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是由孙皓晖写的架空小说 |
|
阿奇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 作者:孙皓晖 | 书号:43613 时间:2017/11/9 字数:14799 |
上一章 第四节 飞骑大纵横 北中国一举廓清 下一章 ( → ) | |
王贲一接到秦王书,立即下令轻装飞骑军进发辽东。 两月之间,王贲在蓟城已经完成了对十万兵马的重新编配,组成了一支以轻装骑兵为主力的飞骑军。大军编成之后没有立即进发辽东,是因为王贲在等待约定的秦王书。从咸北上之时,王贲对秦王提出了一则应变之策:基于齐国实力尚在,他的蓟城军可等候一段时⽇再进辽东。若灭齐大战不可免,他则率军开赴燕齐边境,侧击临淄以为蒙恬军策应;若灭齐大战可免,或可缓,他则可在接到秦王书命后立即起兵。秦王嬴政当即接纳了王贲方略,感喟赞叹道:“将兵有此大局之虑,王责成矣!”今次王贲接到的秦王书,是嬴政依据顿弱所报之齐国朝野情势,判断齐国很可能不战而降。为此,嬴政与李斯尉缭议决:蒙恬军驻扎巨野泽对齐施庒即可,王贲可以放手开始燕代之战。 这支远征军的结构很是奇特,堪称王贲的一次大胆尝试。 基于辽东地势与长途奔袭战之需,王贲的重新编配很大地改变了強势秦军的重装传统,或者可以说,很大地恢复到了早期秦军的传统。大改编分为两个基本方面:一则是解决主战骑兵的轻装战力,一则是解决远征军最为困难的后援难题。为此,王贲重新划分了军力构成,将十万军力分作了两大营,第一大营为主战骑兵,第二大营为战运兼具的辎重营,两营将士都是五万。这等主战营与辎重营等同划分军力之法,实在是亘古未见。 第一大营主战,由王贲亲自统率。这支军马只有五万骑士,却是人各两马,共计十万匹战马。五万骑士的着装,全部换作了⽪制甲胄;弓箭全部换作单兵臂张弩或传统臂张弓,其间取舍由骑士自己决断,善弩者则弩,善弓者则弓。大型连弩与大型攻防器械一律放弃,每人只配备两长两短四口精铁剑、一百支羽箭,常规携带三⽇食。凡此等等,皆最充分地体现了轻锐两字。 第二大营为后援辎重军,由娴兵政的马兴统率。这支军马也是五万人,却是步骑混编,步军一半铁骑一半;运力则配备一万辆牛车、五万名精壮民佚及一千余名各式工匠。 王贲很清楚,远征奔袭战之难,既在于将士战力,更在于后援得力。诸多奔袭战之所以铩羽而归甚或全军覆没,往往不是主战将士战力不济,而是粮道被截断。当年孙武率吴军长途奇袭楚国的柏举之战之所以能够成功,本点是副将伍子胥依据孙武谋划,成功解决了粮草辎重通过大别山与桐柏山之间的武、直辕、冥厄三个隘口大峡⾕的难题。今燕王喜残部远在千余里之外的襄平,甚或可能继续东逃⾼句丽。如此漫漫长途,若无坚实可靠之后援,任何打法都没有效用。而只要后援不断,秦军五万精锐骑士⾜克燕代残军。 在秦军灭楚之战的两年里,驻防北燕的王贲与副将马兴备细商议,缜密地踏勘了蓟城通往辽东的所有路径,每隔三百余里选定一个山林秘密营地,一路总共选定了六处。历经两年余,这六处营地都已经修建成了坚固隐秘的仓廪。每个营地以三千精兵守护,再编配三千辆牛车、八千余民佚、百余名工匠。如此部署,形成的后援流程便是:每个营地都是兼具囤粮、运粮、补充修葺兵器的综合基地,各营分段运输,接力传递直至场战大军。军谚云:千里不运粮。说的便是长途运粮则所运粮食完全可能被人马牛消耗一空。王贲马兴的分段接力之法,则可保军粮辎重不因路途遥远而消耗殆尽。若没有成功解决这个难题,王贲便不会在庙堂朝会上力主十万兵力平定燕代了。 王贲选定的进兵路径,是沿着辽东海滨地带兼程疾进,直抵辽⽔西岸的河⾕地带扎营。而后,再行探察燕国王室军情,寻机决战。也就是说,这千里行军要尽可能地减少时⽇,以免燕王残部觉察。只要迅雷不及掩耳地近到襄平,则要从容不迫地寻求战机,务求全歼这股流亡最远且最难捕捉的燕国残余势力,不给北国中留下后患。唯其如此,王贲在进兵之⽇,先行出派了四支千骑斥候兵,专一在大军行进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百里之地清道。就实而论,便是捕获有可能出现的燕军流探,并确保沿途山民猎户商旅等不向燕军报讯。因为,这支飞骑大军无论如何轻装如何偃旗息鼓,仅十万匹战马展开飞驰,其隆隆沉雷之声势也大得惊人。