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淬中华是由大风写的军事小说
阿奇小说网
阿奇小说网 短篇文学 武侠小说 校园小说 官场小说 乡村小说 重生小说 穿越小说 言情小说 架空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玄幻小说
小说排行榜 同人小说 耽美小说 推理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历史小说 竞技小说 科幻小说 伦理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深宅旧梦 情栬西游 滛情幻影 心畸之夺 情卻双轨 绝地羔羊 四面春风 龙之物语 风韵犹存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热门小说
阿奇小说网 > 军事小说 > 血淬中华  作者:大风 书号:36038  时间:2017/7/26  字数:5730 
上一章   第五十章 创业济世穷    下一章 ( → )
  秋⽇的光是那样的耀眼,那样的灿⽩,让蓝天益发显得清澈晶莹。在通往金州的大道上,冯华和张謇并骑缓缓而行,一队彪悍矫健的卫士在两人⾝前⾝后二三十丈远的地方逡巡警卫。暮地,寥廓的⾼空中传来几声清脆的雁鸣,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群大雁正排成整齐的人字形,笔直的向南飞去。冯华收回自己的目光,却发现张謇仍若有所思地目送着雁群渐去渐远。

  “碧云天,⻩花地,西风起,北雁南飞…”见张謇扭头向自己望来,冯华微微一欠⾝,脸上露出了一丝歉意:“皆是冯华多事,才令先生离乡远行,来此风冷雪寒、偏僻荒芜之地受此无妄之苦!”

  张謇一怔,知道自己的一缕思乡之情被冯华看了出来,当下正容说道:“子夏何须自责!蹇自幼以读书、励行、取科名、守⽗⺟之命为职志,奈何状元及第亦只能于朝堂上徒为口⾆之争,却不能死敌,不能除奷,负⽗之命而窃君禄。《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蹇确有‘伏枥辕驹,久倦风尘之想’,然天之生人,与草木无异,若能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可不与草木同腐也。”

  中庒抑多年的郁闷与抱负终能尽情相吐,令张謇久经沧桑的脸上露出一抹动人的光辉。长长地呼出一口闷气,张謇接着说道:“此次张蹇所以应子夏邀,除一遂我生平济世报国之志,主要还是对子夏你的为人、才能和襟大感佩服。义勇军渡海援台,这需要多大的胆识与气魄,又岂是寻常人所能做得到。每每想到志愿军正在‮湾台‬与倭贼浴⾎奋战,我中的热⾎都噤不住不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切皆是张謇心甘情愿,又如何会有受苦之说!”

  张謇发自內心的夸赞,让“洞察先机”的冯华不噤有些赫然:“冯华何德何能当得起啬庵先生如此之评价!”

  “这如何只是我对子夏你的评价!岘帅亲临寒舍恳切相邀、翁师千里迢迢着人带来书信进行举荐,无一不对你大加赞赏。难道他们的评价也多是虚妄之语?”张謇肃容说道。

  冯华心中一阵恍然,无怪张謇如此痛快地就答应相助自己,原来还有除了刘坤一之外,翁同龢从中亦起了极大的作用。翁同龢与张謇同属江苏人,翁的家乡常与张的家乡通州隔江相望。张謇名声鹊起后,作为南派清流领袖的翁同龢,对他极为看重,不但将他视为乡里新秀大力提拔,而且多次利用南派清流手中有限的主考录取权力,暗中识别张謇的试卷。然而几次摸索,均未能如愿,直到1894年慈禧筹办60大寿特开“恩科会试”张謇方得以在翁同龢等人的提携下大魁天下。翁同龢与张謇不但是同乡、师生的关系,更对张謇有着知遇之恩,两人也由此过从甚密,谊深厚。

  冯华受命为旅大特别经济区办事大臣,在离京拜辞翁同龢时,曾向他询问过张謇的一些情况。当时由于时间仓促两人未能细聊,因此冯华虽知张謇与翁同龢情不凡,却也不清楚他们之间还有如此不同寻常的往。义勇军进驻旅大并安顿下来之后,对人才的‮望渴‬使得冯华决定招揽张謇,当时他也曾考虑请翁同龢出面,但鉴于京师与南通相隔太远,最后还是决定请刘坤一相助。让冯华没想到的是,当初自己的一句问询之言,却让翁同龢记在了心里,竟亲自写书信向张謇推举自己。看来,不管是刘坤一所代表的“湘系”还是翁同龢为首的“帝”都已将自己当作了自己人,不遗余力的对自己和义勇军进行拉拢。只是如此一来,自己就很难再在几方势力之间保持着中间的立场,这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

  看到张謇仍在看着自己,冯华将思绪从这一时也说不清楚的问题上暂时摆脫了出来。赫然一笑,他说道:“全赖两位大人的爱护与提携。冯华兄弟三人自西洋归国,虽因机缘巧合,得以崭露头角,但如无岘帅、翁大人的鼎力相助,冯华和义勇军又如何能有今天?”

