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是由袁腾飞写的架空小说
阿奇小说网
阿奇小说网 短篇文学 武侠小说 校园小说 官场小说 乡村小说 重生小说 穿越小说 言情小说 架空小说 经典名著 灵异小说 玄幻小说
小说排行榜 同人小说 耽美小说 推理小说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历史小说 竞技小说 科幻小说 伦理小说 军事小说 网游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深宅旧梦 情栬西游 滛情幻影 心畸之夺 情卻双轨 绝地羔羊 四面春风 龙之物语 风韵犹存 综合其它 总裁小说 热门小说
阿奇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两宋风云  作者:袁腾飞 书号:43615  时间:2017/11/9  字数:9238 
上一章   第二十讲 宋金谈判    下一章 ( → )
  随着金军⼊主中原,宋朝⾼度发达的先进文明,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金国,甚至连金熙宗,都非常崇尚汉文化。所以金熙宗就有了不想再对宋作战的想法。因此金国大将完颜昌借此机会,适时地提出与宋议和,并且要归还宋朝失地。但是此项举措一经提出,不仅遭到了金国大臣的反对,而且连宋朝的大臣们也坚决不同意。从表面上看,如果金能够归还失地,于情于理对南宋都是好事,那为什么南宋的大臣们会烈反对呢?在归还失地的背后,金国人的‮实真‬目的会是什么?宋金谈判,金国又会向南宋,提出什么样的无礼要求呢?

  完颜昌力主跟宋朝议和,在金国朝廷內部有了很烈的争论,更令完颜昌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议和的条件一提出来,宋朝的大臣们也纷纷反对,完颜昌觉得自己特别冤,我为两国和好提这么一个条件,结果两边都不买账,金国这边不买账是有情可原的,那么宋朝的大臣们为什么烈反对,因为金国提出来把河南、陕西之地归还给宋朝,并且归还宋徽宗和郑皇后的棺椁,这对宋朝来讲这是好事啊,宋朝人按说看到这条应该很⾼兴,岳飞不一直想着光复中原吗?现在不用你光复,不动刀兵,金国人把这个地方还给你了,结果宋朝人说“无功之赏,祸之先也”——《三朝北盟汇编》,对金国没有什么功,他为什么把这个地儿赏给我,他们的国势強,我们国势弱,平⽩无故为什么把陕西河南还给我们啊,因为金国有谋,有什么谋呢?这个地儿原来是被刘豫,伪齐占着,伪齐在这个地儿‮腾折‬了八年,‮腾折‬得民困国穷,当时的史籍上说“东西四千里,兵祸之余,⽩骨未殓,几无人迹”——《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当然说得有点过分,伪齐统治下,也不是遍地都是⽩骨,但是就是说,刘豫把这个地方‮蹋糟‬得够可以,东西四千里,几无人迹,连人都找不到,⽩骨蔽平原,一片惨象,如果大宋收回这块地方,这块地方对大宋有什么用?

