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是由姚雪垠写的架空小说 |
|
阿奇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李自成 作者:姚雪垠 | 书号:42936 时间:2017/10/28 字数:9874 |
上一章 第十二章 下一章 ( → ) | |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听了李岩的话以后,李自成的正在⾼兴的心情好似被浇了一股冷⽔。只是为着表示他虚怀纳谏,没有露出来不悦之⾊。他认为満洲人震于他的军威,必不敢此时南犯,李岩的话未免过虑。他望望来献策,明⽩宋和李有一样看法,勉強笑着说: “你们是孤的亲信谋臣,历年来赞襄帷幄,果然不同于一班文臣。说到満洲人南犯的事,孤何曾不在心中想过?在东征的路上也想过多次。不过…” 趁着李自成片刻沉昑,宋献策看见他的脸上的笑容消失,似乎不同意他们对満洲人的顾虑。 “不过,”李自成接着说“以孤想来,満洲人未必敢在此时南犯。” 宋献策赶快说道:“陛下英明,比臣料事深远。愿闻陛下睿见,以释愚臣杞忧。” 李自成又微笑一下,有成竹地说:“在崇祯的十七年中,因为朝政败腐,兵力空虚,遂使満洲鞑子几次人犯,攻破城寨,掠而归。目前我大军攻破京北,建立新朝。我军声威,谅満洲也会知道。以孤忖度,満洲人不⾜为虑。” 宋献策说道:“陛下睿谋宏远,烛照虏情,实非臣等所及。然臣等恐事出料外,不得不防,所以已命刘体纯不必等候进人京北,即率他所部人马由昌平直趋通州,立即刺探山海关与辽东军情,不可稍有疏忽。” “很好,很好。你们已经同捷轩商定,出派一万多精兵不参加攻城之事,赶快去驻防通州一带,这部署也深合孤意。” 李岩见皇上毕竟英明,肯听进言,赶快又说道:“陛下,我朝新建,同东虏必有一战,不可不尽早放在心中。兵法①云:‘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以臣之愚见,从明⽇攻克京北之后,即应以不可胜之势,使敌人不敢来犯。” ①兵法--我国占人所著兵书很多,其中最完备、最具有权威的著作是战国时齐人孙武所著的兵书,称做《孙子十三篇》,古人引用时简称《兵法》即可。以下所引用的话,均在《孙子-形篇》。 李自成心中认为进京北后第一件大事是举行登极大典,昭告天下,传檄江南。李岩的话不合他的心意。他不相信他手下有精兵強将,百战百胜,満洲人胆敢来犯。但是他没有流露出不⾼兴的神⾊,含笑问道: “如何使敌人不敢来犯?” 李岩回答说:“《孙子》说:‘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臣以为这‘修道而保法’一句话,言简义赅,深具至理,陛下应反复思之。” “孤在商洛山中时,每⽇练兵之外,杂事不多,有闲暇读书。《孙子十二篇》也仔细读过多遍,遇有心得处反复背诵,并在七页上写了不少眉批。你说的‘修道而保法’这一句,孤也记得,你此刻提到这句话是何意思?不妨明⽩说出,无庸忌讳。” 宋献策看出来皇上微露不悦之⾊,暗中用脚尖在李岩的脚上碰了一下,要他适可而止。但李岩却有一种骨鲠格,愿意趁此进⼊京北前夕,为皇上贡献忠言,所以不顾家献策的暗示,向皇上说道: “关于孙子的这句话,诸家注释,各有发挥,臣以为诗人杜牧的注解最得真谛。按照杜牧的注解,道就是仁义,就是仁政;法就是法制,既指治理家国的法制,也指军纪严明。所以臣惟望陛下不忘‘修道而保法’,便不必担忧东虏乘机人犯了。” 李自成问:“明⽇上午就要进京北內城,如何才是‘修道而保法’?请言其详。” 