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是由姚雪垠写的架空小说
阿奇小说网
阿奇小说网 短篇文学 武侠小说 校园小说 官场小说 乡村小说 重生小说 穿越小说 言情小说 架空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玄幻小说
小说排行榜 同人小说 耽美小说 推理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历史小说 竞技小说 科幻小说 伦理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深宅旧梦 情栬西游 滛情幻影 心畸之夺 情卻双轨 绝地羔羊 四面春风 龙之物语 风韵犹存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热门小说
阿奇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李自成  作者:姚雪垠 书号:42936  时间:2017/10/28  字数:13086 
上一章   第二十七章    下一章 ( → )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七章

  李自成在九宮山下被杀两个多月后,清朝的靖远大将军--和硕英亲王阿济格,率军离开了江西境,班师回京。他经湖北过河南,于七月中旬来到河北境內。正当他为顺利回到京都,再不用受南方的酷热、嘲和蚊虫之苦而暗自庆幸的时候,七月二十⽇,前去京城奏报行军情况的特使驰还军中,带来了一个让他大吃一惊的消息:李自成并没有死,而是逃到了江西境內。这消息虽说还没有得到最后证实,但是已经引起了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的震怒。特使同时带来了摄政王的口谕:阿济格追剿不力,奏报不实,又不待命令而擅自提前班师,数罪迭加,功不抵过,故朝廷将不派‮员官‬前往接。

  到了八月初四⽇,当英亲王的大军到达卢沟桥的时候,多尔衮又派大学士伊图等人前来,再一次传达了多尔衮的这一道口谕,口气也变得更加严厉:

  “阿济格数罪迭加,本应严惩,因念其远征辛劳,故暂不议处。回京后可先到午门会齐,然后各自回家休息。所率人马,即速到指定地点驻扎!”

  于是出征获胜的阿济格突然变成了有罪的人,只好老老实实地遵照摄政王的令旨行事。进城后他先到了午门,因为天气炎热,便张盖坐在午门前,默默等候随后归来的诸王、贝勒、贝子及各位固山额真来此会齐。就在这个时候,不知是谁向多尔衮奏报了阿济格张盖坐午门外的事情,多尔衮便派人将阿济格召到摄政王府,当面痛加斥责。阿济格心中不服,怀着一肚子不満回到自己的府中。

  第二天上午,摄政王多尔衮将诸王、贝勒、贝子、固山额真等都召集到一起,讨论对阿济格如何处分。多尔衮亲自指出阿济格的以下罪款:一、才出师时,胁迫宣府巡抚李鉴铎放了⾚城道朱荣。二、绕道耶鄂尔多斯、土默特马,耽搁了时间。三、李自成下落不明,预先报死。四、未奉旨,擅自班师。五、张盖坐午门前。

  参加会议的満洲贵族们都知道摄政王目前还离不开阿济格,并无意重治他的罪,只是为了朝廷威信,也为了杀一杀英亲王的威风,使他不得居功自傲,才不得不做出要严惩的样子,所以大家在陈述意见时都很注意分寸,不主张议罪过重,有的人甚至主张暂且从缓议罪,等候湖广和江西两处来的新奏报。这些主张都甚合多尔衮之意,他便当时发下令旨,将他的同⺟哥哥阿济格降为郡王,对随征的诸王、贝勒、贝子、固山额真等暂不处分,等待关于李自成下落的新的奏报。

  两个月以后,来自湖广、江西方面的新的奏报,证实了李自成确实已在九宮山下被百姓杀死,这件事自然就不了了之。又过了一些⽇子,多尔衮恢复了阿济格的亲王爵位。

  李自成的事情一经了结,多尔衮的思虑便转向了四川,开始认真考虑派大军对张献忠进行征讨的事情了。

  此时的张献忠,正局促在成都周围若⼲州县和川北一带,局面十分混,情况十分危急。

  去年正月,当李自成意气风发挥师北上的时候,张献忠则率领数十万人马,兵不⾎刃,进人夔门,占领奉节。随即放弃奉节,到了万县。不久又放弃万县,继续⽔陆西上,于六月间攻破重庆。

  分封在汉中的明朝宗室、瑞王朱常浩,本为躲避大顺军追捕而逃到重庆,却不意撞在了张献忠手上。张献忠命人将朱常浩绑至刑场开刀问斩,又命人将全城百姓都驱赶到刑场来观看。就要行刑的时候,天空中忽然狂风大作,雷鸣电闪,看样子像有一场倾盆大雨要下,结果却只有铜钱大的雨点稀稀疏疏落下来。百姓们觉得诧异,开始窃窃私语,哄传瑞王平⽇吃斋念佛,必是有神灵暗中保佑,于是围观的阵脚渐渐散了。张献忠见状,立即命令拉来几尊大炮,将炮口直指苍天,装药点火,声震全城。说也奇怪,一阵炮声过后,雨不下了,雷电也停了。张献忠手捋胡须,哈哈大笑,手指着天空说道:

  “我说老天爷,你坐在天宮里管天上的事就得了,人间的事儿你何必来多管?你⼲打雷,有什么用?难道能吓住我不杀瑞王么?也在这里可是俺老张说了算!”

