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评传是由李敖写的综合其它
阿奇小说网
阿奇小说网 短篇文学 武侠小说 校园小说 官场小说 乡村小说 重生小说 穿越小说 言情小说 架空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玄幻小说
小说排行榜 同人小说 耽美小说 推理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历史小说 竞技小说 科幻小说 伦理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深宅旧梦 情栬西游 滛情幻影 心畸之夺 情卻双轨 绝地羔羊 四面春风 龙之物语 风韵犹存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热门小说
阿奇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蒋介石评传  作者:李敖 书号:43598  时间:2017/11/7  字数:18464 
上一章   第一节 蒋汪双簧之谜    下一章 ( → )
  第一节蒋汪双簧之谜

  国民宣传的历史中,都说抗战前后,汪精卫是主和的、是妥协的、误国的;而蒋介石却是主战的、是抗⽇的、爱国的。其实,在许多情况下,事实正好相反。

  汪精卫从一九三二年就任行政院长以来,就以“跳火坑”的心情,处理国事。其中最大的一个特⾊,就是他肯替蒋介石背黑锅、受闲气。

  蒋介石自从一九二八年济南事变、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闪躲⽇本人起,骨子里本来就是真正的主和派。自此以后,一九三三年塘沽协定,出卖华北利权;同年摧残察绥抗⽇活动,打击抗⽇分子;一九三五年何梅协定,使华北特殊化,这些都是蒋介石的作为。然而站在幕前背黑锅的,都是汪精卫。事实上,汪精卫本人,对⽇本原是主战派,一九三一年的九一八事变、一九三二年的一二八事变、一九三五年的古北口之役,他都主张和⽇本人打,且为了张学良的不抵抗(事实上是蒋介石指令的),一度忍无可忍,通电邀张学良一起下野,因此出国。据陈公博《八年来的回忆》:

  汪先生那时不但主持行政院,而且兼了外部长,我当时大不以为然,在南京的同志也大不以为然。外间的批评都集中于汪先生一人,以为主和的只是汪先生,所以当⽇许多人都曾劝过汪先生说:‮海上‬的淞沪协定为“汪先生”所知的,而塘沽协定是事后才知道的,汪先生也应该分辩一下。汪先生说:“绝不分辩,谁叫我当行政院长?行政院长是要负一切责任的。”汪先生这一句话可以表明他当⽇的心境。

  汪精卫⾝为行政院长兼外部长,竟被蒋介石派人去主和,主了和以后,还要汪精卫追认。

  陈公博的回忆,告诉了我们:蒋介石是如何在自取美名,却要汪精卫代背恶名?选蒋介石这种格,甚至他的把兄⻩郛有时都气不过。沈亦云《亦云回忆》中收有⻩郛一九三三年五月二十七⽇的一封电报,其中责备把弟说:“希望今后彼此‮实真‬地遵守‘共尝艰苦’之旧约,勿专为表面励之词,使后世之单阅电文者,疑爱国者为弟(指蒋介石),误国者为兄(⻩郛自称)也。”(页四九二)——连蒋介石的把兄⻩郛都如此,又况汪精卫乎?事实上,当时汪精卫的处境,正是扮误国的角⾊,为表面爱国的蒋介石,代演衬托的苦戏耳?选

  据陈公博回忆:汪精卫开始有主和的倾向,始于一九三三年的长城古北口之役。这次战事“因为前方将领回来报告,都说官兵无法战争,官兵并非不愿战,实在不能战,因为我们的火力比敌人的火力距离太远了,我们官兵并看不见敌人,只是受到敌人炮火的威胁。汪先生听了这些报告,以后便慢慢有主和的倾向”到了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后,他益发认为“‮国中‬对⽇应该寻出一条和平之路”否则一旦开战,只是便宜了苏联。

  从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长起,国事在形式上是由汪与蒋介石共同负责的,在強敌咄咄人的形势下,两人都没有抵抗⽇本的信心与决心,引起举国哗然。到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一⽇,国民在南京举行四届六中全会,在开幕典礼拍照时,汪精卫被击三。这件案子现在已经十分明朗,开的凶手是晨光通讯社外勤记者孙凤鸣,通讯社的社长叫胡云卿,都是二十多岁的热⾎青年,于“九一八”以后不抵抗的聇辱,决心牺牲个人,除蒋救国。结果蒋没有出来拍照,而手孙凤鸣已服鸦片烟泡,毒将定时发作,乃一不做二不休,退而求其次,向汪精卫开了。蒋虽幸免,汪却替蒋挨了。(参阅蔡德金《汪精卫评传》页二二八至二三一)汪精卫的老婆陈璧君怀疑是老蒋⼲的,冤枉了蒋,然而毫无疑问的是,汪与蒋合作,不仅替蒋背了黑锅,还挨了。凶手明明是要杀蒋介石的啊?选…

  西安事变之后“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国中‬全面抗战,好像和战问题已经解决了。其实,表面上打得烽火连天,暗地里蒋⽇和谈不断,甚至于⽇本偷袭珍珠港之后,蒋介石仍不愿完全切断和谈的线索。

  蒋介石于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三⽇分别约见英国、‮国美‬、德国、法国大使,希望西方強国调停。其实早于七月十九⽇,英国外相艾登(AnthonyEden)为了英国在华利益,宣布已与美、法两国联系,并通知南京与东京,愿意斡旋。(见Friedman,BritishRelationwithChina,P.93)七月二十八⽇,蒋约见英国驻华大使之后,英国驻东京代办多兹(Dodds)拜访⽇本外相广田弘毅,广田声称卢沟桥事变可由地方解决。但事实上事端更加恶化,英国舆论虽然谴责⽇本将损及大英利益(TheTimes,10Augustl937),然英国‮府政‬仅能做无力的‮议抗‬。孔祥熙时任财政部长,经由驻美大使王正廷,要罗斯福总统调停。‮国美‬驻⽇大使格鲁(Grew)遂向⽇本外相表示,如有必要,‮国美‬愿意帮助解决中⽇纠纷。(参阅DepartmentofState,ForeignRelationsoftheUnitedStates:Japan,1931—1941,Vot.1.P.435)但是⽇方,尤其是⽇本的军方,本不英、美介⼊。而德国正好与蒋介石自二十年代起就有良好关系,自一九三三年希特勒崛起又与⽇帝建立伙伴关系,并于一九三六年十一月签订德⽇反共产‮际国‬协定,自处于调解中⽇的有利地位。⽇本既不好峻拒德国,德国顾及对华关系,不仅希望事变早⽇解决,而且希望⽇本考虑德国在华利益,以及提醒⽇本在华行动可能减轻对苏庒力。(参阅Fox,GermanyandFarEasternQuestion,P.233)七月底,德国‮府政‬外部长魏什克(ErnstvonWeizsacker)电告其驻华大使陶德曼(OskarTrautmann):“我们已清楚地使⽇本人知道,他们不能以反共产‮际国‬协定来对付‮国中‬,因该协定绝无在第三国攻打布尔什维克主义之目的。”(‮国美‬务院编DocumentsonGermanForiegnPolicy,1918—1945,1:P,742,743,参阅P.748)同时德国继续向‮国中‬提供军火,亦未立即撤除军事顾问团。德国人最顾虑的还是:由于⽇本的‮略侵‬行动,将使‮国中‬投向苏俄的怀抱。(见陶德曼报告,载GermanDocumentsonForeignPolicy,1:P.741,748)此为德国愿意介⼊的背景,虽然一时仍持谨慎态度。

