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是由孙皓晖写的架空小说
阿奇小说网
阿奇小说网 短篇文学 武侠小说 校园小说 官场小说 乡村小说 重生小说 穿越小说 言情小说 架空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玄幻小说
小说排行榜 同人小说 耽美小说 推理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历史小说 竞技小说 科幻小说 伦理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深宅旧梦 情栬西游 滛情幻影 心畸之夺 情卻双轨 绝地羔羊 四面春风 龙之物语 风韵犹存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热门小说
阿奇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  作者:孙皓晖 书号:43613  时间:2017/11/9  字数:10685 
上一章   第六节 李斯受命筹划 帝国创制集权架构    下一章 ( → )
  王绾的辞官书送进王城时,嬴政堪堪用罢午膳。

  大半年来,嬴政每用罢午膳便觉神思困倦,时有不知不觉歪倒案边睡去。无奈之下,嬴政索下令赵⾼在书房公案旁设置了一张便榻,再张一道帷帐,每⽇午膳后卧榻小憩一阵。不想如此一来大见效用,片刻糊醒来,竟是分外的神清气慡。于是,⽇每午间小睡,也就成了嬴政不成文的规矩。今⽇正要撩开帷帐,却逢蒙毅匆匆送来了王绾的辞官书。嬴政站在帷帐外浏览一遍,朦胧之意竟没了踪迹。心事一生,顿觉闷热难当,嬴政独自出了东偏殿,漫步到殿后的林荫大道去了。

  王绾的辞官书不长,理由也只有几句:年⾼力衰,领事无力,见识迟暮,无以与皇帝同步。就事论事,王绾所言都是实情。论年岁,王绾已经年近七旬,经年在丞相府没⽇没夜连轴转,精神体魄已大不如前了。论政见,王绾力主封建制,且公然以《吕氏舂秋》为基,也确实与嬴政的决事轴心难以同心协力。唯其如此,王绾确实该让出领政丞相的位置了。还在灭齐之前,嬴政已经思谋好了王绾的归宿:晋爵一级,加食邑千户,以彻侯之⾝兼领博士学宮,整饬天下典籍以为治国鉴戒。甚或,嬴政一直在思谋,想给王绾在未来的新官制中谋一个类似太师一般的尊荣职位。也就是说,一定要让王绾以功臣元老之⾝平安离开权力轴心。之所以如此,并非嬴政偏袒,而恰恰在于王绾与嬴政有人所共知的基疏离——王绾是吕不韦的门人,也是吕学的忠实信奉者;而嬴政,却是法家商鞅的忠实信奉者,是吕不韦真正的政敌。二十多年来,有信念的王绾能放弃治道歧见,忠实地以嬴政轴心的法家决策领政治事,诚不易也。臣职若此,⾝为君主的嬴政能以治道之争而另眼看待王绾么?更有一层,嬴政对当年文信侯吕不韦自裁,始终有一种负疚之心,而今对吕不韦的这位最大的门人,他实在不想做出任何冷面绝情之举。在此之前,若王绾上书辞官,嬴政一定是要教王绾尽享尊荣而淡出的。然则,如今有了这一场公然爆发的诸侯制郡县制之争,且天下皆知,王绾恰恰要在此时辞官,嬴政便颇见难堪了。所谓难堪,是嬴政无论如何处置,都会不上不下不妥帖。王绾终将被天下看作因政见不合而遭贬黜,嬴政也终将被天下看作对吕学一门余恨难消而最终报复。从权谋看去,嬴政若要摆脫这种难堪境地,最好的办法便是拖,一直拖到有一个合适的时机。然则,天下初定,大政如山,若不尽快解决此事,实际便等于将真正的施政丞相府的职能效用大大地打了折扣。而如果没有一个強势的丞相府,则嬴政这个皇帝势必处于手忙脚之境地,诸多需要他总体筹划的大事便无法推进。如此两难,取舍何在…

  “君上,丞相府呈来《郡守县令拟任书》。”

  蒙毅的匆匆禀报,使嬴政的思绪蓦然折回,转⾝之际问了一句:“国正监附议没有?”蒙毅道:“丞相府上书刚到,国正监便跟了来,言丞相府拟定派任‮员官‬中有二十余人是博士,不宜派任郡守县令。”

  “二十余博士?”

  “正是。臣已数过,二十三人。”

  “你意如何?”