  几无人迹一块地方,收回来,我们有什么用?而且我们收回来之后,绝对不可能像伪齐那样不怜惜百姓,横征暴敛,我们一定要轻徭薄赋,我们一定要爱民,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那这样一来,我们的投⼊量可就太大了,我们要投⼊很多的钱,花很多精力才能达到这一点,而且这个地方金国还给咱们了,咱们驻守不驻守,你派不派兵驻守,你肯定要派兵驻守,你派兵驻守出现的结果是什么?中原四战之地无险可守,正中金人奷计,他就是因为咱们现在有淮河有长江这两道天险,女真的骑兵他过不来,他就希望你把‮队部‬调走,如果你调到了中原,调到了河南、陕西,调到平原地带,那么这时金‮军国‬队一来,平原上作战他骑兵的特长正好发挥出来,我们江淮之险就不存在了,所以这是金人引我们,想把我们的主力从江淮一线引到中原,好一举歼之,金国人太坏了,千万千万不要上他的当,还给我们河南,还给我们陕西,这是好事,但是他包蔵祸心,这金国人没安好心眼,所以绝以示能够听信他的,这个地儿我们宁可不要,要要的话,我们也是自己收回来,绝对不能让他⽩给咱们,他⽩给咱们的话,是敌深⼊啊,兵之计啊,本来金国人觉得我把陕西、河南还给你,你应该感恩戴德吧,按照完颜昌的说法“我以地与宋,宋必德我”——《金史·列传第十五》,我把地儿给你,你肯定感恩戴德,你感念我,完颜昌一个私心眼,就是他看到以前,立刘豫也好,立张邦昌也好,主张立刘豫,立张邦昌的大臣都有好处,尤其刘豫,连宋朝的皇陵都刨了,给宋朝祖坟都刨了,那些财宝孝敬立他的金国大臣,所以完颜昌眼红,最早主张立刘豫的是我啊,结果刘豫抱上完颜宗翰的耝腿了,把我给蹬了,所以好处我都没有了,现在⼲脆我主张把这地儿还给宋,我让宋对我感恩戴德,我让赵构做刘豫第二,他对我感恩戴德,而且呢这样一来的话,宋对我感恩戴德,有什么事他都会来找我,找我商量,我在朝廷当中的地位也就更加稳固了,没想到宋朝这么不知道好歹,我要把陕西、河南地给他,他说我有谋,金国人说我是卖国,宋朝人认为我有奷计,我两头不落好,我卖个国都这么难。

  金国大将完颜昌力主与宋议和,提出归还宋朝失地,但是这个看似仁慈的做法,背后却隐蔵着‮大巨‬的贪,那么金国人到底想从南宋朝廷得到什么好处,他们又会提出什么样的条件呢?

  就是要让宋向金称臣,其实宋向金称臣,打从赵构心眼里他是愿意的,当年赵构在海上漂的时候,曾经给金国元帅写信,那信里就说了,我愿意削去帝号,奉大金的正朔,我不但可以不当皇帝,我甚至不用自己的年号,我建炎年号我都可以不用,我用你大金的年号,这样普天之下都是一个大金国,我替你大金国看着江南,他其实是愿意的,宋国很多主战派的大臣,包括那时候的宰相赵鼎对宋金的这种关系他也是看得很清楚的,因为他们明⽩,实际上是金強宋弱,没必要跟人家逞口⾆之能,跟人去争,因此赵鼎在跟宋⾼宗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说过这种话,君臣名分已定,你看皇上都给人家写信愿意削去帝号,你说大臣们你在底下着什么急,皇上不急太监急,你着什么急啊,所以就是君臣名分已定,称臣就称臣,没关系,但是这个东西在‮国中‬古代来讲,这可是奇聇大辱,这从三皇五帝,甚至从盘古开天,从来没有过的事,因此大臣们反对是非常烈,当时宰执之一,枢密副使王庶给皇帝上疏,那更是一针见⾎,那几乎就是相当于指着皇上鼻子骂了,他说什么呢?“陛下何苦不念⽗⺟之仇,不思宗庙之聇,不痛宮闱之辱,不恤百姓之冤,逆天违人,以事夷狄乎”——《三朝北盟汇编》,照王庶这么一讲,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你不念⽗⺟之仇,你的⽗⺟死在了北国,现在你向敌人称臣,不思宗庙之聇,北宋王朝是被女真给灭了,你等于亡国丧家之痛,不思宮闱之辱,当年金兵南下,你的姐妹们都沦为臣妾,不思宮闱之辱,不恤百姓之冤,女真铁蹄踏处,尸骨堆山,老百姓伤亡惨重,你不思百姓之冤,而且呢逆天违人,天意民心都不愿意跟金讲和,都不愿决向金称臣,你就非要这么⼲不可,逆天违人,以事夷狄,咱堂堂华夏民族,向夷狄俯首称臣,这个事绝对不能⼲,物议汹汹,反对得非常烈。

  金国人之所以改变对宋策略,并且提出与宋议和,就是希望能够用谈判的手段,从南宋‮权政‬的手里捞到大笔的钱财,那么金国人会向南宋朝廷索要多少钱呢?