  ⽇本侵华,军方最力,文人‮府政‬并不希望战争扩大。广田外相曾于八月初遣使到‮海上‬议和,导致八月八⽇,⽇本大使与‮国中‬外部东亚司长⾼宗武在‮海上‬谈判。⽇方提出:一、沿⽩河建立不设防区,中⽇军队各自撤退;二、不侵占领土;三、不赔款。⾼氏代表‮国中‬
‮府政‬表示,基于以上条件和平有望。(参阅《东京战犯审判纪录》,Exh.3260)然而八月九⽇却发生“大山事件”最后引发“八一三”淞沪之战,谈判自然流产。

  淞沪之战打得⾎⾁横飞,但蒋介石暗中继续试探和平,曾向德国表示是否可以“德⽇反共协议”来影响⽇本,德方回答是否定的。(见陶德曼与德外相来往文件,载DocumentsonGermanForiegnPolicy,1:P.741,742)接着于八月二十一⽇,中苏正式签订了互不‮犯侵‬条约,并于九月九⽇向国联提出申诉,国联遂于十月初召集会议,但广田于十月二十一⽇声明拒绝参加会议,惟表示愿与‮国中‬直接谈判,并示意德国或意大利可为说客。(见德国驻⽇大使Derksen致德国外部,载DocumentsonGermanForiegnPoticy,1:P.769—770)一周之后,⽇本正式向德国驻⽇大使狄克逊(HerbertvonDerksen)提出:“⽇本‮府政‬德国促使‮国中‬与⽇和谈。”(同书,页七七三)陶德曼遂于十月三十⽇会见‮国中‬外部次长陈介,表示愿意作为沟通的桥梁。不久,于十一月三⽇,广田开出和议七条件,由德国转达。七条件重点是:一、內蒙自治;二、华北设非武装区,委派亲⽇首长,并圆満解决⽇本开发矿产事;三、‮海上‬非武装区要扩大,由‮际国‬
‮察警‬管制;四、停止排⽇,修改教科书;五、共同防共;六、减低⽇本货进口税;七、尊重外国人在华权利。德国驻⽇大使狄克逊向柏林报告,他相信⽇本在上开七条件基础上,有和平诚意,故认为值得劝南京接受。柏林对陶德曼的训示也认为这些条件可作为和谈的基础。十一月五⽇,徐谟陪陶大使自汉口乘车至南京晋见时,蒋介石因犹冀望于尚在开会中的九国公约会议,故推说‮国中‬如同意⽇本的这些要求,国民‮府政‬将会被舆论的浪嘲冲倒。蒋介石又说:‮国中‬不能正式承认收到⽇本的要求,因为‮国中‬现在正是布鲁塞尔的九国公约会议各国关切的对象,各国是有意要在九国公约的基础上觅取和平的。陶德曼说:“我现在采取的步骤仅仅是机密地通知‮国中‬
‮府政‬:⽇本向我们驻⽇大使表示的对于和平的意见。”

  可是,⽇本拒绝参加的九国公约会议仍然进行之时,蒋介石见陶德曼这天,⽇本就在杭州湾登陆,同时安失守。十一月八⽇,太原失守、任县失守。九⽇,淞江失守。十一⽇,‮海上‬失守、大名失守。十三⽇,济失守。十四⽇,嘉善失守。十六⽇,昆山失守。十八⽇,嘉兴失守、烟台失守。二十⽇,苏州失守。二十一⽇,吴兴失守。二十四⽇,布鲁塞尔会议闭幕,所得之决议仅仅是重申普遍原则,促中⽇双方和谈,中止战争,完全暴露没有強制力的本弱点。⽇本照样进军,二十五⽇,无锡失守、长兴失守。二十九⽇,宜兴失守、武进失守。三十⽇,溧失守、广德失守。十二月一⽇,德国外部长牛拉特(BaronvonNeurath)告知‮国中‬驻德大使程天放说:“为‮国中‬利益着想,不要不加考虑便拒绝⽇本的和平建议,还是尽速议和为好。‮国中‬
‮府政‬迟延议和的时间愈久,‮国中‬
‮家国‬解体的危险也愈大。”(‮国美‬国务院DocumentsonGermanForeignPolicy,1918—1945,P.787)十二月二⽇,蒋介石召集军事长官汇报,先由外部次长徐谟报告陶德曼从汉口到了南京。各将领问:⽇本有无旁的条件?徐谟说:据陶德曼所说,只是所提出的七条件,并无别的条件;如能答应,便可停战。蒋介石就问唐生智的意见,唐生智还没答,又转问⽩崇禧。⽩崇禧说,只是如此条件,那么为何打仗?徐谟说:陶德曼所提者只是此数项条件。蒋介石又问徐永昌。徐永昌说只是如此条件,可以答应。又问顾祝同,也说可以答应。再问唐生智,也赞同各人的意见。蒋介石就表示:一、德国调停不应拒绝,如此尚不算是亡国条件;二、华北‮权政‬要保存。——蒋介石显然慌了。那天下午五点,他接见陶德曼“愿意以德国大使阁下所提出的各点作为谈判的基础”另表达两点:一、‮国中‬深望:在恢复和平的全部过程中,德国通过调停予以帮助;二、‮国中‬在华北的主权和行‮权政‬不得改变,必须维持其完整。这就是说:一、一切结果,要请德国人背书,德国人不要放手;二、但求保住华北就好了,东北也不要了,內蒙也不要了。最后蒋介石要求:“必须強调提醒⽇本:在谈判完成以前,不要公布任何提出的条件。”(参阅《‮华中‬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抗战时期》第六编,页一一三)这显然是丢不起人,一切要偷偷摸摸地⼲。

  蒋介石遂于十二月三⽇再度约见陶德曼,感谢德国‮府政‬努力斡旋,愿意接受⽇本十一月的条件为和谈基础:一、‮国中‬接受该条件议和;二、华北领土与主权‮立独‬完整;三、德国自始至终调停;四、和谈不涉及与第三国之协议。(见DocumentsonGermanForeignPolicy,P.787—789)陶德曼得到蒋介石的“毅然许诺”后,转报回国。德国外部认定“⽇本的建议,差不多在所有的要点上都已得到了満意的反应”遂在十二月七⽇,转告⽇本。可是,此时⽇军已近南京,气焰特甚,广田外相也对以一个月前的条件为和谈基础,表示怀疑(见同书,页七九九),调停发生了意外的变化。十二月十三⽇,南京失守。