  说罢,大手一挥,朱常浩随即人头落地。紧接着又把提到的许多官吏,如四川巡抚、重庆知府、巴县知县等等押来,或斩首,或千刀万剐。城中男女老少和投降兵了,除杀死的以外,大约还有两三万人被砍断了右手。刑场中的断手堆积如山,⾎流成河。

  ⾎洗重庆之后,张献忠决定立刻全师分路北上,去夺取成都。有人提醒他重庆这地方十分重要,应该派重兵驻守才是。他却不以为然,说:

  “我是要赶快到成都建国的,什么也没有占据成都要紧!如今李自成已经占据整个陕西、河南、山西和半个湖广,把西安作了京城。听说他在三月间已经攻破了‮京北‬,在‮京北‬称帝了,还派遣一支人马到了广元一带,要占领四川。咱老子已经晚了一步,再晚,连成都也会给李自成拿走啦。如今不宜分兵,须要全师北进,夺取成都。在成都建国之后,杀败了李自成进到广元一带的人马,再重新派兵南下占领重庆。咱老子心里这些道道,你们哪一个数得清楚?你们都不从大处着眼,眼睛里只看见重庆!”

  于是没有人敢再说话。张献忠便于七月里率全军离开重庆,分三路北进,于八月上旬攻破成都,八月十五⽇在成都称帝,建国大西。他的乡土观念比李自成还要严重,总不忘他是陕西人,总忘不下一个“西”字。刚起义不久,他就将自己的‮队部‬称为“西营”自称为“西营八大王”后来兵力大了,就将他的老营称为西府,后来又自称西王,都是表示不忘陕西的意思。如今在成都正式建国,他就将国号定为大西了。

  国号有了,年号呢?文臣们见张献忠尚未作出定夺,便纷纷挖空心思寻词觅字。结果起的名字一大堆,却都是将两个吉利的字合在一起,或预示‮家国‬強盛,或歌颂文治武功。由于‮国中‬久远,朝代太多,除正统朝代之外,还有偏统,如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等,年号太多,很难记清。群臣们想出的年号,难免不与前代年号犯了重复。张献忠将一只眼睛睁大,一只眼睛微微闭起,含着嘲讽的神气望着他的群臣。群臣一见他这副神情,个个低下头去,敛气屏息。左丞相王兆龄赶紧跪下奏道:

  “圣上天纵英明,群臣何能及得万一。想圣上必然早已成竹在,何不明⽩说出,一锤定音,免得大家云里雾里瞎说。”

  张献忠望着文臣们说:“你们这班喝惯了墨汁的人,眼前有现成的年号不留心,偏偏要在书本儿上抠字眼!”

  大家一惊,摸不着头脑。十几个胆子较大的文臣赶快叩头,齐声说:

  “臣等愚昧,请圣上明谕!”

  张献忠说:“我的学的秀才先儿们,用‘大顺’作年号岂不很好?何用你们再挖空心思?”

  大家一时莫名其妙,膛目结⾆,互相观望,又都向丞相望去。王兆龄不觉拍手,对张献忠说道:

  “妙哉!妙哉!皇上确实是天资超群,妙不可言!”他随即转向大家,宣布:“我朝顺天承运,开国四川,定鼎成都,国号大西,年号大顺,万世一统!”

  可是群臣仍觉莫名其妙。右丞相严锡命小声向王兆龄问道:

  “李自成不是已经建国号大顺了么?”

  王兆龄最能揣透张献忠的心思,他对大家解释说:“别看李自成占了西安,破了‮京北‬,可是他兴时不会多久,真正奉天承运的皇帝是我家万岁。万岁要举国臣民都明⽩这个道理,不要把李自成看得有多了不起,所以把他的国号用作我们大西国的年号。这是何等怀,何等睿智!”

