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黑血是由石钟山写的综合其它 |
|
阿奇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红土黑血 作者:石钟山 | 书号:44160 时间:2017/11/21 字数:8233 |
上一章 第十一回 博古年少初得志 泽东失意弃军权 下一章 ( → ) | |
1931年3月25⽇至4月14⽇,共产际国执行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在莫斯科举行。共产际国执行委员会记书曼努伊斯基向际国各支部宣告: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右倾始终都是主要危险。由于共产际国会议定的调子,便把反右倾机会主义模式化了,这给王明“左倾”路线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由于际国形势大气候的影响,央中苏区于1931年8月,以共中 央中的名义作出了《关于接受共产际国执委第十一次全会总结的决定》,认为內主要危险依然是右倾机会主义的失败情绪。 王明接手改造了央中 导领机构之后,又向国全各地出派了央中代表,去执行际国共产组织的“反右倾”斗争,改造各级机关,排除异己。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即9月20⽇共中 央中发布了《由于工农红军冲破第三次“围剿”及⾰命危机逐渐成而产生的的紧急任务》的指示。据这个指示,于11月1⽇到5⽇,在瑞金召开了央中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由央中代表团主持这次会议,在反右倾的前提下,同时批评了⽑泽东关于土地⾰命中的“农民战争论”、军事工作中的“游击主义”这是王明路线在央中苏区唱主角,也是开始夺取⽑泽东导领权的第一步。 在四中全会期间,为了避免內严重分歧继续下去而导致的裂分,瞿秋⽩在三中全会所犯的调和主义的错误上承担了责任,要求退出政治局。在周恩来的去留问题上,也引起了一番争议,后来际国组织的代表米夫提出了“留周去瞿”的方针。 到了1932年1月9⽇,共中临时央中发出《关于争取⾰命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要求红军要努力求得将央中苏区闽粤赣、赣东北、湘鄂赣、湘鄂边各苏区联系成整个一片的苏区,并以占取南昌、抚州、吉安等中心城市,作为战略目标。 临时央中首先致电周恩来,命令周准备行动起来。1月上旬,周恩来考虑到当时敌我双方的态势,回电临时央中,说明央中苏区红军目前攻打中心城市有困难。临时央中分析了周恩来的建议后,又退了一步复电周:让他至少要在抚州、吉安、赣州中选择一个城市攻打。 据这一指示,苏区央中局在瑞金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攻打处于苏区包围中的赣州,以便将央中苏区与湘赣苏区联成一片,解除向北发展的后顾之忧。中⾰委发出攻取赣州的训令,任命彭德怀为前敌总指挥。 1932年1月28⽇,海上爆发了著名的淞沪保卫战。 1932年2月4⽇,据中⾰委部署,红军3军团借国民淞沪抗战之机,围攻赣州。 由于仓促应战,又加上红军的装备落后,战几⽇没有收获,于3月7⽇撤围。 1932年3月,3军团从赣州撤围之后,集结在赣县江口地区,周恩来到江口召开苏区央中局会议,总结围攻赣州的经验教训,讨论今后红军行动方针。会议决定红军主力应向北发展,并以红1、5军团组成中路军(后改为东路军),以3军团、红16军等组成西路军,分别作战。 1932年3月30⽇,率东路军行动的⽑泽东致电周恩来,提议东路军直下赣泉,方能调动敌人赢得战争,展开时局。并告以漳州易守难攻。 