  暴⽇虽相如是之甚,蒋介石虽发表一贯抵抗⽇本的宣言,但陶德曼调停并未因此中断。十二月二十二⽇,德国大使在汉口提出⽇本所开的新条件,重点是:一、中、⽇、満(満洲国,即‮国中‬东北)共同防共;二、设立非武装区,并在必要区域內成立特殊‮权政‬;三、中、⽇、満经济合作;四、对⽇本赔款。⽇本还提出和约缔结之前,不停止军事行动,并要求‮国中‬
‮府政‬于年底以前接受这些条款。这种条件,连德国也认为太苛刻了,德驻⽇大使狄克逊即认为‮国中‬
‮府政‬不可能接受。(见DocumentsonGermanForeignPolicy,P.804)德国‮府政‬于十二月二十九⽇照会⽇本,此种结果将无助于“反共产‮际国‬协议”(见同书,页八一一)广田辩称条件可以修改,不过⽇本驻英大使又谓,⽇本愿尽早结束战争,然若蒋介石不接受⽇方条款,则将与‮国中‬地方‮府政‬媾和。(参阅同书,页八一一、八一二、八一三)尽管如此,蒋介石还是不敢断然拒绝,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三⽇,‮出派‬外部长王宠惠,向陶德曼说:“经过适当的考虑后,我们觉得,改变了的条件范围太广泛了。因此,‮国中‬
‮府政‬希望知道这些新提出的条件的质和內容,以便仔细研究,再做确切的决定。”(见同书,页八一五至八一六)⽇本外相广田虽说将依此与內阁讨论,实对‮国中‬
‮府政‬的回复极为不満,乃于一九三八年一月十六⽇上午十时半,将⽇方強硬回应请德方立即转给汉口,并要求中止德国调停,此即⽇本首相《近卫文麿声明》,宣称“今后不以国民‮府政‬为对手”(见《⽇本外年表并主要文书》第二册,页三八六至三八七)蒋介石亦在一月十八⽇做了自我澄清的声明,谓‮国中‬将为领土完整及其主权奋战到底。至此,和谈好像是彻底破裂了。事实上,德国调停虽然结束,蒋⽇间和谈的线索并未中断。

  蒋介石于一九三八年舂就已建立起渠道,主要是靠孙中山的⽇本旧友,如萱野长知(一八七三—一九四七)、小川平吉(一八六九—一九四二)、头山満(一八五五—一九四四)、秋山定辅(一八六六—一九五O)等。这批人看似民间人士,实与⽇本‮府政‬关系密切,他们站在其本国利益的立场,又与国民有历史渊源,自愿为两边奔走和平。

  蒋⽇之间的秘密接触,初由南京失守后出任行政院长的孔祥熙主其事,在‮港香‬设有秘密办事处,由柳云龙、杜石山(又作石珊)负责。⽇方资料称柳为蒋介石的外甥,或称蒋⺟妹妹的儿子,宋美龄曾亲自到‮港香‬“指导”全盘都是蒋门作业。

  据⽇本外务省档案,国府行政院长孔祥熙于一九三八年一月二十三⽇,亦即是⽇相近卫已宣布不以国府为谈判对手之后,曾电请头山満“主持正义,力挽狂澜,设使贵‮军国‬人早⽇醒悟”同年三四月间,萱野长知的助手松木蔵次与孔祥熙的亲信贾存德,在‮海上‬
‮国中‬旅行社秘密见面商谈,松本传达承认満蒙的要求,贾存德则要求⽇本撤兵。萱野本人也与贾见了面,并由贾带信经港飞汉口报告孔祥熙。孔回信要求双方即刻停战,尊重‮国中‬主权,至于⽇方要求解决満蒙,‮国中‬原则上同意,具体问题可于谈判时商定。萱野回到⽇本后与小川平吉商讨,觉得孔有诚意,小川遂于六月十⽇分访新任⽇相宇垣一成与前相近卫文麿。不过近卫不久之前已宣布“帝国‮府政‬今后不以国民‮府政‬为对手”然小川与宇垣认为仍然需要与国府涉,必要时可取消旧声明,故颇支持萱野与孔祥熙继续谈判,不久谈判集中到‮港香‬。孔祥熙又找到萱野老友马伯援和居正夫人(居正的女儿是萱野的养女)到港相助,特别希望⽇军暂勿进攻汉口。不过⽇方又提出蒋介石下野以承担责任的要求无法解决,孔祥熙愿辞行政院长代蒋下野,未为⽇方接纳。一时之间,蒋介石的下野问题成为和谈的障碍,⽇本军方对蒋介石尤持坚决排斥态度。

  约当此时,外部亚洲司司长⾼宗武于七月五⽇自‮港香‬抵达神户。(参阅《汪精卫集团投敌》,页二一二至二七三)⾼氏⽇本之行,论者每想当然,以为奉汪精卫之命,其实是奉蒋介石之命,专治汪精卫和平运动的‮国美‬学者邦克(GeraldE.Bunker)曾与⾼宗武做多次访谈,论定⾼直通蒋介石“绝非汪之代理人”(KaoinnosenseactingasWang’sagent)。(见Bunker,ThePeaceConspiracy,P.75,80)⾼宗武早于一九三八年二月就奉命在‮港香‬设立以“⽇本问题研究所”为名的‮报情‬机关,暗中与⽇方联系。三月二十七⽇,曾与亚洲司⽇本科科长董道宁在港和⽇人西义显等会晤后,飞往汉口,于四月三⽇提出报告,并于五⽇晨“晋谒委座”四月十四⽇,⾼自汉飞港“负有秘密使命也”(《周佛海⽇记》上册,页七十八、八三十)据西义显《悲剧的证人——中⽇和平运动秘史》说,蒋介石要⾼氏转达:“东北与內蒙问题,可留待他⽇再谈,惟河北省应即还‮国中‬,长城以南‮国中‬领土与主权之完整,⽇方应予尊重。上项条件获⽇方之谅解,则先行停战,再行谈商细节。”五月三十⽇,⾼宗武又自‮港香‬来汉口,当时已任宣传部代部长的周佛海,把他送往陈布雷处。(《周佛海⽇记》上册,页一O六)六月五⽇,⾼又“奉命飞港”六月二十五⽇,梅思平谒汪精卫后往见周佛海“谈对宗武赴⽇之推测”(同书,页一一六)可见⾼宗武赴⽇之前,汉口已知之,汪、梅、周尚需“推测”证明⾼奉蒋命,连他们三人都不知详情。当时在汉口军令厅工作的张有⾕说,七月六⽇,侍从室命令派机将求和密函,由飞行员汤卜生驾驶,前往南京,空投给在访的⽇本秩⽗宮亲王,若⽇军停止关內军事行动,东北可以割让。(张有⾕《保卫武汉时期蒋介石的一件通敌罪行》,《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页一四一至一四二)

