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是由姚雪垠写的架空小说
阿奇小说网
阿奇小说网 短篇文学 武侠小说 校园小说 官场小说 乡村小说 重生小说 穿越小说 言情小说 架空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玄幻小说
小说排行榜 同人小说 耽美小说 推理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历史小说 竞技小说 科幻小说 伦理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深宅旧梦 情栬西游 滛情幻影 心畸之夺 情卻双轨 绝地羔羊 四面春风 龙之物语 风韵犹存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热门小说
阿奇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李自成  作者:姚雪垠 书号:42936  时间:2017/10/28  字数:18635 
上一章   第七章    下一章 ( → )
  第七章

  第七章

  经过上午的一场战,大顺军虽然在初战中略占上风,但是李自成的心头上反而感到沉重。他认为吴三桂的关宁兵确实是一支精兵。自从崇祯十四年破了洛以来,与他过战的所有明朝军队,包括左良⽟的人马在內,还没一支军队能够同吴三桂的关宁兵相比。吴三桂只有三万精兵,虽然兵力略少于大顺军,但是吴三桂集中兵力死守一城,就显出兵力雄厚的优势。李自成的御营设在靠近石河西岸的⾼岗下边,他带着军师宋献策立马⾼岗观战,只能遥望正东方向的山海关,却无法接近。不但不可能接近山海关,也不能接近山海城的西门,甚至接近山海城西边的西罗城也不可能。西罗城外并没有山河之险,石河如今适逢舂旱,仅仅有涓涓细流,然而如今的‮国中‬已经进⼊十七世纪中叶,火器在‮场战‬上发挥了強大威力。大顺军要通过空旷的石河滩到达西罗城下,且不说西罗城有強大兵力在等待击,先说城上的炮火就会使大顺军遭受重大伤亡,造成关宁兵出城反攻的极好机会。李自成今⽇不但认识了关宁兵的战斗力不可轻视,也认识了山海关不但对外是一座天下雄关,从里边也不易攻占,甚至连接近也很困难。

  当上午的战结束以后,李过和刘宗敏分别来到李自成的面前,向他禀报了各自阵地上的战斗详情。李过指挥的阵地就在他站立的土岗下边的石河边上,他看得一清二楚。在战况紧急时他曾经忍不住想亲率御林军冲下岗去,投⼊战阵,被宋献策用眼神和摇手阻止。至于刘宗敏指挥的红瓦店‮场战‬,因为看不十分清楚,误以为大顺军在红瓦店的阵地失利,曾打算命令在红瓦店西岗上的大军‮出派‬一万人马前往驰救,杀败敌军。但宋献策摇‮头摇‬,阻止增援,轻声说:“不用派兵增援,马上即见分晓。”果然,关宁兵中了刘宗敏的计,没过多久,埋伏在村中的大顺军各路杀出,已经分散的关宁兵措手不及,大量死伤,只有一半人马溃逃出

  今⽇是东征的大顺军与关宁兵初次锋,红瓦店的胜利不是一个小胜利,所以刘宗敏向李自成禀报战情况时很自然地带着‮情动‬绪。李过在旁边也听得有味;频频点头,向军师问道:

  “军师,你怎么知道刘爷是在用计,阻止皇上派兵增援?”

  宋献策笑着说:“我深知刘爷善于用计,遥遥看见红瓦店‮场战‬上的大顺军向村中逃跑时没有崩溃之象,而是分股行动,慌中仍有秩序,故知关宁兵必堕⼊刘爷计中。”

  刘宗敏哈哈大笑。一向比较严肃的李过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站在附近的李双喜和几员护卫亲将互相递着眼⾊,精神为之振奋。自从离开‮京北‬以来,他们没有看见皇上有过一次笑容。尤其双喜是李自成的养子,对大顺皇上的心情最为留意。此时他偷看⽗皇的脸上表情,竟然看见⽗皇远不像李过和刘宗敏那样⾼兴,而是稍露微笑,跟着就显得心情沉重,对宋献策、李过和刘宗敏三人说道:

  “你们都跟我去大帐中吃午饭去吧,一边吃饭一边商议大事。”

  众人随着御驾在大群亲兵的扈从中走进村中。这是一个有十几户人家的贫穷村庄,只有一家瓦房,但上房的正间摆着一个⽩木棺材。李自成自从破了洛,号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起就脫离了流寇时代,如今是大顺皇帝,所以这贫穷的小村庄竟没有他可以临时居住之处。手下的‮员官‬们因为他是皇上,更不敢随便为他安排住处。到了此地以后,尽管大家都明⽩明⽇天明后就有大战,还是为他在打麦场中搭起一座大帐,通称“御帐”又从百姓家中找来一张四方桌,一把大椅子放在方桌后边,铺上⻩垫,权作御座,又找来几把旧椅子,放在御帐一角,备召见亲信大臣时赐座之用。御帐的一角也放了一张小桌,备随营‮记书‬临时写字之用。

  李自成进了御帐,先在方桌北边的椅子上面南坐下。其他人不敢一起进帐,立在帐外稍候。李双喜因知道⽗皇要留下刘宗敏等在御帐中用膳和密议大事,所以紧跟着同一位年轻的扈驾亲将进来,赶快将椅子摆好,恭敬地小声问道:

  “叫他们都进来吧?”

  李自成十分疲倦,加上情绪低沉,只轻轻点头,没有做声。

  李双喜和扈驾亲将迅速退出。双喜在帐外对刘宗敏等低声说道:

  “有旨,叫你们各位进帐共用午膳!”

  刘宗敏走在前边,抱拳躬⾝行礼,随即在方桌左边的第一把椅子上坐下。当时遵照唐宋以来的礼俗,以左为上,而刘宗敏在大顺朝位居文武百官之首,所以在方桌的左边就座。军师宋献策行礼后在方桌的右边就座。李过是李自成的亲侄儿,叔侄同岁,自幼一起玩耍,学习武艺,互相厮打,常在地上翻滚,如同兄弟。自李自成号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之后,李过再不敢不尊敬叔⽗了。为着拥戴叔⽗的帝王大业,他牢记自己应该时时对叔⽗执臣下之礼,为其他众多武将树立榜样。今⽇虽在‮场战‬,但因是皇上赐膳,所以他不像刘宗敏那样行一个躬⾝作揖的简单礼节,而是跪下去叩了一个头,然后在下席(皇上的对面)就座。

  四样极其简单的菜端上来了,接着端上来的是耝面锅盔和杂面条。李自成已经饿了,开始大口吃起来。行军御膳房的领班厨师看见皇上吃这样的耝恶饮食,心中有点难过,跪下说道:

  “启奏皇上,方圆十里以內的老百姓都逃光了,荤素菜全找不到,除非明天能够攻开山海城,否则两天后连这样的伙食也没有了。”

  李自成和刘宗敏等人此刻对攻破山海城不但毫无信心,而且都想到这战争凶多吉少。自从崇祯十三年李自成的人马进⼊河南,大约五年以来,他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沉重心情。他很后悔自己料敌失误,不听宋献策和李岩的苦心谏阻,率人马离开燕京东征,陷于进退两难之境。他一边低头吃饭,一边在心中问道:

  “怎么办?怎么办?”