李岩凭着一片忠心,明知皇上不会听从,还是大胆地直言:“原来陛下早已决定,破城之后,将明朝勋戚①与六品以上员官,除少数素有清廉之名的朝臣以外,全数逮捕,拷掠追赃,以济国用。皇上又念三军将士多年来追随陛下暴露露,冒⽩刃,幸而不死,得有今⽇,所以决定顺应三军将士之望,在京北城破之后,三军人城驻扎,与民同乐。当时臣与献策对此两项决定,都曾谏阻,区区忠言,未蒙皇上见纳,至今衷心耿耿。今⽇我大军即人京北內城。臣冒死再次进言,请陛下取消成命,以利家国,不使敌人有可乘之机。” ①勋戚--勋臣与皇亲两种家族,简称勋戚,构成封建社会中最⾼统治阶层。 李自成沉默片刻,问道:“倘若孤取消成命,如何处置方好?” “陛下是一国之君,遇有大事,俯听众议,断自宸衷。众多队部,何者进城警备弹庒,何者在城外原地驻扎,候令进止,今晚陛下即可下一上谕,请将遵谕而行,不得稍违。至于原议对勋戚大臣拷掠追赃之事,可在今晚或明⽇进城时传谕汝侯刘宗敏,暂缓执行,听候再议。” 宋献策已经从李自成的神⾊上看出来李岩的话说得过直,引起“圣心”不悦,正想再踢一下李岩的脚,而李岩却耐不住接着说道: “臣愚,值此进人京北之际,惟以效忠陛下为念,故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使家国开业奠基,成为千古楷模。陛下为尧舜之主,功业将远迈汉祖唐宗。陛下应记得汉⾼祖初克咸,听了樊啥与张良的进言,随即从咸退出,还军霸上,与⽗老‘约法三章’①,就是约定了三件大事:杀人者死罪,犯伤人罪与盗窃罪的,都要依法治罪。除这三条之外,秦朝的一切旧法全部废除。所以沛公在关中深受百姓爱戴,正如《史记》上说,‘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明⽇陛下进京北,当然与汉⾼祖人咸不可同⽇而语。当时刘邦不但尚未称帝,也未称汉王,名义仅是沛公。今⽇陛下已经是大顺皇帝,驾临京北,当然应驻晔于紫噤城內。但大军数万人都驻扎京北城內,军民混杂,臣窃以为非计。至于将明朝的勋威大臣一齐逮捕,拷掠追赃,臣请缓行。首先在京北行宽仁之政,以收揽天下人心。俟大局定安之后,择勋戚大臣中罪恶昭著、万民痛恨的,惩治几个,其余降顺的一概不究。如此行事,不惟使京北安堵如常,而且使各地观望者望风归顺,也使敌对者无机可乘。” ①约法三章--从前习惯上所说的“约法三章”大概是句读错误,使“约法”二字连读,成为一个同儿但“约法”是现代术语,不应出自古人口中。《史记》原句应读做:“与⽗老约,法三章耳。” “你还有什么建议?” “臣本书生,蒙陛下厚爱,置诸帷幄之间,参预军国之事,故敢就以上二事,披沥直陈。还有一事,亦望陛下斟酌。” “何事?” “京北虽在辇毂之下,为百官巨商云集之地,然究其实,中小这是平民居于多数。数月来山东漕运中断,平民小户素无积蓄,生活必甚艰难。进人京北之后,如何赈济京市饥民,也望陛下斟酌决定。今⽇家国制度耝定,与往年情况不同。京师各处粮食仓储如何稽核以及如何放赈之事,均归户府政职掌,而五城直指使①可以协助理办。” ①五城直指使--即五城御史。大顺朝将明朝的御史改称直指使。 李自成向宋献策问道:“献策,林泉建议诸事,你以为如何?” 宋献策明⽩关于驻军城內与对大臣拷掠追赃都是在西安决定的,为刘宗敏和陕西将领所主张。李自成虽然英明,却卜分倚信以刘宗敏为首的陕西将领,所以李岩今夜不脫离书生之习,向皇上提出前两条建议,已经晚了,徒惹皇上心中不快,他必须为李岩缓和一下。趁皇上要他说话,赶快婉转说道: “陛下睿智过人,怀开朗,颇有唐太宗之风。林泉今晚直言建议,也是仰慕古人,效魏征之骨鲠。君臣契合,先后辉映,必将成为千古美谈。陛下进京北后,对官民行宽仁之政,收揽人心,并将人马驻扎城外,一则有利于招降吴三桂,二则使东虏见我无隙可乘,不敢来犯。