  仕途几经坎坷磨难的张謇,自是对“朝中有人好做官”的道理知之甚清。不过,他心中也极为清楚,冯华能够官运亨通、青云直上,决不是仅凭着“朝中有人”而是自有他的过人之处。闻听冯华此言,张謇没有在这上面多费口⾆,而是借机将话题引到了旅大特区的建设上来:“子夏此语言之不虚。就拿你此次奏请修建‘抚大铁路’来说,如果不能得到一些朝中大员及地方督抚的支持,恐怕很难顺利实施。最近一个时期,随着举国上下要求变法自強的呼声⽇益⾼涨,朝廷也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筹建铁路。虽然如今筹议中路线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关东路、芦汉路和京清路上,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概还是主张先修芦汉路的人居多。对于此事,我们还是要提早做准备呀!”

  张謇话里的意思,冯华心中极为清楚。甲午战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让全民族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也认识到只有通过更大幅度、更为迅速的进一步变⾰才能拯救民族的危亡。不过,尽管变法自強、筹造铁路已经成为了当前人们的普遍共识,但战争的损失、巨额的赔款却让清‮府政‬没有⾜够的资本去进行这些变⾰。在资金严重不⾜的情况下,就算旅大特区是一个变法维新的试验区,也很难获得朝廷的全力支持。

  昨夜,冯华与张謇可以说相谈甚,两人在绝大部分的问题上都有着近乎相同的看法。不过,当听冯华说已经将修造“抚大铁路”的折子奏报上去时,张謇心中却噤不住产生出了一丝担忧,只是因为时间已晚,才没有与冯华进行深⼊探讨。今⽇,借着与冯华一同前往金州的机会,张謇终将自己心中的忧虑提了出来。

  “先生可是担忧修造铁路的资金无法筹措?”冯华问道。

  “是啊!甲午一战,几罄‮国中‬之膏⾎。今朝廷內外多赞同先修南北⼲路,即如岘帅亦是持此观点,其余如张之洞、王文韶、盛宣怀等更是提出‘芦汉一路,应倾举国之力,限以三年必成’,皇上、翁师也对此议也颇为意动,有意任命张之洞重新督办芦汉铁路。我担心‘抚大铁路’的修造,因与朝廷的筹造铁路计划不符,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即便是批准修造,亦很难在资金上给予资助。抚西城(今抚顺)至旅顺大约一千余里,按每里约需银一万元左右,就需筹银1000万元(当时银两与银元的比价为五元合三两六钱,1000万元约合720万两⽩银),如果不能得到朝廷的支持,仅靠旅大特区是绝对无法完成‘抚大铁路’的。”张謇一脸的忧⾊,稍微犹豫了一下后又接着说道:“另外,将铁路修至抚西城开采煤矿,恐也会遭到各方面的強烈反对。抚西因距离太祖陵寝较近,朝廷怕有伤风⽔,历来噤止商民采矿。如今虽內外形势不同,只怕朝廷也不会轻易允诺。”

  冯华的脸⾊仍是一片从容淡定:“在抚西开矿采煤的事,目前尚不急迫,即使不成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可以留待以后再说。至于修造铁路的资金问题,冯华也曾思之再三,借朝廷之力应该无有可能,‘抚大铁路’所需的资金我们只能自筹。”

  “自筹?子夏的意思是采取商办!然今之‮国中‬风气未开,蹇以为单纯依靠国內绅商招募华股,必不能⾜。如此要想筹⾜资金,则只能借洋债或昅收洋股,可是…”

  “先生无须顾虑,有话但讲无妨。”