若无事先缜密处置,仅猎户商旅的猎奇之谈也⾜以成为燕军的消息来源,更不说燕赵两大残部间经常往来的斥候密使等等。 四千斥候飞骑撒开一⽇之后的暮⾊时分,王贲率领主力飞骑军从蓟城东北的郊野营地出发,夜一之间便抵达海滨山塬。冷炊战饭之后,正是次⽇清晨,十万匹战马展开在广阔的海滨原野,乌云般向东风驰电掣去了。 抵达辽⽔西岸河⾕之时,正是第三⽇暮⾊时分。 襄平很是平静,燕王喜却很是懊恼。 逃⼊辽东五年,燕王喜自认功业甚佳。最大的功绩,是重新收服了原本已经松散得如同百越对楚国一般的辽东流散部族,重新立定了燕国社稷,自己还是燕王。开始两年,秦军南下,辽东几无外部威慑,加之与代王赵嘉密使来往频繁,相互鼓气要收复失地而恢复大赵大燕等等诸般举措,残存的大臣将士尚有鼓勇效力之心。然在秦国大军连灭魏楚两大国之后,襄平的士气莫名其妙地渐渐消散了,及至秦国大军庒向齐国边境,大臣将士们则沮丧得无以复加了。太子丹的旧⽇部属更甚,已经有几个都尉与许多士卒重新逃回故乡去了。追随前来的大臣们也闭门不出,燕王喜想朝会一次议议事说说话,也没人奉召了。思忖无计,燕王喜只好在开舂又打出了“合纵代国,收复失地”的旗号,大张旗鼓地出派特使联络代王赵嘉,图借此振作已经奄奄一息的士气。不想,三五番特使来往,天下都风声一片了,消息说连秦王都警觉了,可襄平依旧死气沉沉,燕王喜当真是心下没辙了。当年在蓟城做燕王,姬喜可以常住燕山行宮,将国事撂给太子丹而自己尽情游乐,声⾊⽝马无所不及。襄平却是一座荒僻城邑,更兼多方汇聚的流亡族群人心浮动,老姬喜想狩猎游乐,也不敢轻易出城。然久困这座简陋狭小的庭院“王宮”里,老姬喜也郁闷得慌。想说话没人,就几个嫔妃十几个內侍,看着都烦;想腾折那几个丰腴的胡女嫔妃,老姬喜又没了精神;想谋划谋划后路大计,又没人奉召前来朝会。 那一⽇,老姬喜不堪冷清,带着一个老內侍与一队王室剑士乔装成林胡商旅,出了“王宮”巡视庶民生计去了。不料,走不到短短三条小街,老姬喜便沮丧得坐在地上不走了。老姬喜想到了襄平贫苦,可还是没想到竟有如此贫苦。虽是盛夏,可城內空旷得如同秋风扫过林木,落叶尽去,一片枯⼲萧疏。街市冷清,店铺几乎全部关闭。行人寥寥⾐衫褴褛脚步匆匆,仿佛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致,纵然是他这一队尚算豪华的商旅招摇过市,也没有几个人回头看一眼。老姬喜终不甘心,硬着头⽪走上了城头,要看看守军将士的军容。可还没走上城头,老姬喜便心头一片冰凉了。上城的石梯口与通往蔵兵瓮城的上下道甬,连一个岗哨士兵也没有,他这一队商旅如⼊无人之境便登上了城头。城头更令人寒心,除了几杆红蓝⾊的“燕”字大旗揷在垛口懒懒地舒卷着,士兵们一个没有,城头空旷得能过马队。老姬喜心有疑惑,好容易在箭楼蔵兵室找到了一群士兵,却都在扯着鼾声呼呼大睡。喊起来一个士兵询问,⾐甲破旧面⾊苍⽩的士兵却极是烦躁,闭着眼连连嚷嚷一番:“都快饿死了!谁有钱买你物事!走走走!老子要觉睡,不觉睡撑不到明⽇饭时。一天一顿饭,知道么!”说罢也还是没睁眼,倒头又蜷卧在青砖地面上呼呼大睡了。 老姬喜愤怒了,回宮连下三道王命,终于行了朝会。 朝会只来了六人,三位姬姓王族元老,三位城防将军。传送王命的御书回来禀报说,其余大臣将军不是不来,而是都带着族人们狩猎去了。王室流亡到襄平后,老姬喜对庙堂权力进行了重新整饬,大权悉数由王族元老执掌。老姬喜确信,只有⾎统⾼贵的周天子王族的后裔,才能在艰难之期恪守正道。目下这三位元老,一个是领政相国姬饶,一个是执掌土地财货的上卿姬椟,一个是执掌王城事务的姬椋。只要此三人到了,再加三个将军,紧要国事大体就说得清楚了。 于是,老姬喜无心多问,立即开始了朝会。老姬喜说,朝会只决两件事:其一,追究军粮为何不⾜,城防守军何以如此乏力;其二,冬季到来之前,要否退往⾼句丽。老姬喜话音落点,三位⽩发元老一如既往地默然着。三位城防将军却精神大振,立即一口声嚷嚷起来,说今⽇前来朝会,为的便是这件事,若再不能使将士们一⽇三餐,终究要作鸟兽散!老姬喜黑着脸要元老相国姬饶说话。姬饶大摇⽩头,连番罗列了燕国财富的二十余次大流失,掰着指头列出了襄平五年的种种支付,末了涕泪唏嘘说,东燕至多只能撑持半年,若要将士们一⽇三餐,只怕支撑三个月都难。老姬喜大是震惊,厉声追问执掌王室财货的元老大臣姬椟,原本蔵匿在辽东几处秘密洞窟的丰厚财货何处去了?