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淬中华是由大风写的军事小说 |
|
阿奇小说网 > 军事小说 > 血淬中华 作者:大风 | 书号:36038 时间:2017/7/26 字数:6066 |
上一章 第三十章 久“旱”逢甘霖 下一章 ( → ) | |
1895年3月2⽇清晨,天刚蒙蒙亮,二营作为全军的前锋就从鞍山驿出发了。虽然一宿的休息并不能完全驱除⾝体的疲劳,但每个战士还是显得十分的精神抖擞。 天还没有到⽇出的时候,蒙蒙胧胧的原野上飘浮着一团团灰⽩⾊的淡淡雾气,整个大地都笼罩在一片神秘的薄明之中。 看着士气极为⾼昂的战士,骑马走在队伍中间的李九杲在欣慰之余,心中又浮起了一丝隐忧:自己接到的命令是3月4⽇前到达牛庄,从时间上看并不算紧迫,可他深深的知道自己还面临着几个困难,如果处理不好不但自己的任务完不成,而且很可能会使义勇军先前的努力也前功尽弃。队部经过连续几天的行军作战,战士们的体力已经到了严重透支的人体极限。况且还极有可能是到了牛庄就要投⼊战斗,这不仅是对战士⾝体素质的一次检测,也是对每个人意志品质的严峻考验。 想到这儿李九杲忽的叹了一口气,这些还不让他太担心,眼下的一个问题才最让他感到头疼:走小路从距离上看比大路还要近一些,但是这条路崎岖不平,甚至有很多地方连路都算不上。现在这条本就不甚明显的小路更是让大雪遮盖的严严实实,不但给行军增添了很大的难度,而且现如今到处都是⽩茫茫的一片,很难让人分辨得出路在哪里。好在“辽河平原战役”开始前大哥已经对这条路线做过细致的调查,并且找好了向导,否则自己这次还真的要崴泥。 太早已经升了起来,⽩皑皑的雪原在明亮的光照下异常的刺眼,义勇军的战士们也已在松软的雪地上行军了三、四个小时。看到战士们行军的步伐逐渐慢了下来,情绪也有些沉闷,李九杲一边把自己的坐骑让给病号,嘴里不断的鼓励着周围的战士,一边吩咐各连的宣传队立刻行动起来,给战士们加油鼓劲儿。 很快各连的宣传员们就各显⾝手,发动了起来。四连的宣传员小陈打起了快板:“铁四连,铁打的汉,敢打敢冲向前站。打土匪,保家园,英雄扬威浪子山。灭佐藤,援鞍山,刀山火海咱敢钻。救牛庄,尖刀连,别人要换⼲不⼲?” 战士们齐声⾼呼:“不⼲!不⼲!” 小陈接着表演:“说不⼲,就不换,甩开大步往前窜,牛庄城下战倭寇,让它尝尝手榴弹!” 与此同时,五连的宣传员也表演起了学自冯华的天津快板:“竹板那么一打呀,说说咱五连,五连的战士个个英雄汉。勇擒云里雕呀,智取落虎岩,小飞龙、大云天全都命玩完…”一时间几个连队争先恐后,你追我赶,没多久战士们的士气又⾼涨起来。 就在二营的战士们疾步流星般的赶往牛庄场战之际,在京师紫噤城,军机处议事刚刚散去。年轻的光绪皇帝带着郁闷的心情回到了养心殿,坐在御书房的书案前,他一边有心无心地翻阅着各地的奏章,一边在脑子里又考虑起当前中⽇战争的战局来。 清军自平壤溃败和大东沟海战之后,而鸭绿江之役,而九连城之役,而凤凰城之役,而大连湾之役,而旅顺之役,而威海卫之役,清军无役不溃。正如李鸿璋所说“遇敌则败,败即逃”七字尽了之。可以说这场战争已经成了一边倒的形势。 不过,自节制关內外防剿诸军特命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刘坤一挥师出关后,光绪皇帝可以说对改变战争态势还是抱了很大的期望。本以为当年曾为朝廷剿灭“长⽑”的湘军能力挽狂澜、再立新功,谁知六万多人围困了海城两个多月却寸功未立。 现如今,⽇军又缓过手来发动了“辽河平原战役”企图在谈判桌上获取更大的利益。虽然前几天总理衙门总领大臣恭亲王奕訢在接受英国《央中新闻》社记者采访时,曾強硬地表示:“如果⽇本议和的条件太苛刻,大清国只有继续战斗。”