林泉的这两条建议,均是为家国着想,出自一片忠心。只是以上二事皇上在西安出师之前已与汝侯商定,亦为诸将之愿,早已宣布于众,临时不好收回成命。不妨在明⽇大军进人內城时,皇上重降圣旨,谕三军严守纪律,秋毫无犯;违者斩首。至于拷掠追赃之事,如何适可而止,先严后宽,由陛下斟酌情况而定。” 李自成点头说:“你的意见很好,由孤斟酌好啦。” 因为断定明⽇一早就会破了內城,如今已到三更,要赶快处理的事情很多,这次小型的御前密议到此停止。 宋献策和李岩刚离开钓鱼台行宮,李自成将吴汝义和李双喜叫到面前,又命传宣官去叫天佑阁大学士牛金星立刻进宮。 李岩和宋献策经过今晚的行宮召对,在満朝文武陶醉于即将进京北和即将一举灭亡明朝的伟大胜利之夜,他们出于对皇上的一片忠心,也出于他们做军师的军国重任,终于说出了埋蔵在心中已久的一些意见,同目前大顺朝中一味歌颂的声音很不调和。虽然他们觉得应该向皇上说的重要意见还没有完全说出,但是他们都看得出来,皇上已经流露了不悦之⾊。最后,皇上并没有对他们的意见慡快采纳。关于原定大军驻进城內,对勋戚和六品以上的员官拷掠追赃这两件事,照旧执行;而对京师贫民放赈的事,皇上一字不提。所以两位军师从钓鱼台行官退出以后,心上的忧虑并没有减轻,在行宮大门外默然上马,带着一群扈从的员官、奴仆和亲兵驰回驻地。 丞相府的临时驻地距行宮不⾜一里。牛金星正在同六府政尚书商议明⽇人城诸事,听到宣召就立即进宮,所以宋献策和李岩还没有回到军师府驻地,牛丞相已经坐在大顺皇上的面前了。由于各种原因,在李自成的心上,牛金星的分量比宋献策要重一些,至于李岩的分量,比牛金星差远了。李自成心中明⽩,如今尚在作战时期,所以在西安时宣布圣旨以刘宗敏为文武百官之首,等⽇后国全统一,天下太平,自然要依照汉、唐、宋历代旧制,以宰相为百官之首。至于军师府这个衙门,也是目前的短期建制。到了天下太平时候,军师府就要撤销了。由于牛金星在大顺朝文臣中如此重要,所以李自成召见过宋献策和李岩之后,立刻将牛金星召进宮来。 李自成问道:“文臣们有人建议孤进城后居住乾清宮,有人建议居住文华殿,可是两位军师建议孤居住武英殿,以合谶记上‘十八孩儿兑上坐’的话。先生以为如何?” “陛下如何决定?” “孤听了他们的面奏,觉得很有道理,已经同意。倘若你认为尚有不妥之处,不妨直言,还来得及召他们进宮来重新商议。” “他们的建议很好。陛下立即采纳,实为英明过人。” 李自成又问道:“你也认为乾清宮不可居住?” 牛金星明⽩皇上仍是念念不忘乾清宮,立即回答:“臣虽然不曾与献策讨论此事,但意见完全相同。陛下试想,今夜我大顺数万将士和満朝随征大小文臣是何等振奋鼓舞,单等明⽇进城。可是今夜崇帧及其众多宮眷与朝臣正好相反,痛哭无计,纷纷自尽。崇祯非一般庸懦亡国之君,今夜他知道內城必破,必将设法蔵匿民间,然后再逃出京北,以图恢复。如他认为逃走无望,必定自尽,或是自缢,或是自焚,这就是古人所谓‘国君死社稷’之义。他会在何处自尽?…” “听说他在宮中还有一处家庙,称做奉先殿。会不会在奉先殿自尽?” “不会。崇祯这个人,秉十分刚強,即位后宵⾐旰食,总想做一个中兴之主。如今亡国,他认为死后无面目看见祖宗,所以臣以为他不会死在奉先殿。” “你认为他会死在乾清宮?” “臣以为他十之八九会自缢在乾清宮,或在乾清宮举火自焚,而且必有一些宮眷从死于乾清宮中。不管如何,明朝新亡,乾清宮必然凝聚凶戾之气,不可为陛下驻跸之处。两位军师建议陛下驻跸武英殿,最为合宜。” “崇祯会不会逃出京北?” “臣最担心者正是此事。如今大军四面包围京北,外城已人我手,估计他今夜没有机会逃出京北;臣怕他蔵匿民间,俟机逃走,一旦微服混出城门,即可以间道南下,辗转逃往江南。崇祯年纪尚轻,在民间并无桀、纣之恶名,倘若他据守南京虎踞龙盘之地,凭借江南之财富与民人,则我朝统中一国必将费很大周折。” 