  ⾼宗武自⽇本回到‮港香‬后,没有马上报命,周在七月十九⽇⽇记上说:“闻宗武返港数⽇,迄无消息,布兄亦无所闻。”(页一二六)显因⽇方仍“不以蒋介石为对手”之故,使⾼觉得无以报蒋之命,结果⾼宗武于七月二十二⽇派外部‮报情‬司科长周隆庠“送其报告呈委座”没有讳言“对方坚持要委座下野”周氏也表示“失望”(见同书,页一二七)第二天,周佛海去蒋介石公馆聚餐时,见蒋“打不起精神”没过几天,周就听说,蒋令“王亮畴(宠惠)托英、美大使,设法由英、美向中⽇双方提出停战,或向中、⽇双方提出希望早⽇结束战争”(同书,页一二八至一二九)《蒋总统秘录》说,⾼宗武“成了被⽇军所利用于为汪兆铭抬轿子的脚夫”(页二五五八),显然是蒋介石的一面之词。蒋于失望之余,悻悻然竟不承认派⾼宗武去和⽇本人谈判的事了。

  周佛海在七月二十六⽇记道:“与隆庠谈半小时,嘱其明⽇赴港,转达一切。”转达什么,虽不知道,很可能是为了可以接受的和平,如不与蒋为对手,非要蒋下台不可,则可由国民元老汪精卫出马。所以⾼宗武并没有就此在‮港香‬养病,而是继续在港、沪两地与⽇方涉,寻又有梅思平参与其事,最后才会有近卫的新声明与三原则。

  经过萱野长知与贾存德的沟通,⽇方虽仍要蒋下野,然而若蒋决心“铲共亲⽇,媾和尔后有办法”所谓办法,即体谅蒋一时不能下野的苦衷,答允只须预先做下野表示“而在和平之后自动实行,当亦无妨。”(《小川平吉关系文书》(一),页五九六)宇垣还得到裕仁天皇秘密批准,与孔祥熙在军艇上晤面的计划。至此,⽇方实已修正了“不以国民‮府政‬为对手”的主张。九月二十五⽇马伯援自港取道河內赴渝,与蒋介石、孔祥熙详商。蒋也派郑介民到‮港香‬会谈。蒋⽇和谈即将一拍即合,奈⽇本內部一直有矛盾,陆相与外相意见尤其不合。陆相板垣征四郞认为汉口即下,国府即将投降,无须发表撤兵声明,并指外相宇垣要与孔祥熙谈判为“国贼”反对和议。宇垣被迫于九月二十九⽇辞去外相职务,那已经准备的不寻常会谈也告流产。(参阅杨天石《寻求历史的谜底》,页六O八至六一○;施乐渠《蒋介石在抗战期间的一件谋活动》,《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页六十五至六十七)

  ⽇本军阀果于十月二十五⽇攻占武汉,蒋介石发表告‮国全‬同胞书,号召“继续贯彻持久抗战”但是暗中仍继续与萱野等民间人士保持联系。然而⽇本虽攻下武汉,并不如军方所想,‮国中‬会投降。⽇本‮府政‬显然忧心孤军深⼊,久战不决,增強了媾和意愿,梅思平也有了成绩。周佛海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有记,颇堪玩味:

  (梅思平由港来,略谈,即偕赴汪公馆,报告与宗武赴沪接洽经过,并携来双方签字条件及近卫宣言草稿。(页一九四)

  这个草稿,就是十二月二十二⽇近卫‮府政‬发表所谓调整中⽇邦“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的声明(亦称近卫第三次对华声明,全文见《⽇本外年表并主要文书》第三册,页四○七)。发表前将近一个月,重庆方面已经知道底案。蒋、汪既然都主和,此三原则无疑可作为和谈的基础。蒋、汪的争执绝非主战、主和之争,蒋之不愿附和,显然因为近卫没有明确撤销先前不与他为对手的声明,而汪则认为应做积极回应。当蒋坚持不肯,汪乃决定脫离重庆,自由表达和平主张,配合近卫三原则的发表,在舆论上造势,蒋走向谈判桌来。

  汪精卫自重庆出走,是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十八⽇的事,这天他由重庆飞往昆明,十九⽇再由昆明转往河內。二十一⽇,张群电蒋介石,说汪精卫有电给他,说“拟对和平及防共问题以去就争”二十二⽇,⽇本首相近卫文麿第三次发表“调整中⽇邦本方针之声明”提出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且以绝无领土野心,尊重‮国中‬主权,不要求军费赔偿为说。二十四⽇,龙云电蒋介石,说汪精卫有电叫他代转,內容是:“在渝两次谒谈,如对方所提非亡国条件,宜及时谋和以救危亡而杜共祸,详容函陈。”二十六⽇,蒋介石在纪念周上宣布说:“汪先生请假四个月,出国养病,希望早⽇回来,共商大计。”二十八⽇,汪精卫有信致蒋介石,认为⽇方提出三原则之后“我方如声明,可以之为和平谈判之基础”进而“结束战争,以奠定东亚相安之局”要求“毅然决定,见之施行”汪精卫这封信,收在一九八一年九月国民史会出版的《‮华中‬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抗战时期》第六编《傀儡组织》第三册里。但信中提到的十二月二十八⽇“兹有上‮央中‬电”却被做了手脚,未见收⼊。现据一九四一年三月汪‮权政‬宣传部出版的《和平反共建国文献国民‮府政‬还都周年纪念册》所收,抄录如下:

  兹有上‮央中‬一电,除拍发外,谨再抄呈一纸,以备鉴。本月九⽇,铭谒总裁蒋先生,曾力陈现在‮国中‬之困难在如何支持战局,⽇本之困难在如何结束战局,两者皆有困难,两者皆自知之及互知之,故和平非无可望。外方面,期待英美法之协助,苏联之不反对,德意之不作难,尤期待⽇本之觉悟;⽇本果能觉悟‮国中‬之不可屈服,东亚之不可独霸,则和平终当到来。凡此披沥,当⽇在座诸同志,所共闻也。今⽇方声明,实不能谓无觉悟。犹忆去岁十二月初南京尚未陷落之际,德大使前赴南京谒蒋先生,所述⽇方条件,不如此明画,且较此为苛,蒋先生体念大局,曾毅然许诺,以之为和平谈判之基础;其后⽇方迁延,南京陷落之后,改提条件,范围广漠,遂致因循。今⽇方既有此觉悟,我方自应答以声明,以之为和平谈判之基础,而努力折冲,使具体方案得到相当解决,则结束战事以奠定东亚相安之局,诚为不可再失之良机矣。英美法之助力,今已见其端倪,惟此等助力仅能用于调停,俾我比较有利,绝不能用于解决战争,俾我得因参战而获得全胜,此为尽人所能知,无待赘言。苏联不能脫离英美法而单独行动,德意见我肯从事和平谈判,必欣然协助,‮际国‬情势,大致可见。至于国內,除共产及惟恐‮国中‬不亡、惟恐国民‮府政‬不倒、惟恐‮国中‬国民不灭之少数人外,想当无不同情者。铭经过深思虑之后,始敢向‮央中‬为此提议;除已另函蒋先生陈述意见外,仅再披沥以陈。伏望诸同志鉴其愚诚,俯赐赞同,幸甚,幸甚。专此,敬候公祺。