1932年4月4⽇,共中 央中机关报《斗争》又发表了题为《在争取国中⾰命在一省数省內的首先胜利中,国中共产內机会主义的动摇》长篇文章,把內的正确思想以及对“左倾”冒险主义持怀疑抵制态度的同志,一概说成是右倾机会主义,因而号召全要加以最坚决无情的斗争。 4月10⽇,红军东路军攻占龙岩。11⽇,⽑泽东、王稼祥致电周恩来,通报战况和下一步行动说,龙岩胜利原因是为团结兵力,攻敌不备。 4月14⽇,临时央中发出《为反对帝国主义进攻苏联瓜分国中给各苏区部的信》,信中指出:右倾机会主义是各苏区面前主要的危险。 4月20⽇,红军东路军攻占闽南重镇漳州,歼灭守敌张贞部4个团,俘敌1000余人,22⽇⽑泽东给周恩来致电说: 漳州大捷,达到了剪除粤敌一翼的目的,对整个时局影响很大。 1932年5月11⽇,苏区央中接到共中临时央中4月14⽇给各苏区的信,经过讨论,决定接受央中的批评;周恩来起草决议承认苏区央中局自去年三次战争以来,对目前形势的估量犯了极严重的一贯的右倾机会主义,号召央中苏区各级部全体同志在红五月工作中,立即实行彻底的转变,坚决进行胜利的进攻,争取苏区的扩大,争取闽赣湘鄂苏区打成一片,争取中心城市——赣州、吉安、抚州、南昌与江西及其临近省区的首先胜利。 5月20⽇,临时央中再次给苏区央中局发出指示,对周恩来到苏区后的工作仍不満意,电文中说:“伍豪(周恩来) 同志到苏区后,有些错误已经纠正,或部分纠正,在某些工作上有相当的转变,但是,未估计到反苏战争的危险,未巩固产无阶级的导领及加強工会工作,一切工作深⼊下层的彻底转变,或者还没开始,或者没有达到必要的成绩…目前应该采取积极进攻策略,夺取一二个中心城市,来发展一省或数省的胜利…” 周恩来一时左右为难,他明知临时央中的决定是错误的,但他又不能不去执行。他在临时央中斥责和督促下,于5月30⽇在苏区央中机关刊物《实话》第五期上发表《拥护国全红军的胜利,坚决执行积极进攻的路线》。 1932年5月下旬,蒋介石调集在淞沪保卫战中表现得积极顽強的19路军进驻福州,粤军3个师开赴赣南,向于都窥进。 6月9⽇,蒋介石在庐山召开湘、鄂、豫、皖、赣五省“会剿”会议,准备在国全范围內对苏区发动新的“围剿”计划,先“围剿”鄂豫皖、湘鄂西苏区,后移兵央中苏区。 6月下旬,临时央中与苏区央中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总部,辖1、3、5军团,取消东路军、西路军番号。 1932年6月25⽇,周恩来在瑞金召开苏区央中局会议,决定:在民人委员会下组织劳动与战争委员会。 7月7⽇,华中苏维埃共和国临时央中 府政执行委员会决定周恩来任劳动与战争委员会主席,负责主持“计划并指导关于⾰命战争的一切军事上、经济上、财政上、劳动上的动员事宜” 1932年7月上旬,红一方面军在赣南、粤北的池江、⽔口圩,击溃奥军15个团,央中苏区南部得到稳定。周恩来以央中局代表⾝份上前线,后方由任弼时代理央中局记书。周恩来于7月21⽇在信丰致电苏区央中并转项英,报告一方面军的情况,并将在月底前渡赣江北进,准备与敌作战。 同⽇,临时央中发出了给苏区央中局及赣闽两省委的指示信,信中继续批评苏区红军没有及时采取进攻策略,没有积极地扩大苏区。 央中苏区央中局(此时,任弼时为代理记书)提议由周恩来兼任红一方面军的总政治委员。 周恩来不太同意,于7月25⽇,以⽑泽东、朱德、王稼祥的名义致电央中局,电文中说:我们认为,为前方作战指挥便利起见,以取消政委一级,改设总政委为妥,即以⽑泽东任总政委,作战指挥权属总司令、总政委,作战计划与决定权属央中军委,关于行动方针,央中局代表有权决定。 1932年7月29⽇,周恩来鉴于苏区央中局仍坚持由他兼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便在陈述信中说:…这将弄得多头指挥,而且使府政主席无事可做,⽑泽东的经验与长处,还须尽量使他发挥而督促他改正错误…有⽑泽东指挥,于实际于原则均无不合,请你们考虑… 1932年8月初,周恩来在兴国主持召开苏区央中局会议,决定红一方面军继续整编,前方由周恩来、⽑泽东、朱德、王稼祥组成最⾼军事会议,以周恩来为主席,并随军行动。 