  随营御膳房的厨师领班来将碗筷和盘子拿走,另一个彻厨‮员官‬将方桌擦乾净。他们退出之后,李自成与刘宗敏等正要开始议事,双喜进来了,跪在地上说:

  “启奏⽗皇,刘体纯有要事前来禀奏。”

  “叫他进来!”

  李自成向⾜智多谋的宋军师望了一眼,在刹那间,他在心中问道:难道刘体纯有什么好的消息?

  李双喜迅速退出,在帐外作个手势,紧接着刘体纯快步躬⾝进帐。李过将自己的椅子向旁边一拉,使刘体纯能够正对着皇上跪下。刘体纯按照规矩,跪下去叩了三个头,但没有马上说话。按说,刘体纯从少年起就跟李自成起义,出生⼊死,被李自成视为亲信爱将,不应在反映意见时有所顾虑,但如今由于是君臣关系,使刘体纯不得不有点胆怯。李自成见他叩头后却不说话,感到奇怪,没有叫他平⾝,心中很急,赶快问道:

  “你是不是要禀报満洲兵已经到了山海关外的事?”

  刘体纯本来不是为禀报这一件尽人皆知的消息,但因心中一慌,说道:

  “是的皇上,満洲的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満、蒙、汉八旗军队已经来到山海关城外了…”

  “孤已经知道了,何用探报!”

  刘体纯一惊,立刻转⼊正题:“听说吴三桂原来并无意投降満洲,在山海城中按兵不动,脚踩两家船。是投降大顺还是与大顺为敌,许多天不能决定…”

  “可是孤差人劝他投降,又差人携带金银绸缎前去犒军,他竟然受了犒军金银,公然拒降,反而向満洲借兵,甘为汉奷败类!”

  “实际情况,臣已探明,不敢直言启奏。”

  李自成心中一惊:“什么实际情况?你探听到的事只管说出不妨。快说吧,二虎!”

  “据说,吴三桂因知崇祯已经自缢⾝死,明朝已经灭亡,加之他的⽗⺟和全家人都在‮京北‬,所以他一没有在军中为崇祯发丧,也没有命将士臂⽩布,为崇祯带孝,二没有宣誓…宣誓…讨…讨…”

  李自成忍不住说道:“‘宣誓讨贼’!你是重复敌人的话,何必怕说出口?往下还有什么?”

  “还有,三没有派一个人去同明朝在江淮各处的文臣武将联络,共商报仇复国大计。他在观望,也在等待。到我朝差遣唐通与张若麒前来山海犒军劝降时候,事情已经迟了,吴三桂已经决定与我为敌。”

  “为什么吴三桂下决心与我为敌?”

  “启奏皇上,吴三桂虽系武人,但是他久为边将,处在局势多变的争战之地,十分机警。他一面不断派细作‮探侦‬
‮京北‬情况,一面也‮探侦‬沈満洲动静,对満洲朝野事十分清楚。”

  李自成问道:“听说他起初也有意向我朝奉表投降,后来变卦了,到底是什么道理?”

  刘体纯停了片刻,偷偷地望了刘宗敏一眼,下决心回奏说:“皇上!臣哥哥刘体仁追随皇上起义,死在‮场战‬。那时臣只有十二三岁,蒙陛下留在⾝边,以小弟弟相待。据臣判断,明⽇上午必有恶战,决定胜负。臣幸蒙皇上培养,得为皇上的亲信将领,明⽇定当勇猛向前拼死杀敌,以报皇恩。说不定明⽇臣出战后,将会陈尸石河滩上,马踏为泥,所以此刻纵然获罪,也将埋在心中的一些话全倒出来!”

  李自成也动了感情,片刻间不顾自己的皇帝⾝份,轻声说:“二虎兄弟,你说吧,说吧!”

  刘体纯说:“吴三桂虽说是镇守宁远的武将,但是他⽗子两代位居总兵,他舅⽗祖大寿也是总兵,所以对明朝的朝政‮败腐‬、种种亡国弊政,早已清楚。他风闻皇上近些年统率仁义之师,纵横数省,所向无敌,深受百姓拥戴,望风降。崇祯看清楚‮京北‬局势万分危急,下密诏命他火速放弃宁远,只护送宁远百姓进关,星夜到‮京北‬守城。他只携带十来万宁远士民和将士家属,谎称五十万人,走得很慢。当时没有満兵追赶。他如有忠心救主,应分出一部人马护送百姓,亲自率领两万精兵,⽇夜赶路,早到‮京北‬,部署守城。如若那样,‮京北‬人心‮定安‬,朝廷安稳,唐通不会出居庸关三十里降。如若那样,明朝虽不能不亡国,至少可以不会迅速灭亡。因为他不是明朝的忠臣,所以误了崇祯皇帝,断送了明朝江山。”

  “孤进了燕京之后,他为什么不赶快投降?”

  “他在看‮京北‬情况,每⽇派细作刺探消息。”

  “后来他为什么决计要与我大顺为敌?”

  刘体纯又忍耐片刻,用十分沉痛的语调说道:“皇上!明⽇⾎战,臣说不定会战死沙场,以后永无向皇上陈奏实情之⽇。倘若所奏不实,触犯圣怒,请治臣妄论朝政之罪。这不是平常时候,臣秉忠直言,死而无憾!”

  李自成从来没有看见过刘体纯在他面前说话有这样的神情和口气,他既为二虎的忠诚所感动,也增加了他对明⽇大决战不利的预感。一反他平⽇冷静沉着的习惯,双目含着怒意,望着刘体纯说道:

  “二虎,不管你心中有什么话,该倒出来的你赶快倒出来,不要顾忌!坐在这里的没有一个外人,不能够走露消息。你知道什么情况,快快说出!”

  刘体纯望了刘宗敏一眼,看见刘宗敏的神⾊严厉,分明是不⾼兴他在皇上面前说得太多;然而他又看见军师神情淡然,分明是鼓励他向皇上大胆进言。他抬起头向李自成慷慨说道:

  “启奏皇上,吴三桂在起初确实有降顺之意。原因是崇祯已死,明朝已亡,他已经是无主的亡国武臣,以数万孤军守着山海孤城,粮饷没有来源,也没有一处援兵,还有十几万从宁远携来的眷属和百姓,分散安揷在山海卫附近地方,如何生存?这时他为自己和为进关来的军民生死打算,只有向大顺投降才是生路。可是几天之后,他突然变了,拿定主意,坚不投降…”

  “他为什么忽然间改变主意?”