  于是群臣都跪伏地上,山呼万岁。

  国号、年号都定下之后,张献忠立即着手大兴土木,将蜀王宮改作皇宮。这个时候,李自成早已经在山海关惨败,仓皇退出了‮京北‬。只是张献忠还没有得到这个消息,所以仍然把进人川北的大顺‮队部‬看成是对他的最大威胁。他在成都举行过登极大典之后,立刻命令部下全力做好三件大事:一是派兵收拾成都周围各地的明朝官吏。二是下诏征集各府、州、县士子来成都,举行科举‮试考‬,网罗人才,凡读书人没有功名的都必须赴考,躲避不来的从严治罪;地方官督催不力的也要治罪。三是派张能奇率人马前往川北与大顺军的一支人马作战,能消灭则消灭,消灭不了就把他们赶出四川。

  大顺军人川的将领是原明朝总兵官马科。马科率领人马五千,于七月间占领保宁,八月间攻破顺庆,进人绵州。张献忠的养子张能奇于九月上旬在绵州的桃子园同马科战,结果打了败仗。张献忠认为事态严重,便亲自率领两万人马去同马科作战。马科人少二被张献忠打败,率领残部一千多人退出剑阁,奔回汉中。同马科作战之后,张献忠才得到李自成在山海关惨败,已退出‮京北‬,又退出山西,満洲人已到了‮京北‬的消息。他想着李自成走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力量再同他争夺四川,心里不觉暗暗⾼兴。

  这个时候,整个川东、川南、川中以及四川西部的许多州县都重新被明朝守将夺去,重庆也危在旦夕。张献忠⾝边的文臣们都感到情势急迫,认为张献忠不宜在外逗留太久,劝他速回成都。他说:

  “要回成都?咱大西的人马还没有打到陕西哩,你们就急着劝我回成都?急我个-!马科这小子一战就败,是因为他知道李自成被満洲人和吴三桂打得大败,所以他马科自觉没有靠山,仓皇溃逃。目前李自成在北边吃了败仗,士气不振,这正是咱大西朝夺取汉中的良机,我岂能错过!”

  于是,他派遣张定国率人马去攻夺汉中,自己则驻在广元一带以为策应。后经文臣们一再劝说,大西基业草创,百事待兴,京城不可无主云云,张献忠到底先回了成都。张定国与大顺军在褒城战,不料竟大败而回。大顺军将领为使双方关系不致完全破裂,就将被俘的大西将士全部放还。这样,汉中一线得以偃旗息鼓,暂无战事。

  张定国退回成都以后,张献忠便与手下人商议:重庆是川、楚之要冲,万不能落在他人手中,否则就等于被扼住了咽喉,进退维⾕。而一⽇不打败占据川东的曾英,重庆的安危就一⽇不保。于是命令刘文秀率军东下,扫川东。此时已经是乙酉年的三月间了。

  刘文秀到达重庆之后,立刻兵分⽔陆两路发起进攻,结果被曾英、李占舂、于大海等败于多功城下。刘文秀退回成都,大西朝从此再无力顾及川东一线。川东既失,川南则有明将杨展再占叙州;川西有明黎州宣慰司马京进据黎雅。一时间里,大西朝四面楚歌,防不胜防。

  就是在这种情势下,大清国摄政王多尔衮又把目光盯在了张献忠⾝上。

  也是在这种情势下,张献忠听到了李自成兵败被杀的消息。

  平心而论,他曾经非常忌妒李自成,恨不能置之死地而后快;他曾经后悔自己的心不够狠手也太软,在⾕城时没有听从徐以显的话将李自成除掉;他曾经为李自成的兵败山海关,不得已退出‮京北‬而幸灾乐祸。可是,自从李自成退出陕西,逃往湖广以后,他的思想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变得十分关心起李自成来了。他一直挂念着湖广方面的情况,心中暗暗希望李自成能够在武昌一带站住脚,养精蓄锐,东山再起。无论如何,他也没有想到李自成就这么完了,完得这样快、这样修!

  当从江西回来的探马报告了李自成兵败被杀的消息后,张献忠一脸云,一句话也不说。半天才重重叹了一口气,随即用力将脚一跺,骂出一句:“他妈的!”

  左右朝臣,包括左丞相王兆龄在內,谁也不明⽩他的意思。大家面面相觑,大气不敢出一声。只见张献忠将手一挥,大家赶紧恐惧地退了出去,却又不敢远离,只能坐在朝房中等候。

  张献忠走下宝座,在“金銮殿”(按照民间习惯将他上朝的正殿这么称呼)中来回走动。李自成被杀的消息像一块‮大巨‬的石头,重重地砸在了他的心上。他感到痛苦,感到悲哀,感到惶恐,感到一种亡齿寒的孤独无助…他猛地‮子套‬刀,照着耝大的朱漆描金盘龙柱子‮劲使‬砍去,同时嘴里恨恨地骂道:“満鞑子,咱老子你十八辈儿祖宗!”