  汪精卫此电把陶德曼调停经过说得很明⽩,调停之所以失败,因⽇方改变十一月份可以接受之条件,现在⽇本既已“觉悟”回到原来可被蒋介石接受的立场,甚至更加明确,岂有相拒之理?到了第二天(十二月二十九⽇),汪精卫即发出著名的(“”是二十九⽇电报代⽇的简写,电载一九三九年一月一⽇《新闻报》)电给重庆,再度敦促接受调整中⽇邦三原则,作为和谈的基础。汪氏这三个文件,俱收⼊《和平反共建国文献》之中,基本重点只有一个,就是“如能以合于正义之和平而结束战争”则不妨结束。汪精卫认为:与⽇本和谈,并不是他个人的私见,他说南京尚未陷落前,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从事调停,当时⽇本开的价码比现在还苛,但是“蒋先生体念大局,曾毅然许诺”如今一年仗打下来,‮国中‬已由武汉撤守而退往四川,处境更差,但⽇本开的价码反倒比去年宽了,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能谈和?抗战的目的既然在保‮家国‬的生存‮立独‬,如果能以和平得之,为什么一定要打?

  汪精卫能够从重庆出走,虽说汪氏副总裁⾝份特殊,无人敢挡驾,但出走的不止汪一人,陆陆续续,难道蒋介石的特务皆视而不见?再说出走有目的,难道戴笠连这一点‮报情‬都没有?其中必有文章。据冯⽟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的回忆,当时就有人说这是“蒋介石汪精卫唱双簧”冯⽟祥举出最明显的理由是:

  那时重庆通完全由军统局戴笠管制,‮民人‬出境买‮机飞‬票都要先登记,经过审查、核准,⾼级官吏更要先经蒋介石个人批准,汪精卫带着曾仲鸣、林柏生以及许多人乘坐专机飞昆明,事先既没有‮府政‬与部给他什么任务,戴笠岂有不先报告蒋的道理?说汪精卫是潜逃出重庆,断不可能。汪到了昆明,龙云还有电报来报告蒋,如蒋要阻止他,是绝对做得到的。

  对冯⽟祥这段话,我们找出一件文件上的旁证。一九八一年九月国民史会出版的《‮华中‬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抗战时期》第六编《傀儡组织》第三册里,曾收有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十九⽇《龙云以汪兆铭经滇飞往河內呈蒋委员长之效电》,內容是:

  重庆,委员长蒋钧鉴:僭密。汪副总裁于昨⽇到滇,本⽇⾝感不适,午后二时半已离滇飞航河內。昨夜及临行时两次电详呈。职龙云。效秘印。(页四十六)

  这一秘密电文中,最令人注意的是,汪精卫到云南的当晚,龙云就“电呈”了蒋介石;在汪精卫次⽇临行时,又再度“电呈”了蒋介石。可见冯⽟祥所说“如蒋要阻止他,是绝对做得到的”是确实的。

  关于这一疑案,朱子家(金雄⽩)在《汪‮权政‬的开场与收场》(李敖出版社一九八八年版)中,也有论述如下:

  当年盛传的蒋汪双簧,是应该有其可能的,连⽇本人也感觉到了这一点,他们曾公然对我说过:“你们‮国中‬人是够聪明的,像是在赌台上赌大小,重庆押大,而南京押小,殊途同归,开出来总有一面是会被押中,而押中的也一定是你们‮国中‬人中之一面。”因为如果汪氏的出走,事前不得重庆方面的默许,他不能离开重庆,自更不能离开国境一步。

  此外另有一个旁证,汪氏在离渝前曾对陈公博说过:“我在重庆主和,人家必误会以为是‮府政‬的主张,这是于‮府政‬不利的。我若离开重庆,则是我个人的主张,如涉有好的条件,然后‮府政‬才接受。”(陈公博《八年来的回忆》)据此而观,最后两语,意义太明显了。是由汪氏出面去与⽇本涉,条件不好,由汪氏独任其咎;有好条件,‮府政‬才出面接受,这不是也可能真是一出双簧吗?

  但褚民谊在苏狱中说过几句话:“早有人处心积虑,想把一只臭马桶套在汪先生头上。这次是千载一时的机会,既经动了手,就绝不会轻易放过了。”那岂不是说,本来约定是做假戏,但一出场,就变成做真戏了。这说法的‮实真‬究竟如何呢?又安得再起汪氏于地下而问之?选(页八九八)

  这里说“本来约定是做假戏,但一出场,就变成做真戏了”倒是很可能的。以殷汝耕为旁证,就可明⽩。殷汝耕在一九三五年成立冀东‮府政‬,抗战胜利后被捕,在狱中,他终⽇念佛,了无嗔意,被提出毙时,还从容得很。检察官问他有没有遗言要留,他说:“我很奇怪,当初不是要我组织冀东‮府政‬的,为什么今天要毙我?”类似殷汝耕的疑案,在缪斌、王克敏等人⾝上,也都发生过。

  汪精卫到河內主要目的就是发表和平主张,采纳与否,权在‮央中‬。故发表电之后,即准备赴法休养。然而当⾕正鼎送来护照与旅费后不久,却发生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一⽇河內刺汪案,结果误中副车,杀死了汪氏秘书曾仲鸣,另有五人受伤。河內法院抓了几个人,以一般凶杀案,草率处理了事。汪氏本人肯定是重庆派人⼲的,故在《曾仲鸣先生行状》中说:“法文各报皆以大字标明蓝⾐社所为,且叙凶手供称,谋杀目的实在兆铭。”(《曾仲鸣先生殉国周年纪念集》卷首)但一时没有确切的证据。哪知凶手们到‮湾台‬之后,忽觉自己是锄奷的英雄,一一亮相,如陈恭澍等大写回忆,无异招认,甚至实际开的王鲁翘也当上台北‮察警‬局长,侃侃而谈,不久遭离奇车祸死亡。河內刺汪案终大⽩于世,原来是特务头子戴笠奉蒋介石之命⼲的,戴笠还于二月底三月初亲往河內布置。⾕正鼎两度访汪,很可能与戴配合,以观形察势,做好谋杀的准备工作。也可能是单线,⾕如陈立夫一样不知情。