9月上旬,在前方的周、⽑、朱、王,与在后方的苏区央中局发生了⽇益严重的分歧,后方由于有临时央中的尚方宝剑,而不顾前方的实际困难,一味地督促前方进攻。 又加此时,周、⽑、朱、王接到临时央中9月14⽇转来的鄂豫皖红军反“围剿”失利的消息,并已撤离苏区的电报,复电鄂豫皖央中分局:红四方面军目前应采取敌深⼊到有群众工作基础的、地形便于我的地方,掩蔽我主力目标,严格执行群众的坚壁清野,运用广大的游击队,实行四面八方之扰敌、截敌、袭敌与断通等,以疲劳与分散敌人力量,不宜死守某一点,以便利敌分兵合击,这样在运动中选择敌人薄弱部分,烈猛打击并消灭敌人一点后,再迅速转到另一方,以迅速、果敢、秘密和机动求得各个击破敌人,来完全粉碎四次“围剿”… 9月23⽇,周、⽑、朱、王致电苏区央中局并转临时央中,报告下一步行动方针说:出击必须有把握的胜利与消灭敌人一部,以便各个击破敌人,才是正确的策略,否则急于求战,而反遭不利,将造成更严重错误。 9月25⽇,苏区央中局致电周、⽑、朱、王,对他们的行动方针提出不同意见,说:不同意你们分散兵力,先⾚化南丰、安乐,近几个城市来变换敌情,求得有利条件来消灭敌人。并解释这为积极进攻策略的具体布置与精神,这实际上将要延缓作战时间一个月以上,而不能结合呼应鄂豫皖、湘鄂西,可以演成严重错误。 周、⽑、朱、王立即致电央中局进行反驳,坚持原定作战计划。 ⽑泽东一次次做说服工作,周、朱、王当时也积极支持⽑泽东的主张。 在这一矛盾过程中,周恩来強烈地感受到,⽑泽东在独撑央中苏区局面时,在执行央中的许多并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指示下,所运用的导领艺术。⽑泽东要求主要负责人具有非凡的品格,有善于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有对构成权政、战争、社会生活的大巨综合体以及感受全局的敏锐仔细的观察能力。 然而,央中苏区并没有对⽑泽东这一正确主张完全理解,于9月26⽇,当即回电,回绝了周、⽑、朱、王的建议,仍主张攻取一省或数省的既定目标。 前线面对这样的指示,周、⽑、朱、王实在难以从命,他们只好按兵不动,用沉默对抗央中局的命令。 9月29⽇,苏区央中局又致电周、⽑、朱、王:9月治训令收到,我们认为这完全是离开了原则,极危险的布置。央中局决定暂时停止行动,立即在前方开央中局全体会议。 ⽑泽东终于意识别,此时已是黑云庒顶,远远地已听到滚滚的雷声了。 周恩来当然也明⽩这一切意味着什么,他清楚,如果弄不好自己和⽑泽东有同时被⾰职的危险,如果他们两个人中能保留一个那是最好的结果。他力保⽑泽东,所以他在会上发言说:⽑泽东在前方对战争是有利的,他了解红军也了解地形,这都有利于军事指挥,为了保证际国路线的贯彻,可以有两种方式:第一,由我负责战争的全部责任,泽东仍留在前方助理。第二,就是由泽东同志全权指挥,我负责计划执行。 这次紧急会议是针对⽑泽东而来的,周恩来这种提法显然不符合央中局的意愿,他刚一说完,马上遭到了強烈的反对。 此时的⽑泽东比任何人都要清醒,他知道,这次会议就是冲着他来的,既然没有希望使现实得到改变,还不如顺其自然为好。在别人发言时,他一句话也没说,坐在角落里一支接一支地昅烟,烟雾在他周围弥漫。他下定决心后,把半截烟掐掉了,缓缓站起⾝说:既然央中局不信任我,我留在前方就不合适了。说到这他用眼角扫了一眼央中局的人,微微笑了一下道:我现在⾝体也不太好,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向央中局请一个时期的病假,至于你们同不同意,请组织决定吧。 ⽑泽东说完这话,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奈。眼前这种态势下流勇退,也未必是件坏事,否则,后果也不一定会太好。