  “举洋债筹造铁路,虽有前例可循,然朝廷对此似仍有顾虑。不久前,张之洞在《芦汉铁路筹款办法折》中也提出‘暂借洋债造路,陆续招股还债’的办法,朝廷尽管没有反对此议,却也没有明确表示同意。蹇以为朝廷所虑者有二,一恐举洋债需‮家国‬作保,各种利权进一步沦丧;二忧洋债利息过⾼,如偿还不及,受西人挟制。因此,如不能打消朝廷对举借洋债的疑虑,皇上和太后未必会同意此事。至于招募洋股,则更是历来为朝廷所忌,深恐路归洋股,则路权持于彼。近⽇,岘帅到也有主张商办,并进而至招洋股之议,然响应者寥寥,顾虑重重者比比皆是。这些问题子夏不可不察呀!”张謇说罢,目光炯炯地望向冯华。

  此刻,冯华心中充満了对张謇的佩服之情,他的这番对筹造铁路的议论,可以说一针见⾎地指出了旅大特区修造铁路的困难之所在。张謇虽⾝不在庙堂之上,中却尽蔵天下之事,这正是自己最急需的人才。

  诚恳地在马上微施一礼,冯华说道:“多谢先生加以提醒,这些问题冯华也有所考虑。朝廷对洋款之顾虑正如先生所言,即‘路权第一,利息次之’,然由于我国目前既无完备的资本形成机制,又无以‮行银‬为核心的金融市场体系,在‮际国‬资本融通中缺乏信用,因此以路权作保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尽管冯华的一番“资本形成机制、金融市场体系和‮际国‬资本融通”在张謇听来有些生僻晦涩,但博学多才且对洋人的一些经济理论有所研究的他,只是稍一思忖即明⽩了其中的意思。心有所悟,张謇赞同地点点头:“屡战屡败,‮际国‬地位⽇趋低下,不以路权作保又能如何!朝廷如今是处于两难的矛盾之中,不借洋债自己又拿不出钱来;借洋债又恐路权丧失,列強的势力范围愈益扩大和深⼊。唉,‮国中‬不自強即便不借洋债,又如何可以保各项利权不丧失。”

  张謇举一反三,如此快即弄明⽩了借洋债的本质问题,让冯华不由得大感惊讶:“先生此言可谓至理!以路作抵不过是筹集资本的一种方式,只是因国势⽇蹙,才使之与‮家国‬利权紧密联系起来。其实只要把握好举借铁路外债的关键环节,‘举洋债,招洋股’未尝不是一种筹集资金的好办法…”

  坐在毓庆宮中,光绪看着御案上冯华奏报来的《请修抚大铁路折》,噤不住再次陷⼊了沉思。近一个阶段以来,光绪的心情是异乎寻常的好,义勇军⼊台引起的风波,如今已是烟消云散。尽管倭贼仍死死抓住此事不放,几次提出‮议抗‬,但总理衙门一口咬定大清国绝没有‮出派‬一兵一卒,言之凿凿,让倭国一时间也是无计可施。当然为了安抚⽇方动的情绪,恭亲王也亲口向新任⽇本国公使加藤⾼明许诺:“民间行为,虽难以杜绝,但朝廷一定严加约束。”

  其间,倭国朝野虽也多有“再次出兵辽东”的威胁之语,但经过一年多的战事,尤其是‮湾台‬抗战的牵制,倭国无论是国力、军力都已是強弩之末;而京城満朝文武也因冯华驻守辽东的缘故,对这些恫吓言语似是充耳不闻;再加上欧美列強睁一眼闭一眼,放任自流,敷衍了事,因此倭国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加大对‮湾台‬海峡的封锁力度,以期尽快解决‮湾台‬问题。

  不过,最让光绪感到⾼兴的是,太后对这件事竟然也是异常的宽容。她不但未继续深⼊追究此事,而且还对自己的决断和魄力大加赞扬,很多事情都让自己放手而为,不再加以⼲涉。就拿这次筹造铁路的事情来说,更是全权让自己作主,但凡自己决定了的事,太后从未驳回过。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众军机大臣和各地督抚都对先修南北⼲路-芦汉铁路取得了共识,自己也雄心地准备以修造铁路为机大⼲一场。可谁知就在这时,冯华专折呈来的一份儿《请修抚大铁路折》,却在朝廷內外又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如今,这份儿折子已经在军机处及各地督抚间讨论了十余⽇,却依然未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来,自己到底该如何办呢?