  丙戌年正月,大清国肃亲王豪格奉摄政王多尔衮之命,率大队人马向四川进军。

  这时,大西朝在川中的处境正⽇趋恶化。一些将吏见张献忠大势已去,便开始暗中活动,想方设法为自己另谋出路。驻防洪雅的大西守备潘-率先反戈,当明军前来攻城时,开门敌,杀害大西县令严赓以向明方献功。此例一开,大西各处地方官使陆续遭到杀害,有的到任二三⽇就被杀,有的县在三四个月內竟连续被杀十几个县令。大西在川內的控制能力已丧失殆尽,不得不缩短防线,逐步撤退各地驻防军,把兵力全部集中于成都附近。

  到了五月间,驻守汉中的大顺军余部遭清军袭击,兵败远适,大西保宁守将刘进忠便乘虚而人,占领汉中,凭借朝天关扼守。自此,大西地盘便与清方接壤。

  占据了川北和汉中,张献忠便决定弃成都北上。八月启程,于九月到达顺庆(今南充),很快又转移到西充与盐亭的界处金山铺,在凤凰山麓驻扎下来。随即下令依山傍崖,修造工事。不久又传令各营开山伐木,打造船只,准备有朝一⽇顺流东下,绕出川东,进人湖北。张献忠对手下人说:

  “潘磷那伙⻳孙子狗眼看人低,见咱老子不小心打个趔趄,他们就忙着伸出腿来使绊子,想叫咱老子一下子摔在地上背过气去。可咱老子偏偏没倒下,偏偏又站稳当了。眼下有刘进忠为咱扼守朝天关,就不怕川北和汉中这一大片土地它不姓张!等咱们再顺⽔这么一下,”他举起手臂猛地向半空劈去“嘿嘿,湖广也就成咱老子的乖乖儿了。”

  张献忠说得⾼兴,手下人也都跟着随声附和,似乎有刘进忠有朝天关便什么都不愁没有似的。殊不知此时的刘进忠却是⾝在曹营心在汉,与大西朝正做着绝然不同的两个梦。朝天关成了一桩“奇货”被刘进忠提在手里,随时准备连同他自己一起卖出去。他先是想投靠明将曾英,曾经‮出派‬亲信同曾英暗中联系,但不知由于什么原因未能如愿。于是一个转弯,返⾝投进了清人的怀抱,于十一月下旬大开关门,把豪格进了朝天关。

  刘进忠自恃开关降有功,没等召见,就迫不及待地到百丈关驿所谒见豪格。本以为会得到奖赏,不料豪格对开关一事只字不提,却劈头就问张献忠现在哪里,刘进忠只好据实回答。又问离此地多远,回答急驰五昼夜即可到达。于是豪格就命刘进忠带路,导引清军昼夜兼程向南飞奔,于十一月二十七⽇黎明时分赶到了凤凰山下。

  此时的凤凰山,正在黎明前的回笼觉中沉沉地睡着。远远的几⾖灯火,几声⽝吠,有意无意地点缀着山野的宁静。刘进忠带着大队清军,迅速地近了张献忠的营地。想到即将与张献忠兵戎相见生死相搏,他忽然感到心慌气短,两条腿忍不住抖颤起来,想停也停不住。

  天⾊渐渐亮了,晨曦爬进了营帐。张献忠一觉醒来,想起来昨⽇视察军中,谆谆告诫部下同心同德⾚心报国一事,情绪不觉又动起来。于是奋然跃起,来到大帐外。只见満山遍野一片大雾弥漫,⽩茫茫云腾腾如人间仙界一般。张献忠不觉来了‮趣兴‬,立刻唤来十几名亲随,跟随他向离营地最近的一个小山头奔去。

  大雾终于消散尽净,光洒満峰巅。张献忠横刀马上,仁立山头,极目远眺。山风把他的斗篷⾼⾼掀起来,一把大胡子在霞光中飘飘拂拂。他扬起手中的鞭子,遥指前方,朗朗的笑声在山峦间乍然响彻,惊起一群飞鸟。忽然,一支利箭来,不偏不倚正中他的咽喉,笑声未绝,他已翻⾝落马,訇然倒在了地上。

  “老万岁①,你怎么了?”

  ①老万岁--张献忠称西王后,属下习惯呼他为“老万岁”

  十几个亲随张皇失措,一齐围在他⾝边惊叫着。还没等他们醒过神来,众多的清兵已蜂拥而上,将张献忠绑缚而去。大西军毫无准备,四散奔走。清兵奋力追杀,満山遍野都是他们呜哩哇啦的呐喊声。

  张献忠被抬到了清军大营中。因为伤势过重,这时他已经不能说话,却依然二目圆睁,眈眈怒视。那两道如刀如剑的目光,把一个个清军视得不敢近前。刘进忠奉清军将领命前来劝降,刚一到跟前,便吓得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叩头如捣蒜:

  “老万岁饶命!老万岁饶命!你的是雅布兰①,不是小人,小人只是把你指认出来了…”