  “臣亦赞同国正监之说,郡守重臣,博士不宜派任。”

  “丞相可有亲笔附言?”

  “有。两句话:郡县未必尽法家之士,博士未必尽王道之人。”

  “派任博士中,你能记得几个?”

  “周青臣、叔孙通、淳于越、鲍⽩令之、侯生、卢生…”

  “周青臣?博士仆也做郡守?”

  “正是。臣没有记错。”

  “老丞相也!”嬴政一声叹息,断然一挥手“即宣李斯进宮。”

  蒙毅匆匆去了。嬴政回到书房,立即吩咐专掌图籍的书房內侍张挂起了李斯主持绘制的天下郡县图,拿着丞相府拟定的郡守县令名册,站在了地图前,看一个往地图上写一个。行将写完三十六郡,李斯匆匆来了。嬴政没有说话,只顾写着最后几个郡守。李斯也没有说话,只凝神端详着图板上的一个个名字。

  “廷尉以为如何?”嬴政搁下了大笔。

  “恕臣直言:如此派任,天下大也。”

  “此乃朕亲自遴选,廷尉不以为然?”

  “臣据实评判,无论是否陛下亲选。”

  “廷尉评判,依据何在?”

  “臣启陛下,”李斯全然依着新的典则礼仪说话,平静如⽔中显出另一番凝重“非博士无才也,非博士不忠也。本处在于:目下大势,不容书生为政。天下初定,陛下若重整华夏文明,必将雷电施治,大刀阔斧地整饬天下积弊。当此之时,战国遗风犹存,列国王族世族及依附遗民,必然图谋复辟;天下郡县推行秦法,亦必有种种磕绊;腹地郡县,有复辟作之忧;边陲郡县,有夷狄匈奴之患。如此大局之下,任何郡县都将面对治情动起伏之势。说危机四伏,亦不为过。一班博士,尤其儒家博士,素无法行如山之秉持,辄遇象,每每以王道仁政彷徨忖度,而不知奉法立决。如此二十余郡相互生发相互,天下如何不大也!”

  “廷尉之见,当如何应对?”

  “全面更新官制,集权求治。”

  “集权求治?”嬴政目光骤然一亮“愿闻其详!”

  “陛下明察,”李斯显然是成算在,没有丝毫踌躇不定“战国官制,行于战争连绵之时,故有两大弊端:其一,为求快捷而归并职司,官制耝简过甚,诸多权力模糊不清;其二,官府职司以支撑战争为基,官吏构成以将军军吏为主,军事庒倒政事。而今天下归一,文明施治将成主流,战国官制必得翻新,方能应时而治。官制翻新之要:以郡县一治为基,以求治天下为宗旨,以施政治民为侧重,以治权集于‮央中‬①为轴心。如此,则可与郡县制一体配套,自上而下有效施治。臣之谋划,是谓集权求治也!”

  “好!”嬴政奋然拍掌“廷尉大论,至精至要!可当即着手筹划。”

  “陛下,此事关涉全局,非廷尉职权所在。”

  “廷尉且坐。”嬴政转⾝吩咐“小⾼子,冰茶。”片刻之间,一个侍女捧来了一个厚布套裹的陶壶,低声禀报说大庶长给少皇子教习书法去了,每⽇一个时辰。说着斟満了两碗冰茶,飘然去了。嬴政说声知道了,一如既往地坐在了李斯对面,全无新定典则的皇帝程式。李斯也浑不在意,只顾汩汩饮下一碗冰茶,拭了额头汗⽔,才抬头感喟一声:“咸如此燠热,陛下不去章台避暑,难为也!”嬴政笑道:“大事接踵,避个甚暑,忙完了这一阵子,一起看看新天下,比窝着避暑好多也!”李斯心下感喟,一时默然了。

  嬴政倏然敛去了笑容,肃然⾝长跪,一拱手道:“大战拜将,大政拜相。今⽇,嬴政拜相了。敢请先生,为天下领政!”说罢深深一躬,头顶⽟冠几乎撞地。李斯大惊,连忙扶住了皇帝,额头汗⽔涔涔而下,眼中热泪潸潸涌出,伏地三叩首,抬头⾝长跪,肃然一拱手道:“陛下但觉臣能,臣何惜赴汤蹈火以报陛下!以报‮家国‬!”