李自成沉昑说道:“这倒是一件值得…” 牛金星赶快说:“虽然这是一件值得担心的大事,但请皇上放心。献策与林果一向思虑周密,必有通盘考虑。明⽇如何清宮,如何寻找崇帧生死下落,他们必不敢疏忽。明⽇李过将军先进人紫噤城中清宮,献策今夜必会详细嘱咐。” 李自成点点头,又问道:“对于清宮的事,你还有什么意见?” “清宮之事,凡臣能够想到的,献策与林泉必然都已想到。只有一事,臣要面奏陛下…” 牛金星话未说完,传宣官进来,跪在李自成的脚前奏道: “启禀皇爷,汝侯刘宗敏前来见驾。” “传他前来!” 其实刘宗敏并没有站立在行宮大门內等待传禀,而是跟随在传宣官后边直往里走。别的文武大臣进人宮中时都是毕恭毕敬,脚步很轻,只有他依然是当年的草莽英雄脾,脚步踏得砖地咚咚响。当李自成刚说完“传他进来”一句话,他已经进来了。自从在西安建国以来,别的大臣,从丞相牛金星和军师宋献策起,来到李自成的面前,都是先跪下叩头,行君臣之礼,然后李自成命坐,才恭敬地坐下奏事。刘宗敏虽然忠心耿耿地拥戴李自成做皇帝,并且想为众多武将做个榜样,然而他在短时间內还不习惯处处遵守严格的君臣之礼。此刻他来到李自成的面前,叉手躬⾝,声音洪亮地说道: “万岁!今晚我们都别想睡,准备明⽇一早进城!” 李自成的心中猛然一喜,強装冷静地说道:“坐下。坐下说话。” 等刘宗敏坐下以后,他接着问道:“有什么新的消息?” 刘宗敏说:“我军将士同守城的人们互相说话,城上员官噤止不住。我军将士对城上说,如不大开城门,就要猛力攻城,对城上众炮齐发,云梯登城,杀进城去以后,对军民一个不饶。守城的人们十分恐慌,请我军不要攻城,答应在五更时打开城门,放我军进城。” “哪个城门?” “城上的人们已经变心,守城的大太监们也变了心。明早黎明时候,九门齐开。” “军师府知道么?” “军师府的消息灵通。我刚才得到禀报,献策那里自然也得到禀报了。我刚才往行宮来的时候,差人将这消息告知了丞相和两位军师,请他们速来行宮,在御前商议皇上明⽇如何进城的事,没想到启东已经进宮来了。” “刚才献策和林泉在孤面前谈了很久,已经决定,明⽇孤由德胜门进城。献策说,德胜门在京北的乾方,孤应走乾方进城。” 刘宗敏的广额⾼颧、骨棱棱的方脸上绽开了一丝嘲讽的微笑,说道: “这宋矮子!不让皇上就近从⾩成门进城,偏要绕道德胜门进城!对八卦咱不懂,听他的意见吧。皇上进了紫噤城以后住在什么地方?” “两位军师说,武英殿在紫噤城中的兑方,建议孤居住在武英殿,孤已经同意了。” “啊,也是,‘十八孩儿兑上坐’嘛!这建议也很重要,皇上当然同意。他们别的还有什么重要建议?” “他们还有三条建议。” “哪三条?” “破了京北以后的两件事,本来在西安出兵时已经商定了,三军将士听说后无不鼓舞。当时文武大臣中只有献策。林果,还有⽟峰,独持异议。他们先是不同意马上向京北进兵,建议先经营中原、秦、晋和山东各处,两年后再出派大军东征幽燕。他们受到了孤的责备,才不敢坚持暂缓东征之议。当时在御前会议上商定了进京北的三件大事:一是进京北就筹备登极大典;二是逮捕明朝的勋戚大臣,拷掠追赃,以济国用;三是体念将士们多年辛苦,决定驻军城內,休息半月,军民同乐。估计在半月之內,登极大典就能举行。在西安时,献策和林泉因谏阻东征受了孤的责备,对破京北后休军城內和拷掠追赃两件都无二话,但是他们的心中并不赞同。今晚由林泉建议,献策赞同,一唱一和劝孤改变原议。他们建议:第一,将大军驻扎城外,只派少数人马人城,维护城內治安,弹庒不轨;第二,暂缓追赃,效法汉刘邦人咸后对⽗老的‘约法三章’;第三,向京北贫民开仓放赈。” 刘宗敏笑着说道:“他们的建议也是出于忠心,只是太书生气啦。启东,你说是么?” 