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是由孙皓晖写的架空小说
阿奇小说网
阿奇小说网 短篇文学 武侠小说 校园小说 官场小说 乡村小说 重生小说 穿越小说 言情小说 架空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玄幻小说
小说排行榜 同人小说 耽美小说 推理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历史小说 竞技小说 科幻小说 伦理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深宅旧梦 情栬西游 滛情幻影 心畸之夺 情卻双轨 绝地羔羊 四面春风 龙之物语 风韵犹存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热门小说
阿奇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  作者:孙皓晖 书号:43613  时间:2017/11/9  字数:10810 
上一章   第三节 项燕良将老谋 运筹举步维艰    下一章 ( → )
  楚王负刍接连发出六道特急王命,大臣还是无法聚齐。

  秦军南下的消息传来,负刍的第一个决断是召世族大臣紧急朝会。接受太傅⻩辎之谋,负刍大破成规连发六道王命,每道王命都只有最急迫的两句话:“秦军南进,大楚濒危!诸臣当速人郢寿朝会,共决抵御之策!”可旬⽇过去,除了淮北淮南的大臣们风尘仆仆赶回外,江南、江东、荆楚的世族大臣一个也没有赶来,岭南诸将更不用说,只怕王命还在途中亦未可知。迟至第十三⽇,负刍焦躁不安又无可奈何,只有行半朝之会,与赶回来的大臣们紧急会商对策。

  列位看官留意,负刍非等大臣而不能决断,时势使然也。其时之楚,是战国之世变法最浅层的‮家国‬,地域广袤而世族大臣各领封地,无论兵员征发还是财货粮草筹集,都须得世族大臣认可方得顺畅,否则,纵有王命也是滞涩难行。王族虽是“国土”最大的领主,又有各世族封地依法缴纳的“国赋”实力自然雄踞所有世族之上。然则,王室维持庞大的邦国机构,支付之大也是任何世族不能比拟,要在濒临危亡之时举国抵御強敌,仅凭王族之力无异于杯⽔车薪。楚拥广袤南‮国中‬,土地民众几乎抵得整个北方六大战国,然其始终不能与中原秦、赵、魏、齐四大战国的任何一国抗衡,其源便在这世族分治。天下进⼊战国以来,楚国朝局多生事端政变迭出,其源也在于世族分治。凡此等等治情弊端,后将备细剖析。

  “老臣以为,两淮大臣还都,朝会可行。”首座老臣说话了。

  “令尹之言,老臣赞同。”武臣首座一位老人也说话了。

  “昭、景既同,臣等无异议。”其余十几位大臣异口同声。

  “本王好悔也!”负刍铁青着脸拍案长叹了一声。

  “枢要大臣差強聚齐,王当以战事为重。”首座老令尹脸⾊很不好。

  “好。说。姑且朝会了。”负刍终于拍案了。

  要明⽩楚国君臣的这番对话,先得明⽩此时的楚国地理大势。楚国土地广袤,主要结构是四大块:一是西部荆江之地,这是舂秋与战国初期的楚国老本土;二是东南吴越之地,这是战国前、中期楚国先后呑灭的两个大诸侯国;三是岭南百越之地,这是松散臣服于楚国的许多部族方国;四是长江以北的淮⽔流域,分为淮南、淮北两大区域。从历史环境说,楚国的四大区域差别很大。其一,岭南地带太过蛮荒,且百越部族內不断各自为战,楚国事实上鞭长莫及。其二,吴越之地号为江东,在战国末期已经大有好转,但毕竟江河纵横⽔患多发,民众多以渔猎为生,农耕开发尚差,事实上还是相对蛮荒之地。楚国占据吴越,并不能大增其实力,且常有分兵分财的累赘之嫌。其三,西部荆江地带多山,历经老楚族群数百年经营,农耕渔猎之开发相对充分,然毕竟山⽔险恶,远非富庶风华之地。更有一点,秦国占据巴蜀之后,其地山川之险在秦军顺流东下的战船威慑之下已经然无存,荆江房陵地带的大批仓储财货粮草又被秦军几度攻占掠夺焚毁,几成贫困之地。其四,淮⽔流域河流错,多为丘陵平原,土地平坦肥沃。经舂秋数百年间陈、宋、薛、徐等大诸侯国的开发,淮北淮南与中原之富庶风华已经相差无几。后经战国之世,齐、魏、秦、楚、韩等大国相继在淮北拉锯争夺,不断开发农耕⽔利,以鸿沟通连⻩河与淮⽔两大流域,整个淮⽔流域事实上已经成为富庶大中原的组成部分之一了。战国中后期,各国避秦锋芒唯恐不及,楚国却逆其锋芒大举经营淮北淮南,一度甚至迁都北上到淮北的陈城,其最本的原因,便在于整个楚国领土中能够成为‮家国‬力量的基所在者,只有这淮⽔流域。