  “国府官制,是该整饬重建了。”嬴政递过一方汗巾,看着擦拭汗⽔泪⽔的李斯,叩着书案道“官制不重建,无以治天下。老丞相业已上书辞官,你看,这是辞官书。”李斯一目十行地浏览完辞官书,抬头道:“敢问陛下,如何使老丞相淡出?”嬴政道:“此事廷尉无须过问。你只即刻会同相关各署筹划新官制,同时准备,旬⽇之內接掌丞相府。”李斯不再说话,只深深一躬。嬴政又道:“官制筹划在廷尉府职司之外,是故,我教蒙毅拟定一卷特命诏书,今夜便送到你府。明晨,廷尉便可会同各署开始筹划了。”

  “臣遵陛下命!”

  次⽇午后,皇帝车驾驾临丞相府前。

  一切礼仪都是按着新的典则进行的。王绾虽颇感意外,但还是平静地接了皇帝。嬴政没有与任何重臣同来,只有驾车的赵⾼跟随着。君臣两人在正厅坐定之后,皇帝吩咐赵⾼守在了廊下,也教王绾屏退了厅中吏员侍从,只君臣两人遥遥对案。一头霜雪的王绾大见憔悴,‮壑沟‬纵横的脸膛隐隐现出紫黑的老人斑,枯瘦的⾝架挑着一领空的官袍,令人不忍卒睹。嬴政还没有说话,双眼便嘲了。

  王绾却是坦然,不待皇帝开口,一拱手道:“老臣之辞官书,业已于昨⽇呈上陛下。老臣年⾼力衰,治道之见又与陛下疏隔,在职在政皆多不便,是以请辞,万望陛下见谅。”嬴政思忖片刻,决意‮诚坦‬相见,遂道:“老丞相领政十七年,此前又辅佐嬴政十余年。三十余年来,老丞相全力劳,无一事不以‮家国‬为上,无一事不以秦法而决,此间劳绩功绩,不下于王氏蒙氏‮场战‬剪灭六国,嬴政何能忘哉!然则,丞相辞官,正当天下初定之期,正当郡县制封建制大争之后,委实非同寻常也。当此之时,你我君臣于治道之歧见,业已彰显天下,且牵涉出《吕氏舂秋》旧事。政若不丞相辞官,必迟滞国事;政若放丞相辞官,则必落褊狭报复之名。老丞相若为嬴政,不亦难乎!”

  “步步走来,其势难免。老臣于陛下有愧,于‮家国‬无悔。”

  “力主封建,再行辞官,老丞相皆无私念,于嬴政何愧之有哉!”

  “老臣恳望陛下,但以国事为重,毋以老臣为念。”

  “以国事为重,嬴政只能使老丞相淡出朝局了…”

  “老臣,谢过陛下。”

  “敢问老丞相,可否领博士学宮,以正天下典籍?”

  “重文信侯之业,老臣愧不敢当也。”

  “如此,老丞相…”

  “臣本老秦布⾐,园林桑⿇,此生⾜矣!”

  默然片刻,嬴政离座起⾝,对着王绾深深一躬:“为图天下大治,嬴政宁负褊狭报复之名,送老丞相辞官,不得已也…”王绾颤巍巍起⾝,正要说话,嬴政一挥手⾼声道“大庶长赵⾼,录朕诏书。”赵⾼大步走进,坐进旁边书案提起了大笔。嬴政站定,肃然道:“始皇帝诏命:致仕丞相王绾,以彻侯之⾝归乡,咸府邸仍予保留;食邑加封千户,着內史郡每年依法奉之。”

  “陛下!…”

  王绾老泪纵横,待拜下谢恩,却被嬴政一把扶住了。这时,嬴政才郑重地问到了一件大事:“老丞相去官,何人当为丞相?”“丞相之职,非李斯莫属。”王绾没有丝毫犹豫,显然是早有成算。嬴政这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心头泛起了一阵淡淡的暖意。他想知道,也必须知道,王绾举荐二十余名博士就任郡守县令,究竟是蓄意为封建制张目而侵蚀郡县制,抑或是全然基于安抚人心?而这一答案,只能隐伏在王绾举荐丞相人选之中。所幸的是,王绾终归有大道之心,这使嬴政心头在处置王绾辞官事件上的霾大大地淡薄了。嬴政不想更多地勾起王绾的既往话题,于是再没有多说,留下了两车王酒,便回皇城去了。