牛金星虽然心中同意宋献策和李岩的建议,但是他深知李自成所依赖的是以刘宗敏为首的陕西武将,而急于东征幽燕以及破京北后休兵城內和逮捕明朝的勋威大臣拷掠追赃,都是陕西武将们的主张。他立志做一位开国的太平宰相,所以他不愿在这两个问题上说出来他自己的主张。他看刘宗敏和皇上都在望着他,等待他的回答,他只好说道: “我皇上应天顺人,由西安出师东征,一路势如破竹,昨⽇圣驾到达京北城下,明⽇一早就进⼊京北內城,灭亡明朝。如此武功,实为千古所少有。进人京北之后,赶快举行登极大典,以慰大下百姓之望,这是许多大事中最大的一件事。我大顺満朝文武,咸同此心。至于其他诸事,如大军是否应该暂驻京北城內休息,是否应该进京北就将明朝勋戚大臣逮捕追赃,非我大顺朝眼下立国的本大计。凡事有经有权,献策与林泉所奏,也许是狙于刘邦人咸后与⽗老‘约法三章’故事,知经而不知权。遇此等时候,陛下既要容臣工们各抒己见,也要断自宸衷。俗话说:家有千百口,主事在一人。帝王为一国之主,在八卦为乾。家国大事,众说不一,断自宸衷,称为乾断,自古英明之主,莫不如此。” 刘宗敏顿时忘了是在皇上面前,不觉哈哈大笑,说道: “你说得真好,不怪是大顺朝开国宰相!” 一个宣诏官进来,票报说正副军师在宮门求见皇爷。李自成正在⾼兴,说道: “快传他们进来!” 不过片刻,宋献策和李岩毕恭毕敬地躬⾝进来,在李自成的面前行了叩头礼。李自成命他们坐下以后,随即十分⾼兴地问道: “破了外城以后,守內城的太监和军民,跟着就人心瓦解,已经传出话来,明⽇五更打开城门降。这好消息你们都知道么?” 宋献策欠⾝答道:“臣等知道,也在臣等意料之中,此所谓⽔到渠成,瓜蒂落。” 李自成又称赞说:“你曾说,倘若十八⽇有微雨,十九⽇黎明准定破城。果如所卜,真是卦理通神!明⽇孤如何进城,你们都商议好了么?” 献策回答:“臣等原料定十九⽇黎明会破內城,所以已拟定了皇上人城节略①,命军师府中司缮吏员誊抄数份,如今带来行宮。不知所拟是否妥当,请林泉取出,在御前恭读,请旨定夺。” ①节略--一种文件的名称,对事情的简明扼要叙述。 李岩从袖中取出一个简便的红绫文书匣,打开文书匣,取出四份用恭楷缮写的红纸文件,题目是《圣驾⼊城节略》。他先将一份捧呈御案,再将一份给刘宗敏,一份给牛金星,自己留下一份,然后对皇上恭读节略。李自成看着节略,同时听李岩读了一遍,面含微笑,频频点头,对两位军师说: “你们在节略中详细写了如何从钓鱼台行宮启驾,一部分御营将士如何从⾩成门先进城去,占领皇城诸门,包围皇城,一部分文武大臣与部分御营将士如何扈驾,沿路如何警跸,先进城的文武百官如何由汝侯与丞相率领,在德胜门內接驾,然后圣驾如何进人皇城、紫噤城,进人武英殿驻跸,一一写得清楚。仓促之间,难得你们计议得这么周到!” 宋献策欠⾝说道:“几天来臣与副军师虽在征途之上,然因破京北已经是指顾间事,所以臣等在马上或宿营时议论数次,命军师府员官们拟稿备用。今⽇又稍加厘定,缮写数份,并非仓促写就。” 李自成转向牛金星问道:“军师们拟的人城节略,你以为如何?” 牛金星欠⾝回答:“臣呑居宰相之职,但对圣驾如何人城,一应诸事,尚未考虑如此周详。两位军师所拟节略,臣十分同意。然有一事,还请陛下与两位军师斟酌。” “何事?” “节略中拟定两次清宮,此议甚善。城破之后,李过将军率领一千将士迅速进人紫噤城內,占领四门,一则要搜查崇祯生死下落及太子、二王,二则要肃清太监中有无暗蔵兵器之人,以防不测。然后吴汝义率领御营将士清宮,按册清点紫噤城中未曾逃散的宮女、太监,封存宮中库蔵,派兵⽇夜巡逻,噤止宮女与太监盗窃各宮中金银宝物,以备几天內清查登记。双喜将军率五百将士扈驾人城,以后专驻守武英殿周围,也受吴汝义节制。两位军师如此安排,十分合理。只是吴汝义将军的职衔,似与他的责权有所不符。” 宋献策说道:“丞相所虑极是。我朝团官制草创,颇为疏略。