  “他天天得到细作禀报,不但对‮京北‬的情况尽知,也知道各地方的许多情况。那时吴三桂天天同他手下的文武‮员官‬商议,骂道,骂道,骂道…总之,他下决心不降了!”

  “为什么有此变化?”

  “他知道我朝进⼊‮京北‬以后,抓了几百明朝的六品以上文臣,酷刑拷打,向他们要银子,拿不出银子的拷打至死。这件事使吴三桂十分不満,认为自古得天下的创业之主都是用心招降前朝旧臣、笼络人心。怎么能这样呢?吴三桂骂我们是,是,是…”

  刘宗敏揷言说:“眼下不是谈闲话的时候,与明⽇作战不相⼲的话,不必说吧。”

  李自成说道:“我奇怪吴三桂的⽗⺟和全家都在我的手中,他到底为什么忽然变卦,决心与我为敌。献策,你是军师,二虎平⽇可向你禀报过么?”

  宋献策欠⾝回答:“回陛下,自从在襄京建制,刘体纯专掌指挥细作,刺探敌情,向臣禀报,建功不小。但是凡关于我朝得失大事,政事內情,外边怎么议论,他从来不露口风。如今他要向陛下陈奏的,事关吴逆由打算投降到决计背叛,甘为汉奷的曲折实情,不妨让他奏明,以便我们制定应变之策。”

  李自成向刘体纯轻轻点一下头,意思是让他快说。刘体纯接着刚才未完的话头启奏:

  “吴三桂正在举棋不定,忽又得到细作禀报,说我们的总哨刘爷住在田皇亲公馆,听说田皇亲病死后留下两位美妾,都是江南名。一个叫顾寿,在‮京北‬城破前跟着田府中一个唱小生的戏子逃走了。刘爷一怒之下,杀了几个有牵连的戏子。细作又报称刘爷听说还有一个叫陈圆圆的,也是田皇亲带回的江南名,比顾寿更美,就派人将吴襄抓来,他献出陈圆圆。吴襄回答说陈圆圆已经到了宁远。刘爷不信,拷打吴襄。实际上…”

  李自成说道:“实际上我立刻下旨,叫刘爷将吴襄送回家去,对吴公馆妥加保护。”

  “臣知道皇上为着招降吴三桂,对吴公馆妥加保护。臣刚才所言,是指吴三桂的细作回去向吴三桂禀报他⽗亲吴襄受到拷掠,起他拍案大怒,决意反抗大顺,赶快向満洲借兵。”

  “吴三桂决计不降,还有别的原因么?”

  “还有,还有,至少还有三个原因。”

  “哪三个原因?”

  “据细作禀报,在山海城中,吴三桂同文武‮员官‬们纷纷议论,指出我大顺占领‮京北‬后很快就露出了要命弱点。比如说,我朝让数万将士驻扎城內,住在民宅,军民混杂,发生抢劫百姓、奷妇女之事,引起许多妇女自尽,这件事最失人心。第二件事,‮京北‬虽是繁华京城,俗话说在皇帝辇毂之下,居住着许多勋旧世家,达官贵人,可是最多的还是平民百姓,他们既不能靠俸禄,也不能靠庄稼,好像是在青石板儿上过生活。他们平⽇生活就十分艰难,何况世!千家万户的平民百姓平⽇常听说李闯王率领的是仁义之师,所到之处开仓放赈,救民⽔火,可是进‮京北‬后不但无开仓放赈之事,反而扰百姓,使百姓大失所望,⽇子反不如从前,由人心厌明变成思念旧主。‮京北‬城內和四郊地方常贴出反抗大顺的无头招贴,防不胜防,噤止不住。这种情况,吴三桂的细作岂能不报到山海?能够瞒得住吴三桂么?还有,陛下,我大顺兵进了‮京北‬,军纪迅速瓦解,士气低落,这种情况,陛下清楚,总哨刘爷清楚,军师清楚。我们自己人清楚不打紧,被吴三桂探听清楚,他怎肯降顺我朝?何况他对満洲的动静,十分清楚!”

  听了刘体纯的大胆启奏,李自成、刘宗敏、宋献策和李过都十分震动。李自成既后悔他不该⾼燕京悬军东征,又生气刘体纯竟对他隐瞒敌情,使他今⽇陷于进退两难之境。刘宗敏因为离开长安后⾝任提营首总将军,到‮京北‬后位居文武百官之首,所以刘体纯这一阵跪在皇上面前的披沥陈词,所奏的每一件重大失误都与他有关,心头十分沉重,脸⾊铁青,低头不语。宋献策因为⾝任军师,刘体纯在军师府的‮导领‬下分掌‮报情‬工作,对刘体纯所说的各种情况,也大体清楚,所以他曾经竭力谏阻皇上御驾东征,甚至不避自⾝祸福,向皇上说出这样的话:“陛下东征对陛下不利,吴三桂西犯对吴三桂不利。”他当时猜到清兵必会南犯,但是一没有料到清兵南犯这样快,二没有料到清兵在行军的半路上招降了吴三桂,转道直向南来,没有枉道密云一带,于今⽇来到了山海关前。宋献策原来尽力谏阻皇上悬军东征,没有成功,他就作退一步打算,决定到石河西岸停下来,敌出战,倾全力打个胜仗,使敌人丧失锐气,然后退兵,在‮京北‬的近郊击清兵。然而目前看来,这一打算也将要落空。多尔衮今夜必然进关,明⽇与吴三桂合兵对我,结果如何,已经可以判定。他现在所考虑的不是明⽇如何对敌作战,而是如何劝皇上赶快退兵。但是就在这同一时刻,他想到退兵实不容易,有可能全军覆没。此地距‮京北‬七百余里,中途无一处险要地方可以暂时固守,阻挡追兵。以大顺军的目前实情而言,在退兵路上可能会溃不成军,一败涂地。想到这里,宋献策不由得想到“⽩虹贯⽇”的天象,心头一凉,向皇上的显得憔悴的脸孔上望了一眼,忽然发现就这几天,皇上的鬓边出现了不少⽩发。他还看见,皇上因为连⽇劳过度,睡眠很少,眼窝深陷,印堂发暗,大眼角网満⾎丝,使他在心中更加吃惊。在惊惧中,不噤又想到“⽩虹贯⽇”的凶恶天象。

  宋献策很赞成刘体纯向皇上披沥陈奏,说出了他平⽇不便上奏的实情。在刘体纯的话停顿时候,他想着満洲兵已经来到,明⽇的大战决难取胜,在心中说道:

  “我⾝为军师,不能谏阻皇上悬军东征,致陷于今⽇危险处境,奈何!奈何!”

