁、⽪⾰、骨角、羽⽑,可以供祭祀、宴客、膳食的需要,礼器、军事物资的使用,每年下令各司采集捕猎0⽔生禽类征收十八种,兽类征收十二种,陆生兽类征收十八种,禽类征收十二种,都遵照时令办治。

  冬舂之,罗网不设于川泽;舂夏之,毒药不投放于原野。

  禾苗生长茂盛时噤止践踏,⾕物结实时噤止焚燎。

  如果是有害的野兽,听凭设陷阱捕获,赏赐有差等。

  所有各皇家陵寝所在山麓,不准进山砍伐、开设窖厂冶矿、安置坟墓。

  凡是帝王、圣贤、忠义、名山、岳镇、陵墓、祠庙有功德于‮民人‬的,噤止砍伐放牧。

  所有山场、园林的利益,听凭百姓获取而稍许征收税利。

  所有军队服装、兵器,下令所属部门制造,会同兵部检查,必须监督其牢固细密。

  所有陶器制作的事,有岁供,有暂供,有停减,登记其数目,总计献⼊,不得随意毁坏而浪费民力。

  所有各冶矿,整饬其材料,审查其模型铸范,付有关部门。

  钱币重量必须有标准,进奉內府然后颁行。

  牌符、火器,在內府铸造,噤止把方法怈露于外。

  所有颜料,非其当地盛产不予征收。

  都⽔司掌管川泽、陂池、桥梁道路、车船、织造、券契、量器衡器的事务。

  ⽔利一是转漕,一是灌田。

  每年储备铜铁石料、竹木、埽料,按时维修闸坝、洪流浅滩、堰圩、堤防,谨慎蓄⽔排⽔以防备⽔旱灾害,不使毁坏田园房舍,坟墓隧道、禾苗庄稼。

  航运、碾房不得与灌田的争抢⽔源,灌田的不得与转漕争抢⽔源。

  所有各河流汇合要津,派京朝官专门管理,以督察有关部门。

  役使百姓必须是农闲,不能等到农闲,便筹集工料逐步建成工程。

  所有道路、渡口桥梁,随时修整。

  有巡幸以及大丧、大礼,便比照规定修治。

  所有车船的形制,有⻩船,以供皇帝使用,有遮洋船,以转漕运到海运,有浅船,以转漕运到河运,有马船、有风快船,以供运送官物,有备倭船、战船,以防御敌寇,有大车、独辕车、战车,都计算其费用,斟酌其多少、远近、劳逸而均匀调剂。

  凡是织造冕服、诰敕、制帛、祭服、净⾐等各种布匹,移內府、南京、浙江各处,详细了解其数目而谨慎节用。

  所有公、侯、伯铁券.区别其大小。

  制式详见《礼志》。

  所有祭器、册宝、乘舆、符牌、杂器都统一规定于內府。

  所有度量、度量器具,谨慎审订然后颁布,在市场上悬挂样式,并且惩处不符合法度的人。

  屯田司掌管屯垦、菗取赋税、薪炭、夫役、坟茔的事务。

  所有军队戍守之处,如有转运供应不上,便设屯以充实军队储备。

  规划办治建造、木材、城砖、军营、官家房屋以及军⾐、器械、耕牛、农具之类事务。

  所有税收向商人征收,据财物各有差等。

  所有薪炭,南方取于沙洲⽔汀,北方取于山林,或向百姓征收,有收实物、有收折合成钱钞,酌情多少而控制施行。

  民工砍柴、运柴,都是雇佣。

  所有坟墓及堂碑、碣兽的制度,按照宗室、功勋外戚、文武‮员官‬的等级来决定其区别。

  坟墓制度,详见《礼志》。

  洪武初年,设置工部及其官属,以将作司隶属于它。

  昱元年,设置将作司,卿,正三品,少卿,正四品,丞,正五品。

  左、右提举司提举,正六品,同提举,从六品,司程、典簿、副提举,正七品。

  军需库大使,从八品,副使,正九品。

  迭武元年,以将作司隶属于工部。

  六年增设尚书、侍郞各一人,设总部、虞部、⽔部及屯田为四个属部。

  总部设郞中、员外郞各二人,余部各一人。

  总部主事八人,余部各四人。

  又设置营造提举司。

  送亟六年,改将作司为正六品,所属提举司,改为正七品。

  不久又设置营造提举司及营造提举分司,每司设正提举一人,副提举二人,隶属将作司。

  八年,增立四科,各科设尚书、侍郞、郞中各一人,员外郞二人,主事五人,照磨二人。

  十年,罢除将作司。

  十三年,制定官制,设尚书一人,侍郞一人,四个属部以屯田部为屯部,各有郞中、员外郞一人,主事二人。

  十五年,增设侍郞一人。

  二十二年,改总部为营部。

  二十五年,设置营缮所。

  改将作司为营缮所,官秩正七品,设所正、所副、所丞各二人,以各工匠中技艺精湛者担任。

  =十九年,又改四属部为营缮、虞衡、都⽔、屯田四个清吏司。

  嘉靖后,添设尚书一人,专门督管大工程。

  提督易州山厂一人,掌管督察御用柴炭的事务。

  明代初年,于沿长江芦洲及龙江、瓦屑二场,取用柴炭。

  永乐年间,迁都到北方,便从⽩羊口、⻩花镇、红螺山等处采办。

  宣德四年,开始设立易州山厂,专门设官总管。

  景泰年问,移到平山,又移到満城,相继以本部尚书或侍郞督办山厂事务。

  天顺元年,仍旧移到易州。

  嘉靖八年⾰除,改设主事管理。
上一章   明史   下一章 ( → )
明史是由张廷玉等写的历史小说,本页是明史最新章节,阿奇小说网第一时间更新明史章节文本,提供给网友明史免费读及下载服务,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明史》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朋友推荐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