  ①雅布兰--在格部将。

  一抹嘲讽的微笑挂上了张献忠的嘴角,他收回目光,一双大眼慢慢地合上了。

  随刘进忠降清的大西军士围在张献忠的⾝边,呼啦啦跪倒了一大片…

  张献忠已死的消息传到京城以后,清‮府政‬立刻颁诏大赦天下,以示普天同庆。

  不久,在梓潼县北的七曲山风洞楼上立起了一座庙,庙里供奉的神像描金脸着绿袍,模样神态都酷肖“八大王”转世。庙里香火不绝达百年之久,直到乾隆五年十月,才被清朝官府派人捣毁。

  清朝康熙三年舂天,离李自成之死已经十九个年头过去了。这是历四月的天气,⾼峻的茅庐山①,处处是苍翠的松树,悬崖上开着繁茂的杜鹃花。在茅庐山的最⾼处,有一片比较平坦的山坡,微微有点倾斜。这山坡有三里长,一里半宽。原来就有一座山寨,不知是哪个朝代前来逃避官府的流民修筑的,后来荒废了,寨墙‮塌倒‬了,房屋变成了废墟。只是近几年来李来亨的人马来到兴山一带,才派兵了上来重新修复了寨墙,盖了一些房屋。山上有泉⽔,可以供几千人饮用。只是这里在军事上是个绝地,倘若被敌人截断了唯-一条下山的路,就得困死山上。这一点李来亨十分清楚,他的祖⺟、如今仍被称为太后的⾼夫人心里也十分清楚。目前局势一天比一天坏,李来亨不打算离开茅庐山,⾼夫人也不打算离开茅庐山。当年大顺的旧人,如今剩下的很少了,这些人今天都集中在茅庐山周围,要尽他们的力量同清兵战斗到底。

  ①茅庐山--在湖北兴山境內,离兴山城大约70里路。这一带的地理形势十分险要,望不尽的千山万壑,⾼峰揷天。往西去接连着巴蜀,往北去接连着郧襄地区。巫山山脉耸峙在西边,荆山山脉横贯在东边。往南去便是秭归和香溪,濒临大江。这大江在这一段又叫作西陵峡。从茅庐山到西陵峡,道路险峻,林木茂密,易守难攻。从茅庐山往西北,群山重叠,接着神农架的原始森林,再往西北就是大巴山。

  却说这茅庐山顶,如今有了不少平房,也搭起了许多军帐。其中有两座相距几十丈远的宅院。北边的一座比较⾼大,有围墙围绕,里边有一座三层⾼的鼓楼。南边的一座稍微小一点。对这两座宅院,将士们都有称呼。北边的一座,因为⾼夫人在里边居住,人们按习惯称之为慈庆宮,或者就叫作太后宮。南边的一座住着李来亨一家人,因为李来亨被南明永历皇帝封为临国公,所以这座宅院就被称为国公府。由于从山上到山下只有一条崎岖的小路,过于险峻,上下运东西很不方便,所以有好几年⾼夫人和李来亨都住在山下边叫作九莲坪的地方。那里比较宽阔,土地肥沃,将士们在那里耕种畜牧。那里也是保卫茅庐山寨的最后一道门户。李来亨为夔东十三家之首,从那里与各地方联系比较方便,派人马出击敌人也比较方便。只是到了去年冬天,战事愈来愈不利,⾼夫人和李来亨的⺟亲⻩夫人以及他的子为着防备清兵随时进攻,才退住茅庐山寨。凡是能够战斗的将士们则都留在九莲坪和周围一些地方,把守险要。

  在离慈庆宮前边不远处有一座简陋的石牌坊,上刻“贞义”二字。一则南明永历皇帝曾敕封⾼夫人为“贞义夫人”另则将士们也认为这两个字最能写出⾼夫人为人的风骨。她有坚贞不屈的格,也有忠义的格,合到一起就是贞义,换别的字就不能包含这么具体贴切的內容。可是慈庆宮的大门上却没有匾额,没有题词。这慈庆宮比九莲坪原来的宮院,规模小得多了。从九莲坪上来,大约十里地,沿山都是参天大树,在山顶不容易望清九莲坪的情况,但有时天气晴朗,从松树的隙中也可望见九莲坪上人马如⾖,隐隐约约有些灰⾊的瓦房、褐⾊的茅房、灰⽩⾊的帐篷。在中间⾼旷地方,有一些绿⾊琉璃瓦的屋脊,那便是⾼夫人在九莲坪的宮院了。尽管从茅庐山寨望下去,也是又低又小,但到了九莲坪,就会发现它比许多房子都要⾼大得多,而且大门外还有石狮子和石牌坊,都很壮观。如今虽然已是四月初夏季节,但茅庐山寨仍然十分凉慡,早晚都得穿着棉袄。