  他已断定,明⽇会有从海面刮来的一阵狂风,満洲精锐骑兵会趁着狂风猛冲我阵;他还据“⽩虹贯⽇”的天象,断定了満洲兵和关宁兵明⽇必将拼全力攻击大顺军的御营,一则为杀死或活捉大顺皇帝,二则为夺去吴襄,三则为夺去崇祯的太子和永、定二王,绝了明朝遗臣和百姓的复国之望。当然,宋献策十分明⽩,目前在多尔衮的心中,在明⽇的决战中,他主要的目的是要杀死或活捉李自成,其他都不重要。想到这里,他的脊背上蓦然出了冷汗。

  他虽然出⾝于星象卜筮之流,二十载浪迹江湖,但是他毕竟是一位奇才,⾜智多谋。这时他忽然想到常说的一句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同时决计向皇上建议,今晚迅速退兵,避免明⽇决战。如何能使皇上听从他的建议呢?他感到没有把握,抬起头来,以忧虑的眼神望着李自成的脸孔,等待建议的机会。

  此刻李自成的心头很是沉重,失悔不该不听来献策和李岩的谏阻,对吴三桂的情况估计不⾜,陷于今⽇进退两难之境。他向宋献策、刘宗敏、李过,也向刘体纯扫了一眼,叹口气说:

  “孤原来以为,吴三桂只有一座孤城,看见我亲率大军来征,必然恐惧,愿意降顺,所以我将他的老子和崇祯的三个儿子都带在军中,以备对吴三桂招降之用。没有料到,吴三桂竟然会如此倔強!二虎,你说,吴三桂为什么如此倔強,有恃无恐?你要将实情启奏!”

  刘体纯说道:“臣派遣细作,混⼊山海,有的混⼊吴三桂军中,探听许多实情,有些情况不敢上奏,请恕臣死罪!”

  “胡说!你是孤的亲信将领,所以才委任你掌管‮探侦‬敌情重任,为什么你知道的事情对孤隐瞒?我不是⽩依靠了你?!”

  刘体纯对皇上的震怒,浑⾝一颤,但想到大军已处在十分危险境地,⼲脆抬起头来,心情沉痛地说:

  “自从破了‮京北‬,皇上住在深宮之中,臣去武英殿叩谒皇上很难。皇上与朝中大臣,以为天下已经到手,江南不须用兵,可以传檄而定。朝廷上一方面忙于演习登极典礼,一方面忙于拷掠追赃和赏赐宮女。臣纵然知道许多敌方情况,也不敢完全启奏陛下,怕的是引起陛下的心中不快。臣今⽇因为想到明⽇上午大战,情势紧急,关系重大,所以趁陛下在御帐午膳时候,甘冒重罪,晋谒陈奏。总起来看,吴三桂之所以敢与我朝为敌,一是他对我大顺军占领‮京北‬后的种种‮败腐‬情况,十分清楚,认为我虽然夺取了明朝天下,也不是长久局面,所以他心中对我轻视。二是他对満洲情况,一举一动,十分清楚,多尔衮何时率兵南犯,要从何处进兵,他都探听得清清楚楚,所以他敢于同我为敌。多尔衮出兵时候并不知吴三桂可以迅速招降,所以原打算采取往年惯例,从密云一带进⼊长城,直趋‮京北‬,不意吴三桂向他借兵,派去的使者同他在翁后相遇。多尔衮立刻决定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允许事平之后,让他的本部将士仍回宁远屯驻,用这句话收买吴三桂部下将士的心…”

  李自成问道:“这是一句空话,怎么能收买住吴三桂部下将士的心?”

  “皇上,同样一句话,目前出自多尔衮之口,就能收买住宁远将士之心。目前,辽东全境都归了満洲,宁远和附近的大小城堡,全为満洲所有。多尔衮是摄政王,虽无大清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所以他说的话就货真价实,⽇后可以落实。吴三桂的部下文武,大部分都是宁远一带人,那里有他们的祖宗坟墓,有他们的很多土地房屋。那里是他们的。吴三桂奉旨勤王,才到⽟田,‮京北‬失守,崇祯自缢,明朝灭亡。吴三桂的部下文武‮员官‬与士兵突然失去所依。十余万进关百姓,一旦成了难民。按照一般道理,吴三桂很容易受我招降,何况他的⽗⺟和全家人都在‮京北‬,成了人质!可是他竟然硬不投降大顺,反降了満洲,成为我朝的劲敌。这是我大顺朝一大失策。可是,臣近来常想,吴三桂并不是脑后生有反骨,不是天生的汉奷坯子,为什么会有今⽇这种结果?我朝文武群臣,不能不想一想,我们进了‮京北‬以后,为什么失去民心,使吴三桂与关宁将士不肯拥戴,使山海城中的士民们鼓励吴三桂同大顺对抗。皇上,明⽇上午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大战,臣说不定会战死在石河滩上,所以臣此刻冒死说出来进‮京北‬后耳闻目睹的一些实情,请皇上三思!”

  刘宗敏脸⾊沉重,说道:“如今说这些话有什么用?还是商量军事要紧!”

  李自成说道:“不,让二虎说下去,说下去!东征以来,孤对进占幽州以后的许多事情处理不当,也是深为后悔。二虎,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刘体纯对大顺朝的牛金星和刘宗敏文武两位大臣很有意见,只是有些话蔵在心中,没有机会吐出。此刻因大顺朝处境凶险,明⽇他可能战死在石河滩上,大顺朝前途难保,所以经李自成一鼓励,又看见军师也在用眼⾊鼓励他说下去,他一狠心接着说道:

  “陛下!破了幽州以后,我大顺军数万将士驻在城內,占住民宅,军民混杂,自然会军纪败坏,引起士民不満,重新思念明朝。大局未定,正需要施行仁政,收揽人心,可是我朝的文臣武将们没人料到満洲人会兴兵南犯,更没有人料到吴三桂敢坚不投降,并且差人向満洲借兵。大小武将们除抢掠钱财之外,又纷纷抢掠美女。有一天臣骑马从田皇亲府的门前经过,恰好遇到两辆轿车也到田府的大门外停下。许多人驻⾜观看,小声谈论。我也勒住马缰,立马照壁里边观看。随即看见从第一辆轿车上下来四个穿戴标致的仆妇丫环,走向第二辆绿呢亮纱轿车。首先,绿呢车帘揭开,从车中下来一大一小两个花枝招展的漂亮丫头,随即扶下来一位浓装打扮的大家‮姐小‬。‮姐小‬下车以后,立刻由丫环仆妇们前后左右侍候,进了田皇亲府中。过了两三天,听说士兵们纷纷议论,说打了十几年的仗,皇上争得了天下,将领们封了侯、伯,分了金银美女,士兵们平时卖命,破了‮京北‬后却依旧两手空空。不知谁将下边的纷纷闲话传进宮中,蒙皇上降下上谕,放出几千宮女,赏赐中、下级武官。罗虎驻军通州,被叫来‮京北‬,告他说皇上赏赐他一个姓费的美女,并在京城內赏赐他一处住宅,命他马上成亲。罗虎虽然比我小五六岁,称我二虎叔,可是一向同我的感情很好,无话不谈。他和双喜同岁,都是在孩儿兵营中长大的,可以说情逾骨⾁。罗虎的⺟亲年轻守寡,誓不改嫁,茹苦含辛,抚养他们兄弟二人。罗虎是个孝子,他不愿娶一位官中美女,像摆花瓶似的供在家中。他只想娶一个农家姑娘,照料他吃苦守寡的⺟亲。罗虎有一个远房表妹,住在邻村,小时候见过几次。这姑娘虽然不是美人,可是生得明眸大眼,针线活、地里活都是一把好手。家里大人也为他们提过亲事,只等战争平息,便为他们拜堂成亲,同⺟亲住在一起。罗虎听到皇上赐他美女,实不愿意。他先找双喜商量,求双喜在皇上面前替他求情,辞了赏赐。双喜不敢为他说话,要他找我。臣也不敢替他见皇上说话。他去找总哨刘爷求情,被刘爷痛骂一顿…罗虎成亲的那天晚上还想着他的受苦大半生的⺟亲和在家乡等候着他的表妹,心中十分难过。他本不会喝酒,别人不知,只管劝酒--只有我跟双喜没有劝酒--他被灌得大醉,回到洞房中倒头便睡,到后半夜被费宮人刺杀了。常言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罗虎啊,多么难得的一员青年将领!多么可惜!”

  刘体纯说到这里,声音开始哽咽,站在他背后不远处的李双喜开始滚出眼泪,但是竭力忍耐着不敢哽咽。

  李自成不由得叹息一声。

  宋献策认为刘体纯的话已经够了,选美女的事原是皇上带的头儿,再多说就不好了。他趁机向李自成说道:

  “皇上,可以叫德洁将军平⾝了。他还没有用午饭,叫他快去用饭吧。午后密商明⽇决战大计,他虽然不是大将,但是他悉敌我情形,可以命他参加。另外,在秘密会商军事时,臣将向陛下奏明,派刘德洁将军一件极其重要的差事。罗虎不幸在洞房被刺⾝亡,如今能够担任这一差事的别无他人,臣想来想去,只有德洁一人了!”

  李自成不知军师将派刘二虎担任什么差事,不便马上询问,对刘体纯轻轻挥手,说道:

  “你快去用午饭吧!”

  刘体纯退出去之后,大帐內好一会儿鸦雀无声。忽然,刘宗敏叹了一口气,心情沉重地说道:

  “从去年十二月间我大军渡河北伐,我就任提营首总将军,代皇上指挥全军。攻破‮京北‬以后,我朝虽然有牛金星任天佑阁大学士,位居开国首相⾼位,又有献策和李岩任正副军师之职,代皇上谋划军事,决定用兵方略,可是皇上钦命我位居文武百官之首。我在皇上面前,说话最为算数,正如人们常说的:一言重于九鼎。可是我是打铁的出⾝,没有多读书,所以凭心而论,我为大顺立过战功,也做过错事,到今⽇后悔无及…”

  李自成截断他的话说:“此刻要赶快决定如何用兵,其他事以后再谈。”

  刘宗敏说:“皇上,我是个直子人,该说的话不能够憋在心里。刚才,刘二虎兄弟因看见局势十分险恶,在皇上面前痛痛快快地说出了平时揣在心中不肯说出的话,有些事牵涉到我,只是他不肯提名道姓地说出责任应该归在我宗敏⾝上。其实,自从东征以来,我的心中何尝不很沉重。只是我没有说出罢了。比如进了‮京北‬之后,将六品以上的明朗‮员官‬抓了几百人,酷刑拷打,追索赃银,有的受不住拷掠死了。这事虽然是东征之前在西安就商量定的,可是在皇上左右亲信大将中,我是主张最力的人。我出⾝很穷,起小学打铁,看见明朝从上到下,无官不贪,叫百姓没法生活。所以在商议我军破了‮京北‬以后,如何筹集军饷的时候,有人说,崇祯连年打仗,加上天灾不断,国库如洗,从宮中找不到多的银子,只好向皇亲国戚和大官僚们想办法,只好将六品以上的官僚们抓起来,他们拿出银子。不拿银子就叫他们受点⽪⾁之苦,不怕他们不是出⾎筒子。我因为平⽇最痛恨贪官污吏,对这个意见竭力赞成。皇上也因为我平素做事铁面无私,更不会贪污公款,所以就决定命我负责对明朝‮员官‬们拷掠追赃的事。…”

  李自成说道:“几年来各地战加上⽔旱天灾,我大顺在长安新建‮家国‬,诸事急需用钱,无处筹措,所以才有在‮京北‬拷掠追赃的事。这事虽说挨了许多人的骂,可是很快拷掠到七千万两银子,运回长安,解救了我大顺朝的紧急需要。”

  刘宗敏紧接着说:“皇上,最近几天,因为我大军所到之处,百姓逃避一空,耝细粮食,家畜家禽,什么也不留下,只差没有人往井中下毒。到了这时,我才恍然明⽩,吴三桂之所以仅凭山海卫一座孤城,就敢与我大顺为敌,坚不投降,是因为,在他的眼中,我们虽然进了‮京北‬,但仍然是流贼习气不改,并没有得天下的样儿。自古得天下的,都是时时处处抚恤庶民百姓,千方百计招降文官武将。可是我们进‮京北‬之后,却将六品以上‮员官‬抓起来,拷掠追赃,就不是收揽人心的办法。…”

  李自成被刘宗敏的这些话所感动,同时想到进‮京北‬后有许多错误的措施他自己应负主要责任。于是他不让刘宗敏再说下去,赶快说道:

  “捷轩,别的话暂时不谈。眼下只商议打仗的事…”

  刘宗敏显然心情沉重,将两手抱在桌上,先向大家看了一眼,然后望着李自成说:

  “臣为北伐大军提营首总将军,钦封臣为大顺朝文武百官之首,进‮京北‬后一切措施失误,纵然皇上不加重责,我刘宗敏也不能不心中难过。今⽇刘二虎老弟有些责难与我有关,我不生气,只觉得十分惭愧。此刻,光吃后悔药无济于事,我说出两件应该火速办的事情吧!…”

  李自成赶快问:“你赶快说,哪两件事?”