  再有一个就是反对给金国钱,当时金国提出来,要宋朝给金岁贡,⽩银25万两,绸缎25万匹“岁贡银绢50万两匹”宋朝给岁币啊,这个事儿其实是由来已久的,在北宋的时候,宋真宗景德年间,跟辽国澶渊之盟,每年就要给辽⽩银10万两,绸缎20万匹,后来跟西砟打仗,又要给西夏每年茶叶3万斤,⽩银7万两,绸缎15万匹,等于当时北宋给辽和西夏每年的岁币是55万,这55万大概相当于北宋两个县一年的总收⼊,那北宋有多少个县,得有上千个县吧,你拿出两个县的财政收⼊买一个天下太平,其实在宋朝人看来这是划算的,因为这个钱你不能跟后来说,我们给西方列強给⽇本的赔款,这不是一个概念,那是给外国,这个呢,辽也好,西夏也好,宋也好,这都是‮国中‬,这相当于咱们‮国中‬內部的事,我把钱给你,你别来打我,你打我不就为抢点东西吗?我现在给你东西了,你别抢我了,咱别打了,然后别境上开贸易,边境上一开贸易,双方互市,你辽和西夏能给我什么,你也就给我点土特产品,宋朝最想要的是战马,人家两国也不傻,战马属于军用物资,不能资敌,你顶多就是给我土特产品,我给你的东西,按照我们今天的话讲,那都属于工业制成品,那显然我这个东西附加值⾼,你那个东西附加值低,最后的结果就是每年通过贸易早把这点岁币赚回来了,所以两宋的时候给的岁币,换来跟辽119年相安无事,跟西夏好几十年相安无事,那么这个时候给金的岁币有何不可啊,有皇帝看来,咱们也是50万两匹,买个天下太平,还能收回河南、陕西之地,河南、陕西之地只要咱们苦心经营,十年工夫还挣不回这点银绢吗?

  至于给辽的岁币史书上说平等的,双方是平等的,宋朝皇帝很会说,用我的土特产助你的军费,我们这儿土特产是什么呢?是银子是绸缎,你不是每年军费欠缺吗?所以我每年给你点土特产,拿银子拿绸缎助你军费,给西夏的岁币叫赐,因为西夏对宋是称臣的,所以我每年赐给你25万岁币,你是小辈,我每年给你点庒岁钱25万,给金的岁币不是赐是贡,是你作为小辈,要给长辈进贡那种感觉,你作为藩邦要给宗主进贡,所以宋朝人可能也不是在50万两匹上多动心思,就是在这个词上我坚决不⼲,你说要是赐给金50万,这可以,你要说贡,绝对不可以,咱们今天的人看起来觉得古人好像很有意思,怎么着都是给50万,你还在乎一个字吗?要说赐咱少给10万那也成,没有这一说,怎么着都是50万,古人看起来的话,这个关乎国本,面子问题比什么都重要,绝对不能用这个贡字,金国又不可能不让咱们贡,你称臣你必须得贡,所以你又不愿意贡,那这样出现的结果就是什么呢?宋朝人开始挑理了,50万银绢没有,找不到,民生凋敝,百业困顿,我们不像原来在中原的时候那么富庶了,我们现在国土缩小一半,给辽的⽩银一年刚给10万两,你狮子大开口一年25万,哪找去,没有,不能给,给了之后咱们‮家国‬就完了,你要绸缎25万匹,这个‮国中‬古代在宋朝以前丝绸的生产中心是在北方,可能那个时候北方的气候,也比较温暖,‮国中‬古代气象学家研究,一千年左右温暖期跟寒冷期一更迭,所以中唐以前,北方的气候比较温暖,适宜蚕虫生长,因此它丝织中心在北方,从安史之以后,经济重心逐渐开始南移,但是过程还没有完成,我们今天一想,说丝绸哪儿的最好?苏杭的丝绸最好,南京,曹雪芹他们家,江宁织造,那儿的丝绸最好,那是明清的时候,丝织业中心才转移到了那里,当时我们在宋朝,宋朝的大臣们说,我们南方不产绸缎,产绸的地方让你们占了,你们又不会纺织,你又跟我们要绸缎,这个绝对不能答应。

  宋金议和的前提本应该是平等的,但是金国却以归还失地作为换条件,提出一、南宋要向金称臣,二、南宋每年要贡给金岁币,不仅如此,金国人甚至还提出了更为无礼的要求,那么金国人的这个无礼要求会是什么呢?