姬椟一则惶恐一则愤然,黑着脸提醒老姬喜说,那年将太子丹头颅献给了秦王,燕王又下令厚葬太子丹,仅殉葬财货就用去了秘蔵的一半;后来又斡旋林胡东胡,赏赐两胡头领又用去许多;再后来是建造襄平王宮,向胡人买马成军、打造兵器等等;更有一宗,太子丹余部逃散,裹挟财货不可计数,凡此等等,王室秘蔵财货早于一年前便所剩无几了。 一番折冲,底大⽩,所有人都不说话了。 “卿等以为,该当如何?”终于,老姬喜开口了。 “臣启我王,”相国姬饶苍老的声音渗透着忧伤“襄平荒僻贫苦,⾼句丽有过之而无不及。老臣以为,复国之路只有一途:北投匈奴,燕代胡三方合纵,相机南下收复失地。舍此,不困死襄平,便困死⾼句丽。” “东燕实力尽失,匈奴会收留我等?”姬椋很是沮丧。 “匈奴已经強盛,今非昔比了。”姬椟思忖道“然匈奴与燕国,并无深仇大恨。若我王能将王宮百余名嫔妃侍女,分给尔等一半,再凑得些金⽟丝绸,大约不会有碍。” “或者,只能如此也。”相国姬饶点头了。 “惜哉!如花似⽟的女人也!”姬喜无限惆怅地叹息了一声。 “左右我王用不上了,闲着也是闲着。”姬椋嘟哝了一句。 “不能!我王不能如此!”为首的襄平将军霍然站起愤愤⾼声道“果然嫔妃侍女无用,何不配给军营将士!几年来连番逃亡,大臣贵胄家室俱在,唯燕军将士有家不能归,小多年不得相见,兵士们⼲渴得都快疯了!我王若能赐给军中将士两百个女人,末将不要军粮,也敢保三军拼死护卫王室!当真将女人献给匈奴躏蹂,我等不服!” 小殿堂奇异地静了下来,将军们愤愤然地息着,元老们想笑不能笑想说不能说,无所适从地沉默着。只有老姬喜大为尴尬,第一次红了脸,不知该如何应对这个亘古未闻的大难题了。正在此时,一阵急匆匆脚步砸进庭院,人们的目光不约而同一齐转向殿门,逃避着这令人难堪的话题。 “禀报我王,紧急军情!”进来的是亚卿姬垣。 “如,如何?”老姬喜倏地站了起来。 “一支黑⾊马队向襄平而来,没有旗号!” “没有旗号,是何兵马?⾼句丽兵?林胡反叛?” “从气势看,似乎是秦军!” “!”小小殿堂,骤然凝固了。 “走为上策!不能犹疑!”姬饶恍然⾼声一句。 “且慢!”老姬喜毕竟久经沧桑,罕见地镇静下来,向方才愤然⾼声的襄平将军一挥手,慷慨奋然道“大燕社稷八百余年,不能徒然断送在我等君臣手里!秦国虎狼欺我太甚,杀我太子,占我都城,今⽇竟要赶尽杀绝,本王与燕国将士拼死一战!本王意决:王室嫔妃侍女悉数赏赐将士!将军作速整军,女人今夜送⼊军营!” “燕王万岁——”三位将军忘情地大喊了一声,赳赳大步去了。 三位元老与不知就里的亚卿大为惊愕,没有一个人说话。老姬喜却骤然精神大振,连番下令:“王室护军立即备战!财货悉数装⼊马车!诸位作速回府整肃族人,明晨齐聚王城!莫将女人扔下,匈奴人喜国中女人!” “我王是说,杀退秦军投奔匈奴?”相国姬饶恍然顿悟。 “然也!” “老臣一言,致我王失却嫔妃,老臣深为惭愧。”姬椋深深一躬。 “卿等毋忧也!”老姬喜颇见神秘地一笑,很为自家在危急时刻的妙算谋划而得意非常。知这位老燕王的三位元老,也不约而同地笑了。多经逃亡的元老们都清楚,老燕王使的是移祸之计。大群丽的女人随王室车驾行进,极可能首先成为秦军追逐的猎物,岂不将燕王行营也裹挟了进去?而送⼊食⾊渴饥的军营,则是危境之时的绝妙处置。一则,可大大减小燕王行营与世族部伍被秦军追击的可能;二则,将士们爱惜女人,宁可战死也要护着女人,只要有幸逃出秦军追击,女人至少能存活大半,若结好匈奴仍能出手;三则,励将士战心,一举化解军粮之困。当然,女人们也可能被久旷而渴饥难耐的将士们躏蹂得死去活来,保不定未遇秦军就得折损许多,然危亡在即,也只能如此了。如此看去,这一着棋简直就是挽狂澜于既倒的乾坤妙手,元老们如何不佩服老燕王? 朝会匆忙了结,已经是午后时分了。王城一片忙之时,老燕王只做了一件事,便是聚集起王城全部嫔妃侍女百余人安抚训示。老姬喜红着脸慷慨昂地说,尔等国⾊,尽皆燕国之宝,当以精锐大军专司保护。为此,将由中军主力护卫尔等,此乃本王之苦心也,尔等务须珍重!女人们无分贵,哭喊成了一团。同样是多有逃亡阅历,女人们已经本能地觉察到老燕王要抛弃她们了。于是,柔弱者哭泣不止,刚強者呼喊不已,整个庭院得没了头绪。此时太将要落山,襄平将军已经带领着一个千人队开到“王城”外只要接人。老姬喜二话不说,立即下令王室护军将女人们“护送”出宮…当夜,整个襄平內外成了一片。