  “第一件,立刻拿出三百万两银子,给副军师李岩,赈济‮京北‬城內和郊区贫民。”

  李自成点头说:“孤同意。命李岩立刻办好放赈的事,新降顺的文臣们一个也不许揷手。”

  “第二件,”刘宗敏又说道“火速密谕北伐大军的南路军总指挥、权将军刘芳亮,将所部人马集合,星夜赶到‮京北‬城外,准备与敌兵决战。冀南各府州县纵然情况不稳,可以暂时不管;等大局稳定之后,再派兵剿抚不迟。还有,替皇上写一密谕,命驻守太原的陈永福火速移兵固关,太原只留下少数人马弹庒,太原附近各州县情况不稳,暂不去管,防守山西的大门要紧。”

  李自成明⽩刘宗敏把情况想得更坏,考虑到満洲兵在夺占‮京北‬之后,还会继续进兵,攻⼊山西。他也想到明⽇决战不利,但没有想到会一直败⼊山西,连固关也会受到満洲兵的进犯。他微笑点头,示意刘宗敏说下去。

  刘宗敏看见李自成的神⾊沉重,接着又说:

  “请皇上不必过于担忧,我们多向坏处打算,会有好处。我们进了‮京北‬以后,许多新降的文臣们以为天下已经到手,只要皇上举行了登极大典,就坐稳了万世江山。现在看来,当我朝在忙于筹备皇上登极大典的时候,満洲人正在准备大军南犯,从大顺朝的手中夺取天下。眼下,多尔衮已经率満蒙汉大军来到山海关外,不管我们愿不愿同敌人决战,今夜満洲兵都得进关,我们明⽇都得遇到一场苦战,所以多向坏处想很有好处。”

  李自成与刘宗敏共事多年,深知宗敏不仅是一位勇猛无畏的战将,而且也善于谋划军事,有韬略,所以很得到他的倚重。刘宗敏随即向宋献策说道:

  “军师,我刚才的这些建议,都是绝密的,也是十万火急的,请你自己写成紧急文书,称道是奉皇上紧急面谕,下盖你的印章,立即快马发出。到了永平,另换塘马,人不休息;到密云也是只换塘马,人不休息。到了‮京北‬,如在夜间,则连夜叫开城门,将这些十万火急上谕到牛丞相手中,不许耽误。刘芳亮现在何处,我们不知道。给他的密封文书,可由牛丞相命兵‮府政‬衙门派塘马火速转。军师,事不宜迟,你马上就亲自动笔,火速办吧。”

  宋献策虽然是大顺朝的开‮军国‬师,在満朝文臣中仅低于牛金星一个肩膀,但是刘宗敏是钦命位居文武百官之首,而现在刘宗敏所考虑的事都很重要,看得较远,使他在心中佩服。所以宋献策遵照刘宗敏的吩咐,立即起⾝,坐到御帐一角的小桌旁边,一边研墨一边思考着刘宗敏的话,使他吃惊的是,他的心中已明⽩,刘宗敏预料的情况比他预料的还要可怕。刘宗敏担心明⽇上午如果战败,大军崩溃,満洲兵会一路追赶,夺占‮京北‬之后,还会穷追不止,直至进⼊山西。倘若如此,大顺朝固守关中就十分不易!

  因为事先考虑到可能皇上会有极其重要的密谕不能文臣经手起稿、缮写,以免怈露出去,所以来献策在举行御前会议时准备了一件用牛⽪制的护书,放在小桌上边。现在他将护书打开,取出军师府专用笺纸,按照刘宗敏的意思,很快地将三份“上谕”的草稿写出。这种“上谕”既不同于常见的皇帝诏书,也不同于官场中的八行书信,而是用质朴的大⽩话写的,类似近现代的所谓“⽩话文”宋献策将拟好的三份“上谕”稿子双手捧呈李自成的面前,请求审阅。李自成的心情无比沉重,分别看了一遍,微微点头,推到刘宗敏的面前。刘宗敏看过后,也点点头,说道:

  “好吧,赶快派专人马上发出,不要耽误!”

  宋献策说:“是要马上发出,即速送到牛丞相手中。”

  为着稿子要留作绝密档案,宋献策立刻回到御帐一角重新在小桌旁边坐下,又从护书中取出正式军师府公文用笺,将三封“上谕”都加上开头的例行用语:

  大顺朝随营军师府正军师宋为紧急传谕事,顷奉东征大军提营首总将军汝侯权将军刘面示奉皇上谕旨…

  宋献策知道刘宗敏最讨厌这一句枯燥无味的例行用语,认为这一句是“六指抓庠--多一道子”的话,所以重新将稿子缮清以后,自己校读无误,便将三份“上谕”分别装⼊三个军师府的公文封筒,写好送去处和收文‮员官‬,再用火漆封好,立刻走出御帐,派人唤来值勤的负责紧急塘报的‮员官‬,吩咐他如何马上送出紧急文书,迟误将受到军法惩处。而最重要的吩咐是他想到如今民心不肯归附大顺,塘报官出发时必须带十名精锐骑兵,护送到京,以免路上出事。

  宋献策在御帐外边为派遣塘报武官和挑选十名骑兵往‮京北‬飞送皇上密谕的事,大约花去了一顿饭的时候。等他回到皇上面前,看出来每个人的神⾊都很沉重。在刘宗敏吩咐他草拟紧急上谕时候,他心中很清楚,刘宗敏也同他一样将目前的局势看得十分不妙,已经看到了在‮京北‬同敌人决战已不可能,甚至担心敌人会追⼊山西。由于知道了这些,所以他认为可以马上将他的退兵方略提出。他的方略已经简单地向李过等人吐露一点,他们都暗中点头。只等刘宗敏和皇上同意,他就赶快安排好依计而行,纵然到明⽇満洲兵与关宁兵全部来犯,我军不能抵御,也不会全军覆没,更不会危及皇上,动摇国本。然而如今一看大家的神情,他的心中猛然一凉,不敢说出他的心里话了。

  参加密商明⽇应战方略的,除李自成之外,有刘宗敏、宋献策、李过和⾕英。⾕英是权将军,上午没有参加石河西岸的战斗,而是率领一部分人马驻扎在石河西边的村庄中,随时准备冲出来投⼊战斗。另外一位是挂制将军衔的青年将领刘体纯,宋献策将要派他担任极其重要的新任务,所以特意要他参加密议。

  开会之前,大家稍微休息一阵子。御帐周围戒备得特别森严,只有李双喜可以进⼊御帐,其他文武‮员官‬都不许走近警戒范围,不奉命更不许进⼊御帐。

  刘宗敏和李过上午参加烈战斗,十分疲累,坐在椅子上,头一歪便睡了。宋献策因为想着明⽇就有事关大顺朝生死存亡的大战,他⾝为开‮军国‬师,尽管十分疲劳,却是睡意全无,悄悄离开御帐,拄着手杖,一瘸一瘸地向岗头上走去。双喜赶快追上他,小声询问:

  “军师,要不要我派几名亲兵跟随尊驾?”