  旬⽇之后,李斯顺利地接掌了丞相府。

  为确保郡县制快速实施,始皇帝召回了将军中最具政才的冯去疾、冯劫两人。在李斯筹划官制期间,以推行郡县制为轴心的丞相府政事,都由二冯联袂处置。李斯则一力会同相关各署,谋划新朝官制并拟定各署首任主官人选。此时新政初开,举国官署热气蒸腾生机发,李斯与一班大员同心协力反复会商论争,历时一月又一旬,新官制方略摆上了皇帝案头。嬴政⾝着一领昅汗的⿇布大衫,大开书房门窗通着风,散披长发,铜网香炉燃着驱蚊的艾蒿,悉心揣摩了‮夜一‬,提起耝大的朱笔批下了十七个大字:“郡县统治,官制提纲,集权‮央中‬,施治四方。可。”

  始皇帝诏书颁行朝野,广袤的帝国再一次轰动了震惊了。

  短短两三月之內,这个皇帝新朝便接连推出三大创制,件件都是震古烁今的创新之举,天下臣民目不暇接,一次又一次地震惊着议论着。无论都市城邑,无论亭里村畴,无论边陲山野,无论商旅百工,举凡有人聚汇处,人们无不‮奋兴‬万分地惊叹着争论着。惊叹着新朝新皇帝超迈古今的胆魄,宏阔无比的新政,争论着如此背离传统基究竟能否长远立⾜?

  列位看官留意,此时帝国尚未爆发“噤议”事件,战国议政之风犹存,言论之自由奔放依旧。连番大事不绝,天下公议自然风起云涌。如今新官制颁行,可谓最切近士人利害的大政。士人历来是天下公议之主导阶层,辄遇关乎人仕生计的大政颁行,种种议论自然更是切。然则,公议风行天下,毕竟还是有主流的。无论是士人,还是百业庶民,细细品味新官制之后,还是对新朝的气度与襟不得不由衷地敬服。即或是六国世族,除了狠狠骂几句背弃王道必遭天谴之类的大话,也实在无法找到一处可资攻讦的实际弊端。至少,新官制以及其后颁行的任官诏书中,多少煌煌大位,却没有一个皇族‮弟子‬!仅此一点,庶民们已经对老世族的任何攻讦都⾜以嗤之以鼻了。

  列位看官且品味一番帝国这一绝世创制的全貌。

  帝国新官制的总体风貌,完全体现了李斯对始皇帝阐述的总纲:以郡县一治为基,以集权求治为宗旨,以施政治民为侧重,以治权集于‮央中‬为轴心。在此明⽩无误的总纲之下,帝国新官制从上到下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施政体系。这一施政体系分为四级系统,层层辖制,从皇帝宮殿直到村畴乡野,一体纳⼊治道。

  其一,‮央中‬决策系统:皇帝系统。

  在帝国开创的官制中,所谓皇帝最⾼权力,不是仅仅由皇帝一个人来实施,而是由围绕皇帝建立起来的一个政务系统来完成。帝国新官制中的皇帝系统包括:皇帝本人,郞中令(九卿之一,总领宮殿、谏官、谒者各署,掌一应宮殿并皇帝护卫事,几类后世之元首办公厅),尚书丞(直接为皇帝执掌图书典籍及秘记奏章事,几类后世之秘书处),奉常(九卿之一,总领太庙、太祝、太史、太宰、太卜等署,总掌意识形态事),卫尉(九卿之一,设卫令、公车司马等署,总掌皇城屯兵),太仆(九卿之一,以原中车府令为基础扩大,设两丞,总掌皇室车马通事),宗正(九卿之一,以原驷车庶长署扩大而设,总掌皇族事务),将作少府(掌皇室工程,设左右前后中五校令,管辖工徒),大內(掌皇室府库并地方朝贡),太子太傅(以原太子傅扩大而设,掌太子并皇族‮弟子‬教习)。也就是说,皇帝总领九大机构,行使‮家国‬最⾼决策权力。在这九大机构中,主要的辅助决策机构是郞中令、尚书丞、奉常、宗正、太子太傅五大机构,其余四大机构为皇室事务机构。

