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是由杨绛写的综合其它 |
|
阿奇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我们仨 作者:杨绛 | 书号:44840 时间:2017/12/12 字数:1776 |
上一章 第九节 下一章 ( → ) | |
一九四八年夏,钟书的爷爷百岁冥寿,分散各地的一家人,都回无锡老家聚会。这时钟书、圆圆都不生病了,我心情愉快,随海上钱家人一起回到七尺场老家。 我结婚后只在那里住过十天上下。这次再去,那间房子堆満了烂东西,都走不进人了。我房间里原先的家具:大、镜台、书桌等,早给人全部卖掉了。我们夫妇和女儿在七尺场钱家只住了夜一,住在小叔叔新盖的楼上。 这次家人相聚,我公公意外发现了他从未放在心上的“女孙健汝”得意非凡。 他偶在一间厢房里的上睡着了(他觉睡向来不分⽇夜)。醒来看见一个女孩子在他脚头,为他掖掖夹被,盖上脚,然后坐着看书。満地都是书。院子里一群孩子都在吵吵闹闹地玩。这女孩子却在静静地看书。我公公就问她是谁。圆圆自报了名字。她在钱家是健汝,但我们仍叫她阿圆,我不知她是怎样报名的。她那时候十一周岁,已读过《西游记》《⽔浒》等小说,正在爸爸的引、妈妈的教导下读文言的林译小说。她和钟书有同样的习,到哪里,就找书看。她找到一小柜《少年》。这种杂志她读来已嫌不够味儿,所以一本本都翻遍了,満地是书。 我公公考问了她读的《少年》,又考考她别方面的学问,大为惊奇,好像哥伦布发现了新陆大,认定她是“吾家读书种子也”!从此健汝跃居心上第一位。他曾对钟书的二弟、三弟说:他们的这个那个儿子,资质属某等某等“吾家读书种子,惟健汝一人耳”爹爹说话,从不理会对方是否悦耳。这是他说话、写信、作文的一贯作风。 自从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钟书辞去了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的几个小时课,任央中图书馆英文总纂,编《书林季刊》,后又兼任暨南大学教授,又兼英国文化委员会顾问。《围城》出版后,朋友中又增添了《围城》爱好者。我们的游面扩大了,社活动也很频繁。 我们沦陷海上期间,经忧患,也见到世态炎凉。我们夫妇常把⽇常的感受,当做美酒般浅斟低酌,细细品尝。这种滋味值得品尝,因为忧患孕育智慧。钟书曾说:“一个人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犹狂是无识妄人。”他是引用桐城先辈语:“弟子二十不狂没出息,三十犹狂没出息”;也是“夫子自道” 胜利后我们接触到各式各等的人。每次宴会归来,我们总有许多研究,种种探索,我们把所见所闻,剖析琢磨“读通”许多人,许多事,长了不少学问。 朱家骅曾是央中庚款留英公费试考的考官,很赏识钱钟书,常邀请钟书到他家便饭——没有外客的便饭。一次朱家骅许他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的什么职位,钟书立即辞谢了。我问钟书:“联合国的职位为什么不要?”他说:“那是胡萝卜!”当时我不懂“胡萝卜”与“大”相连。庒儿不吃“胡萝卜”就不受大驱使。 钟书每月要到南京汇报工作,早车去,晚上老晚回家。一次他老早就回来了,我喜出望外。他说:“今天晚宴,要和‘极峰’(蒋介石)握手,我趁早溜回来了。” 胜利的欣很短暂,接下是普遍的失望,接下是谣言満天飞,人心惶惶。 钟书的第一个拜门弟子常请老师为他买书。不论什么书,全由老师选择。其实,这是无限止地供老师肆意买书。书上都有钟书写的“借痴斋蔵书”并盖有“借痴斋”图章;因为生学并不读,专供老师借阅的,不是“借痴”吗!钟书蛰居海上期间,买书是他的莫大享受。新书、旧书他买了不少。“文化大⾰命”中书籍流散,曾有人买到“借痴斋”的书,寄还给钟书,也许海上旧书摊上,还会发现“借痴斋蔵书”蔵书中,也包括写苏联铁幕后面的书。我们的阅读面很广。所以“人心惶惶”时,我们并不惶惶然。 郑振铎先生、吴晗同志,都曾劝我们安心等待解放,共产是重视知识分子的。但我们也明⽩,对家国有用的是科学家,我们却是没用的知识分子。 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聇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学,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強的国中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地留在海上,等待解放。 |
上一章 我们仨 下一章 ( → ) |
我们仨是由杨绛写的综合其它,本页是我们仨最新章节,阿奇小说网第一时间更新我们仨章节文本,提供给网友我们仨免费读及下载服务,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我们仨》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的朋友推荐呦! |