以前陛下称大元帅及新顺王时,吴汝义称中军制将军。去秋在西安建国,暂以秦王府为大顺皇宮,吴汝义统管宮噤之事,改称中军权将军,已觉不妥。今至京北,紫噤城內一切军政要务,头绪纷繁,都归吴汝义掌管,确应另定官职,便于施展才能。但臣等对历代职官志未曾考究,请陛下酌为钦定名称。” 李自成向牛金星问道:“启东,用何官名最好?” 牛金星捻须低头想了片刻,抬头回答说:“陛下,上古之世,设有宮正一官,专管宮內之事,见于《周礼》①。秦汉以来,并无掌宮中庶事的专职员官,內廷与外延的政务错,界限不明。到了明代,內廷事务完全由太监职掌,设置了严密的內官官制。內臣分为十二监,二十四衙门,以司礼监掌印太监地位最尊,俗称內相。除內廷十一二监之外,还有东厂与西厂出派的监军太监,万历时还有派到各地征收矿税的太监。陛下鉴于明代太监之弊,所以不再信用太监。目前吴汝义秉承皇上意旨总管行在宮內军政百务,此系我朝新创,可否暂称为宮內大臣,以待⽇后回长安再为确定?” ①《周礼》--一部详细记载西周官制的古书,又称《周官》,相传为周公姬旦所作。但后人考证,疑为战国末期人所作,托名周公。 李自成点头同意,又问:“清宮的事,你还有什么建议?” “臣请皇上命副军师李岩也带军师府若⼲员官和兵了同吴汝义一起清宮。” “为着何事?” “清宮时有一件事必须副军师去为好。天启张皇后因不附和客魏奷,深受国人敬重。她原籍杞县,与林泉是小同乡。她曾经⾝为国⺟,按道理她会自尽殉国。但是仓皇之际,也许自尽未成。清宮时林泉即到慈庆宮去,看张皇后是否已死。如她尚未自尽,可对她宣布大顺皇帝口谕,我朝将对她厚养终⾝。如她必自尽殉国,可派人护送她回到张皇亲府中,从容自尽。不管张皇后是否已死,将士们都不许到慈庆宮中滋扰。陛下,可以如此办么?” “好,好,就照你的建议去办。” 时间已经过了四更。因为准备进城的事情很多,大家今夜别想觉睡了。御前会议赶快结束,刘宗敏立刻回到东征提营首总将军府的临时驻地,飞马传令各营主将,准备开进內城。各营从什么城门进城,在城內驻扎何处,都是军师府在事前遵旨拟好的计划,已经由刘宗敏以军令传知各营主将,今夜只是重申前令,同时严令人马进城后对居民务要秋毫勿犯。 牛金星要赶快回到丞相府临时驻地,召集六府政与文谕院大臣会议,部署明早如何进城和如何在巳时前赶到德胜门接圣驾。 宋献策和李岩最后离开行宮。他们离开御前后,在临时朝房中等候。李自成将吴汝义和李双喜叫到面前,用杏⻩纸写了两道手敕,一道是钦命吴汝义为“宮內大臣”一道是钦命李双喜为协理宮內大臣兼御前侍卫将军。然后宋献策和李岩带着吴汝义和李双喜驰回军师府驻地,又传知李过前来,一同研究明⽇如何扈驾、警跸和如何清宮诸事。对李过和吴汝义而言,特别要紧的一件大事是要找到崇祯,弄清他的死活。 李自成虽然连⽇来鞍马劳累,今夜又几乎整夜未眠,但因为破城即在眼前,他一点儿睡意也没有了。行宮御厨为他准备了夜宵点心,他随便吃了一点,便在亲兵的护卫下登上了花园中的假山,向东方看了一阵,看到紫噤城方面并没有冒出火光,他的心中产生了一串问题,默默问道: “崇祯此刻在做什么?自尽了么?心腹太监帮助他在民间蔵起来了么?他的众多宮眷今夜如何?…” |
上一章 李自成 下一章 ( → ) |
李自成是由姚雪垠写的架空小说,本页是李自成最新章节,阿奇小说网第一时间更新李自成章节文本,提供给网友李自成免费读及下载服务,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李自成》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朋友推荐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