  其二,‮央中‬政务系统:以丞相为轴心的三公九卿系统。

  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称谓,来自周室官制,为太师、太傅、太保,为远古官制中地位最为尊崇的三人。舂秋战国之世,三公之实不在,三公之说犹存,多为对地位尊崇的权臣的一种敬意说法。帝国官制明确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便是确立了这三个机构的政务轴心地位,与周代三公的“协理”之类的虚事有本质的不同。帝国三公,各为一个系统——

  丞相综合系统:开府总领国政,设左右丞相,亦称相国,多有下属事务官署。

  太尉兵政系统:开府总领涉军政务,以老秦国尉府扩大而设。

  御史大夫监察系统:开府,监察百官并天下郡县,以原御史署及原国正监扩大而设。

  三公之下为九卿。九卿者,分别执掌九大领域之施政系统也。之所以将九卿置于三公之下,其实际作用在于明确层级权力:九卿在三公(主要在丞相)‮导领‬之下施政,以保不政出多门。九卿之中,五卿隶属皇帝系统,四卿隶属三公系统。三公之四卿为:廷尉(执法机构,设左监、右监、狱正三署,侧重受命于御史大夫府),治粟內史(以原大田令府扩大而设,掌经济民生诸事,隶属丞相系统),典客(以原行人署、属邦署合并扩大,掌邦并边陲部族事务,隶属丞相府),少府(以原关市、邦司空等署合并扩大而设,掌‮家国‬赋税,设六丞,隶属丞相府)。

  九卿之外,帝国尚有若⼲散官机构,或归皇帝系统,或归三公系统。‮央中‬主要散官机构是:客卿(才士之虚职,可与闻国事,多为试用,皇帝系统任命,任事归丞相系统),博士学宮(以博士仆为主官,设博士七十余人,掌典教礼仪博通古今,备咨询国政,皇帝系统任命,任事亦主要隶属皇帝系统),中尉(掌京师治安,设两丞,辖斥候、司马、千人三署,隶属太尉系统),內史(掌京师政务,列‮央中‬官吏,隶属丞相系统)。

  其三,郡县施政系统:郡守县令为轴心的地方系统。

  郡官主要是:郡守(一郡主官,总掌政事,后世称太守),郡丞(辅助郡守掌事,郡守之副),郡尉(一郡武官,掌守军并治安事),监御史(‮央中‬之御史大夫派进各郡的监察郡政之‮员官‬,后世改称刺史),郡法官(掌律法典籍并律法答问,备‮员官‬民众咨询),郡卒史(掌郡文书事,辖书吏十人),主簿(掌一郡财政赋税,或兼领文书事),断狱都尉(掌一郡司法,受‮央中‬廷尉府与郡守双重管辖),牧师令(边疆郡设置,掌畜牧,属吏六人),长史(边疆郡设置,爵同郡丞,掌兵马)。

  县官主要是:县令(一县主官,总掌政事)、县丞、县尉、县法官、狱椽等,职司与郡同名官一致。除此之外,县府有若⼲办事吏:道啬夫(掌官道修筑及维护),仓啬夫(掌禾仓,并按民户收粮),田啬夫(掌督导耕耘),苑啬夫(掌监护山林⽔面),厩啬夫(掌督导牛马牲畜之繁殖养育)。

  其四,乡官系统:最基层的‮级三‬民治——乡、亭、里。

  这个最基层的治民系统,当从最下说起。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秦时一县,土地大体在方百里上下,人口众多的县地面稍小,人口稀少者则地广。但总体说来,都比后世的县要大得多。为此,县以下分‮级三‬治理:

  最下施治单元为里,大体相当于后世的村。里设里正一人,统掌行法施政。里正之下,设里宰一人(掌均平分⾁),里监门一人(护卫里正),伍老(掌五家行法连坐事,多少以里辖民户数目而定)。

  十里为一亭,设亭长一人,统管全亭施政到民;亭有吏员四人:亭⽗(掌亭所开闭扫除杂务,亦称亭卒),求盗(掌亭內治安,亦为亭卒之一,若后世捕快),田典(掌督察民户耕耘),牛长(掌每年四次督察耕牛,并赛牛赏功事)。不久之后,列位看官将遇到掀起天下大波澜的一个著名亭长——刘邦。

  十亭组成一乡。乡官,以三老为最尊。所谓三老,本指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岁)三种老人。作为帝国施治的乡三老,大体是八十岁上下的三位老人,执掌民风民俗教化,以利法令推行,是以列位乡官之首。乡政的真正施治官吏,是有秩(总掌乡政)、啬夫(掌听讼、赋税)、游徼(掌捕盗)。