可是光绪深深的知道,如果战略要地辽及辽河口商业重镇营口失陷,那么盛京、锦州将直面倭寇,京师也危在旦夕,大清在这场战争中就真的一败涂地了。继续战斗谈何容易啊!大清还有什么资本去打这场仗,难道真的要把所有的本钱都输光吗? 想到这里,光绪烦恼的站起⾝,在御书房中跺起步来。⾝子骨一向虚弱的他,经过这些⽇子的⽇夜煎熬,明显又消瘦了不少。平稳了一下烦恼的心情,光绪又回到了书案前,手握朱笔对着御砚呆呆的出起了神。 这时,园中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有人对值⽇太监说:“天大的喜讯!盛京和山海关来电我军在辽河打了大胜仗!” 奏事太监进⼊御书房,将奏盒顶在头上,跪奏道:“启奏皇上,是节制关內外防剿诸军特命钦差大臣刘坤一和吉林将军长顺分别从山海关和从盛京发来的电报,我军在青苔峪歼灭倭兵两千有余,击毙倭寇大佐佐藤正一。” 皇上几疑自己的耳朵出了⽑病,双手颤抖着,取过电报一连看了好几遍。心中不断地问自己:这是真的?这是真的! 自从叶志超在牙山谎报成大捷,蒙蔽了朝廷,左右了对⽇决策,皇上对“大捷”二字有些又喜又怕,他⽇夜盼望着一场真正胜利捷报的到来,可又让弄虚作假的成大捷骗得心有余悸。继而又想:岘庄(刘坤一的字)老成持重,当不会骗朕。 两份战报分别是节制关內外防剿诸军钦差大臣刘坤一、帮办大臣吴大澂及宋庆和吉林将军长顺发来的的,其內容出奇的相似,都是青苔峪大捷和冯华义勇军的骁勇善战。光绪看罢,就犹如“久旱逢甘霖”不由得喜极而泣,多⽇的霾一扫而光。他仰天长叹一声:“啊!八个月了,朕今天才得以吐出一口闷气啊!”此时,皇上才想起仍然跪伏在地的奏事太监。” 打发走奏事太监,皇上又把电报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才大喊一声:“来人,快去军机处,命值班苏拉分头召集军机大臣,速来养心殿议事!” 在军机直庐,总理大臣恭亲王奕訢、户部尚书帝师翁同龢,礼部尚书李鸿藻、太子少保徐用仪、兵部尚书孙毓汶和礼部侍郞刚毅等几位军机大臣也正在传阅着刚刚收到的几道奏章和战报。 这刚毅才由翁同龢保荐,由广东巡抚內召,以礼部侍郞而在军机大臣上行走,诸事还不敢招摇,凡事自然都看恭亲王和翁、李二人之脸⾊。翁同龢,字叔平,江苏人。1876年受命⼊毓庆宮行走,一直担任光绪皇帝的老师。甲午战争爆发后,⾝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的翁同龢力主对⽇作战,受命协助恭亲王奕訢督办军务。 此时有了青苔峪之役的辉煌胜利,让翁同龢不噤拍案而起,连连呼好。虽然清国战败几成定局,议和代表即将启程,但这个迟到的胜利还是让在座的几人大受鼓舞。奕訢、翁同龢和李鸿藻等人决定联衔上折光绪皇帝,重申和战并行,力主抚恤阵亡将士,表彰有功员官,以此振奋士气励人心,以利再战。 面对着己方的胜利,徐用仪、孙毓汶不以为然。认为局部的胜利如同杯⽔车薪,本无法扭转整个场战上的劣势,议和还应该是主基调。只是对这场罕见的胜仗,他们也不好意思在大家的兴头上去泼冷⽔,只是默默地听着翁同龢等人的议论,并不时的低声说些什么。 众人正说得热闹,军机堂苏拉引导执事太监前来宣旨:“皇上有旨,召各位军机大臣即时来养心殿觐见!” 翁同龢道:“皇上必定也收到了青苔峪大捷的战报,联名奏章已誊清,就一块带去面递吧。”恭亲王点了点头。 泰殿已敲过午时钟,皇上还没有用膳的意思,几位军机大臣也只好陪着一块儿饿肚⽪。 辽东的胜利让愁眉不展的万岁爷龙心大悦,但对是和还是战的问题,军机大臣们依然争论得非常烈。