  唯其如此,楚国世族封地的重心,也随着国土变化而变化。

  舂秋之世与战国初期,楚国最大的世族如昭、屈、景、项诸大族,其封地大多以荆江地带以及毗邻的云梦泽与湘⽔流域为重心。灭吴灭越之后,新兴军功部族与老世族中稍弱的项氏部族,封地大多转移到江东地带。岭南百越之地战丛生,且纳贡财货只具象征意义,是故,楚国不以岭南做世族实封之地,而只以后起的军功世族作为宗主,建立要塞城堡镇抚其地。战国中期,楚国呑灭淮⽔流域的几个中小诸侯国之后,楚国王族与四大世族的封地立即转移到了两淮地带。当然,其老封地因王室部分收回转封而略有缩小,但依旧保留着基。楚国后期的权臣如舂申君⻩歇,其封地几乎全数在淮北,曾以苟子为名义县令的兰陵县便包括其中。也就是说,此时的淮北淮南事实上已经成为楚国大族封地的集中区域,实力大族的城邑大多都在两淮,只要两淮地带的世族大臣赶回了郢寿,楚国的要害力量也就差強齐全了。

  负刍懊悔的是,去岁王贲狂飙般奇袭淮北连下十城,举国震恐,遂仓促议决:除以项燕为大将军调集兵马外,其余世族大臣一律赶回封地征发军辎粮草赶运都城。当时令负刍感奋不已的是,世族大臣们非但一致赞同了他的决断,且人人马不停蹄地连夜离开郢寿赶回了封地。而今想来,大臣们匆匆赶回封地,全然是急于安置自家封地,全然是逃命避祸,否则,那些大族的年青新锐们如何一个都没赶回,来的都是⽩发苍苍的老者?究其实,还不都是留着青壮谋划本族生路,岂有他哉!

  “会商军事,大将军能到么?”

  低声说话的是大司马景柽。数十年来,景氏部族与项氏部族一直是楚国的军事栋梁,景氏居执掌关防军政的大司马,项氏居执掌兵马的大将军。朝会既要议决抵御秦军,最要紧的自然是大将军项燕。故此,景柽一句低声发问,大臣们却是如雷贯耳浑⾝一震。

  “左将军项梁与朝——”

  殿外一声长报,负刍君臣更是惊讶,目光齐刷刷聚集殿门。在这片刻之间,一员年青将军快步走进了门厅,一头汗⽔一⾝泥土,斗篷甲胄灰蒙蒙不辨颜⾊,脸颊似乎还有一道⾎痕。负刍与大臣们不噤脸⾊骤变,竟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将军没有丝毫停顿,匆匆大步走到王台前一拱手,⾼声道:“左军主将项梁,参见楚王!见过诸位大人!”

  “项,项梁,大将军如何了?”负刍慌得几乎撞倒了王案。

  “大将军正在集结大军,向汝要津开进!”

  “没,没有开战?”

  “秦军抵达洧⽔,正谋过境安陵,距我军尚远!”