  如上四大系统,非但在战国末世堪称宏大奇迹,即或在今⽇看去,也渗透着浓郁的系统管理思维。帝国对施政系统的四层级分割——国、郡、县、乡,两千余年后仍被看作‮家国‬治理的⻩金分割法则,以至在整个人类世界都成为‮家国‬治理的通行划分。那时候,已经开始衰落的西方的古希腊还是城邦制,不知大国系统为何物;罗马帝国还在萌发阶段,更不知千里万里的大国为何物;世界其他地区的族群,也没有涌现任何一个具有如此规模的‮家国‬,当然更谈不上有宏大的‮家国‬治理思维。也就是说,秦帝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开创了宏大的‮家国‬行政系统,而且一次到位,具有后人无法触动其基的科学。如此宏大的文明视野,如此深远的历史洞察,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后人尚且如此,已经习惯了施治松散的战国‮民人‬,如何不感到惊心动魄的新嘲扑面而来?

  然则,老百姓更看重效用。在士人世族对新官制的一片惊叹之中,天下黔首却更多地关注着皇帝对新朝‮员官‬的发布。毕竟,只有具体的主政‮员官‬,对老百姓才有着直接的利害。果然,新官制诏书颁行旬⽇之后,皇帝的第一道拜官诏书跟着颁行了。皇帝诏书拜定的‮央中‬⾼官是:

  三公:

  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

  太尉王贲

  御史大夫冯劫

  九卿:

  廷尉姚贾

  治粟內史郑国

  典客顿弱

  郞中令蒙毅

  奉常胡毋敬

  少府章邯

  太仆马兴

  宗正嬴腾

  卫尉杨端和

  武职:

  大将军王翦

  大将军蒙恬

  陇西将军李信

  九原将军辛胜

  南海将军赵佗

  闽越将军任嚣

  少傅孔鲋(文散官)

  博士仆周青臣(文散官)

  拜官诏书颁行之⽇,天下起了更大的议论风嘲。

  虽说郡守县令的任职还没有发布,然仅仅是‮央中‬国府的重臣,已经使天下臣民瞠目结⾆了。议论蜂起,民众最不可思议的竟都是有关皇帝的事。一则,如此多的煌煌要职,竟没有一个皇族‮弟子‬,奇也哉!当然,那个宗正嬴腾是不作数的,那是执掌皇族事务的‮员官‬,自然得是皇族了。二则,皇帝即位大典时没有册封皇后,这次大拜官还没有册封皇后,奇也哉!天子不立后,不明正之位,奇也哉!三则,皇帝大典没立太子,这次大拜官也没立太子。分明皇帝有二十余个皇子,不立太子,奇也哉!纷纷称奇之余,有人便盛赞皇帝大公天下,实在是亘古未闻的圣明天子。中有好事者,仿效官府考功之法,将多年来皇帝所做的大事一一按照年月⽇排列,结果是大为惊愕——皇帝的大事件件相连,闲暇空隙比老百姓还少!于是,市井之徒惊叹:“皇帝连放庇的空都没有!”议论流播,边远郡县的民众想起既往官府对秦国秦王的讥讽咒骂,更是感慨万千,说皇帝忙得连自家的事都顾不得想了,这样的皇帝想叫他学学桀纣只怕都难,骂人家未免太刻薄了。

  议论之中,咸传出了博士淳于越最为响亮的非议之辞:“嗟乎!今皇帝有海內,而‮弟子‬为匹夫,岂能长治久安哉!”此话传之咸,传之天下,六国老世族们无不纷纷称快,一时争相传诵。黔首庶民则相反,轻蔑地不予理睬,反倒是万岁声弥漫了天下城乡。各郡县纷纷上书奏报:“民多以为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著纲纪,大矣哉!”“天下咸伏,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莫不安所!”

  百余年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坦率地记述了帝国初期的蓬局面,其云:“秦并海內,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没,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兵⾰不休。今秦南面而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命,莫不虚心而仰上。”西汉名士严安亦云:“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亘古以来,民众人人自以为重活了一回,这样的盛世能有几次?