辽河大捷增添了翁同龢、李鸿藻的信心,他们以冯华奏章中的论点为依据,強烈反对割地求和;徐用仪和孙毓汶仍然坚持以和为上的立场。 徐用仪说:“青苔峪大捷,乃是辽东一地之胜。⽇军已据有旅顺、威海,我北洋⽔师已不复存在,天津已成不设防之势,一旦⽇军在天津登陆,京师必然不保。” 翁同龢反驳道:“目前,聂士成、徐邦道已进驻塘沽、芦台,两支队部皆久经征战的精锐之师,加上天津镇总兵罗荣光镇守的大沽口炮台,倭寇登陆谈何容易?辽东场战形势稳定,刘坤一大军沿辽、营口一线布防,扼住倭寇进军山海关的通路;驻山海关我军北可策应辽锦,南可支援芦塘,再说,还可以把冯华的义勇军调到天津,以确保京师全安。” 孙毓汶揷嘴道:“叔平(翁同龢的字)切不可被一时之胜所惑,力主对⽇用兵。先不说辽东之战还未有最终结果,要知道现今倭寇主力都在山东一线,由山东⼊直隶我军已无险可守,我是不赞同继续打下去的。” 李鸿藻揷话道:“依莱山(孙毓汶的字)的意思,就只有割地赔款求和一条路了?” 孙毓汶虽是这个意思,但在皇上面前还是不敢明说,⼲脆来一个闭口不言。 光绪皇帝本来是一力主战,望渴振兴国势的。但开战以来,⽇军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清军一败再败,一退再退,让皇上本人一度也在怀疑自己当初主战是否明智?现在看到几位军机大臣争论不休,他摆了摆手:“诸位爱卿的意思,朕已经听明⽩了。”说着,看了看一直没有说话的恭亲王奕訢。 恭亲王当初是支持皇上宣战的,而且还暗自发誓,拼出这把老骨头,辅佐皇上与倭人搏一搏。他明⽩皇上的意思:“依臣之见,此事关系甚大,是和是战还是应待辽东之战有了个大致结果再说。这个冯华在奏章上说,他目前正带兵星夜驰援鞍山,战况如何应该在这两天就会有结果。到时皇上再博采众言,集思广益,并听听太后的意思,最后作出定论。” 看到大伙都没有什么异议,这件事就这样被暂时搁置了下来,接下去议到抚恤阵亡将士,表彰有功员官一事。说到冯华,光绪的脸上现出一抹异彩,话语也带出奋兴:“朕觉得这冯华是个人才,听说他还很年轻,这就更难得了。唉!可惜朝中尽是叶志超、卫汝贵、赵怀业之流,贪生怕死,腐朽无用。”提起这几块废料,皇上的气就不打一处来。要不是他们谎报军功,临阵脫逃,战局何至于到此地步! 本来光绪皇帝中兴大清的強烈愿望,已经被接二连三的失利化为泡影,可是眼下凭空冒出来的一个冯华,一个辽河大捷,又给皇上带来一丝希望。他提⾼嗓音:“看来,我们不是打不过倭人,都是李鸿章用人不当之过。朕要赏罚分明,对丧权辱国者,该杀得就杀,该撤得就撤;有功于家国者,也要加倍封赏,朕已准诸位爱卿所奏,由军机处拟定行文酌情封赏。” 就在京师紫噤城中的君臣还没从“青苔峪大捷”的愉中摆脫出来时,远在千里之外的盛京,吉林将军长顺又得到了“鞍山驿大捷”的消息。这两场战斗的告捷战报之所以会前后脚传到京北和盛京,和当时东北的有线电报系统只在盛京、旅顺、营口、山海关等地设有电报局有关,而青苔峪和鞍山驿两地与盛京的距离有远有近,快马传递战报的信使到达盛京的时间其实相差不多。 早舂的一场大雪将整个盛京城装扮得银装素裹,吉林将军长顺在盛京的临时府邸前,两个仆人正清扫大门口的积雪。突然,一名军官急匆匆的来到府前,在询问了一声后,径直向将军居住的后院奔去。 还没有起的长顺正从暖⽟温香的被窝里伸出脑袋向窗外张望,去冬今舂的雪还真多,昨⽇刚停的雪又下了一宿。天⾊已大亮,由于积雪反光的作用,让人摸不清准确的时辰。他披上一件⾐服,伸手将窗户推开一个小儿,想看看屋外的积雪到底有多厚实。一股寒气从窗户中钻了进来,冷得他一灵,赶紧将窗扇关上。 偎在被窝里的花月楼的头牌姑娘小月仙伸出⽩嫰的小手,拉着他的胳膊,嗲声嗲气地说道:“大人,天还没有亮呢?” 