  我们不认为汪精卫出走前与蒋有默契,汪于一九四O年十一月二十七⽇致蒋介石感电犹谓:“兆铭痛感电以来,荏苒岁月,国命益殆,民病益深,故不及待执事之赞成,亦不及顾执事之反对。”(《和平反共建国文献》,页一四三)但是我们认为蒋眼开眼闭让汪等出走,特务固不敢拦汪,但特务不会上告蒋来做决定吗?蒋不拦汪,必须从蒋本人的主和意愿来理解。他把汪等当试验气球,放出去瞧瞧。然而蒋为何又要谋杀汪精卫呢?我们的理解有两种可能,其一是蒋氏“兔死狗烹”哲学,让汪发表和平主张之后,由他后续完成,免得⽇本人想与汪做对手。其二,如果不除去汪,搞不好,和议成功却让汪氏取而代之。更何况汪氏途经云南,与龙云相处甚笃,如果龙云加以响应,将更增加汪之声势,故明知汪有赴法打算,仍怕夜长梦多,为以后蒋⽇和谈制造⿇烦,于是不惜遣特务杀之。

  可是误中副车之后,反而弄巧成拙。这一毒辣的行动,刺了汪精卫,汪乃在三月二十七⽇发表“举一个例”公布了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六⽇的国民秘密会议记录,即“国防最⾼会议第五十四次常务委员会议记录”证明了主和之意,国民大员皆有之,蒋介石尤其主其事。文中并提出三个疑问:

  第一、德大使当时所说,与近卫內阁去年十二月二十二⽇声明相比较,德大使所说,可以为和平谈判之基础,何以近卫声明不可以为谈判之基础?

  第二、当德大使奔走调停时,南京尚未陷落,已经认为和平谈判可以进行,何以当近卫声明时,南京、济南、徐州、开封、安庆、九江、广州、武汉,均已相继陷落,长沙则尚未陷落,而自己先已烧个精光,和平谈判,反不可以进行?

  第三、当德大使奔走调停时,国防最⾼会议诸人,无论在南京或在武汉,主张均已相同,何以当近卫声明时,又会主张不同,甚至必将主张不同的人,加以诬蔑,诬蔑不⾜,还要夺其生命,使之不能为‮家国‬效力?(《和平反共建国文献》,页八至九)

  不仅此也,动的汪精卫触发了烈士格,为死友、为主张,⼲脆一不做二不休,不去法国了,也不理蒋介石⾼兴不⾼兴,径自去与⽇本人谈。…

  有趣的是,蒋介石公开谴责以及谋杀未遂汪精卫之后,继续经由萱野转告新上任的有田八郞外相:他正积极布置准备对付共产以及对⽇和平之意不变。其实,不仅嘴巴上说,还起而行,于一九三九年年初召开国民五届五中全会时,明显展示反共态度,以配合近卫三原则之二,并设置国防最⾼委员会。陈诚于二月三⽇致电在‮港香‬的柳云龙说:

  今组织之国防委员会,网罗朝野人员,置于蒋氏一人之下,时机一至,便可运用和平而无阻。(《杜石山致萱野长知》,载《小川平吉关系文书》(二),页六○八)

  一个月之后,蒋介石亲自发电给柳云龙、杜石山说:

  石山兄台鉴:历次来电,暨萱野翁前⽇来电,均已诵悉,中⽇事变,诚为两国之不幸,萱野翁不辞奔劳,至深感佩,惟和平之基础,必须建立于平等与互让原则之上,尤不能忽视卢沟桥事变前后之‮国中‬现实状态。⽇本方面,究竟有无和平诚意,并其和平基案如何,盼向萱野翁切实询明,伫候详复。蒋中正蒙。(⽇本国会图书馆蔵)

  此电紧要处,为蒋明显可以接受“卢沟桥事变前后之现实”也就是说満蒙可以不要,但须重尊‮国中‬本部之主权,亦即是陶德曼调停时的第一个⽇本方案。但蒋怕⽇本别开新价码,故要“切实询明”⽇方和平的基案。能不说是求和心切吗?事实上,此时蒋介石已不经手孔祥熙,由自己直接遥控了,宋美龄也于七月十六⽇亲自飞到‮港香‬与萱野面晤。会谈设于‮港香‬大‮店酒‬三五O号房间,柳云龙代表蒋方提出七点:一、平等互让;二、领土完整、主权‮立独‬;三、恢复卢沟桥事变前状态;四、⽇本撤兵;五、共同防共;六、经济提携;七、不追究维新‮府政‬、临时‮府政‬人员的责任(参阅杨天石《寻求历史的谜底》,页六至四)基本上响应近卫三原则。杜石山于会后致电蒋介石称:“和平之事,当在汪氏等所谋者未成之前,始克有济,否则夜长梦多,多一纠纷即添一障碍,届时钧座虽当机立断,恐亦为事实之所不许也。”(《小川平吉关系文书》(二),页六至五)至此,蒋与汪已开始做“和平”竞赛了。接着小川平吉于三月二十四⽇赴港,听取萱野汇报后,并与蒋方进一步商谈,小川与萱野提出是否可首先讨伐共产,以实现局部停战,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回答都是正面的,并谓可用“密约‮理办‬”杜石山告诉小川,蒋“现已布置了大量嫡系军以对付共产”以及“在议和成功之时,望以⽇本的先锋队进行讨共”(《小川平吉关系文书》(二),页六五三)蒋又于四月间派马伯援与小川在港联系,很可能有进一步的表态,但马突于四月二十四⽇逝世。五月六⽇,小川又与张季鸾会谈,更明言⽇本最关切排共。蒋介石反共意愿虽⾼,但在那个情况下,马上翻脸伐共自大有顾忌。然小川等急于要蒋明确表态,甚至要到重庆来谈。相之下,蒋终感化暗为明维艰,想缓一缓,将和平要求先在国防会议提出再说。小川等在杜石山等人一再解释下,对蒋氏苦心表示谅解。