  这个时候金国的使臣就已经奉旨南下,南下的这两个金国使臣得意洋洋、傲慢无礼,因为我来到这儿之后,我是奉了我们大金皇帝的命令来诏谕江南,我不是来跟你平等往的,我是来传诏书的,传圣旨的,而且不把宋朝叫宋朝,而称为江南,我奉皇帝的命令诏谕江南,而且金国使世提出来,宋⾼宗必须要跪接金国的诏书,我跟宋⾼宗见面的时候,我们俩不能平等相见,大国这臣当小国之主,我是上邦来使,天朝来使,所以宋⾼宗必须要跪接金国皇帝的诏书,那这件事更是奇聇大辱,宋朝人更是绝对绝对不能接受,尤其领兵在外的这些大将,跳出来反对,绝对不能⼲,像韩世忠啊、杨沂中啊,岳飞啊这些领兵的大将,他们的军营里面就是搞万人大签名,大家联名上疏,反对跟金议和,反对向金称臣,军营当中的上疏,一份一份就传到三衙,宋朝实际上最⾼军事指挥机关,是三衙、殿前司、马军司、步军司,这三衙,三衙的‮员官‬拿到了上疏之后,三衙的‮员官‬因为他是武将,他也不愿意皇帝那么屈辱,那我们这些武将的脸面往哪儿搁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山”——《出塞?唐?王昌龄》,现在胡马都要渡长江了,你说我们这些武将脸面往哪儿搁啊,所以他们就去找当时主事的相国,就是秦桧,说你看军营当中士兵们都上了万言书了,万人大签名,如果我们強要把这件事庒下去的话,那可就不得了,万一士兵哗变了的话,这责任谁来负,而且三衙要把自己的责任择出来,说这个万言书上疏不是我们的意思,是三个大个子的意思,三个大个子领兵在外,哪三个大个子,岳飞、韩世忠、张俊,这三个大个子领兵在外,我们节制不了这三个大个子,所以您看着办,秦桧拿过上疏一看,第一眼就看见岳飞的了,岳飞是怎么说呢?

  “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宋史·岳飞传》,金人不可信,这个好理解,不能相信他,和好不可恃,不能拿金人跟咱和好作为倚仗,金人和好,咱就不用整军备战了,相臣谋国不臧,你做宰相的人,你引狼⼊室“恐贻后世讥”那你当心后世你要留下千载骂名,所以秦桧一看这个,恨岳飞⼊骨啊,你指着鼻子骂他,这就是等于就是点名了“相臣谋国不臧”这就是说的秦桧,你指着鼻子骂他,你作为一个武将,在宋朝来讲,你没有权力⼲政,你就是领兵打仗,政治家决定打仗你就去打,政治家不让打,你就不能打,你武将是听命的,你不能⼲涉朝政,结果岳飞上疏,而且点着名骂,秦桧非常生气,看完这个之后,冷冷地跟那些武将就说了一句,说我为‮家国‬长治久安计,不怕天下诽谤,虽然是诽谤満⾝,我也会坚持把和议搞下去,三衙的武将一看,丞相这样坚决,看来这件事跟丞相是说不通了,只好去找反对最烈的枢密副使王庶,就是他指关⾼宗鼻子骂的,咱们从这儿也看出来,宋朝对待文臣态度还确实好,像王庶指着⾼宗鼻子骂到这个份儿上,你不念⽗⺟之仇,不思宗庙之聇,都骂到这份儿上了也没事,而且宋⾼宗这个人从这里看,这个皇帝也很幽默,等金使来了之后,他让王庶去跟金使谈,他也有一个什么心思在里面呢,如果让秦桧去跟金使谈,秦桧肯定是唯唯诺诺,什么都答应,因为当时临安城大街巷都贴了标语,秦相公是奷细,你是金国间谍,当时宋朝人就说秦桧是完颜昌给放回来的,所以秦桧一回来,完颜昌不就提出跟宋议和吗?秦桧就把条件全答应了,看来你是金国间谍,金国人把人放回来,所以你什么都答应人家,秦相公是奷细,秦相公是细作,満临安城全是这种标语,因此⾼宗皇帝他不可能说对这种事完全充耳不闻,如果我要让秦桧跟金使谈判的话,恐怕就没有什么好谈的了,金使漫天要价,秦桧一口答应下来,那这事儿没得谈了,所以我让王庶去,指鼻子骂我,他连我都敢骂,他还能不骂金使吗?