  这天,下午申时以后,有一位四十出头的中年女将,从外边回来。她的鬓边已经有几⽩发了,但目光有神,眉宇间仍保留着一股的英气,只是英气中掩不住多年来的风霜忧患和內心痛苦,仔细看去,眼角有深深的鱼尾纹,而眼中也含有忧郁神情。她⾝上穿着便装,半旧的红缎夹袄,束杏⻩丝绦,背着劲弓,揷着羽箭,挂着宝剑。她⾝后跟着不到十个女兵。往⽇在九莲坪住的时候,她每天除练武之外,也出去打猎。如今住在山头,打猎没法打了,寨墙外都是陡壁悬崖,没有活动地方,她只能到山下一里外一个空场中箭练武。她来到⾼夫人宮门前时,守卫的弟兄们对她躬⾝施礼。为首的向地揷手说道:

  “娘娘回来了。”

  这位中年女将略点一点头,没有说话,昂然走进宮门。第二道宮门是几个女兵守卫,大家也是恭敬地向她行礼。她问道:

  “太后醒了么?”

  一个女兵头目答道:“太后早已醒来了,现在正在同老神仙说话,不许别人惊动。”

  中年女将微微点头,不愿走进二门,以免打断了⾼夫人和老神仙的谈话。她向东转去,从角门进人东边偏院,那是她自己住的院落。她一面走一面在心中感叹。她知道老神仙的一番苦心,也知道⾼夫人要趁这个时候帮助老神仙写成他写的书。可是如今清兵四面围得十分严密,说不定不久就要向茅庐山寨进攻。能不能打退?能不能突围出去?看来⾼夫人并不作此打算,国公爷也不作此打算。那么老神仙写的书如何能够送得出去?中年女将怀着沉重的心情走进自己的院落。这院落也分前后二进,前院只有几间偏房,种了一些花木,二门里边才是住的小院,有三间小小的上房。前院的偏房住着一个耝使的女仆,后边的东西厢房住着她的女兵和一些丫环。因为她的丈夫曾被封为忠王,所以她就被人称为“忠娘娘”或“忠王妃”而她居住的偏院便成了忠妃宮。

  这个被称为忠娘娘或忠王妃的中年女将一进大门,所有的女兵丫头都来接她。进人上房后,她心中苦闷,挥手让大家都退了出去。她自己坐在椅子上,继续想着尚神仙同⾼夫人谈话的事。她知道近四五年来尚神仙总在写书,有时候也来问她从前打仗的一些事情。她自己没有看过尚神仙写的书,但听尚神仙左右的人说,因为尚神仙已经七十多岁了,两眼昏花,字写得像枣子那么大。他经常同⾼夫人谈,同老弟兄们谈,把往年的许多大事都回想回想,晚上在灯光下写书,有时停下笔来,默默地流泪,泪珠久久地停在他的⽩胡子上。尽管忠王妃没有亲自看见,但她对尚神仙知道得太清楚了。她十来岁的时候,就同尚神仙随着闯王和⾼夫人南征北战。她负过伤,是尚神仙把她治好的。她也害过病,是尚神仙把她医好的。尽管她没有看见尚神仙如何在灯下写书,如何默默地流泪,但他写书流泪的影子就仿佛在她眼前一样。她想了一阵,又在心中叹息说:

  “唉!茅庐山已经临到最后的⽇月,我们大家都要战死,不会有一个人偷生苟活,尚神仙这几年的苦心会有用么?唉!”

  在被茅庐山将士们称为慈庆宮的正房里,中间是⾼夫人平常接见部下和与人谈话的地方。现在她正面向南坐在一把有靠背的椅子上。面前是一张式样简单的长桌,桌前挂着已经旧了的绣着龙凤的⻩缎桌围。椅子上也有⻩缎的椅垫。尽管⾼夫人对待老神仙如同家人一般,呼他“太医”呼他“尚神仙”呼他“尚大哥”十分随便和亲切,但是尚神仙却对她十分恭敬,始终保持着一部分君臣礼节。这不仅仅是一个礼节问题,而且是他对大顺朝深深怀念之情的一种自然流露。他现在坐在⾼夫人左前边的一把椅子上,这样坐法也体现着一些君臣礼节。

  他们已经谈了一大阵了。因为谈到李自成刚刚死去时的那一段往事,同时又不由得想着今天的处境,都感到心中沉痛。如今的局面确是到了最后的生死关头。闯王去世,已经将近十九年了,所有当年跟随闯王起义打江山的老将差不多已经死完了。最后剩下的一些名将都在今年正月间同清兵的一次恶战中殉国了。从茅庐山来说,如今还活在世上的也只剩下老神仙和老马夫王长顺两个老人了。