  “好,好好好…”负刍脸上笑着,人却瘫在了王座中。

  一位老臣向殿角內侍招了招手,內侍给年青的项梁捧来了一罐凉茶。项梁感地对老臣一拱手,接过大罐汩汩一阵牛饮,茶⽔流溅得脖颈前一大片,泥土蒙蒙的甲胄斗篷顿时斑斑驳驳,在冠带整洁鲜亮的老臣们面前颇见狼狈。饶是如此,项梁自家却浑然不觉,一阵牛饮后撂下空空的大罐,泥土⾐袖搌了搌嘴角,又对王台一拱手道:“我王毋忧,大将军遣末将还都禀报:因淮南诸军尚未抵达,不能还都与会,敢请朝会之后立即派定得力大臣,向汝、城⽗两地输送粮草,并着力筹划大军冬⾐与兵器箭镞!”

  “完了?”缓过神来的负刍又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大将军之言禀报完毕。”

  “大将军没说,仗如何打法了?”

  “战事尚在谋划,须依据秦军动向而定…”

  “大谬!大谬啦!”老令尹昭恤猛然拍案,苍老声音如风中树叶“強敌业已近国门,‮场战‬方略却‘尚在谋划’?项燕素称知兵,如此岂非儿戏!秦军既然尚远,便当还都与朝共商大计。今项燕既不与朝,又无方略,只大张口要粮草,要⾐甲,要兵器!我堂堂大楚,几曾有过如此大将军啦!”

  大臣们不说话了,连楚王负刍也板着脸不说话了。年青的项梁颇见难堪,却竭力平静着心绪,也没有说一句话。世族大臣们原本期望这个在楚军中颇有声名的年青悍将会暴跳如雷,或可借机搜求得项氏拥兵自重的些许罪证,孰料这个黝黑精悍的年青将军竟能隐忍不发,一时倒凉冰冰滞涩了。毕竟,项氏也是世家大族,目下又是军权在握支撑楚国,昭氏为世族之首,昭恤又官居令尹总领政事,发作一通尚算无事,他人便未必能如此轻易地对项氏大将发作了。

  “项梁,老夫问你。”大司马景柽说话了。

  “敢请指教。”

  “大军南进汝、城⽗,可是畏秦避战之策?”

  “汝、城⽗,向为郢寿北部两大要害。我大军进驻两地,正是扼秦军咽喉要道,使秦军不能南下攻我都城。大司马之论,末将以为诛心过甚!”

  “也算一说。”景柽耸了耸雪⽩的长眉“另则,大军粮草与⾐甲兵器,此前皆有征发,目下未曾开战,如何便有了亏空?”

  “对!此问才是要害啦!”几个老臣一齐拍案了。

  “此前征发之粮草辎重,目下全数在仓,并未进⼊项氏封地!诸位若有疑虑,随时可派特使查勘。”年青的项梁先了却了大臣们的心病,又奋然道“秦強我弱,此战关乎楚国存亡!若不能凝聚国力做长久抗秦之谋划,仅将此战看作一战之战,则楚国必步韩赵燕魏之路!而若做长久鏖战预谋,则粮草辎重远远不⾜!此乃大将军之意,末将言尽于此。”

  大臣们真正无话可说了。项梁慷慨昂,说的是严酷事实,是迫在眉睫的大灾难。这一点,老辣的世族大臣们还是有数的。去岁王贲军的狂飙突袭之后,楚国君臣对秦国虎狼是实实在在地领教了一回,再也没有了轻慢之心。诸般盘诘疑虑者,传统政风使然也,非不抗秦保楚也。楚王负刍原本是精明机变的王族公子,盛年夺位,也算得多有历练,对秦楚此战更不会懵懂。一阵难堪的沉默之后,楚国君臣们心照不宣地撇开了项梁,开始议论起如何抗击秦军的具体事宜了。

  暮⾊降临,君臣们终于一致认可了四则对策:其一,立下王命,并以大司马景柽为特使,严厉督导尚在半途的数万淮南军尽速北上归属项燕;其二,以令尹昭恤兼领大军后援诸事,全力督导大族封地的粮草征发与输送;其三,⽔军舟师由江东进⼊淮⽔,预为郢寿南迁退路;其四,以洞庭郡为南迁都城所在,万一此战失利,则南下以云梦、洞庭两大泽为屏障,以⽔师与秦军周旋。