  让他去,金使漫天要价,王庶可以着地还钱,条件可以往下庒一庒,所以宋⾼宗想得好,赵鼎、秦桧、王庶仨人去跟金使在馆驿里谈判,赵鼎和秦桧是相国,赵鼎就是宰相,秦桧是参知政事,相当于副相,王庶枢密副使,地位最低,而且有的时候讲,杀敌秀才纸上兵,秀才杀敌,纸上谈兵,王庶真到了那种场合,他应该不是胆怯,他是跟看不起赌气还是怎么着,一言不发,就听秦桧跟金使一问一答,估计他是,我懒得理你们,我跟夷狄的使臣一问一答伤⾝份,你提的条件我什么都不想接受,你要我称臣我不⼲,你让我给岁币我不想给,我什么都不想接受,我跟你没得谈,不是说双方有一个集,然后就是多少的问题,称臣咱别称了,称侄儿行吗?50万两匹多点,30万行吗?不是这概念,我本就不想,不想跟你谈,所以王庶一言不发,就听秦桧跟金使一问一答,一问一答,最后这事就敲定了,金归还河南陕西之地,归还太上皇、显肃皇后的梓宮,然后宋向金称臣,跪受诏书,然后每年给50万两匹,还有一条就是说,宋⾼宗一定要跪接这个诏书,那么这事等于定下来了,定下来之后皇帝已经同意了,没有什么挽回的余地了,如果要挽回,就是在一件事上争面子了,就是皇帝绝不能跪接金使的诏书,这太丢人了,如果皇帝跪接了金使的诏书的话,那么皇帝是金的奴才,是金的臣子,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怎么办?我们成奴下奴了,我们变成奴才的奴才了,那以后如果我们出使金国,我们见了金国皇帝又待如何?那没法办了,这事我们去了之后,皇上跪着我们怎么办?出使金廷我们会怎么办?太屈辱了,所以绝对不能允许皇上跪接金使诏书,所以大臣们这回矛头一致了,既然称臣免不了了,既然50万两匹免不了了,那咱就最后争点面子,你绝不能跪,三番两次地给皇帝上疏,在午朝门集合、请愿,然后闯宮,搞得宋⾼宗不胜其烦。

  宋金谈判已定,对于金国人提出的议和条件宋⾼宗也统统接受了,他甚至愿意跪接金国诏书,但是南宋群臣们反对烈,纷纷上疏请愿,力劝宋⾼宗坚决不能下跪,那么对于群臣的劝谏,宋⾼宗会怎么回应呢?