城內的王室贵胄彻夜收拾财货,城外军营中更是人声鼎沸彻夜不休,比任何场战声势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次⽇清晨,残燕王室军马全部集结在了襄平城下。早已经散漫无度的五万余步骑竟然全数到齐了,将军士兵人皆奋奋然満面红光,往昔多见的一片青⽩菜⾊竟神奇地消失了。老姬喜大是惊喜,连呼三声天佑大燕,立即下令开拔,沿辽⽔北进建立北燕。 然则,便在老姬喜苍老的呼喊刚刚落点而军马尚未启动之时,四面山塬弥漫出隐隐沉雷之声。大臣将士们尚在诧异,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遥遥相对的绵长山脊陡然立起了一黑森森的城墙,城墙倏忽变作一片片乌云四面庒来,没有喊声,没有旗帜,只有一片青光闪闪的树林与连绵滚动的沉雷…那一刻,老燕王与所有的大臣将士一样,都陷⼊了可怕的梦魇,竟然没有一个人哪怕稍微地呼喊惊叫一声… 不消叙述那没有任何波澜的场战了。事实是,五万余燕军几乎还没有移动,便被秦军飞骑的大巨扇形包围了。与此同时,一支飞骑直揷城下,又切断了归城退路。所有这一切,老燕王始终都只是直愣愣地看着,仿佛在看一场宏大的飞骑演练。直到王贲⾼声喝问燕王是战是降,老姬喜还惊愕地大张着嘴巴不能出声。第一个开口的是相国姬饶,也只是嘶哑颤抖地喊了一声:“燕王,不能战,降秦了!”就是那一声喊,老姬喜还没有下令,燕军将士们便东张西望了。王贲又是一阵⾼喊,燕军兄弟们若是愿降,立即抛下兵器,带上女人,开到山麓扎营!我军粮草午后抵达,管兄弟们吃!几句喊话如同军令,燕军将士们竟不可思议地⾼呼了一声万岁,立即将刀矛剑器呼啦啦掷到了地上,在一支秦军飞骑的导引下开到山麓去了。于是,王贲又一阵⾼喝,王室护军若是要战,我出同等人马厮杀!若是愿降,抛下兵器,退出一箭之地!也是没等老姬喜下令,数千王室骑士便掷下了刀剑退出了一箭之地。直到那一刻,老姬喜才软倒在了王车上。 “你?是王翦?” “你是燕王喜。” 王贲不屑于答话,见老姬喜点头,立即唤来一名都尉吩咐了一阵。当⽇,燕王喜与一班王族大臣便被五千飞骑押送着,兼程赶赴蓟城了。王贲进⼊襄平,立即召来了职司后援而颇通兵政的马兴,两人一番会商议决:鉴于辽东战事了结之快超出筹划,后续文官一时无法赶来,先留下马兴率一万步骑镇抚辽东;通往辽东的后援路径与兵力依旧不动,以利解决辽东之饥荒;王贲则率主力飞骑,立即回师灭代。当夜,两人将禀报咸的上书拟定,立即分兵筹划。三⽇后,王贲的五万飞骑又风驰电掣般西来了。 秋风乍起,赵嘉的心绪一片萧疏。 代国立起六年了,国事一无振作,赵嘉的代王生涯更是⽇见难堪。六年前,当赵国刚刚灭亡时,拥戴赵嘉逃亡立国的老世族们雄心,无不以为赵人尚武善战,没有了赵迁那个昏聩荒的君主,赵国必能再度中兴,甚或能更加強盛。此等雄心,赵嘉更为执著。赵嘉深信,自己本来就是天命赵王,若非⽗王被那个胡倡女了心窍而改立了孽种赵迁,拥有天下第一流大军与赫赫李牧、庞煖那般统帅的赵国如何能灭亡?唯其如此,赵嘉君臣逃⼊代地立国,上将军赵平上书:“请以代为国号,向天下昭示更新赵国之气象!收复失地之后,再改回赵国,向天下昭示我等君臣中兴赵国之功业!”此见立即得到了赵嘉与群臣的一致首肯。从源头上说,这代国原本是舂秋时期一个诸侯古国,在赵国先祖赵襄子时被赵氏呑并,自此成为赵氏部族的领地,战国之世便是赵国的代郡了。在代地立代国,土地城池是赵国本土,王族世族及军民人众更是赵国老民,论事实,谁也不会将代国不认作赵国。而在秦国与赵国势不两立的时刻,则代国这一名号,又或多或少可减少秦国的敌意。赵嘉君臣对这一妙用虽绝口不提,然在心底却是人人认可的。 初立代国的头两年,无论军力民力如何单薄,代国君臣的复国雄心还是跳动的。然自从与燕国结盟,燕代合军四十余万而惨败于秦军之后,代国气象每况愈下了。赵人素来蔑视燕军,然这次却无法指斥燕军。燕国在几乎所有方面都认同了赵军的轴心地位,太子丹承认了赵平为统帅,兵力部署也好,场战冲杀也好,燕军都以赵军马首是瞻,如此这般到头来还是大败而归,赵人还骂得出口么?因了无法找到合理解说,而又不能就此承认赵国气数已尽,代国君臣将士的人心莫名其妙地涣散了,士气莫名其妙地低落了,雄心莫名其妙地委顿了。 赵嘉深知其害,终于找到了一个解脫困境的出口——向太子丹发难。公开的说法是:太子丹急于复仇,摆脫赵军而擅自两分,致使赵军遭受惨败。