  诸般谋划妥当,楚王负刍又设宴为项梁洗尘。楚国君臣都着意‮慰抚‬了这位年青大将,殷殷叮嘱了诸多向大将军项燕的‮慰抚‬褒奖。及至楚王王命拟好,已经时近三更。年青的项梁心情火急,执意拒绝了楚王赏赐其王城夜居的殊荣,要连夜赶赴汝。负刍遂大加褒奖,下令宣达王命的特使随项梁一起星夜上路。于是,项梁马队连夜出郢,风驰电掣向北去了。

  项燕巡视完两地军营,心头的乌云更重了。

  自去岁奉命为抗秦大将军,倏忽将近一年,最本的大军集结尚未全部完成,诸多部署运筹更是磕磕绊绊走走停停。截至目下,汝要塞的营垒差強完成,原本要求的山石壁垒却变成了土木壁垒;城⽗要塞的营垒,索一道土沟,再加一道土墙垛口;兵器坊制箭,原本将令是三个月出箭五十万支,可堪堪一年还不到十万…凡此等等,无论项燕如何怒不可遏地屡屡发作,各部将军与军务司马们都不做任何辩解,挨一顿霹雳斥责之后,又是一如既往地磨蹭着动着。项梁几次拿起令箭要行军法,每每最后的那一刹那,令箭都软塌塌掉进了帅案的箭壶。楚国,这就是楚国,楚王尚且乏力,你项燕又能如何?

  便说最要害的大军调集。依照目下军制,楚‮军国‬力主要是三方:

  其一,散布各个关塞城防的守军。战国之世,齐国七十余城。楚国地广,大约将近两百座城邑,设防城池大约五六十座,合计军兵大约三十万上下。除了几处由国府大司马直辖的要害关城,此等城防守军的辎重粮草⾐甲器械等,素来由国府与城池所在封地共担。所在地封主乐此不疲,常常给予城防军将士种种额外补偿。久而久之,邦国城防军大多成为实际上的封主私兵,极难调出本地。

  其二,王室国府直属的大军,合计大约四十余万。除去⽔军舟师几近十万,陆地马步军差強三十余万。这是楚国唯一可随时开出的主力军。依照楚国后期大势,这三十余万大军的经常驻地是四个大本营:一军驻守淮北重镇陈城郊野,应对中原;一军驻守郢寿北部之汝要塞,一军驻守郢寿背后之淮南,前后拱卫都城;一军驻守江东吴中之地,应对频繁多发的吴越之。四大驻军,多则八九万,少则三五万,因时因战而流动。

  其三,直接隶属于王室与各方官署的军兵,大体在十余万。主要有:隶属于柱国将军的都城护卫军,隶属于郞尹、郞中两将军的王室护卫军,隶属于司败(掌刑罚)署的捕盗及监狱守军,隶属于关吏的盘查关防的军兵等等。除非国破之战,此等军兵几乎永远不可能用于‮场战‬。

  如此三方大军,项燕能够以王命兵符调集者,实际只有第二种,即国府直属大军。自调兵急令发出之后,项燕立即从郢寿赶到了汝,建立了幕府。汝地处汝⽔下游之南,是濒临淮⽔北岸的寿舂(郢寿)北上的最重要咽喉,且有汝⽔一道天然屏障,是狙击秦军南下的要害关塞。项燕是一位清醒实际的将领,对楚国大势有着清醒的评判。若是楚‮军国‬力能如臂使指,最佳的防御战略自然是以更北面的陈城为基,大军既可有效抵御,更可在时机有利时伺机反击秦军。然则,目下的楚国已经是支离破碎,统属之难无以言说。更有一点,楚国南迁郢寿时,几乎将丰饶富庶的陈城搬空,人口流失,商旅锐减,粮草辎重全然没有了基。若再度以陈城为基,只怕粮草辎重输送的数百里长线会立即成为秦军最好的施展所在。粮道一旦被遮绝,楚军只怕也会成为第二个长平大战的赵军,项燕也必是第二个赵括无疑。当此之时,项燕只能收缩防线,聚集有可能聚集的最大军力,扼守咽喉与秦军一战,舍此奈何?然则,那些不谙军情不知兵法却又闭塞昏聩的老世族大臣们,心下却只恪守着“抗秦必以淮北陈城重镇为基”的传统方略,对他的苦心运筹种种指责多方质疑,甚或以迟滞大军迟滞粮草相要挟,远离庙堂的项燕真有些百口莫辩了。