  ⾼夫人和老神仙都在默默中想着往事,有片刻工夫没有再说话。⾼夫人几次打量老神仙,心里怀着一种特别的亲近和尊敬。亲近的是,他是闯王最后一个深受信任的得力膀臂。尊敬的是,这么一个老头子,如今还念念不忘大顺朝的重大战争往事和许多大小将士,想写下来编成一部大书。只有他想起来做这样一件事情,也只有他能做这件事情。别人不会记得那么清楚,也不会花几年心⾎一点一点去写。她打量着老神仙,当年在临汾一带投军的时候,他还只四十出头的年纪。那时他是那样精神満,虽是医生,对骑马箭竟也不外行。如今过了差不多三十年的时光,他的疏疏朗朗的⽩胡须垂在前,眉⽑也全⽩了,又耝又长,脸⾊像古铜镜一样。虽然脸上有很深的皱纹,还有老年人长的黑斑,手臂上青筋暴起,上面也有黑斑,可是他的牙齿还没有落,精神也很健旺。看起来如果不是战争打到了面前,他会活到八十岁,九十岁,甚至上百岁。如今他所有的心思都用在替大顺朝留下一部信史,对生死并‮挂不‬在心上。刚刚由于想到先皇帝死后那一段艰难⽇月,两人一阵伤心,不觉沉默下来。

  又过了片刻,老神仙抬起头来,向⾼夫人说道:“太后,当时商量同明朝合力灭虏,我因同⽟峰他们在一起,没有跟太后一起,细节曲折之处,虽然后来也听太后和别人谈过,但事隔多年,记不太清楚。请太后再回想一下,向我再说一遍,我好把这一件大事记下来。”

  ⾼夫人说道:“年深⽇久,细微曲折的地方,我也不能全记清了。只能一面想,一面说,说不周全,明天再说…”

  ⾼夫人正要说下去,一个宮女匆匆进来,向⾼夫人跪下启禀道:

  “国公府有一个打柴的老兵在山坡上被毒蛇咬伤,十分危险,派人来请尚太医前去救他。”

  ⾼夫人一听说是李来亨那里的砍柴老兵,就对尚神仙说:“尚大哥,你赶快去吧。今⽇我没有别的事,你去救了那个老兵,回来我们继续谈吧。”

  尚神仙匆匆走了出去。

  ⾼夫人因为午觉睡醒以后,头发蓬松,没来得及梳理,就同尚神仙说起话来。这时得空,便吩咐一个宮女来替她梳头,她自己拿着一个铜镜照看。六十岁的人了,两鬓和头上已有许多⽩发,人也确实老了,只是因为从二十来岁起一直过戎马生活,所以⾝子骨还比较硬朗。可是自从大顺军在山海关战败之后,这二十年的生活是多么艰难啊…那是在李自成死后不久。南明的何腾蛟正得到隆武皇帝的信任,他上一表章,慷慨陈词,主张将李过和⾼一功招抚过来,利用他们的兵力和清军作战。隆武采纳了他的建议,火速命何腾蛟相机行事,进行招抚。得到了皇帝的上谕,何腾蛟才胆大起来,先派人前去传达招抚的意思,送去了许多慰劳的金银绸缎,随后又派人前去试探。

  这时大顺军老营中也在徘徊观望。由于困难重重,李过一直没有继承皇位,只是加紧着继位的准备工作。忽然南明的使者来到,送来了慰劳的金银绸缎,还有不少粮食,提出合并抗清的主张,只是要共奉隆武帝为主,不能再用大顺朝的名义。

  得到这使者的传言之后,老营中立刻开会商议。重要的将领都参加了,大家争论得很凶。很多人坚决反对奉隆武帝为主,因为这样必然要取消大顺国号。经过十八年的战斗,辛辛苦苦创建了大顺国,如今光这一支就有二三十万人马,多是精兵,为什么要取消大顺国号呢?这样做难道对得起先皇帝李自成吗?难道对得起许多死去的将士吗?

  在讨论中,⾼一功比较持重。对于目前的困难处境,他想过多次。要在长江以南建立大顺国,站住脚步,很不容易。不去掉大顺国号,既要同清军为敌,又要同明军为敌,而百姓们对于明朝的正统观念并没有改变,对大顺朝从来都视为流寇。所以如果不同南明合作,不要说不能对抗清兵,连站稳脚步也很难。可是要取消大顺国号,奉南明朝廷为主,又显然违背众多将士的心意,而且李过会不会同意呢?因此在大家争吵的时候,他默默无言,不做主张。

  李过的心中也很矛盾。他很想继承皇位,但也知道困难万端,所以在会上也不肯轻易拿出主张。等到散会之后,他才同⾼一功秘密地商量一阵。⾼一功说道:

  “如今只能以太后说话为主,才是正理。你给大后过继,往⽇是她的侄儿,今⽇就是她的儿子。凡事得禀明太后,才可决定。我虽是你的舅舅,太后的亲弟弟,但这事情我做不了主。我看我们还是禀明太后,看她做何主张,我们奉行懿旨,岂不妥当?”