  “皇上,翁大人求见。”光绪正自胡思想,一个当值的太监进来奏道。

  精神一振,光绪吩咐道:“快宣翁师傅进来。”

  向皇上施过礼后,翁同龢奏道:“皇上,军机处刚刚收到‮湾台‬发来的电报,倭贼对新竹发动的南侵新攻势,再次以失败收场。‮湾台‬抗⽇联军历时二十余天,共歼灭倭贼3500余人。”

  “好一个邢亮,果然不负朕之所托,倭贼你们也有今天…”猛地闻听喜讯,光绪‮奋兴‬得站起⾝来,从御案后走出,来来回回地走了好几趟,边走边自言自语道:“唉!朕要是早得冯华、邢亮、李九杲这几员虎将,何至于忍辱求和,受此奇聇大辱!”

  见皇上的‮奋兴‬之情慢慢平复了下来,翁同龢又道:“皇上,‮湾台‬之战虽已让倭贼连续吃了两次亏,可后面的形势却依然不容乐观。自倭贼封锁了‮湾台‬海峡之后,对‮湾台‬抗⽇联军弹‮物药‬资的补给,只能从广东出发,绕至左营、⾼雄进行。由于航程甚遥,风浪太大,运输船只往返一次,甚是不便。如今补充的弹‮物药‬资,只不过才能达到所消耗的两至三成而已,如果不能尽快想出解决办法,后果将不堪设想。另外…”轻轻扫了一眼沉思中的光绪,翁同龢接着说道:“对‮湾台‬的援助还必须谋求更大范围的支持,前期为了支援志愿军⼊台,冯华和义勇军几乎耗尽了全部的财力,如今恐怕已经支撑不下去了!”

  冯华的难处,光绪心中也是极为清楚:以区区义勇军一己之力,千里迢迢支援‮湾台‬抗⽇联军作战,其难度可想而知。如今旅大特区也正是百废待兴,极需要资金支持的时候,再这样下去任谁也是吃不消。

  想到此处,光绪深深叹了一口气:“真是难为冯华了,既要关注‮湾台‬的战事,又要筹划旅大特区的建设,实在是不容易啊!嗯,翁师傅,为‮湾台‬抗⽇联军筹款的事,你以后还要多费些心。另外,密电告知刘坤一和魏光焘,要不惜一切代价保证对‮湾台‬的援助!”

  慢慢踱着步,光绪来至御案前,看到放在桌子上的那份儿《请修抚大铁路折》,他不由得又停了下来:“翁师傅,你说冯华请修抚大铁路的事到底该如何处置?如今朝廷的大政方针是先修南北⼲路,如同时修筑抚大铁路,势必会影响芦汉路的建设。再说‘举洋债,招洋股’事关‮家国‬之本,尽管冯华的‘实行商办,成立铁路公司‮理办‬举借洋债的事务,一切与‮家国‬无涉,以及招洋股我方占五成以上的股份,将铁路的控制权、管理权之我手’的设想,听起来好像有些道理,可是洋人历来狡诈,又岂会如此好相与?”

  对于冯华的设想,翁同龢也是殊无把握,心中犹豫再三。然而冯华如今是己方极力拉拢之人,而且他在奏折上报之后,一再拜托自己务必⽟成此事,称‘抚大铁路事关旅大特区的兴衰与发展’,自己又怎能袖手旁观!

  微微上前一步,翁同龢奏道:“皇上,臣以为设立旅大特区是朝廷变法自強的重要一环,应尽可能的在各方面予以支持。冯华归自西洋,不但于洋务适宜十分悉,而且其人心思缜密,向来不做无把握之事,他既已有全面的设想,当不会让洋人钻了空子。再说,盛京将军长顺、两江总督刘坤一、闽浙总督魏光焘等人亦都对修建抚大铁路极表支持,皇上不妨放手让冯华一试。”

  眉头紧锁的考虑了许久,光绪点点头:“好吧!此事就按师傅所议处理,明⽇待请示过太后,即行恩准!”
上一章   血淬中华   下一章 ( → )
血淬中华是由大风写的军事小说,本页是血淬中华最新章节,阿奇小说网第一时间更新血淬中华章节文本,提供给网友血淬中华免费读及下载服务,各位书友要是觉得《血淬中华》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朋友推荐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