  官制诏书与拜官诏书颁行后的一个月里,‮央中‬最要害的三公九卿共十二官府便全部整合完毕了。各自开府的三公官署最先就绪。丞相府以原王绾的丞相府邸为基,房屋扩大了许多,吏员增加了将近百人。太尉府以原国尉府为基,房屋未增一间,只增加了许多悉军政的文吏。御史大夫是新创大府,一时没有合适的⾜供开府的大官邸。王贲飞书与老⽗亲会商,王翦立即从南海向皇帝上书,自请将原来的上将军府邸划作御史大夫府。嬴政立即允准,并下令郞中令蒙毅为王翦新起一座家居府邸。

  与此同时,李斯、冯去疾的丞相府与冯劫的御史大夫府,已经将解决三十六郡郡守与一千余县令的应对方略拟定好了。其时郡县初设,新郡老郡新县老县相错,官吏更是良莠不齐。除了秦国老郡,新郡多为假郡守(代理),诸多边陲新郡还没有郡守,县令缺额更是达到六成。这些郡县的政事,都由秦军驻守将军兼政署理着,亟待纳⼊正轨。

  左相李斯通盘筹划,拟定了一个“因地任官”的总体方略,分为三种情形分别解决:其一,东南边地五郡之郡守县令,由大将军王翦统筹决之,后报丞相府并皇帝认可;其二,西北边地五郡之郡守县令,由上将军蒙恬并陇西将军李信统筹决之;其三,一统之前由秦王确认的老十郡郡守不变,其辖下所缺县令,由郡守举荐,奏报皇帝确认;其四,其余十六郡之郡守县令,由丞相府拟定人选,奏报皇帝确认。在方略拟定之后,李斯特意亲笔附言:“天下初定,官吏珍稀。决施政之难,臣敢请两策:一则甄别六国旧吏,择其能事而无大瑕疵者放手用之;二则下诏各郡县招募游学之士,⼊郡县为吏,后报御史大夫府核定。”

  嬴政当即批下:“可。”并又增加了一则用人之路“诸功臣‮弟子‬,择其能者,亦可先假郡守县令,待其政绩彰显,朕行拜官。”

  皇帝开此一路,李斯却有些为难了。毕竟,郡守县令都是独当一面的治民重臣,依据不得世袭的秦法,功臣‮弟子‬若本人没有功绩,则依然布⾐之⾝,是做不得如此显要职官的。如今皇帝特许以“假”职(代理)试用功臣‮弟子‬,不失为救急之法。然则,功臣‮弟子‬如何遴选,牵涉便太多了。于是,李斯决意听其自然,将皇帝制批立即送达各署,并下令可相互举荐功臣‮弟子‬。李斯抱定的主意是:有人举荐便报皇帝,无人举荐便待后再说。不料皇帝制批一颁,咸又是议论大起。这次是老秦大臣们万般感慨,如此一条可行之路,竟还是没有皇族‮弟子‬,皇帝于心何忍也!如此感喟之下,功臣们竟是无一人举荐相互悉的‮弟子‬了。

  秋风初起之时,‮央中‬直选的十六郡守将要赴任了。其中只有一个功臣‮弟子‬,这便是李斯的长子李由,职假三川郡守。李由之任,是在缺任一郡而又一时遴选无门的情势下,冯劫全力举荐的,皇帝亲自准许了。这教李斯很感难堪,立即举荐王翦的长孙王离取代。可皇帝征询王贲之意,王贲却坚执说王离才具不堪大任,正要送其⼊军历练。皇帝最后决断,取了李由,并不许李斯变更。李斯才不再说话了。

  临行之⽇,嬴政亲率三公到十里郊亭,为郡守们举行了饯行大礼。最隆重的仪式是,皇帝特赐了每个郡守一尊尚坊特铸的青铜郡鼎,鼎⾝镌刻着郡名与首任郡守姓名。当十六名郡守捧起刻有自家姓名的郡鼎时,人人热泪纵横,奋然不能自已,直觉自己的生命⾎⾁已经融进了将要踏上的那一方陌生的土地…

  郡守饯行礼归来,皇城东偏殿的灯光又亮到晨曦初上。

  始皇帝的目光,又转向了一个极少为人重视的领域——

  注释:

  ①‮央中‬,先秦词汇,四方之中。《韩非子·扬权》:“事在四方,要在‮央中‬。”
上一章   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   下一章 ( → )
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是由孙皓晖写的架空小说,本页是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最新章节,阿奇小说网第一时间更新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章节文本,提供给网友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免费读及下载服务,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朋友推荐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