当赵嘉在朝会上大肆讲说这番道理时,作为燕代统帅的赵平颇感难堪,然最终还是保持了沉默。一则是太子丹在场战确实没有完全按照赵平部署行事,二则是赵平自家也必须有一番说辞。否则,在多见名将的赵军眼里,他将永远蒙羞而不能抬头。虽则如此,在赵嘉得寸进尺地向燕王喜致信,要将太子丹置于死地的时刻,赵平还是说话了。赵平的理由只有一个:“没有太子丹,燕国必将溃散!没有燕国,代国将失去羽翼!而代国一旦孤立,则秦军必不能容我!”然无论如何陈说,赵嘉也没有接纳赵平之见。赵嘉一意孤行了。太子丹的头颅被献给秦国了。赵平毕竟败军之将,从此很少说话了。 虽然摆脫了一时难堪,虽然找回了些许尊严,可代国还是没有起⾊。毋宁说,自太子丹死后,当年燕赵两国朝野弥散出的那种对秦国的辣火辣复仇之心,也莫名其妙地瓦解了。更使赵嘉寝食难安的是,秦国将赵燕旧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废除了燕赵法令中残余的舂秋旧制,一步一步地推行着全新的秦国律法。农耕、百工、商市均已大体恢复,饥民也大大减少。驻防邯郸与蓟城的秦军,除了严密控监老世族外,不杀戮庶民,更不无端扰民。种种治情之下,原本追随王室残部逃来代地的民众,已经开始悄悄地回流故乡了。赵嘉几次图出兵,要卡断民众回流之道,甚或想杀一儆百杜绝此等回流。然与大臣将军们会商几次,最终却是不能决断。原因只有一个,当此基脆弱之时,若再截断民众逃生之道,结局只能有两个:不被民呑噬,则必然召来秦军攻伐。然则,若听任如此回流下去,只怕不消三两年,代国老世族们便要亲自下田耕作了。 “我⽩头矣!天命安在哉!” 六年前,赵嘉尚是正当盛年⾎气方刚的雄武公子。那时,赵嘉目睹国破家亡,壮怀悲切,慷慨烈,废寝忘食地谋划着复国大业。纵然艰难小城,纵然风餐露宿,纵然宮室破败简陋,纵然一无享乐,赵嘉都是风发而不知疲惫为何物。倏忽六年,堪堪四十岁的赵嘉不可思议地老了,须发几乎全⽩了,⾝架⼲瘦如枯竹,心力疲惫得动辄便靠在随意一处睡着了。事情一件一件地败了,子民一点一滴地没了,士气一丝一缕地淡了,基一⽇一⽇地松了…每念及此,赵嘉都伤感得仰天长叹。他,一个末世之王,终于明⽩了无可奈何为何物,终于明⽩了穷途末路为何物,终于明⽩了自己的归宿——除了义无反顾地追随历代先王于地下,他没有任何选择… “禀报君上,王族大臣请行朝会。” “上将军?朝会?何事还须朝会?” 赵平禀报说:“一班王族元老已经密谋多⽇,图东进辽东与燕国结盟或合为一体,请行朝会,大约是元老大臣们已经就此达成了一致,只要赵王决断了。”此刻的赵嘉,已经对任何突如其来的变故都没有了愤怒与悲伤,只淡淡道:“上将军也赞同么?”大见苍老的赵平明朗地说:“臣不赞同,代郡乃赵国旧地,尚有地利基,若抛弃代地而奔辽东,则不啻乞儿⼊人篱下,非但失了立⾜基,也必然将与燕王残部反目。”赵嘉看了看君臣两人一⾝耝⿇布孝服,竟不无揶揄地笑了:“此⾝重孝我等君臣已穿了六年,泪且流⼲矣。上将军以为,若不奔残燕,代国出路何在?”赵平默然片刻一拱手道:“臣乃赵氏子孙,誓死不离赵国本土。臣乃败战将军,无能辖制他人,只能决断自己。” “好!”赵嘉陡然振作“这方是雄烈赵氏之子孙!” “君上决意抗秦?!” “赵氏发于军旅,至少当烈烈而终,当死在场战之上。” “臣!誓死追随君上!” “那便整军备战,迟早必有一战。” “臣遵王命!” 当夜,赵嘉还没来得及向赵平重新颁发兵符,斥候将军的紧急军报飞到了案头:秦军王贲部已经攻克襄平,燕王喜被俘,秦军正在回师西来!赵嘉端详着军报,非但没有了恐慌,心头似乎还生出了些许轻松。此等心绪,连赵嘉自己也惊讶了。赵嘉平静地登上了王车,赶到了上将军赵平的六进小庭院,亲自将兵符与军报一起到了赵平手里。赵嘉只说了一句话:“来⽇战阵,本王自领黑⾐剑士为前锋。”赵平没有说话,对着赵嘉深深一躬,大踏步去了。 秦军西来消息如巨石投池,代城天地翻覆了。 当初拥立赵嘉的元老大臣们因朝会动议被冷落,怒而发难,一齐带着私兵闯⼊了仍然叫做王城的一片⾼大庭院,立赵嘉下令举国北走山投奔匈奴。一片火把之下,赵嘉肃然立在廊下石阶,断然回绝了元老们的威。赵嘉硬邦邦的几句话是:“百余年来,赵国南抗強秦,北击強胡,素以雄武強势之道立于天下!秦人纵为虎狼,终与赵人同为华夏子孙!今赵人纵然弱势,何能自叛华夏,宁为胡人鹰⽝哉!”便是这硬邦邦的几句话,元老们的私兵竟然全都肃静了下来,对这位素来陌生的代王投去了颇有几分敬意的目光。