  迄今为止,除了原驻汝的三万步军,抵达汝大营的只有陈城八万步骑混编大军。陈城军之所以能如期南下,还在于项燕的嫡长子项梁是陈城军主将。而淮南的八万精锐步军距离汝只有三百余里,走了十个月竟还迟迟黏在半道。江东的十余万步骑,也在北上抵达淮⽔南岸的淮要塞后莫名其妙地开始停滞不前了。也就是说,项燕能调的四支军马,目下只到了两支十一万,两支主力大军则做了泥牛⼊海。

  “江东大军如此迟滞,岂有此理!”

  愤然之下,项燕‮出派‬项梁——‮家国‬艰危之时竟然只有自己的儿子可以信任,这也是项燕的莫名悲哀——星夜赶赴淮查勘实情,若果真是不得已,他便要亲赴郢寿诉诸楚王了。旬⽇后,项梁风尘仆仆赶回,诉说了江东军的迟滞原因。而这一切,还都是时任江东军裨将的项燕的次子项伯秘密探察清楚,又秘密告知项梁的:江东军主将景焯接到大司马叔⽗景柽的密件,说昭氏一族有人密告项氏在江东聚结私兵,图谋与越人部族作自立,楚王正在派员秘密查勘;大军或可能再度南下平,项燕能否领军亦未可知,江东军当以粮草未齐为由,原地等待王命。

  “狗彘不食!”

  项燕愤怒了,飞骑马队连夜赶赴都城请见楚王。晨曦初露,素来稳健谦和的项燕脸⾊铁青地带着一队精锐剑士直闯王城。慌得楚王负刍王冠也没戴,散发⾚脚披着大袍便匆匆出来了。项燕一反常态地強横,声言要立地与昭氏告密者对质,若查无实据,楚王须立即斩首诬告者,否则项氏反出楚国!负刍大惊失⾊,二话不说下令王城郞尹捉来了昭氏那个告密者,对质不消半个时辰,亲自一剑刺穿了告密者的咽喉。楚王负刍说,此人告密属实,王室派人查勘却是虚妄,果然疑忌项氏,岂能不先解项燕兵权?江东军迟滞不前,本王亦有难言之隐也!天亮之后,楚王负刍立即召来已经还都的几位世族大臣,当殿申明项氏绝无聚结私兵谋之举,后若再告,立地治罪。项燕冷面肃杀,当殿森森然宣告:“项氏若图谋作,秦军南下便是时机!何须抗秦自伤?若有人定项氏反楚,则项氏未必不反!项氏反楚,第一刀便杀我反者!国难当头,王族大族不顾楚国,项氏何计楚国?!”

  这番肃杀凛冽的宣言,使楚国庙堂对项氏的种种不实流言销声匿迹了。项燕至此明⽩了一个道理,在世族林立竟相蚕食的楚国,一味地效忠‮家国‬非但于事无补,且有杀⾝灭族之祸,若得自立报国,便得有适时适度的強横霸道,否则一事无成。然则,回到汝幕府几个月,淮南军与江东军还是迟迟不能抵达,理由多得令项燕哭笑不得。无奈之下,项燕只有做最不济的谋划了。其中最要紧的一着,便是以特急将令单调出江东军的次子项伯,教项伯持项燕密令返回江东,将项氏封地的八千‮弟子‬兵全数带来汝,再编⼊由陈城军精心遴选出的八千壮勇,以项梁项伯为主将副将,编成了一支缓急可用的精锐中坚。