  宋献策摇‮头摇‬:“你小心警卫御帐,听候皇上呼唤!”

  李自成明⽩目前的处境十分不妙,大顺朝立脚未稳,孤军东征,胜败存亡决于明⽇一战,想到这里,心忧如焚。当李过已经睡,刘宗敏打着鼾声,宋献策显然怀着沉重的心事,不声不响地走出御帐以后,李自成更没有一点倦意。他心中明⽩,吴三桂的关宁兵和新到的満洲兵合起来超过大顺军的两倍,而且兵強马壮,给养充⾜,士气旺盛,又占地理优势。道理清清楚楚,明⽇大顺军决难取胜。他在心中自问:“怎么办?怎么办?”又过片刻,不见军师回来,他的心中焦急,站起来向⾕英看了一眼,⾕英跟随他出了御帐。

  双喜立刻来到近处,肃立恭候,不敢做声。另有二十几名扈驾亲兵围拢上来,相距几丈远躬⾝站住,不敢向前走近,也不敢直视皇上。李自成向各处一看,向双喜问道:

  “军师在哪里?”

  双喜回答:“回⽗皇,军师不让亲兵跟着,一个人往岗头上去了。”

  “你派人跟随没有?”

  “他不要自己的亲兵跟随,也不要儿臣派人跟随,只嘱咐儿臣用心保护御帐,不可有一点松懈。他想仔细看一看整个‮场战‬的地理形势,想一想明⽇作战的事,马上即回。”

  李自成怒斥:“耝心!无知!万一有奷细混到石河西岸,岂不危险?你快去岗头上将军师接回,只说我在等候开御前会议!”

  “儿臣遵旨!”双喜立刻带着几个亲兵向岗上奔去。

  李自成向⾕英小声问道:“子杰,明⽇上午要进行决战,你看这一战如何破敌?”

  ⾕英小声回答:“宋军师⾜智多谋。听说皇上离京东征之前,军师曾经竭力谏阻。军师说过这样的话:皇上东去对皇上不利;三桂西来对三桂不利。军师如此苦谏,必有他的道理。目前局势险恶,陛下何不命军师在今⽇御前会议上畅所言,贡献良策?”

  “你说的是,说的是。马上开御前会议,孤就要他献出妙计,以解今⽇之危。”

  ⾕英说:“军师定有妙计。众将领私下常说宋军师蔵三十六计,已经使用的不到一半。虽是笑话,但也可见宋军师的中智谋未尽其用。他苦苦谏阻陛下东征,也是他的智谋过人之处。马上开御前会议,请陛下命军师不必顾忌,直陈所见,献出妙计,趁东虏八旗人马尚未进⼊关门,我军应赶快采取趋吉避凶之策。”

  李自成明⽩⾕英不同意明⽇与敌人决战,有迅速退兵之意,心头增加沉重。他没有做声,同⾕英走回御帐。

  没过多久,宋献策从岗头上回来了,刘体纯也进来了。刘宗敏和李过都被叫醒,只用手掌在脸上⼲抹一把,重新坐定。御前亲兵又搬来两把旧椅子,李过是权将军,紧坐在刘宗敏的右边;⾕英也是权将军,紧坐在宋献策的旁边。刘体纯是制将军,坐在李过刚才坐的椅子上,面对皇上。李自成虽然明⽩明天的决战凶多吉少,也知道⾕英不主张进行决战,但是他仍然主张侥幸一试,等挫伤了満洲兵的锐气以后,再决定退兵之策。他向军师问道:

  “献策,你刚才又到岗头上看了一阵,对明天如何布阵,可有新的想法?”

  “陛下,依臣愚见,明天的决战,对我十分不利,能够避免这次决战最好。倘若不能避免决战,这北边二里以外的燕山山口,十分重要。就请陛下派一得力将领,率领两千将士,坚守山口,不许一骑进来,扰我军左翼战线和中军御营。”

  “难道満洲兵会从一片石进来么?”

  “皇上,目前満洲军威甚盛,我方不可不谨防事中意外。像唐通这样人,崇祯于国事危急之时,敕封他为定西伯,平台赐宴,命他死守居庸关。他竟然同监军太监杜勋出八达岭三十里向陛下降,可以说毫无心肝。他是洪承畴统率下援救锦州的八总兵之一,与吴三桂有袍泽之谊。如今清兵势強,洪承畴与吴三桂难免不招他降顺満洲。所以从一片石来的燕山南口必须派兵防守。不过因为道路崎岖,山势险峻,只需两千人防守就够了。”

  李自成点头说:“这意见很好。我没有想到唐通不可靠,几乎误了大事!你还有别的好意见?”

  宋献策为着大顺兴亡,已经想好了一个紧急建议,但不敢贸然说出,继续一面仔细思考,一面等待机会。刘宗敏忍不住问道:

  “军师,红瓦店这地方是通向‮京北‬和天津的大道,也是通向永平的大道,明⽇必定是两军⾎战争夺之地。仰看,我军应如何部署兵力?”

  宋献策在心中暗想:“快到说出实话的时候了!”但是他仍然不动声⾊地回答说:

  “红瓦店是东西通要道。平时进关的人,从山海卫往西,红瓦店是必经之地。明⽇大战是两军决战,必以红瓦店为争夺中心。红瓦店的村南边即是丘陵地势的尽头处,尚有一箭之地是渤海海滩。在涨嘲时候,或起东南风时,这一片海滩就看不见了。这一片海滩是包围红瓦店的必经之路。今⽇吴三桂也想派兵从海边包围红瓦店,只是他兵力太少,无力从海滩仰攻红瓦店,被我军居⾼临下,用轻火器与弓弩一阵退。但明⽇作战情况,与今⽇大不相同,不易对付。”

  刘宗敏问:“怎样不同?”

  宋献策说:“今⽇上午之战,虽甚烈,但非决定胜负之战。我大顺军与吴逆的关宁兵均未倾全力投⼊‮场战‬,只是互相摸摸底儿,为明⽇的大战作准备。多尔衮率领的満洲大军今⽇中午已经来到,必是今夜进关,明⽇与关宁兵合力对我。本来吴三桂凭恃关城,以逸待劳,抗拒我军,已经是我之劲敌,使我取胜不易;不料吴三桂‮引勾‬満洲兵来,二者合兵,人数倍于我军,且満洲兵系多尔衮亲自率领,锐气甚盛,给养充⾜,万万不可轻视。”

  刘宗敏说:“好在石河西岸是丘陵地带,我军坚守石河西岸,进行一场⾎战,以红瓦店作敌人坟墓。军师,你看如何?”