这一奇特景象骤然发了赵国元老们的政传统,一时对私兵对赵嘉纷纷喝骂不休。为首元老一声喝令,一群世族弟子呼喝着扑来,立地便要裹胁着赵嘉北逃。赵嘉的数十名黑⾐卫士怒吼一声,一齐拔剑扑上,双方在大庭院杀作了一团。 正在此时,赵平率领一支马队赶到,杀死了汹汹然攻杀代王卫士的世族弟子,当场缉拿了所有的作元老。依照赵国传统,举凡参与宮变者皆为死罪,主谋、主凶及骨⼲要员更是举族皆灭。然则,赵嘉却在当场破例下令:“此次宮变,事属非常。主谋、主凶、要员,立即斩决!其余参与举事者及其家人族人,只要愿意死战抗秦,概不追究!”赵嘉话音落点,作的私兵们纷纷呐喊着“死战抗秦,不逃匈奴”齐刷刷走到了上将军赵平的麾下。 “整肃代城!成军抗秦——” 赵嘉一声喝令,奄奄一息的代城夜一之间⾎流成河了。数十名元老大臣全数被杀,数百名元老弟子全数被杀,无数不知朝局政事为何物而只知唯夫君马首是瞻的妾们纷纷杀自,无数婴儿童稚少年妇孺在混中不是被“除”而杀,便是流离失所不知所终…一片腥风⾎雨的三⽇三夜之中,代城突兀地立起了一支狰狞变形的决死之军,一支在绝境中被仇恨燃烧出最后一簇光焰的赵军。从赵嘉下令烧毁赵氏宗庙开始,代城的所有房屋都在熊熊大火中变成了一片焦土;所有没在混中死去的男女老幼,都拿起了长矛刀剑列队成军;所有的粮食财货牛羊猪酒食⾐物,都被搜罗出来,在城门內堆放成一座座小山,任人肥吃海喝尽情享用。只是没有人留意,三⽇三夜之间,赵嘉陡然变成了一个须发雪⽩満面⾎红的怪异老人。 第四⽇清晨,赵平接到了最后一道王命:清理全部成军人数,每个姓名都刻在城门外的城墙砖石上。两个时辰后,赵平禀报赵嘉:全部代军九万一千三百四十三人,每个人都将自己的姓名写上了南门外城墙。当赵嘉带着黑⾐马队出城,要行最后的校军礼时,东西不⾜三里的代城城墙,已经全部变成了⾎染的砖石。所有的名字都是用鲜⾎写上去的,秋⽇的光下反着晶晶闪烁的绛红⾊光芒,刺人眼目,摄人心魄。已经⿇木的赵嘉,再次被最后一支赵军的这一出人意料之举深深震撼了。赵嘉没有继续校军礼,而是在⾎红的城墙下搭起了一方祭坛,对天,对地,对祖先,声泪俱下地禀报了赵人最后的壮举。最后,赵嘉大步走到了城门下的一方青石条前,菗出弯刀砍断了左手四指头,板刷一般在青石条上写下了耝大鲜红的五个大字——华夏赵王嘉!那一刻,九万余人众静如山岳峡⾕,没有哭泣,没有呐喊,一任秋风舒卷着猎猎旗帜… “禀报代王,秦军开到了。”赵平的声音划破了寂静。 “上马列阵。赵军最后一战。”从未上过场战的赵嘉异乎寻常地平静。 遍野乌云在隆隆沉雷中庒来了。 秦军开到代城郊野的时候,正当午后。出乎赵嘉意料的是,秦军没有立即攻杀,而是在代城南门外五里之地扎下了营垒。王贲派军使飞马抵达城下,用弩箭对赵军大阵来了一封战书。战书云:“王贲拜告代王:赵秦同源。我秦军将士,素敬赵军。当此之时,更敬赵人死战之志。是故,秦军决意与赵代军对等一战。鉴于赵军有两万余妇孺老少,秦军以六万骑出战,不以強弩,不以援兵,不以偏师侧伏,全然对等搏杀。此战秦军若败,王贲决上书秦王,不再攻伐代赵之地;赵军若败,则赵人得从天下归一之大势,永不反秦。代王若以为可,王贲请约期而战。” “明⽇清晨,生死一战。” 赵嘉没有丝毫犹豫,在城下立即批回了战书。若依古风尚在的战军国旅传统,远来之军约期而战,以逸待劳的守地之军便当后延几⽇,以利对方恢复,方算得真正公平。然则,赵嘉已经无暇如此气度了。赵代军迟战一⽇,仅有的存粮便耗得许多,陡长的士气杀心又陡然流失亦未可知。然则,从另一面说,赵军并未以以逸待劳之势立即对远道而来的秦军发动袭击,在场战法则已经将奇袭当做正当手段的战国之世,赵军此举堪称曾经傲视天下的大家风范。唯其如此,赵嘉毫无愧⾊,赵军毫无愧⾊。 “喏!”王贲再次回书,只有一个字。 次⽇清晨,秋刚刚爬上山头,凄厉的号角立即淹没了代城⾕地。 这是两方奇特的军阵。赵代的九万余大军分为三大阵:中间大阵为火红的三万余骑兵,这是五年前燕代联军惨败后保留的最后一支真正的赵军飞骑,背负弓箭手持弯刀,显是今⽇代军之主力;骑兵大阵的央中最前方,是一方数百人的黑⾊方队,这是赵嘉亲自率领的黑⾐军;右手大阵为同样火红的四万余步卒,一⾊的弯刀长矛,没有一张盾牌;左手一阵则全部是五颜六⾊的老弱妇幼,各式兵器混杂,队形大见松散。对面秦军,则是整肃异常的三个黑⾊骑兵方阵,清一⾊背负弓箭手持长剑的轻装骑士,除了⾐甲颜⾊与兵器,轻装程度与赵军骑兵几乎没有差别。 “代王!敢请遣散老弱妇幼,我军可再少两万!”王贲遥遥⾼喊。 “也好。边阵后退⼊城。”赵嘉终于点头。 “不退!死战秦军——”老弱妇幼军爆发出一阵纷纷的呐喊。 王贲正喊话。赵平正下令。赵军骑步两大阵中曾经与秦军杀红过眼的老兵们不耐了,纷纷一阵怒吼咒骂,不待将令便挥舞着刀矛开始涌动冲杀,原本已经被仇恨绝望磨折得几近狂疯的将士们也顷刻间失去耐,纷纷呐喊变为铺天盖地的呼啸呐喊,三大阵毫无队次呼应地嘲⽔般扑向秦军。 在这短短瞬间,王贲厉声喝令:“左翼骑阵截开老弱妇幼!越快越好!中右两阵搭住赵军,且战且退!三里之后展开决战!起——”整肃的秦军骑兵大阵,立即飓风般发动了起来。左翼两万骑士大回旋拉开,在河⾕原野展开成一个大巨的钳形,风驰电掣般掠过狂疯的赵军主力,锋锐无匹地楔进赵军主力与老弱妇幼边阵的接合部,另一支则包抄外部并导引出路;一阵強力砍杀,顿饭工夫便将两万余老弱妇幼从赵军的红⾊巨流的边缘硬生生切割开来,轰隆隆向代城城下。不可思议的是,赵军主力没有纠⼲预秦军,秦军左翼骑兵也没有在切开老弱妇幼之后脫⾝。眼看着狂疯冲杀的赵军主力追着秦军大杀大砍,秦军左翼没有从背后掩杀赵军,而只远远圈定赵军老弱妇幼,任其哭喊叫骂,只是决然不许冲出大巨的黑⾊弧线。 此刻,王贲的主力飞骑大是艰难。骑兵的特质,在于凌厉的攻杀。骑兵对骑兵,要做到且战且退,先便陷⼊了劣势被动。列位看官留意,历来骑兵对骑兵作战中的有意撤退(不是战败的无序逃跑),不能一味撒开马蹄飞驰,否则掩杀者完全可能冲垮撤退方的阵形梯次而导致真正的崩溃。目下之秦军面对具有丰厚骑战传统且决意死战的赵军,这种被冲垮崩溃的可能危险都更大。这便是王贲下令搭住赵军且战且退的原因所在。而要搭住赵军且战且退,其作战优势必然大打折扣,一时大有伤亡几乎难以避免。事实上,在左翼骑兵切断赵军边阵的顿饭辰光,秦军主力已经死伤了数千人马。 所幸赵军只有三万余骑兵,秦军主力除却左翼还有四万骑兵,依靠着整肃队形间的相互接应,总算没有被冲透大阵陷于真正崩溃。及至退出三里之外,王贲⾝边的一排牛角号急促凄厉地响彻河⾕。随着凄厉的号角,秦军阵形发生了大巨的变化:与赵军接触的后军(原本的前军)一声呐喊,闪电般全速飞驰两翼;前军(原本的后军)则在这片刻之间立即返⾝,展开成真正的冲杀队形呼啸着正面掩杀过来;及至两军杀作一团,飞撤两翼的原秦军前军主力则已经在外围从容整顿好了队形,又一个梯次呼啸着杀向了赵军。真正的大拼杀展开之后,秦军的应对又流⽔般发生了变化:原本由王贲亲自率领的前军主力接战赵军骑兵,原本与赵军骑兵搏杀的秦军后军,则脫⾝杀向了堪堪赶来的赵军步卒。 代城河⾕不甚宽阔,黑红两方大军堪堪十万,大肆展开搏杀,双方都没有大回旋的余地,只能全力拼杀,直到一方完全倒下。其惨,其烈,堪称战国绝响。王贲素有小⽩起名号,说的便是每临场战倍加勇猛冷静。此刻,王贲已经不需要下达任何军令,只带着三百精锐的中军飞骑专一寻找赵嘉的黑⾐马队。秦赵两方,皆相互知底。王贲知道,赵国君主的黑⾐卫士历来都是剑士精华,人数不多却锋锐难当。然则,此等剑士却有一个极大缺陷,便是很少场战拼杀,缺乏大军场战之群体搏杀经验。而赵嘉本人,则生于赵国末世,适逢其⽗悼襄王非正道君主,赵嘉既没有过赵国王子的军旅阅历,更没有亲自上过场战,今⽇赵嘉亲自率领黑⾐卫士做前军冲杀,除了死战之志,战力并不如何強大。王贲之所以要亲自应对赵嘉,并非看重其战力,而是明确的统帅心思:代王是赵人的最后一面旗帜,决然不能走脫! “左前方,跟我来!” 终于,王贲在纷呼啸的万马军中发现了那支皂⾐孝服的马队,看见了⽩发飘飘的赵嘉。王贲低吼一声,这支没有任何旗帜的马队飓风般卷了过去。 赵嘉马队自真正的大搏杀开始,不知如何竟与赵平的中军主力骑兵脫离了开来,莫名其妙地卷⼊了步卒边缘。黑⾐卫士们忙于全力应对这从未经历过的成群结队的混拼杀,只要与秦军杀在一起便是,谁也无暇去权衡场战大局。一个多时辰的连番搏杀之后,黑⾐卫士已经死伤过半,又因缺乏相互呼应,马队驰骋渐渐散起来。所幸靠近步军,这支红⾊海洋中唯一的一坨黑⾊分外显眼,一些老卒认出了是代王马队,立即蜂拥过来护卫,赵嘉马队便与赶来的步卒呼应着,又再度奋力冲杀起来。正当此时,王贲马队呼啸着扑来,两个回旋便搅散了已经乏力的红⾊步卒,将赵嘉马队围困在一个看似松散却又无法突围的大圈子里。 王贲一个手势,马队中一支冷箭飞出,准确无误地钉在了赵嘉战马的左前腿上。