  列位看官留意,封地‮弟子‬兵,是中原战国所无而楚国独具特⾊的物事,故此不得不予以代。盖楚国在上述三方合乎法度的军力之外,还有一种中原战国已经不存在的潜在军力,这便是各世族封主的所谓壮勇‮弟子‬兵。究其实,这等‮弟子‬兵是各封主以自家财力建立起来的私家军队,多则万余,少则数千,兵器精良,⾐甲粮草丰裕,实际战力甚或強于邦‮军国‬旅。楚国之所以始终不能真正废止私兵,其本原因在于两处:一则,楚国源于相对封闭的山地部族立国,其所秉承的传统封地制,也始终相对完整地保留着,私家成军的基始终存在;再则,楚国山川广袤险峻,部族众多,星散于险山恶⽔,习俗差异极大,故变多生,而一旦变蔓延,国府大军往往鞭长莫及,世族私兵则事实上成为保护封地并最终剿灭变的主要力量。楚顷襄王时期,曾发生了一场震惊天下的“庄跻暴郢”之,若非遍布楚国的世族私兵,楚国很可能便在这场举国动中灭亡了。

  这个庄跻,原本是南楚洞庭郡的将军。其时,庄氏部族出了一个名士庄辛,奔走合纵抗秦,一时成为楚国名臣。后来,因楚国老世族排斥而遭顷襄王疑忌,庄辛被迫逃亡赵国。再后来,楚国对秦战争大败,楚国联结中原重起合纵,顷襄王才不得不再度召回庄辛。庄辛归来,以“螳螂捕蝉,不知⻩雀在后”为比喻说动楚王,遂再度领政奔走合纵。谁知顷襄王受老世族掣肘,又再度罢黜庄辛,并大大削减了庄氏封地。虽然,谁也说不清楚期间究竟生出了何等谋划,更说不清楚庄辛与这件事有没有关联,总归是庄氏部族的将军庄跻,率领着数千兵士与族人起事了。庄跻起事的第一个举动,是率领乔装成庶民的士兵们混⼊郢都,汹汹然大举攻占官署,劫掠杀戮老世族府邸,并包围了王城。整个郢都骤然陷⼊一片混,楚国朝野大为震惊。此所谓“庄跻暴郢”也。后来,在渐渐聚拢的王师围攻下,庄跻率众被迫退出郢都,却又飓风般杀向江东,再席卷南楚,占据了湘⽔地带。后来,庄跻部又驰驱千里,南越五岭,占据了滇地,遂称王号,并自立为邦国。立国后大约财货不⾜,庄跻又率兵北上,再度席卷了湘⽔江东。楚国庙堂深为震恐,曾数度发兵追击围攻,皆因大军无法在⾼山峻岭与江河湖海中捕捉剽悍灵动的庄跻军,每次都是劳师无功。当此之时,各世族为了自家封地不受劫掠杀戮,遂纷纷自发地以私家‮弟子‬兵围追堵截,前后历时十余年,庄跻暴动及其余波方告平息。

  庄跻举兵,对楚国与当时天下造成的震撼极大,以至当时的名士大著几乎都有评说。《苟子·议兵篇》云:“…庄跻起,楚分而为三四。”并进而将庄跻用兵与齐国田单、秦国商鞅等同并论,以为“是皆世俗之所谓善用兵者也”《韩非子·喻老》云:“庄跻为盗于境內,而吏不能噤,此政之也。”《吕氏舂秋·介立》,更将庄跻之对楚国的影响,与长平大战对赵国之影响并论。后世《史记·礼书》亦云:“庄跻起,楚分而为四参。”《论衡·命义篇》则云:“庄跻横行天下,聚数千,攻夺人物,断斩人⾝。”凡此等等,皆证明了一个事实:庄跻之,使奉行封地自治传统的楚国更加支离破碎了。本原因在于,庄跻之使楚国世族的私家武装走到了前台,分治之势更加难以动摇。