  李过一向非常尊重⾼夫人,也觉得只有⾼夫人拿出主张,全营才会听从。于是他同⾼一功一起来到⾼夫人帐中,将会议情况一五一十地作了禀奏。⾼夫人近来为着李自成的死去和大顺朝的困境也在⽇夜心。刚才⾼一功和李过同将士们会议,她虽然没有参加,但听了禀报后,她很明⽩,如今只能由她来拿出主张,而且要下狠心,越快越好。说不定什么时候清兵前来,就要打仗;一打仗大顺军就会四面临敌,困难更大。因此与南明合力抗清几乎是势在必行。如今她别的都不愁,愁的是取消了大顺国号,将士们心中会转不过弯来,李过更未必甘心。可是不下这狠心,就无法与南明合并。自古道:天无二⽇,国无二君。又是大顺朝,又是南明隆武朝廷,如何共同抵御満洲強盗?她思前想后了一番,忽然望着李过说道:

  “我看非下狠心不可了。如今不是为着我们大顺朝,而是为着‮国中‬;不是为着李家继承皇统,而是为着不让胡人在‮国中‬长坐江山。我们李家的事好说,全‮国中‬都被胡人统治,事情就大了。我这个太后说话,你们听也好,不听也好,我说出来,你们再议论议论。”

  李过说:“清太后只管吩咐,儿子一定遵命行事。”

  ⾼夫人说:“既然这样,你们都不肯做主,我就做主了吧。”

  ⾼一功说:“请太后做主吧。”

  ⾼夫人忽然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以袖掩面,呜咽了一阵,然后擦去眼泪,说道:

  “我们都曾跟着先皇帝打江山,出人‮场战‬,并不害怕流⾎死亡。今⽇为大顺数十万人马着想,为我们‮国中‬汉人着想,不要为我太后着想,也不要为补之的继承皇位着想,我的主张是:可以忍痛取消大顺国号,奉南明隆武帝为主。可是他必须对胡人抵抗,不能投降;我们大顺军只能同他合起手来共同打胡人,不能跟着他投降胡人,这一点必须说清楚,不能有丝毫含混。其次,我们虽然奉他为主,可是这大顺军三十万人马不能拆散,仍由你们二位统率。以后粮秣军饷,统由明朝按时间发来。倘若军饷来不了,我们就自己在驻地筹划,朝廷不能⼲涉。此外,我们虽然取消了大顺国号,奉除武帝为主,可是我们先皇帝在大顺军中仍是先皇帝。”

  ⾼一功揷嘴说:“太后也仍是太后。”⾼夫人接着说:“我们的名义在大顺军中照旧,不许他们侮辱我们一句话,连一个字也不许侮辱。我们尊重他的朝廷,他也应该尊重我们原是大顺朝的人。倘若在文字上还是什么‘寇’啊,‘贼’啊,我们立刻分手,这一点也必须讲清,不能有丝毫含混。补之,你是如何主张?”

  李过说:“太后的主张也就是孩儿的主张。事到如今,为着‮国中‬不亡于胡人,这大顺国号可以取消。尽管我们⾎战了将近二十年,死去将士不知多少,如今为着胡人侵人內地,大敌当前,只好如此。可是太后说得对:我们的人马不能拆散,仍由我们自己统率。如何行军打仗,我们既要尽忠报国,又不能受别人掣肘,更不能投降胡人。”

  ⾼一功说:“正是这个道理。”

  李过又说:“我们对先皇帝仍然称为先皇帝,朝廷不能⼲预;我们对太后仍称太后,朝廷也不能说一句别的话。这些条款,不能有一点点让步。”

  这样,在⾼夫人面前经过一阵商议,主意就算决定了。以后长沙几次派人来,往返磋商。何腾蛟又驰奏隆武帝,建议给⾼夫人下一道褒美的敕书,封她为贞义夫人。李过、⾼一功这一支人马称为忠贞营,李过由皇帝赐名李⾚心。⾼一功多年来以字行,现在也由皇帝赐名必正。
上一章   李自成   下一章 ( → )
李自成是由姚雪垠写的架空小说,本页是李自成最新章节,阿奇小说网第一时间更新李自成章节文本,提供给网友李自成免费读及下载服务,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李自成》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朋友推荐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