  最后⾼宗皇帝冷冷地说出这么一句话来,⾼宗皇帝讲“士大夫但为⾝谋,向使在明州时,朕虽百拜而不复问矣”——《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士大夫但为⾝谋,你们就为自己打算,向使在明州时,假如当年我在明州,金国人追他,完颜兀术搜山检海捉赵构,追到明州,皇上没地儿跑,就驾船出海了,假如我是在明州的时候,如果被金国人逮着了的话,那我就是一百次磕头下跪,你们也不会问的,现在咱们‮定安‬下来了,咱们有点实力了,你们杆硬了,站着说话不疼,你们不让拜,不拜也可以啊,那你们说这件事怎么办?你们去把这件事给解决了,咱们不要他的地儿,不称臣,不给钱,直捣⻩龙,捣一个试试,所以你们“但为⾝谋”皇上觉得你们这些读书人空言误国,你们就会坐在那儿谈些风月的事情,本就治国无方,治国无策,你说不拜、不磕头、不称臣,怎么办?你拿出具体措施来,皇上话说到这么狠了,皇上心里隐痛又被勾起来了,你们没拿我当正统啊,你们认为正统是谁?是我爸是我哥,是北国坐井观天那爷俩儿,那俩是正统,所以我被逮着,你们不会心疼,现在我做了皇帝了,我这个位子坐稳了,我向金朝下拜你们不⼲了,我爸跟我哥在北国有一天不下跪的吗?从来都没站起来过,怎么整天收复中原,回二圣,怎么整天你们说这个,那你不觉得他们屈辱,我这苦心经营半壁河山,为了‮家国‬的利益我下个跪,拜一下,意思一下,糊弄走金人不就完了,他一走咱关上门,照样称孤道寡,谁理他啊,这都不可以,⾼宗皇帝生气,非常生气,以后大臣不见了,再提这件事,对不起,没空接见,后来这大臣一看,皇上急了,这事怎么办?不好整了,这事怎么办?

  后来有一个大臣就出主意了,说这样得了,皇上是绝对不能跪的,但是皇上不跪的话呢,这个金人不答应,⼲脆这样,金人不是把太上皇和显肃皇后的梓宮送回来了嘛,不是把棺材送回来了,证明什么呢?证明陛下热孝在⾝,这一送来看不起就得服孝啊,就得穿孝袍,皇上热孝在⾝的话,就不理朝政,他应该守孝,‮国中‬古代‮员官‬死了⽗⺟都得回家守孝三年,你何况皇上,原来太上皇、皇后在北国,咱不知道他是死是活,现在明确知道已经驾崩了,而且棺椁都送回来了,所以皇上守孝,皇上守孝的时候,就不理朝政,不理朝政就不见金使,不见金使当然就不能下跪,所以皇上不就不跪了嘛,皇上不跪那谁去跪下呢?让秦桧去,他不要脸让他去,这馊主意都是秦桧给出的,所以⼲脆让他去跪,论级嗢他是宰相,可以代替皇帝去跪,这件事一说出来,几方都皆大喜,皇上也愿意,秦桧也愿意,给谁跪不是跪,这么重要的外使命给我了,你想想,那这也得亏就是我,我这儿一拜,推金山倒⽟柱,这‮家国‬就‮定安‬了,我也愿意,金使也挑不出理来,我们不是不跪你,我们皇上守孝呢,如果非着皇上去下跪,你也太灭绝人伦了吧,你也太没人了吧,所以皇上可以不去跪了,让秦桧去跪,去接旨意,接完了之后,你要宴请金使啊,国事处理完毕了,该召开晚上的盛大晚宴啊,你得宴请金使,宴请金使又出问题了,出什么问题了呢?

  南宋朝廷,群臣和议,为了顾及国体,挽回面子,决定让宰相秦桧代替宋⾼宗跪接金国诏书,对此金国人也无疑义,但是当南宋朝廷宴请金国使臣的时候,金国人又提出了一个过分的要求。