  项氏的江东‮弟子‬兵,正是在庄跻之中崛起的一支劲旅。

  项氏部族曾经沧海,其兴衰沉浮之多,常令项燕不胜感慨。

  殷商王朝时,有一个小方国项,因其仅为第四等子爵,故云项子国,其国濒临洧⽔,有地方圆百余里而已。这个项子国,皆以国为姓,有了最早的项氏部族。周灭商,弱小的项子国没有出兵勤王。周初有管蔡武庚之,已经失国的项氏部族专事渔猎,也没有卷⼊。为此,周公平定管蔡之后重新分封,着意恢复了项氏封地,以为小邦忠顺之楷模,于是又有了项子国。历经数百年,周平王东迁洛,天下遂⼊纷争不休的舂秋之世。其后的项子国,呑灭了周边十几个更小的城邦小诸侯,经周王室认可更名,正式号为项国,其国都项城便成了淮北小有声威的重镇。

  正在项国欣欣然蓬兴旺之际,‮国中‬大势一朝变了。西部戎狄、北方胡族、南部诸蛮、东部诸夷,似乎约好的一般同时向中原汹汹然进犯,烧杀劫掠的战火弥漫了所有的诸侯国的隙。其时,舂秋霸主齐桓公在丞相管仲襄助下,会盟诸侯,一力举起“尊王攘夷”大旗,呼吁诸侯放弃纷争,共同抵御四面蛮夷。‮国中‬诸侯遂各自奋勇,纷纷出兵组成联军,合力反击洪⽔般的蛮夷⼊侵。然则,在齐国九次会盟诸侯组建联军的年月里,项国却死死固守着自家封地,一如既往地采取了观望对策,罕见地没有出兵攘夷联军。对此,齐桓公耿耿不能释怀,在夷患消除之后与当时的大国鲁国会盟,秘密达成了一个惩罚项国的盟约。于是,在此年舂季,鲁僖公以狩猎为名,率军突然兵临项城,呑灭了项国。至此,淮北空留项城之名,项国土地划⼊鲁国,而项氏国人则被鲁国给了人口稀少的齐国。齐国丞相管仲颁布的命令是:项氏部族全数放逐东海,罚为刑徒苦役,充作渔猎部族。

  为了躲避突如其来的‮大巨‬灾难,项氏部族秘密逃亡东南,进⼊了齐国鞭长莫及的吴国震泽,在茫茫⽔域开始了艰难的渔猎生涯。遭此一番劫难,项氏部族痛定思痛,多次合族共议未来生路,终究悟出了一个道理:不以武备立⾝立国,无论观望纷争或是卷⼊纷争,即或偶有小成,最终都只是強者鱼腩而已。自此,项氏部族大兴尚武之风,或渔或猎或耕,人人皆须习武強⾝,族中‮弟子‬但有才具,必须以修习兵法为第一要务。与此同时,项氏大改族法,举族诸业皆以军制统辖,但有危难,举族为兵。渐渐地,吴中项氏的強悍声名在吴国越国传播开来,项氏‮弟子‬也越来越多地进⼊了吴越两国的军旅。

  倏忽百年,天下进⼊了铁⾎大争的战国之世。越国灭了吴国,楚国又灭了越国。越国灭吴时,项氏举族为战,成为一支令越王勾践很是头疼的亡命精锐。直至越国宣告灭亡,项氏都没有归顺越国,而是遁⼊震泽,多方联结旧吴部族,屡屡举兵向越国发难。虽然一直未能恢复吴国,然项氏大名却已远播天下。及至楚国灭越,为镇抚星散抗楚的百越部族,楚威王遂派特使进⼊震泽,隆重邀项氏出⽔。楚威王开出的条件是:许项氏以吴中为专领封地,得在泗⽔下相建立城邑为治所,领镇抚百越之重任。如此优厚之许诺,实则将项氏等同于楚国三大世族了。因为,只有楚国的昭屈景三大世族,才能在专领封地之外,又在楚国都城地带另建一座治所城邑。当时,楚国都城是寿舂,下相正在寿舂东北百里之外。项氏合族会商,一则基于与越国世仇,二则基于楚国所许吴中封地之丰饶及地位之崇⾼,终于接受了楚王的招抚,归顺了楚国,肩负起镇抚东南岭南百越的重任。