他伸手捏了捏女人那细嫰的面颊:“宝贝儿,你还没有过够瘾啊?我就陪你再多玩儿一会儿。”说着重又钻进被窝,搂住月仙姑娘那⽩皙滑嫰的⾝体,肆意地摸索起来。 正当长顺和小月仙又有些情动之时,外面突然响起了咚咚咚地敲门声,紧接着是一声气吁吁地喊叫:“大人,大人!” 听到外面的喊叫声,小月仙反倒紧紧地依偎在大人的怀里,长顺也正在兴头上,装作没有听见任他喊叫。 “大人,是紧急战报!”门外的喊声更大了。 听说是紧急战报,长顺一惊,不知是喜是忧,心口怦怦地紧蹦了几下,推开犹自抓着自己不放的女人,一骨碌地爬了起来。 开门一看,亲兵队长⾝上披着雪花,站在门口冻得直跺脚。舂寒料峭,气温很低,随着他的呼昅从口中、鼻子里往外直冒⽩气儿。 他急切地问道:“到底是什么事?” “大人,冯华送来的战报,远征军在鞍山驿击溃倭寇第三师团青冈敬公联队,歼敌一千一百多人。”亲兵队长一边说着,一边奉上战报。 长顺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不満意地训斥着:“直接告诉我不就得了吗,喊得像叫魂似的!”也幸好是大捷的喜报,让他减少了许多的不快。 接过战报,他看得心花怒放。近一年来,朝廷的大小员官几乎都走了倒霉字儿,⾰职下狱者不在少数,包括权倾一时的李中堂也被摘去顶戴花翎,褫去⻩马褂撤职留用。一、二品大员中受到嘉奖赏赐的只怕是凤⽑麟角。 长顺洋洋自得地思忖着,对当初自己收编贺国光、冯华团练的决定颇为満意。不由得又想起远在吉林城的他那位娇滴滴、俏生生的五姨太,要不是当时她极力攒腾,自己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也别说,自从遇到冯华,长顺处处是吉星⾼照。开始时被各处土匪闹得焦头烂额,是贺国光、冯华为他平定了各路马贼;这两个人也很够意思,平时没少给他及他最宠爱的五姨太送礼;(贺国光走南闯北当然知道官场的內幕和**,这些礼物都是贺国光以他和冯华俩人的名义送出的。)当然他长顺也有所回报,收编了他们的团练,封了他们的官职,还给了一些支弹药,要说也算对得起他们了。 俗话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即使是前一阵子仗打得非常烈之时,长顺也是把义勇军作为东部防区的二线队伍,留在了摩天岭一线。这些事情恐怕是冯华事先所没有想到的,长顺的一番“好意”却差一点儿辜负了义勇军壮士赴救国难的満腔热⾎。 这次也是迫不得已,他才同意了刘坤一的调动。没有想到这冯华还真有两下子,先闹了个浪子山,又来了一个青苔峪,这会儿人们还没有从青苔峪的奋兴中恢复过来,他又弄出来个鞍山驿大捷来。 想到这里,他忽然想起去年端午节,他与五姨太一起到龙首山慈云寺进香时卜的一卦,卦中给了他四句话:“紫微⾼照福禄康,贵人助力呈吉祥,⽩羊逢之必见喜,金猴遇之自辉煌。”今年恰是乙未羊年,明年是丙申猴年,应在了喜事临门,前程辉煌!不错,看来这冯华说不定就是助力的贵人,得好好笼络,也许后半世的飞⻩腾达、荣华富贵都出在他的⾝上! 心下越想越⾼兴,当下安排好给山海关和京北拍发电报等事宜后,转回屋中,乘着兴头,抱起娇柔慵懒的月仙姑娘,在她那娇滴的脸蛋上劲使儿地亲了起来。 |
上一章 血淬中华 下一章 ( → ) |
血淬中华是由大风写的军事小说,本页是血淬中华最新章节,阿奇小说网第一时间更新血淬中华章节文本,提供给网友血淬中华免费读及下载服务,各位书友要是觉得《血淬中华》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朋友推荐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