说到这,他瞅了眼发呆的周恩来,他和周恩来的目光对视在一起时,他同样感受到了周恩来的无奈,那无奈中却是另一种忍耐。 ⽑泽东讲完话并没有坐下,他推开⾝后的椅子,冷然地又说:也许大家当着我的面有许多话不好讲,那么,我现在退席了… 不等别人有何反应,⽑泽东摆动着宽大的⾐袖向外面走去。周恩来望着⽑泽东消瘦的背影,心里一时翻涌起不可名状的情绪。 央中局召开的宁都紧急会议,终于达到了预期目的:⽑泽东被解除了军职,离开了他创建的红军。 那一刻,⽑泽东推开椅子向门口走去,表面是平静的,其实內心是矛盾的、痛苦的,让他离开红军,这份失落感是无法诉说,也是无法形容的。 ⽑泽东一步步地向门外走去,他觉得腿双是那么沉重,时间是那么悠长,仿佛过了一个世纪,他才走完了那几步路。 据史料记载: 宁都会议之后,10月26⽇,共中临时央中任命周恩来兼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 项英、顾作霖曾找周恩来谈话,批评他在与⽑的斗争中是调和的,是模糊了已经开展的斗争战线。 周恩来明确表示,他不能同意这种批评。 11月12⽇周恩来与在后方的央中局成员分别致电临时央中,报告宁都会议经过与争论情况。 后方央中局成员认为: 这次会议是开展了央中局內部从未有过的两条战线斗争,打破了迁就和平状态。周恩来同志会前与前方其他同志的意见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在报告中更没有提到积极进攻,以准备为中心的精神来解释央中指示,并且,不给⽑泽东的错误以明确的批评,反而有些问题为他解释掩护,这不能说只是态度温和的问题。我们认为周恩来同志在斗争中不坚决,这是他个人中最大的弱点,他应该深刻了解此弱点并加以克服。 周恩来则在电中表示: 承认我在会议中对⽑泽东同志的批评是采取了温和的态度,对他的组织观念错误批评得不⾜,另外却指正了后方同志对他的过分批评。认为未将这次斗争局面展开,是调和的,是模糊了斗争战线,我不能同意。后方同志主张召回⽑泽东,事前并没商量好,致会议提出后,解决颇为困难。 临时央中复电: 肯定周恩来是正确的,指责周是调和派是不正确的,強调导领一致是目前最重要的。 就这样,⽑泽东在第四次反“围剿”前夕,被解除了军职。 ⽑泽东从此开始了对他来说既是紧张又是痛苦的思索。 几次到于都搞的社会调查,其实也都是为他思索中的问题找到一个旁证。这种思索使他更加成起来,于是才有了西征以后那个决定红军命运的遵义会议。 在⽑泽东意失的时候,唯一体贴他安慰他的便是贺子珍了。以前⽑泽东忙碌的时候,他一直遵守着只有星期六才和贺子珍见面的规距,许多红军导领人,当时在苏区都尊重这条不成文的纪律。那时⽑泽东虽然意失,但与贺子珍的爱情却是美好的。 贺子珍相貌隽秀,有点脾气,是个热情奔放的⾰命者,长征开始时,她24岁,她与⽑泽东在井冈山相会时仅十七八岁。 贺子珍并非⽑泽东的原配夫人,⽑的⽗亲曾強他在15岁时就娶了一个比他大四五岁的媳妇。他顺从地按礼仪拜了堂,但是拒绝接触那个年轻女人,她的名字未透露过(因为这是一次没有圆房的婚姻)。 贺子珍也不是⽑泽东的第一个爱人,他的第一个爱人和第一位真正的子是他老师的女儿。这位老师便是杨昌济教授,⽑泽东跟随他到了京北。在京北⽑泽东开始信奉马克思主义,也热烈地爱上了杨开慧。杨开慧是个⾝材苗条,才华出众的女子,比⽑泽东小8岁,她立志献⾝建立新国中的事业,两人对⾰命志同道合,并携手合作。 ⽑泽东和杨开慧对传统婚姻的反抗是采取的“浪漫结合”方式,他们一起生活了许多年。1922年出生的岸英是一位才貌双全的青年,1950年在朝鲜场战被一颗国美炸弹炸死。1923年出生的⽑岸青,一直生活在京北,已与一位叫邵华的女士结了婚。 1927年,⽑泽东举行秋收起义的时候,把杨开慧留在了长沙,从此以后两人再也没有见面。1930年10月,开慧住在长沙东郊时遭国民逮捕。她和长子⽑岸英一起被关进了监狱。国民企图让她背弃⽑泽东。她拒绝了,于是便遭到了酷刑。她于1930年11月14⽇在长沙浏门外被刑警处决。 一个名叫陈⽟庭的护士把⽑岸英带回了家。