  金使要求南面而坐,我们知道‮国中‬古代南面为君,北面称臣,所以金使要求南面而坐,大国之臣当下国之主,我是天朝来使,上邦来使,所以我得坐在正中间,南面而坐,那你宋朝的大臣也好,宰执也好,全得在底下北向冲着我,这样一来的话,宋朝大臣又不⼲了,凭什么你南面而坐啊,你又不是皇上,这事眼瞅就要谈崩,后来到这种情况下,就又有人出来跟宋⾼宗说,说看来陛下这事还得⿇烦您一下,金国这个使臣太不像话了,这个金国的使臣也是汉人,他可能不是降金的宋人,应该是降金的辽人,他对这一套典章礼仪了解得非常清楚,因此他要求你必须这样,中原礼法,我很清楚,你必须得这么着,说您还得出来,让皇上出来,你出来之后,你跟金使进行一番涉,你以天子之尊跟他涉一番,最后涉的结果,东西向面对而坐,这样就变成了双方平等的了,就相当于两国,你看两国谈判的时候,一定是东西向坐着,没有南北各坐着,南北有⾼下,东西可以讲是平等的,你可以东西向坐,东西向一坐,这个议和基本上就已经定来了,这个议和定下来之后,因为这件事发生在宋⾼宗的绍兴八年,绍兴十一年,又跟金议了一次和,所以在宋朝的史书上,这叫绍兴第一次和议,绍兴十一年那一次叫绍兴第二次和议,所以这俩经常被人搞混,按照金国的年号,这个时候是金熙宗天眷年间,所以这次议和叫天眷议和,双方定下来了,我还给你地儿,还给你爸你妈的尸首,你要称臣,你要给我银子和绸子,这事就定来了,然后金使就回去复命,既然办完了嘛,就回去复命,金使这一回去复命,发现问题了,发现什么问题呢?

  宋金谈判结束,金国人是意満志得,赚⾜便宜,他们带着炫耀而又狂妄的心情,启程回金复命,但是当他们走到宋金边境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南宋这边正在秘密谋划着一件事情,这一下彻底怒了金国使臣,那么金国使臣到底发现了什么呢?

  金国使臣在回来的过程中,发现一点什么呢?你竟然在我刚刚退还的土地上挖战壕,修碉堡,布置守戌,这个金使一下就急了,你这么做是何居心啊?而且我们完颜昌大王,鲁王完颜昌,鲁国王不是说把地给了宋,宋必德我吗?我看不出来这样朝怎么德我来啊,我把土地给你了,你竟然在这儿驻军,要跟我为敌,你这是什么意思?所以当时金国这个使臣就责问宋朝,他说“天子列壤地益南国,南国当思图报大恩,今辄置守戌,自取嫌疑,若兴师问罪将何以为辞,江左且不保,况齐乎”——《金史·卷八十三》,我们天子把地儿还给你,你应该感谢我们天子,他说天子把土地给南国,南国当感谢大恩,我没说宋朝,你就是江南,你那么一个小‮权政‬,我把地儿给你,你就应该感谢我,你不但不感谢我,你现在竟然在这儿布置军队,擅自做守戌,自取嫌疑,本来我们朝廷內部包括我本人都不愿意把这地儿给你,你现在还自取嫌疑,布置军队,好,你布置军队的话,一旦我们大军发兵,你连长江、淮河都保不住,这新占的这地儿你能保得住吗?这个金使义正词严地责问宋使,宋使赶紧跟宋⾼宗汇报了,宋⾼宗一听,是,说得对,不能自取嫌疑,好,军队不要布置了,挖了战壕填上,修的碉堡拆了,不要自取嫌疑,不要让金使生疑,咱们只要把这个地儿收回来,东京汴染我也收回来了,故都我收回来了,祖宗的陵寝我也收回来了,虽然已经被刘豫刨了,但是我也收回来了,我可以告慰祖宗在天之灵,这事就可以了,咱不要再打仗,所以这样一来的话,宋朝就开始撤守戌,宋朝以为自己一撤守戌,这个事儿就完了,就完结了,但是远远没有那么简单,这次宋金议和,可以说这个协议,是双方双输的一个协议,是金也不⾼兴,是宋也不痛快,特别是在金和宋怒了两个人,在金怒了完颜兀术,在宋怒了岳飞,这两个人可以讲都是两国最坚定的主战派,而且是天字第一号的人物,这两个人一被怒,宋金的和议我看也就瓦解冰消,一场大战就在所难免了。
上一章   两宋风云   下一章 ( → )
两宋风云是由袁腾飞写的架空小说,本页是两宋风云最新章节,阿奇小说网第一时间更新两宋风云章节文本,提供给网友两宋风云免费读及下载服务,各位书友要是觉得《两宋风云》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朋友推荐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