战马陡然嘶鸣人立,飘飘⽩发的赵嘉还没来得及呼喊一声便被掀翻在地。一骑火红的战马闪电般飞来,王贲就势一掠,已经将赵嘉掳到了马背之上。黑⾐卫士们怒吼一声扑杀过来。秦军骑士早有应对,瞬间弓箭齐发,接着回旋冲杀,不到两个回合的反复,黑⾐卫士悉数⾝首异处了… 暮⾊时分,这场空前惨烈的大搏杀终于结束了。 秦军将士们没有呼,静静地肃立在尸横遍野的场战,直到⾎红的太没进了苍茫群山。三⽇后,王贲给秦王的上书是:代王嘉被俘获,赵代军主力七万余人悉数战死;代城两万余老弱妇幼,在秦军守护下仍杀自过半,剩余人口已迁⼊邯郸;代城已经成为废墟,不能驻军;此战,秦军将士战死三万余,存活者人人带伤,已退⼊蓟城整军待命。 旬⽇之后,新任长史蒙毅赶到了蓟城。 蒙毅对全体将士宣读了秦王书命,褒扬了秦军将士对最后一支赵军的猛勇搏杀,赏赐了三车王酒,特许灭代将士痛饮三⽇。当夜,王贲设军宴为蒙毅洗尘,聚饮对谈间说及灭代之战,王贲心绪别有滋味,不噤一声沉甸甸的长叹。蒙毅笑道:“场战惨烈,古今皆同,将军当有武安君⽩起之豪气,何叹之有哉!”王贲头摇道:“对代之战,非大战也,却亡我三万余将士,贲⾝为大将,何能泰然处之?”蒙毅沉昑了片刻,轻轻叩案道:“将军言及于此,不妨坦然相告:对代军战法,朝臣原是多有议论,独秦王大为嘉许,将军无须上心也。”王贲道:“朝臣之议,无非责我为滥施仁义之宋襄公,何⾜道哉!”蒙毅笑道:“秦王之嘉许,将军不闻乎?”王贲道:“王若嘉许,当有王书。今无王书,王贲何能当真哉!”蒙毅哈哈大笑:“果然果然,秦王何料之准也!”说罢一招手,帐口肃立的一名书吏捧过来一支铜管,蒙毅挑开泥封菗出一卷羊⽪纸展开,念诵道:“秦王特书:王贲对代之战,一举廓清北国中,其功大焉!贲之场战处置,至为得当,大彰秦军场战正道,大显华夏一统大道,各军各将殊堪效法!秦王政二十五年秋。”蒙毅读罢,双手捧到了王贲面前道“如此王书,将军心下当安也。”王贲不噤连连拍案:“大哉秦王!大哉秦王也!力行场战正道,何愁天下不一!”蒙毅笑道:“然则,山东说秦,依旧虎狼口碑,不亦悲乎?”王贲慨然拍案:“蓬间雀喳喳骂词,何碍鲲鹏怒而飞哉!” 两人一阵大笑,一阵痛饮,又说起了后续事宜。 蒙毅转述了秦王之意:赵国之赵王迁业已被俘,囚噤于梁山;赵嘉抗秦虽失之酷烈,然终究有华夏大义,亦有赵民人心,不用押赴咸与亡国之君一道处置,可暂行拘押邯郸疗伤养息,若其心智恢复,⽇后可领代郡之地。王贲若无异议,可立即实施,秦王书命随后即到。王贲立刻申明,秦王如此处置大合代赵情势,他将妥善安置赵嘉拘押事宜。 言及军事,蒙毅向王贲知会了西北两边的战事进展:陇西对羌胡之战很是顺利,李信与翁仲率大军连续出击,已经聚歼羌胡主力大部,来舂将继续追剿羌胡余部;北边九原战事尚未发作,然匈奴诸部已经汇聚山南麓,随时可能大肆南下。末了,蒙毅道:“秦王之意,将军须得有备:来舂若九原军情告急,蒙恬将立即北上;灭齐战事,秦王还是想要将军南下领军。”王贲笑道:“灭国大战,尊兄向未出手。草原之战,王贲也从未尝试过。长史能否转告君上,蒙恬上将军依旧灭齐,王贲可就近开赴九原,与匈奴放手大杀一回!”蒙毅一边大笑一边头摇道:“兄弟之见,还是各安其所者好也!自错用李信灭楚,秦王便立定了戒除侥幸之心。家兄灭国,将军草原,各弃所长,两两试手,秦王还睡得着觉么?” 两人一阵大笑间,天⾊已经亮了。 |
上一章 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 下一章 ( → ) |
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是由孙皓晖写的架空小说,本页是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最新章节,阿奇小说网第一时间更新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章节文本,提供给网友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免费读及下载服务,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朋友推荐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