  自此,強悍的项氏进⼊了楚‮军国‬旅,成了楚国四大世族之一。

  然则,项氏终究不能与楚国的昭、屈、景三大老世族相比。盖昭、屈、景者,都是古老的楚国王族的分支繁衍,盘错节基深厚,非但封地广袤,且在庙堂也始终居于主宰地位。楚国传统,昭氏多掌令尹大权,统辖国事;屈氏则多居莫敖,掌王族军政事务;景氏则多居大司马,掌关防与举‮军国‬务。项氏以军旅成名⼊楚,在庙堂格局中历来无传统⾼位,而只能以军功实力立族立⾝。所以然者,是因为统辖全军的大将军也罢,独领一军的城防将军也罢,都是战时得受兵符方能施展作为,与⾝居枢要有经常发令权的世族大臣很难抗衡。且不说大军兵员将领来源多样,永远不可能一族独成,以手握军权而号令天下,在任何一个‮家国‬都是非常艰难的,何况楚国这种多方渗透相互纠结的‮家国‬。唯其如此,⾝为大族世族的项氏,始终只能在平定频繁发作的越人之中显示其实力,其庙堂影响力却一直不大。若非庄跻之,只怕项氏还不会有军旅轴心之地位。

  庄跻之,朝野震恐,官军乏力。其时,年方弱冠的项燕只是吴郡的一个都尉,随主将率领的两万官军截杀驰驱往来如狂飙的庄跻军。楚国官军战力太差,以致两次均遭败绩。年青的项燕深感屈辱,连夜赶回震泽与族老们聚商,吁请亲率族中‮弟子‬兵为国除患。这个被族人呼为少将军的小小都尉,慷慨昂之辞震撼了项氏族人。三⽇后,合族遴选出了八千‮弟子‬兵,由族长郑重其事地给了项燕。举国纷之时,项燕一不请王命,二不请官军,独率八千‮弟子‬兵轻装上阵,开始了追歼庄跻军的飞行军战事。历经三年,项燕军渡江⽔、越云梦、过五岭、下湘⽔、⼊洞庭,死死咬住庄跻军不放,大小历经四十余战,最终⼲净地歼灭了这支亘古未见的剽悍飞行军,将庄跻首级呈献给了楚王。由是,年青的都尉项燕一举成为楚国名将,项氏‮弟子‬兵则一举成为威震楚国的精锐之旅。其后,楚人但言楚军战力,不说官军,上口一句便是:“不消说得,江东八千‮弟子‬兵!”

  三十余年过去,项燕已是年近花甲的老将了,领举国之兵抗秦,却依然得依靠江东‮弟子‬兵为中坚,项燕不噤很有些怅然。

  “⽗亲——”

  暮⾊斜之下,遥遥一支马队伴着沙哑的喊声从东南飞来。

  不用说,是季子项梁回来了。

  项燕有四个儿子,以伯、仲、叔、季的排行说,长子(伯)、次子(仲)厚重务实,始终在下相经营封地事务。三子(叔)项伯、四子(季)项梁皆好军旅,且颇有才具,随了项燕⼊军,目下都已经是闻名军中的战将了。更重要的是,在族系林立的楚军中,只有这两个儿子,堪称项燕的左膀右臂。

  “季梁,郢都情势如何?”项燕大步匆匆来。

  “⽗亲!各方大体通达!楚王特使也来了!”

  项燕长吁一声,脚下一软,几乎要瘫倒在地了。项梁疾步过来扶住,低声问了一句:“⽗亲,秦军情形如何?”项燕站稳⾝形,向项梁⾝后的王使一拱手道:“王使远来,鞍马劳顿,请⼊幕府洗尘。”这才回⾝道“斥候新报,秦军在安陵逗留旬⽇,尚未南下。如此,我军稍有息之机。”项梁惊讶,边走边说:“不可思议也!秦军如何能在安陵逗留旬⽇之久?莫非有诈?”项燕道:“诈归诈,大军未动总是事实。不想它,立即聚将,宣示王命!”

  汝幕府的聚将鼓隆隆响了。
上一章   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   下一章 ( → )
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是由孙皓晖写的架空小说,本页是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最新章节,阿奇小说网第一时间更新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章节文本,提供给网友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免费读及下载服务,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朋友推荐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