  六月间,‮共中‬对蒋⽇和谈已有所闻,乃迫蒋履行诺言,广西方面也表示如果中途妥协,将单独抗战,使蒋更不敢公开表态。此时汪精卫已到东京与平沼首相会谈,但蒋介石不仅仍然保留‮港香‬联络点,而且宋美龄再度飞港与柳云龙等会商,并由杜石山会见小川,要求阻滞汪精卫新‮府政‬的成立。小川等则想于汪‮权政‬成立前,蒋公开表态,接受和平条件,因而重申蒋⽇双方在军舰会谈前议。(阅《小川平吉关系文书》(二),页‮四六‬○至‮四六‬三)蒋于七月七⽇抗战二周年文告,重申抗战到底的国策不变,他能不如此重申吗?但被⽇方认为缺乏诚意,更倾向汪精卫。不过,蒋于七月十六⽇在重庆发表军事委员会组织与人选,规定蒋有权执行国府组织法第一一一条之规定,即宣战、议和、缔约的权力,已为蒋全权议和订下法律据。蒋又于八月初经杜石山转告⽇方已有分共决心,并派郑介民、王景惠先后赴⽇,力阻汪⽇之间的和平运动。小川也开始积极活动,于八月十⽇走访近卫文麿,并连夜进京会晤首相,提出所谓“战胜国宽宏大度”的第三方案,由小川携赴重庆谈判,同时要求对方‮出派‬孔祥熙一级的代表参与预备会议。重庆方面得此报以及汪‮府政‬将延期成立之消息后,孔祥熙声言将牺牲一⾝,决心在参政会提出“和平”案。此时德国与苏联已缔定互不‮犯侵‬条约,⽇苏亦已有妥协迹象。蒋、孔怕孤立,故更加积极求和。但此一世界形势的发展也使⽇本军方更为嚣张,对⽇本‮府政‬横施庒力,被迫于九月十三⽇声明扶持汪精卫成立‮央中‬
‮府政‬。蒋、⽇和谈再次触礁。蒋介石对汪组府“深恶痛绝”不谓无因。唐纵在一九三九年十月二⽇的⽇记提道:

  委员长发表重要谈话,对汪逆召开伪代表大会及企图成立伪‮央中‬
‮权政‬问题,深恶痛绝。委座从未公开斥辱何人,此为第一次,并表示海枯石烂,永不宽赦。(《在蒋介石⾝边八年》,页一○一)

  照说汪精卫去做“逆”自毁历史,蒋介石又何必“深恶痛绝”呢?其所以“深恶痛绝”显因汪破坏了蒋⽇和谈之故。汪是已下了海的,摆明在搞,然而蒋却一直暗⼲,想下海因考虑太多而不敢下海?选

  一九三九年底,南京的汪‮权政‬开场之前,⾼宗武与陶希圣突然出走,抵达‮港香‬后,于一九四O年一月二十一⽇,在《大公报》上刊登来函,并公布轰动一时的文件——《⽇支新关系调整要纲》。此为一九三九年十一月的⽇方草案,修正案改称《⽇华新关系调整要纲》,于同年十二月三十⽇签字。由于初次公布的是草案,⽇方要求十分苛刻,更凸显此一《要纲》的卖国质。在轰动之余,重庆在宣传与‮报情‬
‮场战‬上,似犹全胜,而使南京汪‮权政‬大惊失⾊,窘态百出,莫可奈何。

  ⾼、陶的出走成功,已可确定得自杜月笙以及重庆地下工作人员的协助。陶希圣抵港后,于一九四○年一月十九⽇收到蒋介石亲笔函,令陶“坦率详陈附逆经过”⻩仁霖于二月十七⽇自港返渝时,陶托⻩转呈回函一件,陶对蒋给予“戴罪图功”的机会“铭感于衷”自称罪民陶希圣(见亲笔原函影本)。然而陶氏此件于二月十三⽇就被⽇本‮报情‬人员密得,冈崎总领事以第八二号极密件发电给东京外务省有田外务大臣,当晚收达(见⽇文影印原件)。从此一密件得知,⾼宗武“之参加汪方,早得中枢谅解”可证⾼非仅为汪奔走和谈,也一直为蒋效驱驰。⾼是蒋之人马,尚有四条旁证:

  一、当时汪派国民怕蒋派国民谋杀,都不敢住租界,而⾼宗武独住法租界的花园洋房,因为他心里明⽩,他是敌人的朋友。

  二、一九三九年夏天,⾼宗武随汪精卫到⽇本,据亦在随行之列的周隆庠说,影佐祯昭见汪,要把⾼宗武留在⽇本,因觉其形迹可疑,但无确实证据,经汪极力反对而未留下。影佐是⽇本‮报情‬头目,显然已有风闻。

  三、⾼宗武到‮港香‬后不久赴美,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八⽇,陈布雷打了这样一通电报给驻美大使胡适:“胡大使:咸(二十七)⽇由贺主任耀组名义汇上美金四千元,系委座发⾼君宗武旅学费,即请转⾼君,并复为荷。弟陈布雷。勘。”四千美金在一九四二年不是一笔小数目,学费其名,奖金其实。

  四、据⾼宗武本人的访谈,他自港赴美前,蒋介石曾写亲笔信给他,誉为“浙东強人”(见Bunker,ThePeaceConspiracy,P.206),与蒋要求自称罪民的陶希圣,戴罪图功,相映成趣。

  汪‮权政‬虽然建立,汪记“和平运动”却因⾼陶事件,受到致命的打击,但是骂汪逆的蒋介石并未一心主战,仍然继续他暗地里的“和平运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下旬,⽇本驻‮港香‬武官铃木卓尔中佐,会见了蒋介石的舅子宋子良。几次会谈后,⽇本支那派遣军总司令部就派今井武夫大佐到‮港香‬。一九四O年二月十四⽇,今井武夫和宋子良在‮港香‬东肥洋行会见。商定在二月底举行中⽇两方正式圆桌会议。今井武夫赶到南京,向西尾总司令报告说,奉命在十九⽇飞东京向闲院宮参谋总长和畑俊六陆相说明会谈內容。参谋本部立即派谋略课长臼井茂树大佐到了‮港香‬,实地了解情况。三月二⽇,‮国中‬代表全体到齐,除宋子良外,还有重庆行营参谋处副处长陈超霖、最⾼国防会议主任秘书章友三、陆军少将张汉年、张治平等人。

  三天之后,蒋宋美龄以治牙为名也到达‮港香‬。三月八⽇会谈开始,在东肥洋行二楼举行。会谈前双方出示‮件证‬,以明⾝份。⽇方由陆军大臣畑俊六出证明书,中方由最⾼国防会议秘书长张群出证明书。会谈內容主要有关“満洲国”问题、⽇华共同防共问题、汪‮权政‬问题,以及⽇本在华北驻兵问题。其中当然以共同防共的意见最趋一致,其他问题也有商量余地。宋美龄于五月间再度来港。宋子良还邀今井武夫在‮港香‬海面上游艇中密谈,強调蒋委员长确实想和(见《今井武夫回忆录》,页一四四),如和谈成功,最快可于七月间对共产进行讨伐。于是六月六⽇,双方代表经多次磋商后,一致同意由板垣征四郞、蒋介石、汪精卫三人举行长沙会谈。七月二十二⽇双方在‮港香‬签署备忘录如下:

  下记⽇华代表关于进行停战会谈事,系分别遵照板垣总参谋长及蒋委员长意旨,并互相确认各自上司有关进行会谈的亲笔‮件证‬后,约定事项如下:

  一、时间:八月初旬

  二、地点:长沙

  三、方法:板垣征四郞及蒋介石商谈⽇华停战问题

  代表铃木卓尔(印)

  代表宋士杰(印)

  昭和十五年七月二十三⽇

  这就是⽇本人所谓的“桐工作(KiriKqsaku)”宋士杰为宋子良的化名,其实宋子良也是特务顶替的。

  同时,蒋介石又于六月二十一⽇致电‮港香‬杜石山,再邀萱野前来和谈,并代致“表示后悔”之意。萱野原拟八月初赴港,然因板垣正着手于“桐工作”而受阻。在侍从室工作的唐纵已于八月五⽇觉察到“⽇来和平已在暗中举行,此事关系重大,外间知者极少。”(《在蒋介石⾝边八年》,页一四五)唐纵并未参与其事,他只是从“许多小征候”观察而知。八月二十八⽇,戴笠又告诉唐纵“张季鸾昨天回来,今⽇又飞‮港香‬,这是与⽇秘密涉有关。”(同书,页一五一)可为正在进行中的“桐工作”的一个旁证。

  这个“桐工作”可以说是蒋⽇和谈的最⾼xdx嘲。谈到三个人会谈的地步,实由于战局对‮国中‬不利,当时英法都想与⽇本妥协,⽇军又已进占宜昌,直接威胁到重庆。蒋于和战之间自然动摇到最严重关头。然而正当“桐工作”积极进行之际,近卫文麿第二次组阁,蒋氏记得近卫有不与他做对手的声明,遂于七月三十一⽇要求以某种方式撤销,他才放心。他也顾虑到汪⽇之间的条约,汪‮权政‬已经成立,与汪平起平坐也是难题。不过,汪倒是很愿意⽇本与蒋直接和谈(参阅Bunker,ThePeaceConspiracy,P.155—156),惟蒋提出“有汪无蒋,有汪无和平”的论调,要求汪出国、隐退,甚至把汪给蒋处理,⽇方表示难以接受。更重要的是‮共中‬发动了“百团大战”⽇本人写的《太平洋战争史》认为百团大战“是中⽇战争开始以来最大的一次战,给予⽇本军队以沉重的打击”并认为‮共中‬抗⽇力量的展示,使“蒋介石不敢脫离抗⽇阵营”显然蒋若不抗⽇,‮共中‬还是会继续‮导领‬抗⽇。这种说法已被‮陆大‬学者证实,他们更进而指出,百团大战就是因为获知“桐工作”而发起的。若然,则‮共中‬救了蒋介石没去当汉奷。蒋介石既然起了犹豫,板垣虽于八月二十二⽇写来亲笔信,深信三人会谈“当能确立调整两国邦之基础”向蒋打气,但蒋终于不敢接受,于九月中旬由宋子良转达,推说重庆意见不一“目前不应马上举行长沙会谈”九月十九⽇,所谓“桐工作”以失败告终。虽如此,蒋介石并未因此放弃和谈。他于同年的十一月一⽇又托杜石山致电萱野,有谓:

  蒋公既以石山等与先生有所约,中⽇和平路线绝对已有维持,故拒绝红军进攻平津以断⽇军接济,不准小张复出而重东北纠纷。(《小川平吉关系文书》(二),页六九六)

  我们从这一则密电才知道,蒋介石不放小张(张学良)原来还有⽇本因素。

  蒋介石又于十一月十六⽇向头山満与萱野长知致意,说是宋子良擅自与板垣代表晤谈、接受条件,并说宋子良“惧而避之‮国美‬”云云,显然要在国民的⽇本朋友面前推卸责任。(蒋原函可见于杨天石《民国掌故》,页三二九)其实,连宋子良都是假的。今井武夫到一九四五年才弄清楚,与板垣代表谈判的宋子良,本是戴笠手下特务曾广(王新衡)顶替的(见《今井武夫回忆录》,页一四六至一四七、一六二),再据参与“桐工作”的‮港香‬大学教授张治平于一九五三年访⽇时,告诉今井武夫,当年会谈蒋介石确是幕后的大老板,由戴笠秘密执行。(同书,页一六三)

  蒋介石虽然一再解释,殷勤示意,⽇本‮府政‬仍然于一九四○年十一月三十⽇正式承认了汪‮权政‬。但是蒋介石依然没有死心。一九四一年五月,萱野到澳门,蒋又派柳云龙前往征询和平意见。萱野建议托头山満,蒋即赠相片示意。头山満却不领情,认为蒋不识抬举,对愿提携的⽇本“反戈”骂蒋“终竟是傻瓜”?选自此蒋与这些⽇本“民间人士”无法再从事有意义的谈判。上面这些秘密接触,都是从⽇本战败后公布或怈漏出来的文件证实的,宣传绝不中途妥协、宣传抗⽇到底的蒋介石当然是守口如瓶的。这些秘密接触,当然只有他们优为之,他们⼲了,也不会戴上“通敌叛国”的帽子。

  蒋介石暗通⽇本,多次密谈,只因⽇本‮府政‬受到军方的⼲扰,拿不定主意,而蒋之一方,则感到难以“化暗为明”迟迟难决而延误时机,再加上共产一直在揭他的底,以及半途杀出一个汪精卫,更加搅了局,却让蒋介石最后“八年一觉渝州梦,赢得人间抗战名”?选

  最有趣的,照龚德柏《汪兆铭降敌卖国秘史》的说法,汪精卫生前死后的一大罪状,乃在于他“妨碍中⽇讲和”?选龚德柏是拼命丑诋汪精卫的,但弄巧成拙,岂不正好反证了蒋介石那边在跟⽇本讲和吗?是以“蒋汪双簧”的谜底是,两人并无默契,各自搞一暗一明的“和平运动”只因差,两人的“努力”不仅不能“合流”反而相互抵消。“和平”的失败,却让蒋介石熬到意外的“胜利”

  蒋介石与⽇本讲和的管道,于抗战八年之中,始终不断,连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亦曾于一九三九、一九四○、一九四一年,替蒋向华北⽇军提过只要长城以南主权的和平条件。(见Shaw,AnAmericanssionaryinChina,P.125)近人论史,居然还要以为用“抗战到底一词来表达其(蒋)‮导领‬对⽇抗战的基本方针,⾜以涵盖一切”(见蒋永敬《蒋中正先生‮导领‬对⽇抗战的基本方针——抗战到底》,载《蒋中正先生与现代‮国中‬学术讨论集》第二册,页四九九),请问“涵盖”得了与⽇寇暗通款曲的事实吗?
上一章   蒋介石评传   下一章 ( → )
蒋介石评传是由李敖写的综合其它,本页是蒋介石评传最新章节,阿奇小说网第一时间更新蒋介石评传章节文本,提供给网友蒋介石评传免费读及下载服务,各位书友要是觉得《蒋介石评传》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朋友推荐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