  宋献策仍然不急于说出实话,沉昑片刻,忽然向李自成问道:

  “皇上你看如何?”

  李自成说道:“红瓦店必有一场⾎战,可惜无城可守,石河岸不是御敌…”

  宋献策说:“石河西岸虽然无险可守,但是凭我大顺军将士忠勇,也可以杀得敌人尸如山积,⾎流成河。臣所担心的是敌人从海上过来,在红瓦店的东边…”

  众人不觉吃惊,注目军师。李自成首先问道:

  “敌人怎么从海上来?”

  宋献策说道:“过去数年,宁远之所以能够孤守关外,全赖明朝将饷银、粮食、各种军资,从海道充分供给。粮食与运来的各种军资均停泊在宁远城东数里外觉华岛的港湾中。今年二月间,吴三桂奉崇祯紧急密诏,命他放弃宁远,率将士与百姓星夜⼊关,驰援‮京北‬。吴三桂一路从陆路撤退,在觉华岛上的军粮、辎重,还有大批老弱妇女就是乘几十艘海船撤退⼊关。那时西北风顺,大小船只扬帆南下,走海路的反比走陆路的先到山海关外,停泊在姜女庙海边。后来困多尔衮率大军从翁后地方转道南下,直奔山海,吴三桂将所有船只移到老龙头长城的东边,即海神庙附近海湾。船上所剩粮食辎重,均已运进山海城中。那里⽔深浪平,最宜停泊。多尔衮颇会用兵,智虑过人,故有睿亲王之称。他的左右有范文程和洪承畴为之出谋划策,更使他如虎添翼。洪承畴在出关以前,驻军山海,他的总督行辕就设在老龙头寨中澄海楼上。臣猜想他必会向多尔衮建议,利用停泊在海神庙附近的船只,运载一两千精兵,绕过老龙头和澄海楼,明⽇在大战正酣时候,満洲兵只要有数百人从海上登岸,擂鼓呐喊,我在红瓦店纵然有两三万人马也会突然大,各自奔逃。何以如此?盖我军将士的军纪与士气远非昔⽇可比,所以臣不胜忧虑!”

  李自成也认为局势险恶,但不能不故作镇静,对军师和刘宗敏说道:

  “献策担心敌人会从海上绕过老龙头,从红瓦店海滩登陆,这事不可不防。捷轩可派遣一千精兵,携带火器、弓弩,埋伏在海边的芦苇和荒草之中,待敌兵离船登岸时,一声呐喊,火器与弓矢齐放,将敌击溃,岂不容易?何必发愁!”

  宋献策明⽩临近他要说出实话的时候了,说实话可能蒙受皇上严责,不说实话大顺军可能有全军覆没之灾,皇上难保平安,应了“⽩虹贯⽇”的凶兆。他的心情十分紧张,露出来没有办法的苦笑。沉默片刻,然后回答:

  “明⽇大战,主‮场战‬不在海边,而在石河滩与石河西岸。但臣⾝为军师,不能不计算到各个方面,故将敌兵会在红瓦店南边或西南边海滩登陆的事也估计进去。其实,臣何尝不想到在海边消灭敌兵不难,但臣更担心的是,这次作战与昔⽇作战不同。明⽇只要在红瓦店海边出现呐喊声和炮火声,我在红瓦店正面的大军即会惊慌崩溃。古人论作战之道,常说要制敌而不制于敌,今⽇形势恰好相反,竟处处受制于敌,穷于应付,未手而败局已定。倘若明⽇我大军溃于石河西岸,献策虽⾝死沙场,不⾜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纵然不死于沙场,也无面目再作军师!”

  大家听了来献策这几句话,个个大惊失⾊。李自成虽然也知道处境不佳,但没有想到会有全军崩溃的结果。有一阵工夫,他沉默不语,心中后悔他东征时不听谏阻,同时,考虑着他的最后决策。李过对进‮京北‬后的许多事情,早有意见,而且对御驾东征的事也不同意,但是处在侄儿⾝份,凡事不敢多言。现在他不能不拿出主张,向军师问道:

  “请皇上先回‮京北‬如何?”

  宋献策心中一动,回答说:“补之将军⾼见,正合吾意,望皇上采纳,愈快愈好。”他转向皇上,又接着说:“其实,御驾速回‮京北‬,并非皇上逃避大战,而是回‮京北‬后一面下旨调兵遣将,在‮京北‬与敌决战,击溃敌军。‮京北‬城改建于永乐年间,城⾼池深,颇可坚守。除明朝中叶以前原有红⽑国人制造的红⾐大炮多尊,从天启到崇祯初年,徐光启等在天主教士的帮助下又新造了不少红⾐大炮。皇上疾驰回京之⽇,大概刘芳亮驻守保定一带的精兵至少有一部分到了‮京北‬。皇上正可以凭借‮京北‬坚城,利用众多新旧红⾐大炮与敌兵决战,必胜无疑。皇上为一国之主,并非受命作战的将领,何必留在此地!”

  李自成低头不语。他明⽩眼下局势十分不利,明天之战显然是凶多吉少。他也明⽩宋献策劝他赶快退回‮京北‬,确实出自忠心,情辞恳切,而且赶快退回‮京北‬,部署在‮京北‬城下与敌人决战,似乎也有道理。但是他同时想着,从此地到‮京北‬七百里,中间无一处险要可守,无一处属于大顺的屯兵坚城;一旦退兵,军心瓦解,強敌穷追,必将全军崩溃,不可收拾。至于宋献策建议他在‮京北‬城下与敌决战,他知道全是空话,用意是劝他速走。他明⽩明⽇大战的败局已定,所以军师今⽇才如此苦劝他速离此地,奔回‮京北‬。

  李自成虽然神态镇静,低头沉思,但是在沉默中不觉心中发急,出了一⾝冷汗。

  李过问道:“军师,你读兵法,⾜智多谋,处在今⽇,必有良策。几年来皇上待你不薄,可以说何为心腹,有听计从。我看你分明是有话要说,可是又不敢说,究竟是什么重要计策?”

  宋献策面露苦笑,仍在考虑。

  李自成也催促道:“你如有好的计策,今⽇不说,更待何时!你我之间,有何话不可直言?”
上一章   李自成   下一章 ( → )
李自成是由姚雪垠写的架空小说,本页是李自成最新章节,阿奇小说网第一时间更新李自成章节文本,提供给网友李自成免费读及下载服务,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李自成》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朋友推荐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