⽑泽东的妹妹⽑泽建(实际上是堂妹)是地下工作者,她比开慧被捕得早,于1929年8月20⽇在衡山被杀害。她们两人的死互相是没有联系的,但两人都与⽑泽东有关系。⽑泽东在同开慧离别之前的几年里已经难得同她见面。他们常常在不同地方担任工作。离别后,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对杨开慧的思念⽇益深切,1957年,发表了一首题为《蝶恋花》的悼念开慧的诗词:“我失骄杨…” 1927年,⽑泽东和贺子珍在井冈山相遇。她是刚从福音教会中学出来的优秀生,⾝材苗条,充満活力。她在加⼊井冈山的红军队伍之前就已在当地农民秋收起义中作过战。 …贺子珍是在8月15中秋节那天降生的,她⽗⺟因此给她起了一个娇滴滴的、富有诗意的名字“桂圆”在国中南方,桂是8月的意思,而桂圆即龙眼,与荔枝差不多的一种⽔果。她长大成人后,觉得桂圆这个名字“太软绵绵了”便改为子珍,意为珍贵的孩子。她长得很漂亮,可算是永新城里的一位美人,⽩嫰的⽪肤,明亮的眼睛,活泼热情,又娴诗书。她是学校里最早从事⾰命事业的女子之一,她导领同学剪去长辫,推倒了庙宇神龛里的菩萨,她⾼昂圆润的声音和善于表演的才能更使全县的人望尘莫及。她是永新县中遭国民通缉的首批人员之一。1927年1月27⽇她参与导领了三个县的起义,使监噤在狱中等待处决的28名共产员得救。贺子珍他们起义时仅有几支老式步,但是他们闹得満城风雨,终于取得了胜利。 贺子珍随⽑泽东上山不久,便从事敌后的危险工作。有一次她不得不装成奄奄一息的病妇,才使自己免遭逮捕。另一次,她在执行一次侦察任务时,把遭伏击的⽑泽东和朱德救了出来。她跳上一匹马,双手各握一支手,一口气奔驰了十几里,转移了敌人的注意力,使⽑泽东和朱德得以脫险。 像这样的事迹很快使贺子珍在游击队中出了名,在井冈山早期斗争中,贺子珍和那些男人一样并肩作战。 ⽑泽东和贺子珍在1927年相遇不久,就在井冈山共同生活,但是直到1930年杨开慧牺牲后,他们才算正式结婚。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儿,出生于福建边界地区。1929年7月至10月,⽑泽东⾝患疟疾,在福建、江西界处的一座山上养病。 此后,贺子珍一直工作在⽑泽东的⾝边,她给他充当女秘书。 贺子珍知道意失后的⽑泽东痛苦在哪里,在这种时候,说更多的话是没有用的,她只想在生活上照料好⽑泽东。 她想方设法地给⽑泽东做他爱吃的湖南菜,可⽑泽东的食并不好,每次吃饭时,只是夸奖几句贺子珍做菜的手艺。 贺子珍看着⽇渐消瘦下去的⽑泽东,才真正明⽩“心病难医”这句古话。 贺子珍虽然知道自己医不了⽑泽东的“病”但她作为一个女人知道怎样去关怀、照顾一个男人。 ⽑泽东爱吃炒⻩⾖,她总是想方设法到老乡家去买⻩⾖。 每天晚上⽑泽东失眠时,她总是把一小袋炒⻩⾖塞过去,⽑泽东抓过炒⻩⾖,有声有⾊地嚼着。贺子珍躺在⽑泽东⾝边,听着⽑泽东満⾜的咀嚼声,暗暗地吁了口长气。她知道,⽑泽东用不了多久就会在咀嚼中睡去。炒⻩⾖成了⽑泽东的催眠剂。 在那等待徬徨的⽇子里,贺子珍的心一天也没有轻松过。 她相信⽑泽东是正确的,红军的劫难也是暂时的。 在那些⽇子里,⽑泽东也只有走进家门,看一眼贺子珍温馨的微笑,他的心才放宽一些。他时常久久地凝视着贺子珍的脸,一直到贺子珍羞怯地低下头。这时⽑泽东就孩子似的说:子珍,你还是那么年轻。 ⽑泽东说这话时,贺子珍的眼泪差点落下来,她明⽩,这是⽑泽东在宽她的心。每每这时,她也总是深情地望一眼⽑泽东。 |
上一章 红土黑血 下一章 ( → ) |
红土黑血是由石钟山写的综合其它,本页是红土黑血最新章节,阿奇小说网第一时间更新红土黑血章节文本,提供给网友红土黑血免费读及下载服务,各位书友要是觉得《红土黑血》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朋友推荐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